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钉连接木-混凝土组合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建筑结构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fi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验证榫-钉连接的抗剪性能和组合性能,对榫-钉剪力连接件的推出试件以及采用该种连接的胶合木-混凝土组合梁分别进行了推出试验和弯曲试验.推出试验结果表明,榫-钉连接件的滑动刚度大、承载力高,同时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脆性破坏.胶合木-混凝土组合梁由6个榫-钉剪力连接件连接.弯曲试验中测量了荷载、跨中挠度、木梁与混凝土板的应变以及端部和连接件处木梁与混凝土板的界面相对滑移.弯曲试验结果表明:木-混凝土组合梁的主要破坏模式为梁端木材的剪切破坏和木材的受弯破坏;采用榫-钉连接的木-混凝土组合梁的平均抗弯刚度达到了9.18 ×1012N·mm2,较纯木梁提高了182.5%;其组合系数为69.7%,较传统螺钉连接的组合梁显著提升.因此,采用榫-钉连接的木-混凝土组合梁呈现出优异的抗弯刚度和承载力,有利于拓宽木-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的应用范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利用现代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建设智慧工地,应用于项目的劳务、安防、设备、环保、进度控制等领域,实现人机互联互通,精准管理,提升效益。本文结合项目施工实践,对智慧工地在施工管理中的建设、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水平日益提高,促进了智慧工地系统的诞生和广泛运用所谓智慧工地系统,即利用信息化手段以及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传感技术等服务于工地施工的系统工具它能促进工地施工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提高,优化人员配置,对各类风险有效预警和控制并规避。智慧工地不但能有效提高工地施工的资料利用率,还能通过积累更多安全生产经验促进工地施工的规范化,进而为建筑施工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
文章针对建设工程巡检过程中存在的繁琐、管理困难、协同性差等问题,构建了基于BIM技术的建设工程巡检系统框架。系统框架内包含标准层、交互层、数据层、应用层和用户层五个层次,其主要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了项目模型管理、巡检信息管理、数据汇总分析。利用BIM技术改进建设工程的巡检模式,对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提升巡检管理工作的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文章对给排水工程塑料管道应用和施工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提出提高施工质量的新方法。通过对室内和室外施工质量的研究和实践,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解决了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问题。
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安全管理风险识别、分析、管控、评价等仍是以后项目建设的研究方向。基于灰色关联分析(GRA)方法及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安徽M房建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安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其权重,进而计算得到M项目的安全水平评价值,以此判断M项目安全水平处于中上但未至良好水平。文中评价方法可用于工业、公路、铁路等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意义。
文章针对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全生命周期整体风险进行研究,结合文献索引与专家评选的方式创建风险因素清单,从中提取了7个一阶风险指标与44个二阶风险指标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结合AHP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方法计算各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并对项目风险进行初评价,将初评结果数据设定成B丨3神经网络的期望值以降低模型的计算负荷,最终建立可信度与精确度更高的综合管廊BP神经网络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够判断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整体风险定位以及全生命周期中各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便于风险管控人员找出关键风险并制定专项应对策略,也为
以建筑施工领域全面实施安全责任险(以下称安责险)为契机,推动安全生产技术支持机构(以下称第三方机构)介入建设工程项目提供安全技术服务。在“政保合作、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前提下,第三方机构以其独立性、专业性对工程项目实行安全监管,通过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构建第三方评估规则,形成群防群治的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将监理模式下单一的安全隐患排查变更为全流程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以满足建设项目安全防治需求。文章就现有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监管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就安责险运作模式进行阐述,对引入第三方机构安全监管的可行性、必要性
自复位耗能支撑具有良好的复位和耗能能力,能够控制结构地震响应、减小结构震后残余位移角,同时为结构提供附加耗能能力,降低主体结构的损伤.自复位耗能支撑凭借其抗震性能优越和施工安装便捷等特点,成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回顾了自复位阻尼器装置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初代自复位耗能支撑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总结其相关试验研究.以改善初代自复位耗能支撑的工作性能为目标,归纳了近10余年自复位耗能支撑在提高轴向伸长能力、创新耗能装置、降低预应力水平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动力可靠性和不确定性研
在近场速度脉冲型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建筑可能产生过大的支座变形,为了防止结构和隔震沟边缘产生刚性碰撞并对上部结构造成损伤,建议在隔震层高度用弹塑性限位装置来防止结构产生过大位移并实现一定程度的消能减震.提出了一组动力学方程,将建筑结构模型和Bouc-Wen单元串联,可以考虑隔震间隙的非线性动力响应.考虑了速度脉冲周期对结构响应的放大作用,根据弹塑性动力碰撞分析方程,以3组不同高度的钢框架结构基准模型为算例,计算了限位装置的弹性刚度和屈服力等因素对不同结构的弹塑性响应.结果 表明:恰当选取用于碰撞限位的弹塑
为研究三管集束式钢烟囱风致响应与风振系数,以国内某在建180 m高三管集束式钢烟囱为研究对象,通过同步刚体测压风洞试验,得到了不同风向角下三管集束式钢烟囱各排烟筒表面平均与脉动风压;采用有限单元法建立排烟筒-加劲环-工字梁一体化有限元模型,对不同风向角下三管集束式钢烟囱结构体系的风致响应进行完全瞬态时域动力分析,研究以径向位移、子午向轴力、环向弯矩和von Mises应力等4种响应作为响应目标的排烟筒一维、二维和三维响应风振系数分布特性及取值标准,给出了典型风向角下三管集束式钢烟囱分层及整体风振系数的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