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剪纸:“非遗”讲述红色故事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m7411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台剪纸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2008年,烟台剪纸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烟台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9年“烟台剪纸”群体性创新传承模式,获得第四届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进一步确定了烟台剪纸在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地位。
  梁巧艳,1983年生人,自5岁起随奶奶学习剪纸,至今已30余年,拥有国家级非遗——烟台剪纸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第十二届烟台市青联委员,烟台市签约文艺家,烟台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芝罘区民协副主席等多重身份。
  梁巧艳在搜集大量胶东红色文化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烟台剪纸独有的线条美感和阴阳平衡的构图技法,创意剪出了近百幅胶东红色文化系列剪纸作品。作品通过烟台剪纸艺术传统的造型语言,栩栩如生地讲述了胶东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故事,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Yantai paper cutting is an ancient traditional folk art with a history of over 600 years.
  Yantai paper cutting was selected as a national-leve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2008. It was selected among the list of Masterpieces of the Intangible Heritage of Humanity by UNESCO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paper cutting in 2009. In 2019, the collective mode of innovative inheritance of Yantai paper cutting won the 4th Governmental Award of Cultural Innov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further entrenching the important role of Yantai paper cutting in China and even in the world.
  As a representative inheritor of the project of Yantai paper cutting, Liang Qiaoyan creatively cut nearly a hundred paper cutting works in the series of red culture in Jiaodong by use of the beauty of lines typical of Yantai paper cutting and the composition technique featuring a balance between yin and yang based on numerous historical materials about the red culture in Jiaodong. Her works relate the magnificent red historical stories of Jiaodong in a lively way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graphic language of Yantai paper cutting art, paying tribute to the 100th founding annivers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苦菜花
  根據小说改编的文艺作品“苦菜花”,讲述了抗战时期胶东半岛昆嵛山区王官庄村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的斗争历程。
  任常伦
  战斗英雄任常伦。1944年11月在栖霞长沙堡狙击战中牺牲,年仅23岁。
  地雷战
  抗战时期,海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民参战,全民皆兵”。
  “一一四暴动”
  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境内发动的一次农民暴动。因发生在1935年农历十一月四日,故俗称“一一四”暴动。
  “密送黄金”
  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胶东军民向根据地和解放区密送黄金43万余两,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党领导的抗战和解放事业。
  “烟台二次解放”
  在轰轰烈烈的胶东革命斗争中,曾发生烟台两次解放的历史事件。第一次解放发生于1945年8月24日;第二次解放发生于1948年10月15日。
  “中共胶东区委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1938年12月,中共胶东区第一届党员代表大会在葛城村召开,与会代表60多人,选举产生了中共胶东区委员会,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党领导的抗战和解放事业。
  “雷神庙战斗”——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
  雷神庙战斗是抗日战争时期胶东抗日武装在牟平雷神庙抗击日军进攻的战斗。雷神庙战斗打响了胶东抗战的第一枪。
  “解放山东最后一场战役——解放长岛”
  1949年8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解放长山列岛。
其他文献
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大地,内有军阀混战剥削压迫,外有列强环列虎视眈眈,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入侵,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的境地.那时候的济南亦同样
期刊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乡村振兴,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带动。山东临沂革命老区的厉家寨、九间棚、代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的模范村。勤劳、智慧的临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弘扬沂蒙精神,不断加快探索发展的步伐,使临沂这片土地成为农村改革创新的热土。
革命战争年代,有这样一群来自异国他乡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们从千里、万里之外,踏上烽火连天的中国战场,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建立了跨越国界的革命友谊。他们当中,有许多人与山东结下不解之缘,留下了永远铭刻在齐鲁大地上的红色印记。近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办、省委网信办共同主办的“献礼建党百年——寻找外事中的红色印迹”主题宣传活动来到他们曾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说起“小三线”,不少年轻人会觉得有些陌生,更有甚者会脱口而出问一句:什么是“小三線”?  作为特殊年代的产物,“小三线”的建设缘由得追溯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64年五六月间,毛泽东主席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一线地区指位于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二线地区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4省的东半部;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
期刊
从小徜徉在琉璃艺术的海洋里,阚兴慧对自己家乡的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充满了热爱,并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掌握了博山琉璃制作技艺的精髓。如今,作为山东山美美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百花洲艺博林陶瓷琉璃艺术馆馆长的阚兴慧,致力于挖掘传统琉璃文化的现代表达,为博山琉璃赋予了新的特质。
又是一年櫻桃红。在乡野山村,在农贸市场,大樱桃艳如朱砂,映红了人们的脸颊,也映得仙境烟台一片红红火火。  六月初,福山东厅栾家村的大樱桃正陆续成熟,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樱桃下树。栾家村位于门楼水库上游,村里2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种植樱桃,由于水源充足,这里的沙地樱桃品种多,口感极佳。  凌晨,大樱桃批发市场已是一派繁忙景象。福山东厅和张格庄大樱桃批发市场规模较大,这里从早到晚商贩云集,人声鼎沸,
期刊
昆嵛山“升仙台”又称棋盘石,是全真教的祖庭神清观西南面的一块巨石,高约20多米,当地人说,八仙中的铁拐李和吕洞宾曾来过这里。  为什么叫升仙台呢?其中有一段传说故事。  据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昆嵛山下住着一位以打柴为生的李姓青年,有一天他来到了烟霞洞附近砍柴。  当他来到这块巨石下的时候,忽然上面扔下一个刚被吃过的桃核。他想春节刚过,桃树怎么会有果子呢?  疑惑间,他听到上面有人说话,便爬上了岩石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成燎原之势的改革开放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沐浴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巨变中的济南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长清双泉公社第一个包产到户的大胆探索,到农村改革的全面推行;从农贸市场的放开搞活,国有企业的简政放权,到国企改革的逐步深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期刊
走进龙口市北马镇南仲家村,一面面红色文化墙、文明和谐墙、教育引导墙、时代新风墙扑面而来,给人一种清新、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书香飘万里,文化润乡村。”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细化提升,南仲家村以农村文化教育為先导,把农村文化墙作为推进移风易俗、美化乡村工作的切入点,利用墙体绘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传统道德、志愿服务、乡音乡愁、红色记忆、敬老爱老等“文化符号”,生动地“映”在墙上,并
期刊
端午节未到,粽子已经捷足先登了。各大商超食品专柜里都有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粽子,不少市民前来挑选喜欢的口味,我也会买几只尝尝鲜。但是,每年端午节我都要亲自动手包粽子,不然总觉着日子过得像少了重要一环,不像过端午,这大概就是文化传承吧。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会包粽子,忙并欣喜着,我们姐弟几个也欢天喜地的。  母亲包粽子时,我也跃跃欲试。母亲把粽叶横着卷成底角严丝合缝的喇叭筒,往里面塞泡好的糯米,塞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