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有效复习备考的几点建议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3月份,我们武功县教研室都要进行一次中考复习课研讨会,参加这样的会,都能使我的认识大大提高。很多老师的观念和教法,使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也总结了一些思想政治课复习备考的有效做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恳请批评指正。
  一、夯实基础,课堂上要动起来
  思想政治课开卷考试“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没有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学生在答题时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考试时就会出现“翻破书本无觅处,涂满试卷无分数”的情形。
  我认为让学生牢记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并知道为什么,然后懂得在现实中应该怎么做,这就是大纲对“双基”的基本要求。而要将静态的枯燥的理论知识,“砸”进学生的脑子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学生“动”起来。我们应该在课堂上以各种活动、游戏等生动灵活的形式,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扮演角色,参与其中,切身体会,才能形成感性认识。若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其争当主角,考场上就有可能唤醒他们的联想,激发思维,超常发挥,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
  二、结合热点,各种知识要连起来
  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高觉悟的人才,因而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社会性。回顾历年中考试题,都是以当年重大的时事热点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将其总结为“三维结构”,即,一是当年重大的热点事件,二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现象,三是与之相关联的教材主干引发了大规模海啸。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9.0级大地震、海啸,并引发核事故。华人们的各种声音在网上涌现,有的庆幸,有的同情,还有的漠不关心。我觉得利用这一事件和现象,既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正确的思想教育,又可以非常有效地复习书本上的多个重要知识点。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
  材料:1.2008年,我国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心系灾区,八方支援,灾区人民很快走出困境,重建家园。
  2.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下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在6周内烧杀淫掠,杀死了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
  3.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应日本政府请求,第一时间派搜救队员到日本重灾区援助救人,同时,向日本提供价值3千万元的物资无偿援助。中国人民也自觉发起向日本灾民捐款的活动。
  问题:①材料1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
  ②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该不该援助日本?为什么?
  ③材料3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什么样的精神和胸怀?
  ④中国积极援助日本的做法使中国在国际上树立起了什么样的光辉形象?
  ⑤有个别同学对日本地震表示幸灾乐祸,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⑥你认为中日两国关系将会走向什么样的发展方向?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课堂上,这个题目一出现,立刻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大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在我适时的引导下,同学们自觉分成“正”“反”两派,进行有力的辩论,各种思想相互碰撞,亮点闪耀。我则适时地将各种想法及观点用书本上的专业词语和理论进行归纳和引导。最后,利用日本9.0级大地震这一重大事件,我们既强化了“党是我们的领路人”“民族精神耀中华”“走向世界的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命是宝贵的”“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学会交往”等多个章节重点知识的复习理解,又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热爱祖国、关心人类、关爱地球、互帮互助等现代意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挑肥拣瘦,让学生负担轻起来
  临近中考,各科学习任务不断加重,难免让学生学得累,学得厌,学得烦。这时候,如何让学生的负担轻起来,老师“挑肥拣瘦”“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就尤显重要。所谓“挑肥拣瘦”就是老师要准确把握考纲和考向,在庞杂无序的资料中,选出有用的典型的,删去无用的粗造的,把最能体现考纲的主干知识体系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花少量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限度的效益。
  在每节课前,我都会从各类复习资料中精心挑选出一组典型习题。课堂上,让学生先用20~30分钟时间完成。然后让学生在5分钟内,将自己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对于个别问题,我个别点拨,对于普遍性问题,我则会当堂重点讲解。同时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和总结,在下次课堂上,再次进行强化。如此渐进,省力而有效。
  以上几点,都是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我认为不仅可行,而且效果挺好,大家不妨一试,或许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 陕西省武功县后稷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织者与实施者,而情感教育又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教育手段之一。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掌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利用情感教育的各项功能去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鞭策和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取得丰富的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明确作用是情感教育的前提  情感教育,就是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
历史学科不但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历史知识,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会学,历史教学应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入手进行一些探索,凡是学生通过看书、思考、讨论能解决的问题,绝不包办,而是将他们置于“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位置,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研究、去探索。下面就历史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由“学会”历史变“会学”历史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能力  由于历
“言”指语言,“意”指精神,语言与精神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两根支柱,离开了精神的语言缺乏灵气,离开了语言的精神空洞乏味。刘玲玲老师在《穷人》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咀嚼语言文字,进行言意兼得的阅读对话教学,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与人文精神滋养的双落实。  《穷人》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一份报告中列出了在过去十年来于喜马拉雅山东部地区所发现的三百五十多个新物种。然而WWF警告说,这些新发现的物种正面临着来自人类对土地的需求及气候变化的威胁。一种绚丽的会随温度而变色的深蓝色花、一种飞蛙,还有保存在琥珀内的世上最古老的蘑菇,这些都位列过去十年内在喜马拉雅山东部发现的三百五十个新物种之中。但专家警告说,这些新发现的物种正面临着来自人类对土地的需求及气候变化的压
摘 要:在对张爱玲的名作《金锁记》的研究中,对于文本中“黄金枷锁下人性的扭曲”这一主题意蕴的挖掘与阐释似乎早已达成了共识。但也有学者在“金锁”主题的基础上提出其中还有更为深层的“情锁”主题的存在。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文本内蕴的角度,对“金锁”主题的不可靠性和“情锁”主题的唯一性进行阐释,并从作家创作的艺术效果角度对其篇名《金锁记》的准确性进行分析,以消除对于张爱玲名作“文不对题”的误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力。那么,教师怎样才能给严肃而沉闷的课堂增添乐趣,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呢?笔者在政治课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新颖开头激趣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一课堂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力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注意听讲,他们才有可能连续认
一、背景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加强语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人教版第二册《美丽的小路》的教学中,我尝试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这节语文课堂因生活而变得精彩和美丽。  二、案例描述  《美丽的小路》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这篇文章是一个有关环境卫生的童话故事,它告诉学生要保护环
创新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那么在音乐教学中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各环节都很好地体现了鲜明的创造意识和独特的创造行动。  当然音乐教学对创造力的培养,首先需要音乐教学的创新,需要一种创造性的音乐学习。我们不希望看到,想学音乐而不愿意追随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情景,所以我们的音乐教学必须创新。  一、教材的创新
语文老师教学生写作文时,多少会提到可以直接引用或借鉴名言佳句来提高文章水平,为此学生肯定没少做抄写。但那些世世代代广为流传的话语,但凡能让我们提笔抄写下来的,必是触到我们的灵犀一点。读之,唇齿留香;思之,满腹锦绣。文字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寥寥几字,春秋笔法,便可微言大义,直击人心。  一句佳句初读就让你想在嘴里反复慢慢咀嚼。一句佳句让你欲罢不能地在脑海里循环播放。一句话必定风格独特——字词以前所未有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朗读成为一种享受,往往能调动学生眼、耳、口、鼻等所有感官全方位地投入,全身心地深入,从而实现有效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爱作品,享受朗读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内容可能成为学习动机。”因此,让朗读成为一种享受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对朗读的内容产生兴趣。  (一)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语,激发学生喜爱作品的思想感情  “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