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左派学者韩毓海前不久在纽约大学发表了题为“天翻地覆大地法”的演讲,针对目前世界形势,重新解读了毛泽东式空间视野中的“新大地法”。
16世纪,海洋世界观的“空间革命”,带来了西方“主权”概念和国际法的变迁:“在此之前,从空间秩序的视角来看,主权国家乃是一个陆地国家的概念,而只有从海洋这个方面出发,那种国家的、封闭的、有疆界的空间观念的对立面才显现出来。那种自由的、摆脱了某种国家空间秩序的束缚、国家疆界无法穿越的海洋,才成了权威的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空间观念。”在《国家主权与自由的海洋》一文中,美国思想家卡尔·施密特这样指出。
随着主权概念和海洋国际法而发生的,乃是现代战争理论的变化。西方世界为争夺海权而进行的战争,本质是“争夺世界市场”和贸易主动权的战争。区别于传统的陆地战争,现代海战具有典型的“游击战争”的基本特点,只以夺取敌方实际财富、夺取市场利益、封锁和垄断贸易商道为目标。
施密特惊讶地发现,中国最终击溃帝国主义列强的,恰恰是海洋战争模式在大陆上的创造性运用。而毛泽东的战争理论,就是现代海洋战争理论和海洋法被扩展到陆地、并被应用于大陆的典范,唯一的、但也是根本的不同是,曾经作为帝国主义战争屏障和支撑的“无边海洋”,现在变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而毛泽东的战争理论,就是这种“陆地上的海洋观”的集大成者。
施密特真正触及到了“毛泽东式的空间视野”,施密特把毛的空间思想称为一种“新的大地法”。因为在毛泽东看来:现代人类现代历史并不是一个“陆地被海洋所战胜和覆盖”的过程,而是陆地即毛泽东所说的“昆仑”通过自身的裂变和消融,重新划分出陆地与海洋秩序的过程。
通过对毛泽东的一首题为“昆仑”的诗词的解读,施密特认为,其中“倚天抽宝剑”的就是一种“新的大地法”,与海洋时代相比,它既是真实的现代世界逻辑,也是中国革命的逻辑,更是一切现代革命战争背后所依赖的空间观念。其核心在于:“将海洋的逻辑和法则内在于大地”,这里的前提就是将“大地”理解为在不断消融、凝聚中变化着的雪山“昆仑”。
正是这一崭新的“大地法”,把一个普适主义的资本主义全球化世界,改造为一个矛盾运动的结构空间。因为正是从“新大地法”的视野去看海洋和海洋资本主义世界,西方和现代世界就成为一个正在生成和不断瓦解的多重空间,而绝不是一个整体。正是这种多重的、彼此矛盾、联系、互动的空间关系,构成了毛泽东“矛盾论的世界观”。
在这种世界历史的现代运动中,旧有的边界消失了,但同时将会产生新的边界、新的联合,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永远不会停止。因此,所谓的“海洋时代”只不过是“夏日消融的大陆”自我运动的表现形式,而海洋时代的意义,只是消除旧有的边界,从而为新的边界、新的陆权和海权的兴起准备条件。现代世界不是一个在自由竞争、自我解构、自我危机中不断消失的无意义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重组的历史结构。在这种结构运动中,消除边界是为了形成新的边界,而这就是作为“最终的善”的历史的意志之体现的“新的大地法”,以它磅礴的力量阳止着“人或为鱼鳖”的世界末日的到来。
中美两个国家之所以不可避免地要为人类现代历史承担更大的责任,从根本上是由于中美两国具有重要的空间相似性:如果从海洋法的角度看,中美两国实际上可以被看做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岛国”,中美两国因此成为当今海洋和世界贸易的主要吞吐地。而从大陆法的角度看,中美两国则又是巨大的陆地国家,因而具有庞大的内需和生产、消费能力,两国都把农业和粮食生产作为立国之本。还有中美两国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从而从根本上对世界的安全负有责任。
伟大的“昆仑”在工业革命“夏日消融”的解体和转化中,最终焕发、释放出‘巨大能量。因为“夏日消融”的“昆仑”在创造了海洋时代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结构、新的秩序、新的大陆、新的海洋贸易道路。海洋无情地淹没一块大陆,是为了新的空间结构、新的海权和陆权的兴起和上升。最终,它也预示着毛泽东所谓“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的新的“太平世界”的远景。
今日美国面临巨大困难,新“朝贡体系”难以维持,当世界经济贸易体系再次突破其秩序外壳时,美国的有识之士纷纷认识到,要度过当前的危机,它起码必须为自己寻求一个稳定的世界金融、贸易和战略的伙伴。或许,在今天的许多美国政要看来,这个真正有力的伙伴可能就是中国。然而。这个精妙的打算绝不是一个好主意。
美国今日的危机,正好迫使其反思长期以来的“海洋逻辑”。美国之所以崛起并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就是由于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海洋国家,但今天的美国却在华尔街的主导下,被力图取消一切空间的虚拟经济淹没,美国的根本危机就在于它越来越不再是一个可靠的、“真实的空间”。而美国大陆的塌陷,意味着作为美国一个空间力量的解体。
16世纪,海洋世界观的“空间革命”,带来了西方“主权”概念和国际法的变迁:“在此之前,从空间秩序的视角来看,主权国家乃是一个陆地国家的概念,而只有从海洋这个方面出发,那种国家的、封闭的、有疆界的空间观念的对立面才显现出来。那种自由的、摆脱了某种国家空间秩序的束缚、国家疆界无法穿越的海洋,才成了权威的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空间观念。”在《国家主权与自由的海洋》一文中,美国思想家卡尔·施密特这样指出。
随着主权概念和海洋国际法而发生的,乃是现代战争理论的变化。西方世界为争夺海权而进行的战争,本质是“争夺世界市场”和贸易主动权的战争。区别于传统的陆地战争,现代海战具有典型的“游击战争”的基本特点,只以夺取敌方实际财富、夺取市场利益、封锁和垄断贸易商道为目标。
施密特惊讶地发现,中国最终击溃帝国主义列强的,恰恰是海洋战争模式在大陆上的创造性运用。而毛泽东的战争理论,就是现代海洋战争理论和海洋法被扩展到陆地、并被应用于大陆的典范,唯一的、但也是根本的不同是,曾经作为帝国主义战争屏障和支撑的“无边海洋”,现在变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而毛泽东的战争理论,就是这种“陆地上的海洋观”的集大成者。
施密特真正触及到了“毛泽东式的空间视野”,施密特把毛的空间思想称为一种“新的大地法”。因为在毛泽东看来:现代人类现代历史并不是一个“陆地被海洋所战胜和覆盖”的过程,而是陆地即毛泽东所说的“昆仑”通过自身的裂变和消融,重新划分出陆地与海洋秩序的过程。
通过对毛泽东的一首题为“昆仑”的诗词的解读,施密特认为,其中“倚天抽宝剑”的就是一种“新的大地法”,与海洋时代相比,它既是真实的现代世界逻辑,也是中国革命的逻辑,更是一切现代革命战争背后所依赖的空间观念。其核心在于:“将海洋的逻辑和法则内在于大地”,这里的前提就是将“大地”理解为在不断消融、凝聚中变化着的雪山“昆仑”。
正是这一崭新的“大地法”,把一个普适主义的资本主义全球化世界,改造为一个矛盾运动的结构空间。因为正是从“新大地法”的视野去看海洋和海洋资本主义世界,西方和现代世界就成为一个正在生成和不断瓦解的多重空间,而绝不是一个整体。正是这种多重的、彼此矛盾、联系、互动的空间关系,构成了毛泽东“矛盾论的世界观”。
在这种世界历史的现代运动中,旧有的边界消失了,但同时将会产生新的边界、新的联合,这个过程循环往复,永远不会停止。因此,所谓的“海洋时代”只不过是“夏日消融的大陆”自我运动的表现形式,而海洋时代的意义,只是消除旧有的边界,从而为新的边界、新的陆权和海权的兴起准备条件。现代世界不是一个在自由竞争、自我解构、自我危机中不断消失的无意义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重组的历史结构。在这种结构运动中,消除边界是为了形成新的边界,而这就是作为“最终的善”的历史的意志之体现的“新的大地法”,以它磅礴的力量阳止着“人或为鱼鳖”的世界末日的到来。
中美两个国家之所以不可避免地要为人类现代历史承担更大的责任,从根本上是由于中美两国具有重要的空间相似性:如果从海洋法的角度看,中美两国实际上可以被看做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岛国”,中美两国因此成为当今海洋和世界贸易的主要吞吐地。而从大陆法的角度看,中美两国则又是巨大的陆地国家,因而具有庞大的内需和生产、消费能力,两国都把农业和粮食生产作为立国之本。还有中美两国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从而从根本上对世界的安全负有责任。
伟大的“昆仑”在工业革命“夏日消融”的解体和转化中,最终焕发、释放出‘巨大能量。因为“夏日消融”的“昆仑”在创造了海洋时代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结构、新的秩序、新的大陆、新的海洋贸易道路。海洋无情地淹没一块大陆,是为了新的空间结构、新的海权和陆权的兴起和上升。最终,它也预示着毛泽东所谓“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的新的“太平世界”的远景。
今日美国面临巨大困难,新“朝贡体系”难以维持,当世界经济贸易体系再次突破其秩序外壳时,美国的有识之士纷纷认识到,要度过当前的危机,它起码必须为自己寻求一个稳定的世界金融、贸易和战略的伙伴。或许,在今天的许多美国政要看来,这个真正有力的伙伴可能就是中国。然而。这个精妙的打算绝不是一个好主意。
美国今日的危机,正好迫使其反思长期以来的“海洋逻辑”。美国之所以崛起并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就是由于它不是一个单纯的海洋国家,但今天的美国却在华尔街的主导下,被力图取消一切空间的虚拟经济淹没,美国的根本危机就在于它越来越不再是一个可靠的、“真实的空间”。而美国大陆的塌陷,意味着作为美国一个空间力量的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