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的德育教学探索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发挥语文德育渗透性特点课堂引导,确立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运用多种教辅手段及联系生活等方面进行开展德育教学的论述。
  关键词:中学语文 德育
  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初中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来共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教育理论上曾说到:“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内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
  一、发挥语文德育渗透性特点课堂引导,确立正确的道德行为规范
  语文教育中德育的渗透性,指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育之中,而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之外。也就是说,思想品德教师要寓于一字一词、一句一段的教育之中,要寓于听、说、读、写的每一项训练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以文学艺术的精品娱学生耳目,以课文佳作中的真挚情感和学生心弦,以文章之精要启学生心智,以教材中的榜样力量激学生奋进。从而把高尚情感的浸润和深刻理念的渗透融为一体,使语文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最佳效果。要强调的是在教学中,不能脱离课文的形式去单纯地分析内容,应抓课文关键性词语和语段进行分析、渗透。语文教师应切实把握语文德育的人性教育的内涵,正确理解语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功能。弘扬优秀文化的积极因素,尊重学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发展、完善自身人格的主体性。漫长的历史长廊里,一个又一个或孤傲或恬淡,或激奋或沉静的精神形象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可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主人公遵守爱情盟誓的崇高人
  格;教学《陈涉世家》、《过零丁洋》等课文时,要培养学生为国家、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离骚》中屈原虽九死犹未悔的执着精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岳阳楼记》中所表现的忧国忧民思想等等。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其情感表现最好,师生情感最和谐,为此建立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教师要走近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尊重、关心、爱护学生,不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师生互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渠道,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授课方式所形成的沉闷气氛,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师生是平等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学生的潜能、智力、品德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可以通过一篇文字,平等的师生关系,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尊严、价值、责任,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对待人生、对待世界、对待他人的态度,让他们觉出文字之美、思想之美、自由之美、情感之美。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做到与学生同心、同情、同感,又要保持施教者的清醒、主动地位;既能同学生融成一片,感染、打动学生,又能保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权威。如果说游泳教学最有效的手段是“下水同师生同泳”,那么教学也是这样,语文教师只有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同学习、同感受、同思考、同共鸣,才能使学生进入善学、善思、善得的学习境界,教师在这时也就达到了“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教育艺术境界。
  三、运用多种教辅手段,联系生活
  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必然会表现出木然、无反应,对学习内容和老师的讲授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进而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特别在讲授艺术性较强的课文时,可借助音乐、图片、录像、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
  语文教育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它所固有的思想因素又决定了它在语文教育中的责任。因此,语文德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时,正确认识语文德育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其特点,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很有意义的。滴水穿石,点点滴滴,日积月累,耳濡目染,终会取得育人之功。
其他文献
摘 要:探究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遵循探究式教学的新模式中发生哪些相应的转变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纯个体学习为兼容小组合作学习;变重视掌握、运用为更重视探索过程。探究式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问题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主动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 探索过程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
期刊
摘 要:初中政治教学要“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所以,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活味,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有效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并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当前初中政治教师必须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教学 生活化 以学生为本位  尊重人性的教育应是以学生为本位的,是与生活休戚相关的,也是引发学生自觉关注的,从而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和引领功能。陶行知先生说:“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
期刊
摘 要:目前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因素及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使得英语口语教学效果令人不太满意。本文就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教学实践,探讨了提高英语高职院校口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口语 教学策略  高职院校培养的对象是高等应用复合型人才,而英语口语作为交际中必备的能力,也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然而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的能力普遍较低,如何有效的
期刊
现在不少的语文课堂教学死气沉沉、师生都没精打采……为什么本身应该是生动有趣、充满情感与活力的语文教学竟会是这样?为什么本身应该是灵感火花四射、妙趣横生的语文教学竟会是如此的苍白乏味?我认为:虽然原因众多,但如果从学生本身来探究,是他们内心缺少一种学习语文的原动力一一爱语文。所以,要改变目前的尴尬现状,我们就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而要让孩子们爱上语文,我以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树立
期刊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是培养和提高习作能力的重要阶段。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实践这些方式方法,让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愿意写作,并且乐于习作,享受写作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 写作兴趣 培养对策  作文写作考验一个人的文字功底以及知识面。用“厚积薄发”来形容作文写作,丝毫不为过。学生的
期刊
参与是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这就要求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参与的能力,创造参与的机会。下面就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化学教学过程,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生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  (一)理论联系实际,诱发学习兴趣  在面
期刊
摘 要:社会的发展对人类创新精神的要求日趋迫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张扬他们的个性,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笔者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入手,论述了在历史课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内容,以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学生 历史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方法  《初中历史新课标》要求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技术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强调课程从学
期刊
在历史教学中出现的人物、时间、事件比较多,学生在掌握过程中要重复读、重复背。尽管如此,在记忆中也容易出现混乱、张冠李化现象、如何在学生记忆中少出现这些错误,我想在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研究历史,分析历史。这样对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等方面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广思”。它的途径归纳为 “合理延伸,多向求异,逆向推理,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包括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等,并提出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方法  引言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因此,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作用,协调各种评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