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们翻开任何一本现代版的中医药书籍,如有黄柏一药皆会讲到它能清泻下焦之湿热。有的也会提到它的气与味。可是基本上现代医家对气味避而不谈,就像对脉一样避而不谈,或者谈的很浅陋。因为我们对此基本上不了解,即使是中医业内人士。
对中药的理解如果只停留在功用和主治上就会使我们对中医的掌握缺乏根本。对于药物的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的掌握对于更全面了解及运用中药有很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中医讲究总体辨治,,不会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例如黄柏一药,其味苦,其气沉降。此气味就决定了它只能入于下焦而降气清热。因为苦能降下坚阴,气沉降而寒,能清热泻火,只要掌握了它的气味,无论有什么功用都是从此派生出来的。分析一下咳嗽的病机主要是气机不降,如果令气机往下走,没用向上攻冲之势,就会咳喘自消,这是根,我们用的是黄柏之气,而非清解下焦湿热之功,可惜知之者甚少,或者忽略其根而记其功用者甚众。
气是天地之间的一种物质,有形之气就是构成世界万事万物的精微物质,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的生存与存在都是靠着气的聚合,气聚则生,气散则亡,气的运动变化形式就是升降出入,这些变化就形成了风雨雷电等自然变化。中医的气文化就是根于人体五脏六腑不同之气以及气机运行的状态和治疗所介入的方式之气来影响和调节人体气机,使之达到一种阴平阳秘的和合状态。以黄柏为例不知其气则不清楚中药之功用为何如此,不知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及针刺调气,就会造成针刺效果甚差,不知如何推引人体之气则推拿之功费矣,不知脉法,不知何时刺血、拔罐,不知导引气血则治病如同沧海行舟,无目的,无方法,只有盲目与模仿。这样的治疗岂不害了患者,中医岂有不弱之理。
气是一种充满于宇宙之间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世界的本原。万事万物其组成之气不同以及气之结构不同就造成了事物之气有所差异,天地万物各具其气。对于人体来说五脏六腑之中充斥着脏腑之气,每一局部脏腑的生理功能正常,都是要靠阴阳之气的充实、协调。气在体内运动是按着一定路线运行的,这路线就是人体的经络。通过经络这一无形的通道,气沟通了脏腑与全身的联系。无形之气在无形的经络里运行,就形成了令世界瞩目的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经络现象。然而受中国五行学说的影响,古代圣贤将事物划归为五种气的状态。此五种状态并非固定不变,五行中可分五行,可以无限再分。按照中国的中医理论,夸克并非最小微粒。当然我们研究的不是无限再分的事物,直至分到对我们来说有研究意义便行。
万事万物各具其气,造成了除了我们所能看到的成形(阳化气,阴成形)的事物相同的形状以外还有一种从内散发出的气息,性质相同或者状态相近之气息会相感或相聚并会影响到这个环境中的事物。对于人来说则会影响我们的心情以及生活状态。这就是中国气文化的根源。
如福气,说的是一种福的状态和我们伴行。晦气,指的是一种晦浊之气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影响到我们的所作所为。其实这只是一种粗浅的理解,其精髓在于同气相求,同种性质的气会相感相聚。
一个人总是心胸敞亮,为人友善,处事祥和,内心高雅,那么外界的敞亮友善祥和高雅之气会往他身边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身边的人自然是积极向上的。对于中药,如黄柏在生长过程中,采天地之精华,蕴集了各种不同的气,这就是药性,靠此来治疗疾病。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他人缘好运气佳,是因为他的气场就会感召这种福气往他身边聚,同理秽浊之气就会感召秽浊之人和事。
以上简单地谈了人之气,物之气亦同理。如一尊弥勒佛像,看上去它是物,其实它也是气。当我们看到这尊大腹便便面带笑容的佛时,我们会感知到一种愉悦的心情宽阔的胸怀。另外他是佛,佛是纯阳之体,其气属阳,能克制属阴之物,因此很多人供奉他或者作为护身符带在身上。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能护佑自己,其实是一种气,一种阳气,阳能化阴邪,很多人理解到这个层次已经很不容易了,但还没有理解气的精髓。如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也带着佛像,可最后还是死于非命,是佛的阳善之气没有护佑他吗?其实不是,这就是同气相求。因为他本身不具有正大光明之阳气,它是不会感召到好的气息的。即使他带着佛像,对于他来说这尊佛像只是一个物,缺少神,没有属于佛应有的純阳之气。但是如果他醒悟了,不再作恶,那么他的气机将改变,亦会召来好的气息,也会给他带来好的事物。
人之为器,升降出入也。升降者,阴阳也,出入者,阴阳也,无不出入,无不升降。《素问》中曰:“升降息则神机化灭;出入绝则气立孤危。”观察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把握人体能量气血的流动,气是推动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人要长寿,则必须珍惜、保养运行于人体中的气。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整个宇宙充满了生机,既可以促使无数新生事物的孕育和发生,又可引致许多旧事物的衰败和消亡,这样就维持了整个自然界新陈代谢的稳定和平衡。人体的经脉之气,循环流注,如环无端,昼夜不休,沟通人体的内外上下左右,通过经气的运行,整个机体的各部的机能活动,才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当平衡。
以上只是几个最浅显的例子,中国的气文化源远流长,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但是如果我们要用它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就需要知道他的深意了。就如作为中医工作者我们用的就是针之气、药之气、手法之气以及我们医者本身之气去调整患者气机的失衡状态。我们真的要去研究它,运用它,以致把握气之神。作为中医这样才不会迷失自我,才能找到我们伟大中医的灵魂,才能更好的服务患者。反之如果我们只用中医之形,而不知中医之气,那么中医在我们手里就会只剩一个躯壳,甚至不能被称之为中医。最可怕的是以中医为业至死不知这个道理,那将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那么中国气文化集中体现的中医文化将失去根基,将不会发展,或者是假繁荣假发展。以中医为载体的气文化又将落寞何方?甚则因为无根而慢慢消失。
对中药的理解如果只停留在功用和主治上就会使我们对中医的掌握缺乏根本。对于药物的四气(即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的掌握对于更全面了解及运用中药有很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中医讲究总体辨治,,不会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例如黄柏一药,其味苦,其气沉降。此气味就决定了它只能入于下焦而降气清热。因为苦能降下坚阴,气沉降而寒,能清热泻火,只要掌握了它的气味,无论有什么功用都是从此派生出来的。分析一下咳嗽的病机主要是气机不降,如果令气机往下走,没用向上攻冲之势,就会咳喘自消,这是根,我们用的是黄柏之气,而非清解下焦湿热之功,可惜知之者甚少,或者忽略其根而记其功用者甚众。
气是天地之间的一种物质,有形之气就是构成世界万事万物的精微物质,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的生存与存在都是靠着气的聚合,气聚则生,气散则亡,气的运动变化形式就是升降出入,这些变化就形成了风雨雷电等自然变化。中医的气文化就是根于人体五脏六腑不同之气以及气机运行的状态和治疗所介入的方式之气来影响和调节人体气机,使之达到一种阴平阳秘的和合状态。以黄柏为例不知其气则不清楚中药之功用为何如此,不知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及针刺调气,就会造成针刺效果甚差,不知如何推引人体之气则推拿之功费矣,不知脉法,不知何时刺血、拔罐,不知导引气血则治病如同沧海行舟,无目的,无方法,只有盲目与模仿。这样的治疗岂不害了患者,中医岂有不弱之理。
气是一种充满于宇宙之间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世界的本原。万事万物其组成之气不同以及气之结构不同就造成了事物之气有所差异,天地万物各具其气。对于人体来说五脏六腑之中充斥着脏腑之气,每一局部脏腑的生理功能正常,都是要靠阴阳之气的充实、协调。气在体内运动是按着一定路线运行的,这路线就是人体的经络。通过经络这一无形的通道,气沟通了脏腑与全身的联系。无形之气在无形的经络里运行,就形成了令世界瞩目的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经络现象。然而受中国五行学说的影响,古代圣贤将事物划归为五种气的状态。此五种状态并非固定不变,五行中可分五行,可以无限再分。按照中国的中医理论,夸克并非最小微粒。当然我们研究的不是无限再分的事物,直至分到对我们来说有研究意义便行。
万事万物各具其气,造成了除了我们所能看到的成形(阳化气,阴成形)的事物相同的形状以外还有一种从内散发出的气息,性质相同或者状态相近之气息会相感或相聚并会影响到这个环境中的事物。对于人来说则会影响我们的心情以及生活状态。这就是中国气文化的根源。
如福气,说的是一种福的状态和我们伴行。晦气,指的是一种晦浊之气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影响到我们的所作所为。其实这只是一种粗浅的理解,其精髓在于同气相求,同种性质的气会相感相聚。
一个人总是心胸敞亮,为人友善,处事祥和,内心高雅,那么外界的敞亮友善祥和高雅之气会往他身边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身边的人自然是积极向上的。对于中药,如黄柏在生长过程中,采天地之精华,蕴集了各种不同的气,这就是药性,靠此来治疗疾病。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他人缘好运气佳,是因为他的气场就会感召这种福气往他身边聚,同理秽浊之气就会感召秽浊之人和事。
以上简单地谈了人之气,物之气亦同理。如一尊弥勒佛像,看上去它是物,其实它也是气。当我们看到这尊大腹便便面带笑容的佛时,我们会感知到一种愉悦的心情宽阔的胸怀。另外他是佛,佛是纯阳之体,其气属阳,能克制属阴之物,因此很多人供奉他或者作为护身符带在身上。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为什么能护佑自己,其实是一种气,一种阳气,阳能化阴邪,很多人理解到这个层次已经很不容易了,但还没有理解气的精髓。如一个作恶多端的人也带着佛像,可最后还是死于非命,是佛的阳善之气没有护佑他吗?其实不是,这就是同气相求。因为他本身不具有正大光明之阳气,它是不会感召到好的气息的。即使他带着佛像,对于他来说这尊佛像只是一个物,缺少神,没有属于佛应有的純阳之气。但是如果他醒悟了,不再作恶,那么他的气机将改变,亦会召来好的气息,也会给他带来好的事物。
人之为器,升降出入也。升降者,阴阳也,出入者,阴阳也,无不出入,无不升降。《素问》中曰:“升降息则神机化灭;出入绝则气立孤危。”观察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把握人体能量气血的流动,气是推动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人要长寿,则必须珍惜、保养运行于人体中的气。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使整个宇宙充满了生机,既可以促使无数新生事物的孕育和发生,又可引致许多旧事物的衰败和消亡,这样就维持了整个自然界新陈代谢的稳定和平衡。人体的经脉之气,循环流注,如环无端,昼夜不休,沟通人体的内外上下左右,通过经气的运行,整个机体的各部的机能活动,才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当平衡。
以上只是几个最浅显的例子,中国的气文化源远流长,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但是如果我们要用它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就需要知道他的深意了。就如作为中医工作者我们用的就是针之气、药之气、手法之气以及我们医者本身之气去调整患者气机的失衡状态。我们真的要去研究它,运用它,以致把握气之神。作为中医这样才不会迷失自我,才能找到我们伟大中医的灵魂,才能更好的服务患者。反之如果我们只用中医之形,而不知中医之气,那么中医在我们手里就会只剩一个躯壳,甚至不能被称之为中医。最可怕的是以中医为业至死不知这个道理,那将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那么中国气文化集中体现的中医文化将失去根基,将不会发展,或者是假繁荣假发展。以中医为载体的气文化又将落寞何方?甚则因为无根而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