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前沿寻找教育的声音支撑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kl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当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潮,每一位有历史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的教育者都应以积极的心态、开放的视野、创新的理念、思考的行动投身于这场变革的洪流,使自己在改革的巨流中理性定位,紧贴教育变革的脉搏,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在对话成为时代主流,在学习成为社会愿景的现时语境下,在内心持久地渴望探寻教育发展的“真经”及其内在发展理路的“召唤”下,在教育前沿聆听生命中那种久违的“感动”,品味教育的那种应然的生存意蕴,理解教育的“真”精神,感受教育的“活”灵魂。
  对中国式教育改革之一角的静安教育发展足迹的深度探析与深深地期盼,对其价值的探求与深度的思考,对其应然的追求乃任何一位有责任心、有良知的教育者应有的追求与使命。深层反思静安教育的发展轨迹,寻找其发展的变革支撑,这已成为当下教育变革的应然选择。
  一、现代意义上的高素质领导
  静安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现代意义上的高素质领导在某种程度上潜在地决定了一所学校发展与变革的方向、速度与高度,也是决定学校到底能发展到哪个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来自一线的教育倾听与教育解读,我们完全有理由负责任地说,静安教育的学校领导班子是不辱使命的,求真务实的工作范式,高瞻远瞩的教育视野,胸怀博大的教育情怀,心系未来的时代责任,打造静安教育航母的雄心大略,促使他们始终站在了教育改革的潮头浪尖争做时代的弄潮儿,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其体现在工作认真、有为、负责与实事求是,有一种忠于教育的深沉情怀,书写一种深沉的教育之爱,永远以一颗责任心坦然面对教育,心系人民。在静安,我们不仅看到了教育改革下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校长职业化发展路径的雏形,也领略了教育专家治校的成就,践行着教育的理想,守望着教育的期待,朝圣着教育的神圣,诠注着教育的真义。静安教育的历史性成就及其现代性内涵式、跨越式发展再次告诉我们,教育的真正发展要求教育领导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还应具备必要的教育、心理、管理等多学科的理论素养与领导能力;不仅能立足于现实,洞悉办学思路,拓展思维空间,又能与时俱进,高瞻远瞩,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办学理念与变革魄力;不仅能让教育管理等充满科学与人文精神,也能让其转换为一种智慧与艺术;不仅能从多维的视角审视教育和管理,更能在一定的广度、深度中完成思维范式的适时转换;不仅有领导的深刻与睿智,更有对教育的执着追求与梦想。静安教育领导“敢”字当头,理性决策,智慧支撑,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敢于尝试改革,这是中国教育整体实现转换的历史过程中的长期任务,因为观念转变将会伴随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今天,静安教育多元办学的路子使其在改革的大道上越走越远,整个教育的有效运作,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不断碰撞、磨合使静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激情精神的释放,更是一种切实行动的写就,不仅有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更有找准教育改革的着力点,按教育规律办学的事业心。可以说,打造现代意义上的高素质领导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砝码,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顺利、整体推进的强有力杠杆。
  二、文化环境和谐自然
  静安教育之软硬环境是和谐的、自然的、美的。静安教育不断创设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环境和态势,促使从事教育的主体积极投身到改革与创新的实践中去,所以其教育合力是最大的。教育教学机制合理、科学、民主,氛围宽松、和谐,人际关系简单,协作精神自然,管理呈现人性化、价值化、智慧化、文化化等现代管理之特征,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人学”的教育旨趣所在,管理思想、管理规范、管理方法等维系教育宗旨,生存方式、思维方式的“人学”转型,使环境凸显一种生命的关怀,辉映一种人性的关照。
  文化的环境不仅是指物质、制度层面上的外在的文化因素,其更应是一种心理安全与自由的环境的培植与必要的人文关怀。在民主、和谐、自然的氛围中工作和学习,对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陶冶。在静安教育所生成的文化环境下,其间沉淀的不仅是历史厚重的深沉感与厚重感,更是一种人文精神底蕴的升华,其间传递的永远是一种生命的气息,以之引领人格与人格的相遇,心灵与心灵的交流。
  三、全员的积极参与
  世界最前沿理论的教育学阐释与本土性生成与应用,跨越时空的发展性对话,成为静安教育发展的思想支撑。静安学习型组织的构建与团队精神的生成,使其大力发展有了一个坚实有力的内在的发展基质。全员的参与,其主体性、创造性的发展,是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活力源源不断产生的源头。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深刻指出:全员的参与就是要构筑现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创设鼓励个人发展的组织环境,构建共同的发展远景,发挥团队精神,改善心智模式,从而求得整个场的最大合力的生成。静安教育打造的学习型组织是很有现实说服力的,也是很有理论解释力的,“她”的整个神经脉络是畅通的,方向是一致的,其合力是潜在的、巨大的。看到这样一个富有活力的、有思想的精英团队,看到这样一种年轻精神的焕发,相信教育改革的生命将永远年轻。
  四、教育教学改革有力
  今天,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已成为时代永恒的轴心法则,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学校活力的提升都需要由教育教学改革来提供动力,从而在改革中完成对传统、教师、教材、课堂等的应然超越。静安教育始终在变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变革,在改革中一直为教育的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与生长点,寻找科学的理论支撑与理性的小心求证、大胆决策,最终真正解放教学、激活教学、放大教学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减负且高质量”的教改目标,这在当前中国教育教学改革中是有一定思考意义与借鉴价值的。静安教育教学改革有着坚实的理论依据与科学定位,能正确审视自我并实现超越的逻辑使命,诸多的教育教学改革理论在实践中再次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这缘于静安教育教学改革者对教育的深度认识与认真思考并作出了相应的积极变革。静安教育教学改革是有力度的,教育教学“每天都是新的”,在改革中向传统作别,在改革中实现着历史性的大跨越,在改革中孕育着中国教育长久的期待。   五、新型教师生成
  由于不断创设了“心理安全与自由” 生长与发展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个教师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或舞台,静安的教师生存场是磁性的、人性的。队伍建设的制度化、人本化、规范化,为人才建设搭建了一个人性的、持续的、发展的平台,静安名师、名校在改革中积极孕育、自由生成,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型教师在自由、快乐、幸福地成长。在此境遇下,一批踏踏实实、勇于创新、素质过硬,思想过“红”的创造型之师,符合时代变革旨趣的新型教师自然生成。静安的教师具有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积极适应的能力与人格,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学者风格,即融师德、师魂、师风于一体的集大成者。从另一维度而言,静安教师不仅是一个学习者、研究者,更是一个积极向上、勇于变革的时代挑战者。其不仅能融现代教育理念与思想于一身,具有反思、批判、质疑等教育研究的意识与品质,更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地有所创造,从而主动地消解传统教育中一些固有的症结,引领整体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六、思想超前
  思想贫困是一切贫困之源。这是教育思想史给我们的启示。静安的教育思想是超前的,上至领导下到教师,一直在一个思维的制高点上纵揽全局,“纵横天下”,她们的脚步是匆匆的,眼界是宽广的,思想是前卫的,一心在以“平常心、异常思”谱天下文章,一直在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在做一个社会公民应尽的义务,担当一个教育人应尽的责任,把握教育的旋律、节奏、脉搏,打破思想的牢笼与固有的思维定势,为教育而思。那么,一个问题便是,思想从何而来?我觉得,关键是静安人会思考,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思想决定行动,思想的正确才能统领行动,只有符合规律的教育思想才是教育改革的福音,教育的福祉。静安教育的超前发展,改革力度的前所未有,改革成效的非凡,可以说都与静安教育思想的“富有”有关。
  诚然,整个社会转型期下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诸多因素的结合体。现实困境是复杂的,教育是复杂的,因为复杂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特性决定了每一时期、每一地区的教育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静安教育的发展还有诸多内在的可贵的经验有待于进一步把握、挖掘、整理以资思考。尽管我们深知教育改革中在诸多因素、变革还需一定的时空,但问题必须面对,尖锐不能回避,必须持以理性的态度,“直面教育问题本身”,还原事性的本来面貌,运用科学的论证方法进行分析,即“是其所是”,必须在一定意义上或范围内真正彻底反思我们教育的症结所在,此乃教育者良心与责任之使然。因为唯有反思,才能以一种“研究”、“探求”、“思考”的心态真正投入到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中,才能以教育者的情怀感悟世界,以思想者的眼光审视教育,以研究者的视角解读教育。
  不愿囿于固有的一套话语体系中言说一个“无聊”的话题,不愿以格式化的框架复制一个无思想的范式,只想任思绪自由地驰骋,只想让心灵之故乡回归自然,故以自己习惯的笔锋呈现一份对教育的多年的理解与感悟,用感性的文字表达一个理性的思考,用“纯真”的激情表白一个“异类”的声音。因为教育的生命不能一尘不变,是该改变色调的时候了。因为教育的生存不能没有理想,是该追问其何去何从的时候了。因为在我教育视域中始终有这样一幅诗意的愿景:一个纯真活泼的小孩在静谧的海滩上自由地呼吸、快乐地生长,与海滩对话,与大地交往,与天性牵手,与灵魂亲吻,与智慧拥抱,与情感交流,与生命有约……
其他文献
本刊记者:不久前,我们在采访湛江开发区“觉民教育”区域教育实践活动时,对贵校的“觉童教育”特色印象深刻。请问,你们是如何发掘这一特色的?  林文智:你用“发掘”一词,我觉得很确当。可以说,“觉童”教育理念与特色行动早已成为我们学校的文化基因,比如,我们的“乐阅”课程品牌,就暗含了觉童之心。自2004年以来,我校就坚持开展“让阅读丰盈童年”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打造“快乐阅读”校本课程,形成了“乐
“创强争先建高地”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都将是我省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作为乡村学校,如何在“创强”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责任与定位,将学校的发展与“创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创强”来实现自我跨越式的发展?解读四会市龙湾学校的“创强”成长记,虽不是尽善尽美,但其追求的执着和创新的智慧令人感佩。  四会市龙湾学校乘着创建教育强市的东风,乘势而起,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校风学风纯正优良。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学就是把“学术形态的数学”转化为“教育形态的数学”,而这种转化的核心环节是对教材的研读与处理。有学者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研读与处理教材,教师自己首先应成为一部书,一部生动、丰富和深刻的教科书。这种专业自觉不仅是外界赋予的权利,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内在追求。那么,教师如何成为一部生动、丰富和深刻的教科书呢?笔者以为,教师应兼具两种视野:学科视野和儿童视野。下面以《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辅的销量取决于教辅本身的质量,而教辅的质量源于优秀的教研人员、一线教师以及出版社多方的共同努力。教辅是一种显性的教学资源,既是教师的助教读物,也是学生的助学读物。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教材编写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师生们对如何梳理教材内容、落实知识点,以及检测知识点落实的程度等产生了一些困惑。  《百年学典 同步导学与优化训练》系列丛书是一套能适应目前教与学实际需求的高质量辅助性教学材料,其立意新
当前我国教育不是管得太少,而是管得太多,导致学校累、教师累、家长累、孩子累,造成学生依赖性强、缺乏创造力、学习效果不好等教育弊端。针对这一现状,国内外的教育专家经常提倡要给学生多点自由空间,让他们发展个性,不要过多随意干涉以致扼杀创造力。其实,这种教育理念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道家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中就出现了。  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
这是一个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国梦寻路上,教育自有担当。  这也是一个加快转型升级的时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包括教育在内的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今,改革开放方舟驶入深水区,中国现代化征程正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加速转型升级。有道是:教育优先,科教兴国。教育,作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及其对时代的先导性影响,更亟需加快转型升级。“加快转型升
广东省现有141所高校,但高水平大学数量偏少,无法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2015年到2019年,广东省将安排5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高水平大学建设,对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整体纳入重点建设高校范围,对学科特色明显的高校以重点建设项目方式纳入建设范围,推动一批高校的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跃上一个新台阶,带动全省高等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摘自:《中国教育报》)
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紧邻珠三角,扼粤西要冲。辖阳西、阳东两县和江城区,代管阳春市(县级市),设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和阳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创建教育强市,阳江市起步早,是粤西地区最早启动的地级市。自2012年3月启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以来,阳江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创建教育强市工作。  阳江市规划创建教育强镇(街道)43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本期特邀我省教育系统的十九大代表以“学习十九大,加快教育现代化”为焦点,畅谈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切身体会与相关做法,以期为我们深入学习十九大提供鲜活的关注点。  其中,十九大代表、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景李虎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自2000年我国开始进行语文课程改革以来,阅读对少年儿童的精神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已日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当前,大多数家长也逐步认识到阅读对孩子成长的作用,然而书店里琳琅满目的书籍却让许多家长犯愁,该挑选怎样的书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呢?其实,《南方分级阅读》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