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追求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198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与技能”是指一门学科中对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点,“过程与方法”是指对所选择的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伴随着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所实现的学生个性倾向性的提升。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个“三维目标”,追求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价值。
  
  关键词:课堂教学目标;单维目标落实;多维目标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11)08-0011-03
  
  原先旧的课程体系过分强调了知识技能的确定性,把知识技能视为普遍的、僵化的、外在于人的、供人掌握的东西,由此导致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和课程实施的“灌输主义”倾向。这种课程体系必然是“内容本位”、教师中心的。新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凝固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它合理地承认知识、技能的不确定性,认为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建构出新的意义。基于这种新的知识观,新课程的目标超越了知识技能取向,使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通过确认知识的不确定性,新课程具有了“探究本位”、“学生中心”的性质。
  
  一、课堂教学怎样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学科基本知识,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等等,这种目标是可以确定并具体化的。
  
  1.情境创设。
  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引发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构。这个创设过程即学生以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
  
  2.新知探究。
  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现知识内化,即通过解决是什么(陈述性知识)和为什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问题,把握知识规律;二是形成学科技能,即通过知识的应用,把握知识应用规律。所以,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积累,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种作用中,包括了主体对知识客体的选择、分析、批判和创造。
  
  3.知识应用。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既要完成巩固知识、进行技能性的转化,又要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还要考虑适应学生的不同智力水平。所以要精心设计训练题,题型要多样化,注意精练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为此,应该设置智力台阶:基础性应用即与教材上的例题同结构、同题型、同难度的模仿性练习题,用于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综合性应用有两个维度,一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点的综合,二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与已往所学的相关知识的综合;发展性应用有四个维度,即一题多解、多题一思路、一题多变、学科综合。
  教学中还要要落实四项训练,即始终贯穿观察能力的训练、操作能力的训练、表达能力的训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以四项训练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课堂教学怎样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应答性的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和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及具体的学习方式(思考、笔记、提问)等等,这种目标也是可以确定并具体化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方式,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渔”。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多向交流活动中,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过程,是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有机结合的过程,是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其中“教”是条件,“学”是关键。从认知程序看,教师是从整体到局部,而学生是从局部到整体,教学过程正是在新知识这认知连接点上实现认知转化,即由教变学的转化。
  在新知学习过程中,一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这是主动学习的实质性的环节。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方法,不是教师直接讲授或讲解,而是由学生自主探索。其中,学生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在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清单”,确定搜集知识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搜集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利用知识和信息解决提出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二要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拓展性环节。学生群体在教师的组织和参与下,交流、讨论各自自主探索所得学习成果,以社会协商的方式,使群体的智慧为每一个个体所共享,并内化为个体的智慧,拓展个体知识视野。这是形成学生表现、交往、评价、批判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包括学习兴趣、学习责任、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以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等等。这类目标是隐性目标,不可能在一节课中完全达成,而需长期努力才能实现;同时,它必须镶嵌、渗透在前两类目标之中。
  从本质上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主观选择,是行为主体对人生、他人或社会的一种主观认识和主动反应。例如,看到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你可能落下同情之泪,可能想方设法帮助他,也可能视若无睹;再如,购物时售货员少收了货款,你可能暗自庆幸匆匆离去,也可能赶快纠正予以补足……凡此种种反应,都是根植于行为主体深层认识的主动选择,都是建立在主体此前所真正持有的、对世界和对自己行为自以为正确的观念基础上的,都是建立在主体性认识号情感基础上的。
  在主体性认识没有形成或改变以前,可以告诉他可能有几种价值选择,正确的选择是什么;还可以告诉他错误的选择有什么不利影响,甚至可以强迫他按照正确的选择去行动。但是,只要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选择不是在自主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就只是一种知识教育或技能教育,而不会成为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因为它们不会影响学习主体此后的选择。
  每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选择,是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尝试和实践、体验而逐渐习得的。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在体验中认识社会生活,是每个学习主体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习主体,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 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情境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另外,具体学科课程资源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关资源,也是学习主体在知识习得、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的核心要义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回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教”的问题也不难。其要点有两个:一是教师真心实意的身教及其所积极创造的机会,使学习者尝试从教师身教中体会并形成认识;二是积极发掘课程资源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关资源,并在这些相关资源与学习主体间架设起通达的智慧之桥。例如,数学课程要在引领学生逐步培养抽象、推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过程中有机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其中特别是在认识数与形以及相互关系的教学中,重点渗透认识来源于实践、事物相互联系并运动变化的唯物主义教育。
  所以说,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
  
  四、课堂教学怎样实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三维目标的整合是系统整合,强调的是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
  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应用的史实,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重视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与方法选择的意义,授学生以“渔”,使学生受到方法论的教育;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与自觉性。
  
  1.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之中,使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获得坚实的基础。
  (1)重视教与学的方式的配合: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的素养以及教学条件为依据,选择课堂教学的方式。
  (2)重视学生活动与训练的设计:保证覆盖面和参与度,体现程式性,留下延伸性。
  (3)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选准探究内容、创设探究情境、提出探究问题、营造探究氛围、亲历探究过程、启迪探究思维、体现探究价值。重视交流:动口——语言交流,动手——操作交流,动键一网上交流,重视互动:动脑——思维互动,动身——实践互动,动情—情感互动。
  
  2.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获得体现的栽体。
  (1)要重视情境创设:创设源于学生经验而又高于学生简单经验的学习情境,把学习目标定在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内,激励学生跳起来摘取学习成功的桂冠;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清晰思考、预测和预报、有效交流、理解人类环境、知晓人类和社会、个人生存等能力;创设源于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学习的有效性;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提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2)重视榜样的力量:教师具有言传身教的作用,英雄、模范、先进人物闪耀着榜样光辉,通过这些积极创造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各种尝试的实践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根本与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手段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的实现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动力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只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
  【责任编辑韩立鹏】
其他文献
摘 要:为适应社会可持续、协调、全面地发展,我们培养的人才应是各层次、各类型的开拓创新型人才,他们必须既能继承又能活用并且能创新人类的文明成果。面对这样一个生机勃勃、日新月异的大时代,教育者若只停留在“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层面上,无疑是落后和不合时宜的。那么当今的师者,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有其它职责吗?新的理念出台了,如何将它深入人心呢?  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人为本;教育
摘 要:当下网络文化、电子文化等文化形态异军突起,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模式化、概念化。面对校园文化形态生存困境,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更有责任承担建构立体式校园文化建设网络的重任,以凸显校园的文化示范本位。构建立体式校园文化网络应着重从德育文化、智育文化、体育文化、美育文化和劳动教育文化五个方面做具体和深入的工作。  关键词:校园文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
前情提要  在拿到第三道谜题之前,红队已经失去了领先的地位。不过,红队的几名成员并不愿意服输,他们迅速地找到了第三道谜题的答案——棘冠海星。很快,他们收到了第四道谜题的提示。这次,他们需要寻找怎样的海底生物呢?赛洁的状态一直不在线,她又会拖大家的后腿吗?  “终于啊!”戴夫大叫起来,“给出了一个完全不押韻的谜题!”  “终于啊!”罗素也叫道,“给出了一个我知道答案的谜题!是儒艮,因为谜题中说的是头
摘 要: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鲁迅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的作品不仅有着开启现代文学的崇高价值,也给予了现代文学的具体创作无尽的营养。在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作品收录最多;在中学生的记忆里,鲁迅先生的印象也最为深刻。鲁迅先生的思想深邃,笔法严谨老练,若能深入研究这些作品,无疑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中,鲁迅作品充分利用状况并不令人乐观。教师往往将重点放在主题分析和思想
摘 要:文本教学离不了咬文嚼字。咬文嚼字并不玄妙,不外乎就四个字:增、删、比、调。增加一点儿内容看看,删掉一些内容试试,对比对比效果,调换位置瞧瞧。增、删、比、调四字,简约却不简单,这是王君发现的青春语文独特的“课堂形式”,她就是用这样的“有意味的形式”证明了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  关键词:咬文嚼字 增 删 比 调  王君的青春语文,其本质就是提倡通过激活汉语言本身的生命力,使语文教学过程保持青春
摘要:当前教育学公共课教学质量低下的关键原因在于教师对学生需要的忽视。学生需要是学生学习本课程积极性的源泉,因此,授课教师应该在正确定位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功能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形成相关需要,并在学生相关需要与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从而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育学公共课;学生需要;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
摘 要:化学新授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身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活跃的主体。情景化的新课导入、活动化的教学过程及拓展化的课堂结尾是舒展、高效化学新授课的唯美呈现形式。  关键词:化学新授课;情景化;活动化;拓展化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6-0015-03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且教科书的表述往往有些枯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困扰政治课教学的难题。为此,需要我们改革教学观念,采取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情景教学法;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实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7-0044-03  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
摘 要:从河北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研讨会所反映的情况,高中学校应打消顾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跟上形势,尽快启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制定适合校情的课程实施方案,做好全员培训,领导示范,扎实推进,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关键词:高中课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议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0-0014-03  20
优秀的教师会把自己的生活变成教科书。不仅会教书本。更会教生活。  2013年寒假。我们帮助分校招聘教师。有一个女孩儿来面试。她是一名硕士毕业生,应聘初中语文教师。按照面试程序,我们安排她说课。那是一节作文辅导课。题目是“浓浓的亲情”。  女孩儿刚从师范院校毕业,没有什么教学经验,但她是经过了认真准备的,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沓打印纸。上面是从网上下载的论述先进教育理念的文章,也许还有她在大学里的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