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为学生的学习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有一个新的认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学习上主动选择的机会,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而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内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则必然是主动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高考制度的改革,都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已不能拘泥于在课堂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延伸教学内容,尝试多学科渗透,善于综合学科内容,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内化过程。
一、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是一定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是无法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我们在学习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峡》时,学生被长江三峡壮美的景色深深吸引,课文的描述已不能满足学生对长江三峡的憧憬,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握这一契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正确引导,把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课后,学生深入图书馆、阅览室,从课外书籍中找出了许多描绘三峡的文章、资料及图片。通过这些文章、资料和图片,学生描绘出了自己心中的三峡,写出一篇篇优美的读后感。这样,课内与课外学习的同步,使学生学到了从课本上学不到的内容,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作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延伸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例如,1991年全国语文高考作文题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由于我们的学生思想模式传统、思维定势太强,绝大多数从“近墨者黑”的角度立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朱子治家名言,是千百年来的人们思维定势和共识,学生很难立出新意。而要从“近墨者未必黑”的角度来立论,则要从“内因”与“外因”入手,就要分析人的主觀能动性的巨大作用,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就要不断拓展。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换个角度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构建立体教学模式
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知识连接点。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多加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做到互相渗透。
高考实行的“3 X”考试方案,其中“X”为综合能力测式,其目标是(1)理解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2)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3)体现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一目标明确告诉我们,“X”不是理、化、生、政、史、地等学科知识按一定比例的“拼盘”,而是多学科知识的渗透和综合。
学科的渗透在1999年普通高考学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题中表现最为明显。其中第七题“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请回答以下有关能源的问题”中,涉及到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等知识。如果我们还是抱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放,是无法适应高考制度改革的。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口头说说和理论研究的问题,而是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要我们去做、去探索。
比如,我们在进行《猎户》教学中,有的学生对“董昆打豹”这一事件就提出了质疑:豹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能打。由此,我们就要联系当代史知识、法制常识、环保知识等为学生解疑。韩非子的《五蠢》涉及到人口学知识、经济学知识。如果教师对此知之甚少,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一定夹生。学习《威尼斯》一文就要对世界历史、音乐、美术、建筑学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领会作者文中的所描绘的水上威尼斯的迷人之处。
所以,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实现自我完善的契机。
三、优化组合课堂教学内容
通过课堂教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就要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优化组合,这也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反馈评价。优化组合课堂教学内容,可通过教师与学生双方进行,但教师的组合还需学生的内化。因此,组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做,则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如学习《石钟山记》一文,我们可组织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通过讲座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将课堂所学的内容归纳、概括,并与前文所学的《游褒禅山记》比较分析古代游记的写作类型及写作特点。
2.课前进行5分钟演讲,把从前所学的知识重新梳理,阐述自己对“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看法。
3.举办知识竞赛,将文学常识、课文背诵、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等方面知识点简要作题,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
这样,我们从一篇课文的知识点出发,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的潜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
四、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
学生的学习环境,只是儿童生活的一个方面,它与学生的整个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在极力营造学生学习环境时,要把它放在学生整个生活环境中去考虑,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去创造与学生生活背景相违背的虚假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营造环境不是为了走过场,不是花架子,它的目的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积极影响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宽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一个很广泛的课题,全面地讲,它包括一切软件和硬件以及校园人文精神方面的建设。就最关键的因素而言,主要指各种教学手段、交往方式、传播媒体以及民主氛围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课堂教学环境最为缺乏的是良好人际关系和宽松民主的氛围。而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活动还处于一种不自觉的阶段,并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他们更多的是凭借天生的好奇和情感的好恶,尤其是对教师的喜爱,决定着学习的具体行为。如果他们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待他们很好,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学习,相反就会抱消极态度,出现逆反心理。这种状况,在低年级学生身上尤为明显。所以,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学习环境的营造,特别注意情感氛围的营造。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也才会发挥他们的学习创造性。
因此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为学生的学习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有一个新的认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学习上主动选择的机会,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而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内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则必然是主动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根据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要求。素质教育的实施,高考制度的改革,都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已不能拘泥于在课堂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延伸教学内容,尝试多学科渗透,善于综合学科内容,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内化过程。
一、延伸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是一定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是无法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我们在学习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峡》时,学生被长江三峡壮美的景色深深吸引,课文的描述已不能满足学生对长江三峡的憧憬,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把握这一契机,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正确引导,把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课后,学生深入图书馆、阅览室,从课外书籍中找出了许多描绘三峡的文章、资料及图片。通过这些文章、资料和图片,学生描绘出了自己心中的三峡,写出一篇篇优美的读后感。这样,课内与课外学习的同步,使学生学到了从课本上学不到的内容,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作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延伸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例如,1991年全国语文高考作文题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由于我们的学生思想模式传统、思维定势太强,绝大多数从“近墨者黑”的角度立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朱子治家名言,是千百年来的人们思维定势和共识,学生很难立出新意。而要从“近墨者未必黑”的角度来立论,则要从“内因”与“外因”入手,就要分析人的主觀能动性的巨大作用,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就要不断拓展。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换个角度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构建立体教学模式
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广泛的知识连接点。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多加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做到互相渗透。
高考实行的“3 X”考试方案,其中“X”为综合能力测式,其目标是(1)理解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能力;(2)综合运用知识的创新意识和能力;(3)体现基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一目标明确告诉我们,“X”不是理、化、生、政、史、地等学科知识按一定比例的“拼盘”,而是多学科知识的渗透和综合。
学科的渗透在1999年普通高考学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题中表现最为明显。其中第七题“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请回答以下有关能源的问题”中,涉及到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等知识。如果我们还是抱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放,是无法适应高考制度改革的。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口头说说和理论研究的问题,而是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要我们去做、去探索。
比如,我们在进行《猎户》教学中,有的学生对“董昆打豹”这一事件就提出了质疑:豹是国家保护动物,不能打。由此,我们就要联系当代史知识、法制常识、环保知识等为学生解疑。韩非子的《五蠢》涉及到人口学知识、经济学知识。如果教师对此知之甚少,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一定夹生。学习《威尼斯》一文就要对世界历史、音乐、美术、建筑学等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领会作者文中的所描绘的水上威尼斯的迷人之处。
所以,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是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实现自我完善的契机。
三、优化组合课堂教学内容
通过课堂教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就要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优化组合,这也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反馈评价。优化组合课堂教学内容,可通过教师与学生双方进行,但教师的组合还需学生的内化。因此,组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做,则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如学习《石钟山记》一文,我们可组织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1.通过讲座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将课堂所学的内容归纳、概括,并与前文所学的《游褒禅山记》比较分析古代游记的写作类型及写作特点。
2.课前进行5分钟演讲,把从前所学的知识重新梳理,阐述自己对“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看法。
3.举办知识竞赛,将文学常识、课文背诵、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等方面知识点简要作题,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
这样,我们从一篇课文的知识点出发,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的潜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
四、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
学生的学习环境,只是儿童生活的一个方面,它与学生的整个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在极力营造学生学习环境时,要把它放在学生整个生活环境中去考虑,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去创造与学生生活背景相违背的虚假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营造环境不是为了走过场,不是花架子,它的目的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有积极影响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宽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
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一个很广泛的课题,全面地讲,它包括一切软件和硬件以及校园人文精神方面的建设。就最关键的因素而言,主要指各种教学手段、交往方式、传播媒体以及民主氛围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课堂教学环境最为缺乏的是良好人际关系和宽松民主的氛围。而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活动还处于一种不自觉的阶段,并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他们更多的是凭借天生的好奇和情感的好恶,尤其是对教师的喜爱,决定着学习的具体行为。如果他们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待他们很好,他们就会积极地参与学习,相反就会抱消极态度,出现逆反心理。这种状况,在低年级学生身上尤为明显。所以,小学教师要特别注意学习环境的营造,特别注意情感氛围的营造。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也才会发挥他们的学习创造性。
因此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为学生的学习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有一个新的认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学习上主动选择的机会,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