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侧重点,认清教学创新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推动学生思维生长,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广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思维品质,才能够推动学生学科素养的综合发展.为推动学生的思维进步,教师需要把教材分析和教材资源利用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对教材的专业化分析把握大量有助于推动学生思维生长的资源和营养,并通过对文本教材的二次加工和教学转化,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满足课堂教学创新优化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专业化;思维生长;课堂实践
教材解读并不只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全面和立体化的解剖,对教学内容本质、过程、方法等要素进行深入挖掘,以便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对小学数学教材的专业化分析和解读,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满足学生认知规律与认知逻辑发展层次上,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产生实质理解,体现教师的专业化,并使教师在专业化素材辅助之下完成数学课堂教学.为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把教材专业化分析作为基础,在具备这一基础条件之后积极开发促进学生思维成长的课堂教学新策略,满足学生基础学习阶段以及未来学习阶段对于思维能力发展的要求,增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走得更远.
一、教材专业化解读概述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科目,教师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的特质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专业化解读,实际上是对教材内容内涵与功能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层次的分析.数学教师注重教材专业化分析,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材解读水平,对于有效开展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第一,教材专业化分析是带领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教材的内在需要.在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只有注意钻研教学内容,把握内容所体现出来的学科实质与学习困难,做好内容研究对比,对学习探究过程进行恰当规划,才能有效聚焦核心,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二,教材专业化分析是设计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基础与前提条件.教师要利用教材专业分析的方式,有效梳理数学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凸显小学生认知建构过程,进而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加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生活.第三,教材专业化分析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的途径.专业化教材分析可以大幅度提高数学教师教学效能,当然也能够给教师的学科素质发展提供有效途径.通过对教材结构的综合研究与把握,教师可以持续强化自身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在满足课程教学要求的同时,获得良好的专业发展.
二、指向思维生长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构成要素
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和专家学者把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侧重点放在了思维教学上,也就是在教学当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成长.教师通过对多方面的教育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可以明确的是,指向学生思维成长的小学数学教学包含以下几个要素:一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动因所在,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要把精心设计问题作为重点.设置情境,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其次要给出具挑战性和探究价值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利用多方面的知识经验予以解决,最后引发学生认知层面上的冲突,激活学生的综合学习动机.二是思维内容.思维内容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基础.思维活动必须要以结构化知识体系、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作为基础,侧重于数学知识和情境的互动交融.同时,思维内容涉及剖析、研究、综合、判断、推理、假设等多种方式技巧.三是思维工具.思维工具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关键.思维工具形式众多,其中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比如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四是思维迁移.思维迁移是学生思维成长的目标.因为思维能力成长均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所开展的,所以这样的迁移需要学生以现有知识技能作为根基,巧妙利用多样化的思维工具,打破固定框架,通过多样化的实践训练辅助,从而完成质的飞跃.
三、立足教材专业化分析指向思维生长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策略
(一)巧妙设计问题,驱动学生思维
学生的思维生长遵循着内在规律,其中问题是推动学生思维成长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要从巧妙设计高质量问题着手,把驱动学生思考和学习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能够给学生的思维成长提供丰富的营养.在对问题进行巧妙设计时,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专业化分析层面,既要融合教材当中的重难点,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总体来说,数学问题需体现以下内容:源于生活并且和学生生活经验高度契合;指向性明確,可以明确指向本堂课程要达成的三维目标,特别是思维发展目标;略高于学生当前认知水平;拥有相应的思维含量.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知识点时,通常是让学生回忆三角形概念、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推导过程.这样的问题没有多大思维含量,为此教师可设置富有挑战性,可驱动学生思考的问题,例如,设置故宫文物修复的问题情景,给出三角形陶瓷碎片让学生分析:哪个陶瓷碎片可修补还原成原来的三角形.
图1
(二)激励深度思考,增加思维活力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投入度和自身的思维发展水平存在着密切关系,投入度与思维发展成正相关.为增加学生思维活力,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深度思考活动当中,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在深思状态,完全沉浸在学习活动当中.比如,在对正方形周长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先设计并呈现练习题:把大正方形分成三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假如长方形周长是36厘米,正方形周长是多少?大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师启发得到了常规解题方法,也就是先求出长方形的长与宽,然后依照图形关系求得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然而这种解题方法相对复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方向思考,已知三个相同长方形合成正方形,那么在合并之后少了中间4条长边,也就是说,外围4条边即正方形的边,于是正方形周长就是长方形周长之和的一半,很容易计算出36×3÷2=54(厘米).这种解题方法显然更加便捷,也是学生深入思考和思维活力增加的成果. (三)运用思维导图,增加思维工具
思维工具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关键,教师利用思维工具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可以激励学生运用图形方法呈现思维过程与结果,进而能够在教学当中利用反馈指导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导图工具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层次,不管是学习数学概念还是总结学习方法,利用數学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改造和思维提升.例如,在学习几何初步以及三角形这部分内容之后,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两个模块的重要知识原理,培养学生自觉归纳和系统总结的能力,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把两个模块的知识要点制成思维导图.等到学生完成了思维导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作为辅助,回顾这两个模块所学内容,回忆知识点的具体表述方法,实现对分散知识的串联.
图2
(四)设计变式练习,实现思维迁移
在数学教学当中,评估学生思维成长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在全新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调用已学知识和已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式类型包括模仿性变式、纠错性变式、综合性变式、运用性变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变式练习的过程中体会迁移思维,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比和比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迁移和运用,教师就可以设计不同变式促进学生思维生长.一是模仿性变式.教师可通过专业化分析教材,精心筛选教材中的习题,对其中的一些数据进行微调,然后让学生运用恰当方法化简并求得比值.二是纠错性变式.将学生作业当中的错题案例进行呈现,让学生反思失误原因,并让学生思考正确做法,增加学生反思自觉性.三是综合性变式,通过综合性问题锻炼学生多个知识点同时迁移的思维能力.
真正优质的课堂必然是有深度的课堂,而深度课堂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学生深度参与思考.如果没有思维活动,那么想要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发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数学思考和实践体验,才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深深扎根,并获得更好的发展.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具备很强的基础性,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侧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打牢数学基础,提高综合学习水平.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认清教材专业化分析的作用与要求,探究教材和思维培养密切协调的方法.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化能力,注重个人专业素养的综合发展,在新课标的正确指导之下做好教材内容的深刻解读,科学设计思维实践活动,用好优质的教材资源,充分满足学生拓展学习和思维成长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国春.小学数学教材解读集体偏差现象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6(03):78-83.
[2]石洪影.小学数学课堂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及意义阐释[J].学周刊,2017(17):39-40.
[3]赵国庆,熊雅雯,王晓玲.思维发展型课堂的概念、要素与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8(07):7-15.
[4]梁油油.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8(06):14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专业化;思维生长;课堂实践
教材解读并不只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分析,而是对教材进行全面和立体化的解剖,对教学内容本质、过程、方法等要素进行深入挖掘,以便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对小学数学教材的专业化分析和解读,必须把着力点放在满足学生认知规律与认知逻辑发展层次上,使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产生实质理解,体现教师的专业化,并使教师在专业化素材辅助之下完成数学课堂教学.为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把教材专业化分析作为基础,在具备这一基础条件之后积极开发促进学生思维成长的课堂教学新策略,满足学生基础学习阶段以及未来学习阶段对于思维能力发展的要求,增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走得更远.
一、教材专业化解读概述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科目,教师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的特质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专业化解读,实际上是对教材内容内涵与功能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层次的分析.数学教师注重教材专业化分析,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材解读水平,对于有效开展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第一,教材专业化分析是带领学生准确理解数学教材的内在需要.在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只有注意钻研教学内容,把握内容所体现出来的学科实质与学习困难,做好内容研究对比,对学习探究过程进行恰当规划,才能有效聚焦核心,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二,教材专业化分析是设计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基础与前提条件.教师要利用教材专业分析的方式,有效梳理数学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凸显小学生认知建构过程,进而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加丰富多样的数学学习生活.第三,教材专业化分析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的途径.专业化教材分析可以大幅度提高数学教师教学效能,当然也能够给教师的学科素质发展提供有效途径.通过对教材结构的综合研究与把握,教师可以持续强化自身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在满足课程教学要求的同时,获得良好的专业发展.
二、指向思维生长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构成要素
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和专家学者把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侧重点放在了思维教学上,也就是在教学当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成长.教师通过对多方面的教育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可以明确的是,指向学生思维成长的小学数学教学包含以下几个要素:一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动因所在,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要把精心设计问题作为重点.设置情境,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其次要给出具挑战性和探究价值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能够有效利用多方面的知识经验予以解决,最后引发学生认知层面上的冲突,激活学生的综合学习动机.二是思维内容.思维内容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基础.思维活动必须要以结构化知识体系、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作为基础,侧重于数学知识和情境的互动交融.同时,思维内容涉及剖析、研究、综合、判断、推理、假设等多种方式技巧.三是思维工具.思维工具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关键.思维工具形式众多,其中思维可视化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比如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四是思维迁移.思维迁移是学生思维成长的目标.因为思维能力成长均是基于原有知识经验所开展的,所以这样的迁移需要学生以现有知识技能作为根基,巧妙利用多样化的思维工具,打破固定框架,通过多样化的实践训练辅助,从而完成质的飞跃.
三、立足教材专业化分析指向思维生长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策略
(一)巧妙设计问题,驱动学生思维
学生的思维生长遵循着内在规律,其中问题是推动学生思维成长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当中要从巧妙设计高质量问题着手,把驱动学生思考和学习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能够给学生的思维成长提供丰富的营养.在对问题进行巧妙设计时,教师要立足于教材专业化分析层面,既要融合教材当中的重难点,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总体来说,数学问题需体现以下内容:源于生活并且和学生生活经验高度契合;指向性明確,可以明确指向本堂课程要达成的三维目标,特别是思维发展目标;略高于学生当前认知水平;拥有相应的思维含量.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知识点时,通常是让学生回忆三角形概念、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推导过程.这样的问题没有多大思维含量,为此教师可设置富有挑战性,可驱动学生思考的问题,例如,设置故宫文物修复的问题情景,给出三角形陶瓷碎片让学生分析:哪个陶瓷碎片可修补还原成原来的三角形.
图1
(二)激励深度思考,增加思维活力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投入度和自身的思维发展水平存在着密切关系,投入度与思维发展成正相关.为增加学生思维活力,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深度思考活动当中,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在深思状态,完全沉浸在学习活动当中.比如,在对正方形周长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先设计并呈现练习题:把大正方形分成三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假如长方形周长是36厘米,正方形周长是多少?大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教师启发得到了常规解题方法,也就是先求出长方形的长与宽,然后依照图形关系求得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然而这种解题方法相对复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方向思考,已知三个相同长方形合成正方形,那么在合并之后少了中间4条长边,也就是说,外围4条边即正方形的边,于是正方形周长就是长方形周长之和的一半,很容易计算出36×3÷2=54(厘米).这种解题方法显然更加便捷,也是学生深入思考和思维活力增加的成果. (三)运用思维导图,增加思维工具
思维工具是学生思维成长的关键,教师利用思维工具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导,可以激励学生运用图形方法呈现思维过程与结果,进而能够在教学当中利用反馈指导的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导图工具符合小学生的学习层次,不管是学习数学概念还是总结学习方法,利用數学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改造和思维提升.例如,在学习几何初步以及三角形这部分内容之后,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两个模块的重要知识原理,培养学生自觉归纳和系统总结的能力,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把两个模块的知识要点制成思维导图.等到学生完成了思维导图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作为辅助,回顾这两个模块所学内容,回忆知识点的具体表述方法,实现对分散知识的串联.
图2
(四)设计变式练习,实现思维迁移
在数学教学当中,评估学生思维成长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在全新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调用已学知识和已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式类型包括模仿性变式、纠错性变式、综合性变式、运用性变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变式练习的过程中体会迁移思维,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比和比的基本性质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迁移和运用,教师就可以设计不同变式促进学生思维生长.一是模仿性变式.教师可通过专业化分析教材,精心筛选教材中的习题,对其中的一些数据进行微调,然后让学生运用恰当方法化简并求得比值.二是纠错性变式.将学生作业当中的错题案例进行呈现,让学生反思失误原因,并让学生思考正确做法,增加学生反思自觉性.三是综合性变式,通过综合性问题锻炼学生多个知识点同时迁移的思维能力.
真正优质的课堂必然是有深度的课堂,而深度课堂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学生深度参与思考.如果没有思维活动,那么想要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发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数学思考和实践体验,才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深深扎根,并获得更好的发展.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具备很强的基础性,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为侧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打牢数学基础,提高综合学习水平.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认清教材专业化分析的作用与要求,探究教材和思维培养密切协调的方法.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化能力,注重个人专业素养的综合发展,在新课标的正确指导之下做好教材内容的深刻解读,科学设计思维实践活动,用好优质的教材资源,充分满足学生拓展学习和思维成长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国春.小学数学教材解读集体偏差现象探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6(03):78-83.
[2]石洪影.小学数学课堂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及意义阐释[J].学周刊,2017(17):39-40.
[3]赵国庆,熊雅雯,王晓玲.思维发展型课堂的概念、要素与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8(07):7-15.
[4]梁油油.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8(06):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