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心而论,父亲身上,除脾气暴躁,其实还是有许多优点值得我学习,比如勤劳、勇敢等等。其中,最值得我学习的就是现代化意识,具体来说,就是在拥有和运用现代工具方面表现出来的先进意识,用白话来说,就是父亲的电器化时代。这个时代,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见证人和受益人,而父亲则是这个时代的亲历者。
小时候,我们那里还没有电,照明用的是煤油灯。煤油灯是燃烧煤油的,通过燃烧煤油来照明點亮屋子,在家里做饭吃饭,洗碗及其他的事情。手电筒则是用电池发电,照明走夜路和远路用的。而煤油和电池则需要去沙子坡或者枫香溪街上买,有时用一个油瓶子或塑料壶装,电池则是一对一对的买的。有时赶场,父母都会从街上买一两瓶煤油或者一壶煤油,供家里照明之用。电池则是每把电筒一对电池,然后再预留一两对电池,以备不时之需。
后来,有了电,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电是怎么来的呢?那是乡亲们用汗水换回来的,男女老少同出力,能干啥就干啥,村里村外齐动手,抬杆布线换新天,那时村里还没有公路,公路只通到岩上半山腰,电杆电线要从公路上往河底抬和背,然后每隔一段距离,挖一个窝,镐一根电杆,然后再接上电线,装上变电器,连到家家户户,每家安一个电表和一个保险盒,然后再布线安灯,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灯,全村人都在欢呼,孩子在奔跑,老人在笑,山村在欢歌,通河变亮。从此,彻底改变了乡村的面貌,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了电,村里的夜晚亮了,寂静的山村变得热闹起来,那些年轻的哥哥姐姐,比我们年龄大的叔叔孃孃,南下打工,带回来的收音机、留声机响遍了山村,那优美动听的旋律飘扬在六井溪河两岸,远近可听,上下皆闻。
音乐的时代还没有过去,影像的时代就迫不及待地到来了,熊猫牌黑白电视,走进家家户户,黑白电视还没来得及普及整村整寨,彩色电视已率先在村里富有人家展露了头角。
父亲一直都是善于经营生活的人,小时候,别人家都是只养牛,以牛耕地即可,我们家就既养牛,又养羊。牛,是养大母牛,每年生养一头小牛,等小牛长大了,就把小牛卖了,钱给我们上学当学费,或者其他用度。羊也是如此,几头母羊,然后生养了小羊,等小羊长大了,就把小羊卖了,接着养大羊。如此再三,以至数年,牛羊不断。再加上父亲做木匠的钱,以及种烤烟的钱,也够我家用度,很少在外面拖借,常有余钱。
父亲也和别人家一样买电视,先是熊猫牌黑白电视,然后换了彩电,最先是到王明启伯伯那里借用天线,但是放不出效果,最后,村里安装闭路电视,父亲也从村里接线上坡,在家里安装了闭路电视。后来,各家各户都买一个接收器,一个铝制大锅形制品,一根线,一个盒子,就可以在家里用遥控器看电视了,我们都爱看武打片,父亲更爱战争片,没事的时候,父亲在家干着活,开着电视机,把电视机当收音机用,听听声音就可以了,因为手里要干活,没工夫看,边干活边听电视。
我家是先买打米机的人家,父亲自己一个人坐车去印江县城,去卖打米机的地方,各家商店都去看机器,问问价格,再问问维修。四处比对,从性能和价格上比对完之后,父亲再决定买,父亲为人,一般比较实际,更看重产品的性能,至于价格,多一点,少一点,倒是无所谓。这一点,我和父亲一样,重实际,轻小利。
看完机器,决定买了,父亲会问厂家,是用车拉送回家,还是父亲自己找人找车拉回家,父亲需要通盘考虑,因为,他自己一个人是没有办法把机器扛回家的。打米机,往往是和磨面机一体的,一边打米,一边磨面。一举两得。
我家先后买了磨浆机、砍苕叶机。磨浆机拿来磨豆腐,磨绿豆粉。砍苕叶机拿来砍苕叶。父亲买来机器,自己用木板把苕叶机组装起来,以后砍苕叶猪草就方便多了。
我上学去了,不在家,等回家,发现父亲的工具已经焕然一新,电刨电锯,以前用手工的,现在全换成了电器的,电刨推木,使其光滑平整,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效果更佳。
电锯有大有小,大的锯大木,小的截小木,各有用处,两相结合,省时省力,方便快速。电锯还有圆有方,以上为圆,其下为方,方的可充电,有一米多长,可在山林里锯断树木,一根一两尺大的树木,不用一会儿工夫,就被方锯锯断了,锯倒了。然后根据尺寸长短,截成原木,再搬运回家。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的人,不落人后,不争人先,按自己的能力情况,主动改变生活和人生,为过好人生而努力向前。
从这一点来看,父亲年近七旬,还一心一意,想把房子搬到公路旁边,也可以找到一些根源,尤其是人物性格上的根源,由此可见一斑。
父亲的电器化时代,就是乡村的电器代时化,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电器化时代。也是乡村城镇化、现代化的历程,更是这个时代的见证和缩影。
小时候,我们那里还没有电,照明用的是煤油灯。煤油灯是燃烧煤油的,通过燃烧煤油来照明點亮屋子,在家里做饭吃饭,洗碗及其他的事情。手电筒则是用电池发电,照明走夜路和远路用的。而煤油和电池则需要去沙子坡或者枫香溪街上买,有时用一个油瓶子或塑料壶装,电池则是一对一对的买的。有时赶场,父母都会从街上买一两瓶煤油或者一壶煤油,供家里照明之用。电池则是每把电筒一对电池,然后再预留一两对电池,以备不时之需。
后来,有了电,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电是怎么来的呢?那是乡亲们用汗水换回来的,男女老少同出力,能干啥就干啥,村里村外齐动手,抬杆布线换新天,那时村里还没有公路,公路只通到岩上半山腰,电杆电线要从公路上往河底抬和背,然后每隔一段距离,挖一个窝,镐一根电杆,然后再接上电线,装上变电器,连到家家户户,每家安一个电表和一个保险盒,然后再布线安灯,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灯,全村人都在欢呼,孩子在奔跑,老人在笑,山村在欢歌,通河变亮。从此,彻底改变了乡村的面貌,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了电,村里的夜晚亮了,寂静的山村变得热闹起来,那些年轻的哥哥姐姐,比我们年龄大的叔叔孃孃,南下打工,带回来的收音机、留声机响遍了山村,那优美动听的旋律飘扬在六井溪河两岸,远近可听,上下皆闻。
音乐的时代还没有过去,影像的时代就迫不及待地到来了,熊猫牌黑白电视,走进家家户户,黑白电视还没来得及普及整村整寨,彩色电视已率先在村里富有人家展露了头角。
父亲一直都是善于经营生活的人,小时候,别人家都是只养牛,以牛耕地即可,我们家就既养牛,又养羊。牛,是养大母牛,每年生养一头小牛,等小牛长大了,就把小牛卖了,钱给我们上学当学费,或者其他用度。羊也是如此,几头母羊,然后生养了小羊,等小羊长大了,就把小羊卖了,接着养大羊。如此再三,以至数年,牛羊不断。再加上父亲做木匠的钱,以及种烤烟的钱,也够我家用度,很少在外面拖借,常有余钱。
父亲也和别人家一样买电视,先是熊猫牌黑白电视,然后换了彩电,最先是到王明启伯伯那里借用天线,但是放不出效果,最后,村里安装闭路电视,父亲也从村里接线上坡,在家里安装了闭路电视。后来,各家各户都买一个接收器,一个铝制大锅形制品,一根线,一个盒子,就可以在家里用遥控器看电视了,我们都爱看武打片,父亲更爱战争片,没事的时候,父亲在家干着活,开着电视机,把电视机当收音机用,听听声音就可以了,因为手里要干活,没工夫看,边干活边听电视。
我家是先买打米机的人家,父亲自己一个人坐车去印江县城,去卖打米机的地方,各家商店都去看机器,问问价格,再问问维修。四处比对,从性能和价格上比对完之后,父亲再决定买,父亲为人,一般比较实际,更看重产品的性能,至于价格,多一点,少一点,倒是无所谓。这一点,我和父亲一样,重实际,轻小利。
看完机器,决定买了,父亲会问厂家,是用车拉送回家,还是父亲自己找人找车拉回家,父亲需要通盘考虑,因为,他自己一个人是没有办法把机器扛回家的。打米机,往往是和磨面机一体的,一边打米,一边磨面。一举两得。
我家先后买了磨浆机、砍苕叶机。磨浆机拿来磨豆腐,磨绿豆粉。砍苕叶机拿来砍苕叶。父亲买来机器,自己用木板把苕叶机组装起来,以后砍苕叶猪草就方便多了。
我上学去了,不在家,等回家,发现父亲的工具已经焕然一新,电刨电锯,以前用手工的,现在全换成了电器的,电刨推木,使其光滑平整,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效果更佳。
电锯有大有小,大的锯大木,小的截小木,各有用处,两相结合,省时省力,方便快速。电锯还有圆有方,以上为圆,其下为方,方的可充电,有一米多长,可在山林里锯断树木,一根一两尺大的树木,不用一会儿工夫,就被方锯锯断了,锯倒了。然后根据尺寸长短,截成原木,再搬运回家。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的人,不落人后,不争人先,按自己的能力情况,主动改变生活和人生,为过好人生而努力向前。
从这一点来看,父亲年近七旬,还一心一意,想把房子搬到公路旁边,也可以找到一些根源,尤其是人物性格上的根源,由此可见一斑。
父亲的电器化时代,就是乡村的电器代时化,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电器化时代。也是乡村城镇化、现代化的历程,更是这个时代的见证和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