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寻找台湾白色恐怖受难者

来源 :凤凰资讯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人蓝博洲用近30年做了一件事:寻找和记录1950年代台湾白色恐怖的受害者。
  政治禁忌 蓝博洲出生在台湾中部一个客家工人家庭,是家里的第八个小孩。15岁就立志要当一个小说家。寻找白色恐怖受难者,是蓝博洲在《人间》杂志当记者时接受的第一项任务。他找到当年一位社会运动领袖的遗孀,两个人约在难友家见面,也不敢录音,老太太说一点,他记一点。
  那是一个出身台北富裕家庭的革命青年,约会时会带着女朋友一起去为酒家里的姑娘义务治疗梅毒。在日据时代,他因反抗殖民统治而被打断5根肋骨,投入狱中,光复后,目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与独占,他又愤起抗议。连他的父亲也不谅解:“我们家有钱、有地位、活得好好的!怎么就会生出你这个老是反政府的儿子?”“您保守、驯服,只顾虑到自己的身家安危与荣华富贵,看不到人民被强权出卖的痛苦!”这位台大医院医生在1950年被枪决,时年32岁。
  老人告诉蓝博洲,临刑前一天,丈夫在监狱里偷偷给自己递了一封遗书:“把我的尸身用火烧了,撒在我所热爱的这片土地上,也许可以对人们种空心菜有些帮助呢。”
  这段往事让当年的蓝博洲感到“无以名状的震撼”:台湾竟然还有过这样的人?
  1987年,蓝博洲的第一篇非虚构报道《美好的世纪——寻找战士郭琇琮大夫的足迹》在台湾《人间》杂志上刊出,一时引起轰动。
  电影《悲情城市》 他笔下最有名的人物,是基隆中学前校长钟浩东。他没门没路带着妻子赴大陆抗日的热血青年。1950年,钟浩东被国民政府枪决,主要罪行是和老师们偷偷办报。
  后来在电影《悲情城市》里,梁朝伟所饰演的角色在监狱中看着他的朋友们一一被带去枪决,这些年轻人临走时所唱的日文歌,正是现实中钟浩东在面临枪决时所唱的:“在充满回忆的小山上,遥望他国的天空,忆起在梦中消逝的一年,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
  马车的声音,令人怀念,去年送走你的马车,竟是永别。”
  写完《美好的世纪》,蓝博洲从杂志社辞职,专心投入到寻找白色恐怖受难者的工作中。在台北郊外、不通电话的家里,蓝博洲过起了“跟外界不大联络”的生活。他开始撰写基隆中学前校长钟浩东的故事。为了能铆着这个选题写,他选择当一个自由作家,“有自由,没薪水”。他开着自己的二手破车跑遍了台湾南北,找到了钟浩东在基隆中学的同事,和他的遗孀蒋碧玉,与他们一一聊过。
  他忘不了自己当年硬着头皮问她钟浩东遇难的细节。老太太说着就哽咽了,回屋拿出一封丈夫的遗书。遗书是三页十行字的信,每一行字都清清楚楚的,唯有第二页的第一行字有一些涂改。那一句是钟浩东隐晦地对妻子透露自己的最终结局。“我一下就明白钟浩东当时面临的情境了。”蓝博洲说,“他不能明讲,否则书信无法通过官方审查被寄出来。”
  被当作特务 在他笔下有这样的故事:曾经有过那么一个时代,有过那么一批不甘接受日本殖民教育的台湾青年,他们有人冒着战火“寻找祖国三千里”,从台湾一路走到丹东;有人在光复后,听到广播里用普通话说一句“亲爱的台湾同胞”,就开始流泪;也有人带着自己的新婚妻子,没门没路地,跑到大陆去要求支援抗日……而这些青年大都在上世纪50年代初因为思想左倾、反抗政府被捕入狱,在台湾遭到枪决。
  这些年,蓝博洲写了20多本与1950年代台湾白色恐怖受难者有关的书,许多书中人物都是当年的地下共产党员。时光荏苒,如今,政治不再是禁忌,但民众也不再对这些书抱有从前的兴趣。
  郭琇琮的遗孀最初一直以为蓝博洲是特务:连她儿子都不感兴趣的过去,怎么会有这么年轻的人主动来追问呢?尽管如此,当蓝博洲找上门来时,她已下定决心要讲出丈夫不为人知的一生——哪怕是对着一个特务。那一年,郭夫人已经年过七旬,她觉得这也许是自己最后能向人讲述丈夫生平的机会了。
  好多次,蓝博洲也会觉得“要不写完这个故事就算了”,但是往往出门和素不相识的老头老太太一通聊下来,又改了主意。
  蓝博洲相信自己的写作自有意义:如果他不去找到这些老人,那后人如果想了解当年发生了什么,不是只能翻看国民党的官方档案?
  10月的最后一个星期,蓝博洲重走了一段长征路。说起过往的事情来,他挺平静,也挺乐呵。只有一个消息让他小小激动了一下:北京友人传来信息,说《台共党人的悲歌》现在成了畅销书。
其他文献
何应钦是著名的亲日派。可是,1935年初,在他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期间,曾遭到过日本人精心策划的两次暗杀。  何应钦于1933年与日本签署了《塘沽协定》,实际上承认了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和热河的合法性,并把察北、冀东的大片国土拱手送给了日本。但这未能满足日本人的野心。  1935年2月,日本大本营密电关东军司令部,指示“适当刺激一下中国军方”,诱华北守军做出反抗或变相反抗,为扩大侵华战
期刊
超音速!时速两千公里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称,距离超音速“协和飞机”退出民航历史舞台近10年后,美国现在又出现了极具野心的超音速客机计划。新一代超音速客机的时速至少是现在商用飞机的2倍,时速可达1959公里。当前商用长途客机的时速在770公里至900公里之间。  报道称,美国航空航天公司洛克希德·马丁研发的“N+2”商用超音速客机,目标是将纽约至洛杉矶的飞行时间,从目前的5小时缩短为2.5小时。这
期刊
近日,海军“李四光”舰入列暨命名授旗仪式在广东湛江某军港举行。试验舰是海军专有的舰载武器的综合海上试验平台,海军新型武器只有通过各种海况条件的测试定型,才可能批量列装在作战舰艇上。  “济南”舰 1971年年底,中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051型舰首舰“济南”舰服役,开展了大量试验,验证该型舰的航速、稳定性、适航性等基本性能。随后,“济南”舰又陆续参加了“海鹰”舰舰导弹全系统定型试验、76式主炮大改试验
期刊
拜干爹是清代官场中拉拢关系、攀附权贵的重要方法之一。以此法建立的关系,较之拜同乡、拜把子、拜门建立的关系更为密切和牢固。  拜干亲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钻营者自己拜所攀附的权贵为干爹,自为干儿;二是让妻妾女儿拜所攀附的权贵为干爹,或拜权贵之妻、母为干娘。在所拜的权贵中,不仅有朝廷大吏,还有权势显赫的太监。  在以拜干亲为手段的谋官者中,有不少不惜让妻妾侍奉权贵的无耻之徒。有个典型的例子:乾隆朝有一翰
期刊
朱元璋称帝后的洪武二十五年,高丽王李成桂上表朱元璋,请朱元璋赐自己一个国号,朱元璋很痛快地答应了,下旨准许李成桂用“朝鲜”为国号。李成桂便派大臣李恬为谢恩使,到南京来上表谢恩。在谢恩表中,李成桂没敢用“朝鲜国王”这个头衔,而是自称为“权知国事”,按理说,这表明李成桂这个人很低调,朱元璋应该高兴才对。然而,猜忌心颇重的朱皇帝却认为李成桂此举是故意对自己不尊重:这不是拿我给的封号不当回事吗?朱皇帝于是
期刊
“苏武牧羊”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说的是西汉大臣苏武被汉武帝派到匈奴当使者,却被对方扣留,叫他投降却坚决拒绝,遂威逼利诱,软硬兼施,最后又流放到荒凉的北海(今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附近放牧羊群,长达19个春秋。  其实,苏武当时的处境并没有这么凄惨,因为他在漠北当地邂逅并娶了一个匈奴年轻女子为妻,还生了一个儿子苏通国,与妻儿长相厮守,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汉书·李广苏建传》里有明确记载:苏武
期刊
自作多情 1816年2月,英国阿美士德使团离英,4个月后到达中国天津,对当时的清政府进行访问。嘉庆皇帝与他爹乾隆皇帝当年一样自作多情,认为英国又来朝贡了,所以谕令工部尚书苏楞额、长芦盐政广惠做好接待贡使的工作,外交部门(礼部)也拟定了英使在京活动的日程表。多情的嘉庆首当其冲最关心的问题,当然还是礼仪啦。他谕令中方接待大臣,一定要让阿美士德三跪九叩,最好的办法,是在进京前就对他们进行培训,并且要求接
期刊
康熙帝即位时,除了台湾,全国大陆重新实现了统一,当台湾归入版图后,清朝对全国的统一始告完成。清朝的“大一统”能否巩固,尤其是能否进一步发展,同历代一样,关键取决于“三北”游牧民族的动向和清朝所采取的政策,其中如何看待长城又是一大关键。  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三北”之一的东北趋于安定。二十九年,以噶尔丹为首的准噶尔割据势力公然发动战争,侵夺内外
期刊
朝鲜国王肃宗李焞患眼疾,于康熙五十六年向清国求请购买治眼药物“空青”(一种矿石类中药),康熙帝专门派人去朝鲜赐空青一枚,并称:“朝鲜国王焞安静奉法,人民爱戴,四十余年国中享太平之福,未有如此之久者,朕甚嘉之。”但实际上康熙帝赏赐的这枚空青全无用处,本来要做滴眼之用,但却全无浆汁,朝鲜君臣绝望已极。但即便是这样,朝鲜方面还是不得不厚馈清使,并派谢恩使带上贡物到北京谢恩。虽然此次谢恩使带去的贡物“抵下
期刊
在《清代简史》中,日本人称康熙为 “上国圣人”。为什么呢?  在《康熙朝起居注》中可以找到答案。  在康熙三十年以后的记录中,康熙多次评论日本人。他并不叫他们为日本国,而只叫“倭子国”他说:“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其人,甚卑贱,不知世上有恩谊,只一味慑于武威……故而,不得对其有稍许好颜色。”  有臣子问他为什么叫倭子国?他回答说就是矮子国,“其国人不知何故天生矮小……”他还进一步解释说——“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