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之于高职思政课学理支撑窥探

来源 :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新技术盛行有些人追求教法变革,唯形式第一却忽视了内容为王的价值判断。殊不知提高文化自信及思政课授课实效不能忘了来路。本文从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课教学融通意义入手发掘传统文化之于高职思政课在“三观”、“伦理道德”“法律”方面的学理支撑。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政课;学理支撑
  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课教学融通之意义
  1、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教育客体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文化认同是凝聚一个民族生存发展力量的精神索引。没有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也就没有了对本民族的依恋。这个民族就是一盘散沙。我们坚持的文化自信的目的也在于此。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必须从其传统文化契入。我们高职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接班人。从我们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强化文化认同与坚守文化自信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2、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高职人才综合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和经世致用的伦理精神。其中不乏丰富的经得起推敲的文化经典和智慧之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几千年理性和生存智慧的积淀,它不仅解决了过去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问题,它对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也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和启迪,它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塑和提升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家国情怀、人伦道德、价值取向、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影响与教育。这对于职业院校部分只重视动手能力培养忽视综合素养发觉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3、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人类精神文明成果,囊括凝聚之学、兼容之学、经世致用之学。是思政课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高校思政课是否贴近学生实际、解决学生的困惑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效果。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覆盖面广、渗透力性强、影响力持久和生动、形象的特点,倘能够很好的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融合,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另一个角度看思政课比较枯燥对于授课教师而言,深挖传统文化的价值既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与个人魅力,同时亦可提升自己的理论话语表带及理论传播效能,不能不算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的又一途径。
  二、传统文化之于高职思政课学理支撑
  1、“三观”方面的学理支撑
  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核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习近平曾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习主席还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概括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这其中既有对世界万物的态度“尚和合、求大同”,也有如何做好自我的观点“讲仁爱”“守诚信”以及“崇正义”“ 重民本”的价值取向。
  首先,以“仁”为核心的政治伦理学思想 “仁”是儒家政治伦理学的核心也是儒家思想的最高道德标准。《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又指出“克己复礼为仁” 国家层面统治者治理国家要施仁政。所谓“苛政猛于虎”;个人层面则从主体、血缘以及人我关系三个层面提出实现仁的具体要求所谓(恭、信、敏、惠)为仁之本(孝悌)与为仁之道。
  其次,以包容与和谐为取向的价值理想 “重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孔子认为,“和”非常重要,《中庸》有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思想中的和谐与“天人合一”相一致,在社会政治领域主张“中庸”,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厚德载物”则体现的是一种包容精神和开放姿态。这种宽厚的品质使中华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时,总能从其身上汲取优秀成分,发展壮大自身。当今中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提出,都是我们借鉴古人的和谐思想,服务于当今的创新与发展。
  再次,义利观与诚信做人原则 中国传统道德强调“重义轻利”,在“义”与“利”发生冲突时选择“义”。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转型时期许多人将物欲和利益放在才C位的当下,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建立市场经济秩序与开放的中国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及营商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而诚信在孔子儒家学说里也是对待人生的基本原则。他既是做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仁的必然条件更是立身之本。《论语.为证》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孟子曰:“思诚者,人之道也。 ”古人所倡导的诚信精神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伦理道德方面的学理支撑
  “重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方面非常重要的内容。孔子提出了重德的“仁学”思想。“仁”的基本原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实现“仁”者的目标,个人必须注意自身人格的完善和自我修养。强调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告诫君子应该效法天道,自立自强。儒家也看重自强不息的品质,“志士仁人,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儒家认为,只有具备坚毅的品质,才能实现大同世界。传统文化对“德”的尊崇使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
  3、法律思想方面的学理支撑
  首先从法律文化的构成看
  一是中原的礼教宗法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中原民生多安定,社会成员也相对固定,因而衍生出了以血缘为载体、以“亲亲”“尊尊”为核心理念的宗法社会。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对应不同的社会权利和义务同时儒学又强调人性。认为人是社会人,而非自然人,这种观点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双从属性理论有高度的科学性的契合。
  一是西北的严苛法律文化。久居西北的政权由于游牧状态居淡化了血缘关系和宗族观念,形成了严苛的法家文化。认为 “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法”,个人行为也不再接受宗族和礼教的束缚,而是一切以法律为准绳。而这种法制文化最有价值的一点便是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有机捆绑,是家国情怀强制化的里程碑,也是我们宪法有关个人对国家应尽的公民义务的培养基。这些当然也是我们思政课法理方面的有力的学理支撑。
  其次從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部分特点上看
  由于“法即刑”的思想、“刑不上大夫”的特权,及“官官相护”的旧疾,在中国古代,人们一直把法律看成是阶级统治的手段与工具,民众鲜有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诉求。加之崇尚“无讼 “无讼即德”,因此,百姓的法律意识极为淡薄也就不足为奇。当下法律的手段工具效能依然存在,不同的是法在维护国家社会秩序利益的同时,法律对个人的权、利也给予最大的保护。 一是手段工具印记浓重
  二是“德主刑辅”的法律文化导向
  自周公制礼倡导“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到董仲舒倡导“德主刑辅”,中国社会便开启了“礼”的统治节奏。“出礼则入刑” 以道德教化为主,法律强制为辅,主张“德治”“礼治”,这也是我们当下一方面强调以德治国一方面强调依法治国的渊源。
  三是“重义轻利”的法价值观
  中国古代法家虽然主张“重利轻义”,而儒家却主张“重义轻利”。鉴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重义轻利”的法律文化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人们唾弃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主张在“义”与“利”发生冲突时选择“义”。更有“舍生取义”的理想境界。这种境界和追求也渗透于我们中华儿女的骨髓。成为我们的价值取舍标尺和和共产党人奉献的最高情怀。
  参考文献
  [1]张 健.自觉自信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N].光明日报,2018年02月13日08:22.
  注:本论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2017年度高等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与新媒体视域下高职资政课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 SJGZY05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孙振娟(1965年2月)女,山东枣庄,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硕士学位 思政部副主任。
  (作者单位: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对于企业的市场营销之所以具有重要作用,是因为它不仅可以使企业在营销领域中巩固既得的市场不被抢走,还可以使企业以此为基础建立新的客户市场关系,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提升企业营销的市场份额,使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结下广泛的群众基础。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若能使企业产品在客户群体中口口相传,其功效远非各种各样的商业广告所能达到的。可见,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可以让企业市场营销收
期刊
摘要:生物实验是高考必不可少的常客,如果把实验题型进行分析、归纳,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本文拟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考;生物实验;题型;探究  一、实验设计题  解这类题时,需要:1.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及实验要求,以便确定答题方向。2.明确所给实验仪器及试剂、材料的操作及用途。3.设计实验步骤:首先要遵循两个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注意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过
期刊
摘要:高校动漫设计专业在动画分镜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分镜是属于动画的前期工作,前期动画人才专业素养要求比较高而高水平人才稀少,所以各高校高职会避重就轻重视软件技术,而忽视思维创作。甚至有部分学生在制作动画短片时,跳过分镜头设计从剧本开始创作完直接原画与动画。为改变教学现状,教师要合理简化整理知识点,要强调分镜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注重创作与实践。  关键词:创意思维;归类;镜头运动;实践教
期刊
摘要:青年是企业发展的未来,企业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平台,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如何引领青年员工在企业中成长成才,使其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很多企业长期不懈探索研究的重要内容。鉴于此,本文从青年员工的现状出发,探寻青年员工参与管理、促进成长成才的方式,为企业培养青年员工工作提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青年员工;成长成才;企业管理  当前,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青年群体在思想、道德、
期刊
摘要:稠油井具有粘度大、流动性差,井筒输送困难、地面输送困难的特点,管理难度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油井存在光杆缓下的情况:热采井在周期末期随着含水和温度的下降,油井经常出现光杆缓下;在井网不够完善的注水区域,地层能量低、含水低、油稠,油井经常出现光杆缓下。二是部分油井回压过高:稠油重质成分多,流动系数小,在井筒和地面输送过程中,流动摩擦阻力大,流速慢,造成井筒、流程输送困难,采油设备负荷加重。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下,高中历史教学也要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终极目的,结合这一教学目标,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是十分重要的,它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历史综合能力,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本文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策略做几个方面的阐述,希望对教学有帮助。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综合素养;培养;策略  前言: 
期刊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重要。在我国的课程教育中,英语教育很早便纳入其中,但是传统的英語教学注重应试教育,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革新,英语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优化。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所以当前的英语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终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从传统的应试英语教育转变为实用型,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建立学习信心。  关键词:初
期刊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所关切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不断落实,乡村地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的经济增长逐渐增高、农村也愈发美丽、农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饱。但在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时、农村的普法教育问题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带。在普法开展的三十几年来,国民的法律意识普遍得到提高,但在乡村地区,普法教育上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不仅使村民们不能及时了解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而且阻碍了“三农”
期刊
摘要:初中历史是学生们较为感兴趣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本学科的核心素养融入到初中毕业班复习教学中,对于教学有一定的帮助。本文以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毕业班复习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为题,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内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毕业班复习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的原则及策略进行了深入性探究,希望借助本文能够对初中毕业班历史复习教学过程中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进行
期刊
摘要:教学即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自然需要教师和学生借助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其中提问就是课堂教学常见方式,在于通过问题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积极性。初中语文课堂也不例外,同时需要教师借助有效提问渗透重点和难点知识,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实现预期语文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