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墨盒与大历史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iori1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方不起眼的金文铜墨盒上,留有“宣圣二四五九年”落款,这引起我极大兴趣。因为这种纪年款在历史遗物上非常罕见。
  宣圣,指的是孔子。孔圣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死后为中国历代王朝所尊,汉平帝元始元年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西夏仁宗三年(1146)仁宗颁诏令:“尊孔子为文宣帝”,故以后诗文中多尊称孔子为“宣圣”。
  “宣圣二四五九年”,显然就是一个以伟人孔子为纪年的年款。晚清时曾发生过“纪年”之争的政治文化事件,当年各政治派别知识分子在向清王朝皇帝“正朔”挑战中,先后提出过孔子纪年、黄帝纪年以及帝尧纪年、大禹纪年、秦纪年等各种纪年方式。
  纪年,顾名思义是纪录历史年代的方法,属于时间范畴。但翻开古今中外史,多数国家的纪年,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概念,而兼负着传递政治文化信息的使命。
  中国是世界各文明古国中唯一的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国家。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有确认纪年的历史始于西周共和元年,距今已有2858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开始使用当朝年号纪年,直到清宣统被废,期间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通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中国封建社会改朝换代,无一例外地都要“改正朔,易服色”。启用新年号,是新政权的重要标志。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纪年年号寿终正寝,新生的民国对纪年也十分重视,最早革命党人刘师培、宋教仁等从“排满”立场出发,主张采用中华民族共同推崇的人文初祖黄帝纪年。1911年,在革命运动取得现实的军事成功过程中,新生革命政权也相继在各地发布按照黄帝纪年的布告。但到民国确立,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表述,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与此同时公历亦被采用。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才开始以国家法定的形式彻底采用公历。这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有个有趣的插曲,毛泽东进驻北京后,在开国大典前夕,前来拜见的韶山乡亲们仍念念不忘毛主席登基后使用什么年号。可见,年号在中国普通老百姓中有着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意蕴。
  现在世界上通行的公元纪年,推敲其老底,与西方崇拜原救世主耶稣直接相关,以传说的耶稣基督降生的那一年为纪元的始年,六至十世纪主要在一些基督教国家使用。随着西方经济文化对外扩张,延伸到越来越多的非基督教国家使用,渐渐淡化了宗教与殖民色彩,成为公历。
  越扯越远了,回到孔子纪年。清末,随着中国社会危机的日益加深和世界潮流的发展,一些知识分子、维新志士提出了新纪年方式的主张,对象征皇权的年号纪年方式发起挑战。康有为最早提出用孔子纪年。他认为,西方强盛在于有基督教为之本源,于是发愤倡“孔教” 之仪,奉孔子为教主,借此重整中国政治、文化秩序。同时受以耶稣纪年之启示,开始倡导孔子纪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他在其创办的《强学报》创刊号上以孔子卒后三年为孔子纪年的纪元,其后又在其《礼运注·序》中,以孔子降生为纪元。随着“戊戌变法”的逐步展开,康有为遂将《孔子改制考》呈送光绪帝,使“孔子纪年”得以进一步播扬,改立“孔子纪年”也成为康有为变法主张的一项主要内容。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孔子纪年”渐渐式微,后来革命党人提出的“黄帝纪年”渐占了上风。尽管建立民国后,“孔子纪年”与“黄帝纪年”都没有被采用,但这场纪年之争,反映了那个巨变时代在知识分子中弥漫着一场深刻的国家认同危机,也包含着一个极为重要的取向,就是纪年变革要遵从世界发展之“公理”。在民族主义激情渐退之后,古老的中国最终还是被纳入到西方世界的时间格局之中。
  如果以孔子降生的公元前551年為纪年元年,这方墨盒上的“宣圣二四五九年”即公元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孔子纪年”这样一个早已被人们遗忘的历史表述,在一个小墨盒上留下印记,其传递的历史文化价值已远远超过墨盒本身,是为记。
其他文献
30多年的书法复兴之路,风骚迭起,俊彦辈出,各种字体均涌现了诸多为世人所瞩目的代表性书家。小楷毫不例外地焕发了巨大的活力,投稿和入选数量在历次重要展览中一直居高不下。而在这个领域持续不断地精耕细作,构建自家风格,并终于成为领军人物的,明臣兄是当之無愧的重要一员。  我与明臣兄交往有年,虽然谋面机会不多,但他洵洵儒雅的君子气度,使人一见即心生亲近,并且很容易由人及书而联想起他的小楷。这给我很深的印象
期刊
2017年10月12日下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图片集团、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承办的“2017北京国际摄影周”在中华世纪坛开幕。由湖南省文化厅主办、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艺术摄影学会承办的“‘大美潇湘 梦圆中华’湖南喜迎党的十九大摄影展”同时在中华世纪坛影像艺术空间开展。本展览分文化湖南、美丽湖南、人文湖南三大内容,主要反映湖南丰富多彩的
期刊
生活中的姜向东是个着装简单随意且性格粗放的人,而他办起事来却心思细腻,谨慎入微,内心热情,不论公事还是私事,只要他答应了,就一定会办好。他不仅具有较强的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而且具备细心周到的做事风格。这种“粗放”外灵与“细腻”内慧的强烈对比,形成了他鲜明的个性。  艺术道路上的姜向东,也有他外粗内细的思维与风格。当我们屏息凝神他画笔下每一处勾勒时,不能不感慨他的细致与严谨,那些微观与细小的景物竟能
期刊
原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收藏委员会主任陈国源先生,藏砚十分丰富,砚学理论、造诣也很深。虽已年近八十,然很健谈,我们与与这位风趣又幽默、清癯而健朗的古稀老人,开展了一问一答的采访。  问:您三十多年来,与砚不离不弃,如此喜爱,为什么?  答:为什么喜欢砚台?这是每一个藏砚家首先要遇到又必须回答的问题。三十多年来,我主要被中华名砚之魅力所陶醉而折服。中华名砚有哪些魅力呢?多数藏砚家认为砚台的魅力,主要
期刊
老易今年五十五岁,跟我学书法五年,去年加入了韶关市书法家协会。  老易只读过小学一年级,入校只有三个月,便因为调皮被赶回家,十一岁跟师父南下广东做泥瓦工。  老易在廣东四十四年,做工,成家,当过小包工头。他曾经嗜赌成性,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一百元一定会输掉九十七元”。某年老易做生意赚了十多万,下火车就进了赌场,回到家已是身无分文。  老易没有什么文化,却向往文化,喜欢收藏,是我多年的藏友,收藏的广彩
期刊
2004年1月,康移风先生在长沙举办“黑色脊梁”矿工系列国画作品展,在此展出版的作品集首页中,他深情地亮出——“献给我的矿工弟兄”。这八个字看似平淡,却是耗费了他四十多年心血的命题。一位在世画家,能够这样真诚坦率地表明自己的艺术理想并不多见。康移风作为享有盛名的人物画家,也会与普通人一样处在社会喧嚣与生活环境的干扰中,但多少年来他始终还是保持当年矿工的纯朴心态与勤恳作风现身于艺坛,活跃于当代中国画
期刊
摘要:本文记叙了焦墨艺术在邵阳的兴起,概括阐明作为“黑色文化”的焦墨艺术的历史发展与艺术特色,指出焦墨的“黑与白”既是“玄与素”的关系,玄是宇宙的根本,绘画中如果去掉黑色那么就会“玄之所去,器弊神逝”。文章从邵阳本土焦墨画家们作品中玄素浑厚寄写乡情的厚拙与虚简、单纯的乡情静谧美、勾勒皴擦神采飞逸的乡情美、古典隽永苍润浑厚的乡情美等方面赏析了“敢为人先”的“宝古佬”画家们焦墨创作中的浓厚乡情。  关
期刊
宜春学院美術与设计学院学生作品
期刊
摘要:今天,绘画中的“乡土情结”或“乡愁”绘画正成为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成为了现代人在艺术活动中追求“植根乡土”的审美文化诉求。本文简述了民俗文化的回归现象以及乡土绘画的新景象,分析了“植根乡土”在“乡愁”绘画中的诸种表象,最后说明了当代绘画中的“乡土情结”是人们在精神迷失后的一场文化“寻根”之旅。  关键词:植根乡土 绘画 乡愁 审美文化 诉求  民俗文化作为民众的一种文化生活,它反映的是一种
期刊
在古代,“文”与“书”是以二维合一的状态呈现的,能文善书者比比皆是,大凡能举出名来的书法家,基本上都是一个文人身份。反之,“能文善书”亦成为一个中国式文人的“标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最为直接的表现。对古人而言, “能文善书”是文人必备的素质,其文学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梳理出古代优秀的书法脉络,更可以更好地审视当下的书法艺术状态和预瞻未来书法发展形态。  知道军旅书画家崔勇波先生是十几年前读了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