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中年级段的传承教学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教育中,“素质化发展”已成为当前各类课程教学的时尚热词和根本指向。新课程理念在旗帜鲜明地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关系的同时,强调实现以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为一体的“三维目标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人们在关于中年级学段的极端重要性方面已经达成了良好共识,而“有效教学重要节点”问题一直处于业内同行的辩讨热议之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有效抓手究竟在哪里呢?我曾经思索和探究了好长一段时期,终于从教学实践与体会中总结认为:开展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抓好语文习作起步教学,加强语文口语训练教学,促进良好习惯培养教学,应当成为中年级学段语文教学的四大着力点和支撑点,本文试简要阐述之。
  一、要坚持把语文课程的有效阅读教学常态化
  阅读素来就有“学习之母”和“语文学习的根本基础”之说。这种基本认识和教学行为,对于小学中年级学段语文教学而言,显得既非常及时又特别重要。因此,在这一阶段,势必坚持把有效阅读教学实施常态化。首先,借助教材具体内容,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在“现行版”的阅读教学中,小学各年级段都有其基本要求。如,中年级学段的基本阅读要求是:能够借助字典等工具联系课文进行分段,并能概括其段落大意;注意读通课文,能够全面把握大意,读出课文感情。从四年级开始,则是以“导读”“预习”“思考、练习”的形式来渗透每篇课文的阅读要求。让小学生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他们的阅读学习就会有种方向感和指向性,学习过程就会少走弯路。其次,通过自学和重点指导,帮助学生实现阅读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正确地读、流利地读、有感情地读、理解性地读和质疑性地读,帮助小学生能够基本做到“读准字音、理解词意、读通课文、简述内容、划分段落、答题质疑”。最后,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本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给予引导、启发和点拨,并做好当堂检测和总结梳理工作。切忌“面面俱到”“越俎代庖”甚至“大包大揽”,否则,学生思维将在“休眠”状态中沉沦不起。
  二、要坚持把语文课程的习作起步教学部曲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启蒙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对此,我进行了多年的观察、研究和总结,逐步取得了比较成功的教学效果,从而形成了小学生习作启蒙教学三部曲。首先,唱“畅想曲”,让小学生在自由命题中“能说会道”。在这一阶段,教师要着力做好三件事:畅学生所想,给予全面而积极性的鼓舞和支持;师生共同参与,认真配合,建立民主平等的协作关系;注重引而不发,努力把学生打造成“潜力股”。其次,唱“前奏曲”,让小学生在半命题中“信笔涂鸦”。具体而言,就是迎合小学生的生动活泼心态,引导他们在故事说写、游戏链接和句式训练之中开始“蹒跚学步”。如,引导小学生把有趣的儿童故事先说后写出来,把快乐的游戏经过先做后写出来。再如,把“小猫咪睡觉啦”丰富而成“玩耍了一整天的小猫咪非常疲劳,很快地就进入了美丽的梦乡,听,它在一边打鼾一边说着梦话呢!”最后,唱“进行曲”,让小生在统一命题中“一唱三叹”。就是在统一命题之下,鼓励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写出要求性习作,通过“以赛激趣促学”意义的课外活动深化他们的习作情趣,通过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平台培养小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当然,唱好“三部曲”亦非易事。
  三、要坚持把语文课程的口语训练教学规范化
  常言道:“话有三分,巧说为妙。”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是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结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的实在意义,两者不可偏废。然而,在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习惯性影响,普遍存在着“重书面语言而轻口头语言训练”的片面教学行为,致使小学生的语言训练运用在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中之间发生了紊乱甚至是无所适从的问题。而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自然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在内,这一点我们仅从教材单元练习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一斑窥豹。因此,正确规范小学生的口头语言来表情达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小学语文口语训练教学中,应遵循先简后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说话可遵照以下内容进行:由字扩词,用该词说一句话,再围绕该句话说一段话;由实物产生联想,引导学生说上一段话;指导学看图说话。值得强调的是,教师要善于运用“质疑、编故事、创设情境”等艺术手段,善于“撬开”学生们的小嘴,创造机会让他们乐于说话。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四、要坚持把语文课程的良好习惯培养教学战略化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育是什么?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习惯的力量是持久而巨大的,它对一个人来说,能够发挥终其一生的影响和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把学生的全部所学真正地内化为自身素养。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化教学对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为例,每册教材的开头都设置编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内容,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片方式予以呈现,把小学阶段应该培养的与语文学习有关的“听说读写”习惯进行生动有序的直观展示。如,在三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分别安排了“认真写钢笔字”“认真写毛笔字”“读书有选择”“读书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等内容,其意义和作用就在于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既要从思想上予以重视,又要在“用好插图、超越插图”的基础上,贴近和链接生活实践来教学“习惯篇”。有的教师为此总结了四种做法:创设生活情境引生入“图”,唤醒生活经验助生读“图”,选择生活实境演练其“图”,植根生活实际超越其“图”。这种实践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实施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此,不少教师试图在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过程中都体现出这些要求,并根据这一理念组织课堂
农村劳动力转移前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还
随着医学模式和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传统的医学课程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转变医学教育的观念,改革课程体系.为此,我们对我校原有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
郭青梅,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987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2004年11月,任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三小学校长。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着思想观念多样化、教育内容和方法滞后、学生心理脆弱等问题。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应该注重理想信念教育的创新,立足以人为本,用科学理论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关键是要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学起来。初中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把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可以充分地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能以新的学习方式充分地学好品德与社会的课程。平时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为了变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笔者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变课堂为学堂需求学生充分的预习  从平时的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的实践看,品德与社会的
“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师也是以自己的所有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索,如何全面发展。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和前提,教师要想上好课必须先要备好课。教师在上课之前,总是要研究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或教具、设计课堂练习等工作,把这
培养批判反思能力对于高校教师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批判反思能力的培养要在了解学生体验、分析同事反馈信息、研读教育文献和反思自身经历的过程中进行,而且需要建立文化和制度支
高校联合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近些年的实践表明,发展高校联合办学,有利于加速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加速增长的、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