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使课堂作业完成的情况能为授课者反馈出及时、真实、有效的信息,一般情况下,教师都要求学生课堂作业当堂(独立)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课堂作业的过程,有时实质上就是一种教和学效果的测量。衡量这种测量有效性的指标就简称“效度”。对于语文课堂作业而言,其效度就是让学生练习到了应该练习到的东西或通过练习达到了预期目标的程度。如何才能确保语文课堂作业的高效度呢?笔者认为,起码要努力做到三个准确定位。
一、作业目的定位在“发展”
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组织课堂作业的编制、练习、评讲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通过作业达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等特点,为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发展而创造平等、公正的机会与条件。这就意味着课堂作业也要立足学生和教师的差异性,把学生完成作业作为一种积极而及时的诊断问题、改进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通过作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准确把握好作业的难度。在一些老师展示的公开课上,要么担心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有意把课堂作业项目的难度编制得很低,失去了作业的实际意义;要么为了体现自主、探究的精神,把课堂作业的难度设计在负偏态的难度分布状态,超出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使绝大多数学生失去一次自我发展的机会和学习的信心,致使作业目的效度大幅降低。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通过作业获得发展,有条件的可以根据教材、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试行“作业超市”,紧扣课堂教学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精心编制多层次学生的练习诸如整体感知题、语言品味题、作品模仿题、语文运用题、探究创意题、记忆积累题等,让学生享受自主选择不同难度作业项目的权利,使所有学生都能练习到自已所应该练习到的东西。
二、作业内容定位在“文本”
目前,在一些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课堂作业时间被花样不断翻新的教学活动所挤占,以大量的讨论、探究活动替代了文本学习,以无限的课程资源拓展替代了必要的课堂作业。其实,语文学习,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对话中学、思、知、悟。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就是与文本对话的升华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以紧扣文本为前提,以课本编者精心设计的思考练习为基础,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际情况为参照条件,即每堂课都能练习学生应该练习的东西,才能确保课堂作业与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从而确保课堂作业内容的有效性。尤其是在各种《练习册》、《一日一练》、《语文练习》等伪劣资料泛滥的情况下,课堂作业内容定位在文本,显得更为重要。
按照教学工作常规要求,在进行课堂作业编制时,要全面衡量项目内容是否与既定教学目标相符,是否与教和学的实际相符。但事实上“作业:练习册P××,×—×,×—×”、“一日一练:×、×、××题”之类的现象在不少老师的备课笔记中屡见不鲜。不少作业项目游离于文本、教学目标、教学和学生实际之外,作业内容效度大打折扣。
多媒体的设备和技术假如使用不当,也容易把我们导引到一个远离文本的误区,画面替代了文字,程序限定了思维。课堂作业也都按程序亦步亦趋。作业内容效度较高倒也无妨,否则,课堂的“套”虽然不乱,却乱了通过作业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规矩。
三、作业评判定位在“艺术”
(一)艺术地掌握评判标准。把作业评判的“绝对标准”与“个体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语文作业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测量结果,而语文作业测量、评定本身的信度、效度、可比性等有其固有的特殊性,往往存在着“相对”的本质属性,即有时测量本身的结果只能是参照值。同时,个体的种种差异性也造成某种不可比性。如运用“爱戴”一词写一段话,学生情感体验各异,一段话的内容及文采就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作业状况评价的结果,特别是一些简答题、叙述题、造句、小作文等,虽有标准答案在手,但具体到某个学生,并非总是准确无误的。
(二)艺术地运用评判方法。运用的评判方法要符合关注个体差异的要求,做到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精确性。通常采用“分数 等级 评语”的综合方法,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优缺点。由于作业评判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因此评判语言应是激励性的,具体的,充满情感的,以帮助学生认清努力的方向,朝着掌握知识的目标迈进。
提高作业评判效度的方法,还可以变“单一化”为“多元化”评判。即由“他评”变成“自评”、学生“互评”,或“自评与他评”的结合。传统的作业评判方法,都是教师金口论优劣。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恰当地采用自评或学生互评,可使作业评判成为学生发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手段,使学生通过内在的权衡摆正位置,增强自我激励,从而充分调动其努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积极性。
(三)艺术地反馈评判结果。要将课堂作业与选拔性的考试区分开来,努力淡化“分层”与“名次”的意识。避免两极分化、名次后置学生自卑等心理障碍问题的出现。如何将带有或多或少主观性的评判结果向学生反馈与解释(评讲)是一门艺术。弃“武断”取“灵活”,则是追求这门艺术的首选。“灵活”,就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突出评价的激励性,对于“差”生要寻找闪光点,看进步;对于“好”生要扬长避短,追求潜力的全部发挥。即评应该评的,讲应该讲的。通过富有艺术的结果反馈,让每个个体都能有整合的自我意识,看到进步、看到潜力,享受成功的乐趣,保持学习自觉性与能动性,不断突破现有状态,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一、作业目的定位在“发展”
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组织课堂作业的编制、练习、评讲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通过作业达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心理、认知等特点,为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发展而创造平等、公正的机会与条件。这就意味着课堂作业也要立足学生和教师的差异性,把学生完成作业作为一种积极而及时的诊断问题、改进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通过作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准确把握好作业的难度。在一些老师展示的公开课上,要么担心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有意把课堂作业项目的难度编制得很低,失去了作业的实际意义;要么为了体现自主、探究的精神,把课堂作业的难度设计在负偏态的难度分布状态,超出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使绝大多数学生失去一次自我发展的机会和学习的信心,致使作业目的效度大幅降低。
为了确保每个学生都通过作业获得发展,有条件的可以根据教材、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试行“作业超市”,紧扣课堂教学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精心编制多层次学生的练习诸如整体感知题、语言品味题、作品模仿题、语文运用题、探究创意题、记忆积累题等,让学生享受自主选择不同难度作业项目的权利,使所有学生都能练习到自已所应该练习到的东西。
二、作业内容定位在“文本”
目前,在一些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课堂作业时间被花样不断翻新的教学活动所挤占,以大量的讨论、探究活动替代了文本学习,以无限的课程资源拓展替代了必要的课堂作业。其实,语文学习,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对话中学、思、知、悟。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就是与文本对话的升华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以紧扣文本为前提,以课本编者精心设计的思考练习为基础,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际情况为参照条件,即每堂课都能练习学生应该练习的东西,才能确保课堂作业与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从而确保课堂作业内容的有效性。尤其是在各种《练习册》、《一日一练》、《语文练习》等伪劣资料泛滥的情况下,课堂作业内容定位在文本,显得更为重要。
按照教学工作常规要求,在进行课堂作业编制时,要全面衡量项目内容是否与既定教学目标相符,是否与教和学的实际相符。但事实上“作业:练习册P××,×—×,×—×”、“一日一练:×、×、××题”之类的现象在不少老师的备课笔记中屡见不鲜。不少作业项目游离于文本、教学目标、教学和学生实际之外,作业内容效度大打折扣。
多媒体的设备和技术假如使用不当,也容易把我们导引到一个远离文本的误区,画面替代了文字,程序限定了思维。课堂作业也都按程序亦步亦趋。作业内容效度较高倒也无妨,否则,课堂的“套”虽然不乱,却乱了通过作业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规矩。
三、作业评判定位在“艺术”
(一)艺术地掌握评判标准。把作业评判的“绝对标准”与“个体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语文作业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测量结果,而语文作业测量、评定本身的信度、效度、可比性等有其固有的特殊性,往往存在着“相对”的本质属性,即有时测量本身的结果只能是参照值。同时,个体的种种差异性也造成某种不可比性。如运用“爱戴”一词写一段话,学生情感体验各异,一段话的内容及文采就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作业状况评价的结果,特别是一些简答题、叙述题、造句、小作文等,虽有标准答案在手,但具体到某个学生,并非总是准确无误的。
(二)艺术地运用评判方法。运用的评判方法要符合关注个体差异的要求,做到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精确性。通常采用“分数 等级 评语”的综合方法,反映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优缺点。由于作业评判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因此评判语言应是激励性的,具体的,充满情感的,以帮助学生认清努力的方向,朝着掌握知识的目标迈进。
提高作业评判效度的方法,还可以变“单一化”为“多元化”评判。即由“他评”变成“自评”、学生“互评”,或“自评与他评”的结合。传统的作业评判方法,都是教师金口论优劣。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恰当地采用自评或学生互评,可使作业评判成为学生发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手段,使学生通过内在的权衡摆正位置,增强自我激励,从而充分调动其努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积极性。
(三)艺术地反馈评判结果。要将课堂作业与选拔性的考试区分开来,努力淡化“分层”与“名次”的意识。避免两极分化、名次后置学生自卑等心理障碍问题的出现。如何将带有或多或少主观性的评判结果向学生反馈与解释(评讲)是一门艺术。弃“武断”取“灵活”,则是追求这门艺术的首选。“灵活”,就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突出评价的激励性,对于“差”生要寻找闪光点,看进步;对于“好”生要扬长避短,追求潜力的全部发挥。即评应该评的,讲应该讲的。通过富有艺术的结果反馈,让每个个体都能有整合的自我意识,看到进步、看到潜力,享受成功的乐趣,保持学习自觉性与能动性,不断突破现有状态,全面而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