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减法原理优化班级管理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sper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班级管理者,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班级的日常规范以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选拔班干部协助管理并对其管理能力加以培养,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促使每个学生在身心和集体生活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可见,班级管理的任务是繁重的,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将很难达到目标。合理运用减法原理,可优化班级管理。
  
  一、减法原理的提出
  
  加法与减法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在正数范围内运行的加法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点,其和落在正数的范围之内,而且不会比任何加数小。将加法原理运用于班级管理是一个加分的过程,这包含如下意义:其一,事先确定加分的标准,一般根据班级管理项目以及学生表现的等级确定分数,然后对学生在该项目上的表现加以评价再给予学生相应项目上的得分,将各种项目的分数加起来,即得到该学生的总分数;其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特殊情况(如参加一些班级以外的活动获得奖励),但是事先确定的管理项目又没有相应的标准与之对应,为了鼓励学生,班主任便为这些学生加上特殊分;其三,由于班级管理一般按照管理周期进行,因此分数的累计也可以分管理周期进行。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是以学生所获得的总分来判断。
  加法原理在班级管理中显示了其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等诸多优点。但是它也有严重的弊端:第一,无视学生在基础上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发展基础并不相同,他们的基本分数也就不一样,这样两个在一个管理周期里得分相同的学生所花费的劳动可能会存在巨大的差异,以最后的分数为标准无法反映学生的进步情况;第二,那些参加班级之外活动的学生而获特殊加分,这对其他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些学生都是由班主任或其他老师选拔出来的,这就无法避免主观的影响,在结果上则表现为多重奖励;第三,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最后的和的大小来判断,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到底怎样才算好、什么是最好,则无定论;最后,虽然不同的学生得到的和的大小有区别,但是因为其结果都是正数,只有量的差别而没有质的差异,因此很难给学生以警醒。
  为了弥补加法原理所带来的缺陷,班主任往往采用加减混合运算来进行班级管理。在这种管理思想里,班主任同样需要先确定管理的项目,并按照一定的标准确定其等级,然后按照等级赋以相应的分数(包括负分,表现在评价中即为“扣分”)。大致而言,这种管理思想在操作时,学生有好的表现便加分,有不好的表现则扣分,最后以加减混合运算的方式得到总的分数。这里将会出现另外一种危险,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最容易获得的是“负分”,而且这种负分因逐步累积而越来越大,最后导致积重难返。何况加减混合运算比较复杂,加分和扣分的情况也多样,这很容易使班级管理失去有效的控制。
  班级管理不是要对学生的发展形成威胁,也不是为了造就一种竞争的态势,而是要让学生看到希望、看到进步,并从中获得前进的动力。这意味着在班级管理中要明确以下几点:一是让每个成员都处在相同的基点上,而不能让有些成员在起跑线上就先输掉了;二是让每个成员知道最好的表现是什么,而不是只知道谁比谁好,也就是要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够做到最好;三是让每个成员在班级管理周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或退步,如果退步了也知道临界线在哪里。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只有减法原理。
  
  二、减法原理的基本内涵
  
  减法是以一个数去减另一个数的过程。在正数范围内运行的减法,其基本特点是经过减法运算所获得的差不会比被减数大,而且完全有可能跑出正数的范围之外。把减法思想运用于班级管理,同样要先确定班级管理的项目并给予其一个预先设定的值作为被减数,并按照项目标准的等级确定分数的多少,当学生没有达到管理项目的要求时,即从总分里扣除其应该得到的分数。随着管理周期的推进,其分数有可能会越来越少,而且变成0甚至负数,显然0就是学生表现的临界点,意味着教师要对其特别加以关注。
  具体言之,在一个管理周期(最好把一周作为一个管理周期)里,运用减法原理包括以下主要工作:
  1.确定班级管理的具体项目,然后在该周期开始之前就为每个成员在每个项目上设定一个分数(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每个成员在每个方面都是100分),最好把这个分数转化为符号,也就是为学生所喜欢的表示“优秀”的代号,如€L荨=稍毙彰⒐芾硐钅俊⑿瞧谌掌诤头抛酆掀鹄矗⒔切┐怼坝判恪钡姆盘诿扛龀稍焙兔扛鱿钅慷杂Φ母褡由希龀梢桓觥鞍嗉豆芾硐钅勘怼保⑹钩稍苯虢淌业牡谝皇奔淅锟吹秸庹疟怼0嘀魅蜗蛎扛鲅淮庋囊恍┚咛迨孪睿海?)每个同学在老师眼里都是优秀的,这张表上每个格子里都有你们喜欢的“优秀”符号,老师先把奖励给你们,也希望你们把这些优秀保持到星期五离开学校的那一刻;(2)这些“优秀”是否得到保持要看你们每天的表现,如果某方面表现不好的话,当天它上面的“优秀”就会被“撕下来”,我会在你们每天离开学校的那一刻,看看哪个成员的优秀被撕下来了;(3)我们的目标是把优秀保持到周五离开学校的那一刻,到时哪个同学的“优秀”掉得最少,哪个同学在这一周里就表现最好,如果全部同学一个“优秀”都不掉,那每个同学都很“优秀”,这是老师最大的心愿,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2.在每天结束之前对每个成员在各种项目上的表现进行评价。这里所强调的是一天的表现,具体的评价时间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来确定,比如可以将前一天的下午和当天上午集合为一天,这样就可以在下午开始时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十分简单,即只要抓住相应项目上的特殊事件,如听到学科教师反映某学生有违纪行为,在对情况加以核实之后,将该学生该日“纪律”上的“优秀”撕下来即可。正因为操作简单,因此这个工作完全可以由班干部来执行,而且最好让学生自己把“优秀”撕下来,让他明白当天内因为自己做了什么样的事情而导致了这样的结果。由于学生很喜欢这些代表“优秀”的符号,一旦撕下来其心情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应该对这些学生加以安抚,并告诉他该天的表现不会影响明天,明天的优秀还在上面呢。
  3.在一周结束之时做总结和评价。这里所强调的是一周的表现,具体评价时间也可以灵活安排。班主任将每个学生一周内失去的“优秀”按照项目进行分类统计,并汇总。结果记录下来后,把那些被撕下的“优秀”重新贴上去,又变成下一周的管理项目表了。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减法原理其实是在管理周期里,一开始就将全优给予每个成员,“全优”是被减数,以每天撕下来的优秀作为减数直到该管理周期结束时的连减过程。结束时那些被保留的“优秀”是差数,对这些差数按项目统计或汇总即是该周期里的差数。从每个成员的差数大小可以判断该成员在该管理周期里具体的及总的情况,而在周期之间作比较则可判断每个学生乃至整个班级的进步或退步情况。
  
  三、减法原理运用上的主要特点
  
  从减法原理在班级管理的运用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1.表扬或赏识先行。在管理周期开始时,每个成员都被评为“全优”,这不仅使每个成员都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而且使学生被一种积极的期待所鼓舞,被一种信任所激活。他们看到自己被老师欣赏,其心情自然是非常愉悦的,这就为该周期里的班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精神条件。由于一个周期的表现好坏并不会影响下一周期的评价,这就使那些表现不太好的成员能够重新振奋精神,从而避免了一周不好、周周不好的累积性后果。
  2.重心突出。虽然管理项目表并没有把班级管理中的所有活动囊括进来,但是这些项目往往与成员的生活密切联系,抓住了它们就抓住了班级管理的核心。更重要的是管理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管理经验,而且在时机成熟之时(如全体成员在管理周期结束时都是全优),可以对管理项目重新设置,这样就以点带面地推动班级的全面管理。
  3.操作简单。这种管理要求管理者把管理重点集中到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的具体方面,而对一般的情况或表现好的成员则可以不需要特别关注,这其实相当于减轻了管理的负担又不会对成员造成不良影响,因为在管理周期开始时全部学生事实上都已经得到了表扬。在操作上只以管理项目表上的“优秀”为对象,通过是否需要撕下“优秀”这样的简单动作,每天的变化一清二楚,结果的统计也十分简单。
  4.注重养成。由于减法每天都做,而且每个成员在每个管理项目上的进步或退步都在表上清晰地显示出来,因此每个成员都可以对每天的表现加以反省,这样就能够养成反思的习惯。如果班主任能够跟学生约定,在特定时间里,学生保留的“优秀”数达到特定的数后,即对该成员给予特殊奖励的话,这种管理方式也就与行为矫正中的“代币制”相当。我们知道,“代币制”是养成良好习惯以及矫正不良习惯的有效方法。
  5.有助于档案袋的建立。档案袋评价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依赖的是档案袋所记录的结果,如何以简单的方式去建立档案袋是班主任最感困难的问题。在以减法原理为指导的管理中,这一工作已变得十分简单,它不过是将各个管理周期学生在各管理项目上的结果及其变化记录下来而已。每个周期结束时班主任将管理项目表上的“优秀”加以统计,并将统计结果加以比较,就能够把握成员在各种方面的变化曲线,这正是直观化了的档案袋。
  虽然减法原理在班级管理中有许多突出优点,但是要把它用好还需要班主任的工作技巧,特别是对那些一时表现不好、与其他成员差距太大的成员,还需要特殊的管理策略。这些策略包括每次撕下“优秀”后的安抚和鼓励,跟他们签订协议相互约定保留优秀的数量,达到约定数量后即给予特殊奖励等。所有这些策略的目标只有一个,即始终使学生保持成功的信心。
其他文献
“口头禅,本佛教语,指不能领会禅理,只是袭用禅宗和尚的常用语作为谈话的点缀。后来指说话时经常挂在嘴上但并无多大实际意义的词句。”《辞源》上如是解释。  “我晕”、“真没劲”、“烦死了”、“有没有搞错”……日常生活中,学生的这些口头禅时时灌进我们的耳朵。它们真的就是空谈吗?真的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吗?心理学可不这么认为。    一、口头禅的性格象征    口头禅是人们内心对事物的一种看法,是外界信息经过
期刊
“亚健康”在我国是1996年5月才提出的,它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疾病,但呈现出疲劳,活力、反应能力、适应力减退,创造能力较弱,有种种不适症状的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状态,也称为“机体第三种状态”、“灰色状态”。据在北京举办的“21世纪中国亚健康市场学术成果研讨会”提供的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5%的人是健康的,15%的人非健康,70%的人呈“亚健康”状态。  接连送过几届学生后,老
期刊
一个叫怡静的女孩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总是郁郁寡欢的样子,有时安静得叫人心疼。同学们说她太娇气,“一不小心就惹她生气了”,还动不动就哭鼻子。这个孩子有心事!悄悄地多方了解,才知道,在她上三年级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妈妈在南方打工,她随爸爸生活。不过,爸爸也忙,就把她丢给爷爷奶奶,只是“有时间”来看看她。  放学了,我把她叫住,在校园里的一棵大树下,我和她进行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序曲”之后,我切入正题
期刊
查理€Y孊€Y屄匏荚凇睹磕耆绾瓮葡酵蛭濉芬皇橹薪驳降滋芈傻囊蝗和葡崩靡恢中路椒ㄊ顾堑南鄱钤黾恿税俜种陌佟>烤故鞘裁茨Хㄊ雇葡比〉萌绱舜蟮囊导?他们采用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具体工作前,想像自己处在各种不同的销售情境下,如何想方设法地推销产品。这样在出现各种实际销售情况时,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这种在活动开始前,通过想像,预先在脑中构思各种未来活动图景,做好实战前心理演习的方法,
期刊
校门口多了一个卖鸭雏儿的小商贩。鸭雏儿是从附近育鸭场剔出来的公鸭,它们通身被涂上极富个性的色彩,一元钱一只。  不久,班级里便闹起了“小鸭灾”。一时间,课堂内“呷呷”声此起彼伏,原本安宁的课堂气氛被一扫而光。在其他任课教师的一片抱怨声中,我三令五申:什么要爱护小动物,要学会善待生命,要遵守课堂纪律之类,但均未奏效。一些小鸭子被没收到办公室,烦得老师们无法办公,也不是什么好办法。  一天清晨,教室的
期刊
人到了四十岁真的什么情趣也没有了。父母眼看着奔七十;儿子身高一米八二,也到了“想好看”的年龄,成绩虽然不太好,可丝毫没影响他整天要吃要穿要钱;丈夫脾气很急躁,在单位不顺心,回到家常因为一点小事大动肝火。说实话,我觉得挺累的。  那天吃过早饭和丈夫又吵了几句,走时双方都有些怒气冲冲。我一上午都缺情少绪。教化学的李老师是单位里的“乐天派”,课堂上笑对学生,办公室里笑对同事,有她的地方就有笑声。见我闷闷
期刊
小雪的语文测试得了67分,末尾一个。家长来接她的时候,我想谈谈孩子学习成绩的事,当我说到“这次考试,她得了……”,忽然忘了准确的分数,便停了片刻。站在一旁的小雪笑眯眯地说:“老师,我考了67分。”不经意中侧过头去,忽然看到了一双亮闪闪的眼睛,还含着稚气的笑意。蓦地,我被这纯真的笑容打动了,恍惚收起了计划中所有严肃的话语,只摸了摸小雪的头温柔地说了句:“好孩子,继续努力啊,你还能考得更好呢!”孩子依
期刊
男: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在这一天团团圆圆,共同度过。  女:今天就是中秋节了,“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为什么要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呢?  生1:……  生2:……  ……  女:原来是这样!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
期刊
曾读过一则寓言:驴子背盐渡河,在河边滑了一跤,跌在水里,盐溶化了。驴子站起来时,感到身体轻松了许多。驴子非常高兴,获得了经验。后来它背了棉花,走到河边的时候,便故意跌倒在水中。可是棉花吸收了水,驴子非但不能再站起来,而且一直向下沉,直到淹死。  这头被经验害死的驴子让我联想到一种有趣的鱼——肺鱼。肺鱼大多生活在美国西部人烟稀少的沼泽地带,每当旱季到来,水源枯竭的时候,肺鱼就将自己藏匿于淤泥之中。它
期刊
放暑假了,真是高兴啊!  终于可以放心地睡会觉了,终于可以打牌打个痛快了,终于可以上线上到不用看表了……什么,你猜我是学生?噢,你猜对了,猜对了一半,我是学生的老师。  高兴是高兴,可两天过去了,噫,怎么不对劲?打牌找不到牌友,上网下棋也找不着本校的老朋友。真是奇怪!他们干吗去了,集体大逃亡?  路上碰到老王,找到一点线索。“老王,多日不见,回老家了吗?”我问。  “没有。”老王回答。  “瞅空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