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分析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育的现状开始,探讨了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需要理念创新,并给出作者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中创新探索,通过对比试验,说明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提供了新模式。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计算机网络 教学创新 实践探索
一、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很多院校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采用一次理论课程结合一次上机操作的流程;多媒体演示的办法教学;课堂讲解加课下作业的方式等。这些课程讲授方法存在以下的缺陷:
(一)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很多教师的观念中计算机网络课程并非是实验性的教学,课程主要应该理论教学,使得这门课程实践性内容被压缩,缺少实践检验,学生们认识不够深刻,也不能联系实际,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
(二)不能满足现代差异化教育的需求。
现代化教育,强调人文关怀。每个学生的能力,思维习惯,解决问题的方式等都有差异,然而当前的多数网络课程教学方式不能差别化的对待学生,也就满足不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差异化的需求,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特长,需要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式,以满足类型差异的学生需求。
(三)学生积极性不高。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育中,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的整个过程,老师占主导地位,学生不能反映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学生们的诉求也不能别满足,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的的主体地位,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缺少独立的思考和探索,这样让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二、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理念创新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师在改变教学模式之前,首先需要思想的转变,创新教学理念。针对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现状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教学理念创新:
(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学习目的也是学以致用,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性也更容易使学生记忆深刻,利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加大课程实践性,在课程讲授前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和实践性,课程讲授中加大实践课程的时间,课程大纲的编制以实践为导向,讲授的方面也应突出现实和实用性。
(二)因材施教,实行差异化教学。
在强调素质教育、人文关怀的现代教育事业,要求我们老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习惯、接受程度等差别,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教学思路和理念,因材施教,满足不同类型有差异化的学生需求。
(三)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积极性。
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中的填鸭式,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地位是平等的,老师需要和学生充分沟通,了解学生对那些知识感兴趣,开展探讨性的课题,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计算机网络课程创新教学的探索
(一)试验对象。
选取0920401班和0920402班为研究对象,两个班为同一个专业,在录取时随机分班,符合试验条件。将01班作为对照组,02班作为实验组,及02班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创新,为期18周,每周三个学时。
(二)试验方案。
18个教学周安排前6周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教学周,讲授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在第四周公布12个选题,这些选题是作者结合实践,通过与学生沟通,精心设计的,一方面和本课程核心内容相关,另一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的实践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并自由组合配对,每组三到五人,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选题通过组员的团队配合,完成课题,并设计30到40张PPT,由小组组长用两个学时的时间向同学和老师汇报,讲述小组的对选题的理解,组员分工,怎么完成选题以及课题的成果,汇报结束后,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提问,最后由老师总结和点评。
(三)考核指标。
学生的出勤率:根据随机抽查两个班级的出勤情况,抽查五次求平均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向提问以及沟通的次数,以学期的总共每人次计算;学生成绩,比较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和成绩的标准差。
四、结论
经过18周的试验和后续考核,得出对照01班出勤率87.2%,积极性为12次,平均成绩76.4,标准差为11.3;试验02班出勤率为96.4%,积极性为33次,平均成绩为82.6,标准差为9.5。对比两个班的试验数据,出勤率方面试验班高出对照班9.2个百分点,说明新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多出21次,反映新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显著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成绩的对比,实验班不光整体水平得到提高,而且成绩的分布也要好于对照班。综上所述,试验02班要各方面要优于对照01班,即新的教学方法要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探索得到了肯定。
参考文献:
[1]刘成章.信息技术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高峡.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计算机网络 教学创新 实践探索
一、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很多院校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采用一次理论课程结合一次上机操作的流程;多媒体演示的办法教学;课堂讲解加课下作业的方式等。这些课程讲授方法存在以下的缺陷:
(一)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很多教师的观念中计算机网络课程并非是实验性的教学,课程主要应该理论教学,使得这门课程实践性内容被压缩,缺少实践检验,学生们认识不够深刻,也不能联系实际,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
(二)不能满足现代差异化教育的需求。
现代化教育,强调人文关怀。每个学生的能力,思维习惯,解决问题的方式等都有差异,然而当前的多数网络课程教学方式不能差别化的对待学生,也就满足不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差异化的需求,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特长,需要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式,以满足类型差异的学生需求。
(三)学生积极性不高。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育中,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的整个过程,老师占主导地位,学生不能反映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学生们的诉求也不能别满足,严重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的的主体地位,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缺少独立的思考和探索,这样让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二、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理念创新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师在改变教学模式之前,首先需要思想的转变,创新教学理念。针对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现状问题,本文提出以下教学理念创新:
(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学习目的也是学以致用,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性也更容易使学生记忆深刻,利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加大课程实践性,在课程讲授前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和实践性,课程讲授中加大实践课程的时间,课程大纲的编制以实践为导向,讲授的方面也应突出现实和实用性。
(二)因材施教,实行差异化教学。
在强调素质教育、人文关怀的现代教育事业,要求我们老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习惯、接受程度等差别,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教学思路和理念,因材施教,满足不同类型有差异化的学生需求。
(三)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积极性。
改变传统教育教学中的填鸭式,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地位是平等的,老师需要和学生充分沟通,了解学生对那些知识感兴趣,开展探讨性的课题,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计算机网络课程创新教学的探索
(一)试验对象。
选取0920401班和0920402班为研究对象,两个班为同一个专业,在录取时随机分班,符合试验条件。将01班作为对照组,02班作为实验组,及02班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创新,为期18周,每周三个学时。
(二)试验方案。
18个教学周安排前6周为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教学周,讲授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在第四周公布12个选题,这些选题是作者结合实践,通过与学生沟通,精心设计的,一方面和本课程核心内容相关,另一方面具有很强的现实的实践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并自由组合配对,每组三到五人,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选题通过组员的团队配合,完成课题,并设计30到40张PPT,由小组组长用两个学时的时间向同学和老师汇报,讲述小组的对选题的理解,组员分工,怎么完成选题以及课题的成果,汇报结束后,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提问,最后由老师总结和点评。
(三)考核指标。
学生的出勤率:根据随机抽查两个班级的出勤情况,抽查五次求平均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向提问以及沟通的次数,以学期的总共每人次计算;学生成绩,比较两个班的平均成绩和成绩的标准差。
四、结论
经过18周的试验和后续考核,得出对照01班出勤率87.2%,积极性为12次,平均成绩76.4,标准差为11.3;试验02班出勤率为96.4%,积极性为33次,平均成绩为82.6,标准差为9.5。对比两个班的试验数据,出勤率方面试验班高出对照班9.2个百分点,说明新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多出21次,反映新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显著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成绩的对比,实验班不光整体水平得到提高,而且成绩的分布也要好于对照班。综上所述,试验02班要各方面要优于对照01班,即新的教学方法要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改革探索得到了肯定。
参考文献:
[1]刘成章.信息技术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高峡.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