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营销的输与赢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7167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句实在话,传统的体育营销模式变得越来越奢侈了。
  
  奥运大幕落下,谁是奥运营销大战的输家,谁是奥运营销大战的赢家?我们这里所谈论的输赢,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同竞争者相比,企业自身的体育营销效果是否足以消减、甚至超越对手相关活动的影响力;二是同自身相比,是否实现了既定的营销目标。
  事实上,输与赢对参与其中的企业而言,业已是无法改变的,但对于参与者自身、对于那些即将进入体育营销领域的企业而言,仔细斟酌奥运营销大战参与者的“得与失”有着积极的意义。
  
  拥有了平台,并不等于成功
  
  有国外专家曾言:以往奥运赞助企业达到赞助目的和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比例是1:9。这样看来,没有取得赞助资格未必是坏事,取得赞助资格也不见得都是好事。这次奥运会也不例外。据中国品牌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在这项针对全国15个城市3000个消费者所作的调查中,按照奥运营销的投入估算,90%以上北京奥运赞助商的品牌美誉度未能提升到应有的水平。其中相当数量的奥运赞助商,很多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这些企业与北京奥运会有着这样、那样的合作关系。
  成为奥运会的合作伙伴(包赞助商、产品供应商),这种具有排他性的资源,使得企业拥有了一个可能超越竞争对手的平台。奥运会本身是具有强大的背书功能的,奥运会对赞助企业赞助产品的选择标准非常严格,绝大部分消费者会有这样的认知。但是如果一个企业赞助奥运会仅仅拥有这样一个背书,而未能将奥运理念同企业的品牌价值主张相对接,未能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实在是有些明珠暗投、得不偿失了。
  
  体育营销的真谛
  
  说句实在话,传统的体育营销模式变得越来越奢侈了。通常的标准是,赞助费与后续营销推广的费用比是1:3,后续营销费用包括明星代言人的聘请、巨额的广告推广与活动推广等。资源的投入成为一个必要的条件,资源不充沛的企业最好不要玩这种奢侈的游戏。当然,体育营销并不单纯是资源的比拼,但如果资源不充分,则一切免谈,除非企业能够超越传统的体育营销模式,创新路径。
  有了资源的保证,企业品牌价值主张与体育精神的对接、推广活动的创意与创新、执行力就成为企业体育营销成功与否的关键性要素。如果企业的品牌价值主张无法与所参与体育项目所代表的体育精神对接,体育营销则成为无源之水;众多企业借助体育营销,单单是广告推广已经无法吸引受众的关注,需从企业导向向受众导向转变,以整合营销的理念去创新推广活动;品牌战略方向有了,也有资源了,方案有了,那么就看执行了,某种程度上说,企业体育营销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执行力。
  
  从埋伏营销到公众营销
  
  取得赞助资格的企业不见得会赢,没有取得赞助资格的企业也并非没有体育营销“赢”的路径。从耐克创造出“埋伏营销”模式后,没能获得赞助商身份的企业就开始使出浑身解数大打擦边球,傍口号、傍标志、傍明星。但实践证明,除了个别企业能够获得一定成效外,在今天的竞争环境下,大多数企业往往是弄巧成拙,不仅付出经济代价,还让企业品牌蒙羞。
  原因很简单,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直白的、简单的模仿与“剽窃”是无法获得大众认可的,除非企业运做得非常巧妙。
  创新与困境总是一脉相承的。一些没有取得赞助资格而又先知先觉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芸芸大众,创新了“大众体育营销”的新模式。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例,华润雪花啤酒、蒙牛乳业、百事、王老吉等企业均采用了这一模式,其中的翘楚应该是蒙牛与百事。蒙牛运作的“城市之间”俨然是超级女声的翻版,百事的“百事我创、我要上罐、为中国队加油”活动吸引了1.4亿人次参与。虽然在这些企业的大众体育营销中仍然还会打一些擦边球,但显然,它们为我们创造了新的经典。
其他文献
编者按  只有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2008年,一些行业在经过前几年的热闹喧嚣之后,因需求萎缩和资金短缺,一时间,集体进入寒冬。浮华之后,热门行业回归冷静,而一些行业表现依旧抢眼。2009年,他们又会怎样?    期待篇    有机农业 投资者的沃土  摘编自:《经济观察报》等  在近几年世界农业中,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有机食品生产一直是一大亮点。在结束不算太久的2008北京奥运会上,有机
期刊
2008的冬天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而2009年的春天似乎注定会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也就是在几个月前,雷曼大楼的电子屏上出现,巴克莱的名字,曾经风光无限的金融巨子们搬着小盒子神情黯然地离开华尔街还只是电视中的新闻,现在“今天你们裁了没有啊”已经快等同于“叉腰肌”、“俯卧撑”、“等2008年的雷人词汇了”。悲观的气氛开始在中国的大街小巷蔓延,一如当年国门洞开时在日美等外资企业前般不知所措。  
期刊
持续改进是一个系统性过程,期望通过几场管理改革运动毕其功于一役,当然不现实。    一种两全其美的景象总被企业追求:产品质量更高,性能更好,但成本更低。这也是成本领先战略实施的根基。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里,在成本上有领先优势的企业更有实力抵抗市场消费的下滑,甚至拥有并购竞争对手、迅速壮大自己规模的战略机会。相对而言,那些在成本上优势不明显甚至处于完全劣势的企业,在市场需求下滑时更会倍感成本压力。因
期刊
通用电气的三次组织变革都极大地促进了通用电气的阶段性发展。    在通用电气(GE)的发展史上,经历过三次大的组织变革。重大的组织变革是极具风险性的一项运作,“幸运”的是,通用电气均获得了成功。通用电气的组织变革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源于多方面的条件:卓越的领导力、卓越的执行力、适当的流程、合适的激励等等。这些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话题,我们所关注的是通用为什么进行组织变革,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变
期刊
持续改善、成本控制、精益生产等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公式。    怎么办?  一时之间,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开始真实地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坏消息一个接一个,这不,据传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企业中集集团的干货集装箱业务已停产两个月,集团38%的员工处于放假状态。  本期的封面专题《日企“过冬”启示》初衷得益于中国人民大学吴春波教授的提示:日本企业一直处在日本经济停滞不前的宏观环境中,是基于什么样的能力
期刊
公平不一定等于效率;不公平也不一定代表没有效率;甚至有时不公平却能激发效率。    缘何对绩效考核过敏    2007年初,索尼公司董事长撰文《绩效主义毁了索尼》,并公之于众,索尼正式被确诊患上了绩效考核过敏症,随之绩效考核制度被彻底废除;在IBM的成长经历中,也曾经有过绩效考核过敏史,IBM第五任董事长约翰-欧佩尔希望保持企业稳健发展,因而强化了公司的“规矩”,可意想不到的是,IBM弘扬个性创造
期刊
我们必须以生产率和创新这两座灯塔为指标。假如获得利润的代价是降低生产率或者没有创新,那么,这些利润就不是真正的利润,而是在破坏资本。反之,假如能不断改善所有关键资源的生产率并提高我们的创新水平,最终将一定会创造利润。  ——《管理未来》彼得·德鲁克    日本企业又回来了    20世纪80年代,当时正值日本泡沫经济高峰期,对金融形势盲目乐观的日本金融界曾掀起进军美国房地产和金融业的狂潮。著名的圆
期刊
“拥有相关工作经验能够提高工作业绩”这一普通推断已不再成立。    随着终生职业这一概念的淡化以及员工流动性的增加,许多公司开始雇佣技术娴熟且富有经验的人以提高经济效益。然而,沃顿商学院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这些人常常带着上一份工作的习惯,这甚至能够否定他们先前的工作经验。  培训在某一领域毫无经验的新手,公司可能获得更好的回报,因为公司能够更好地指导新员工,使他们融入新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企业文化中
期刊
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大型制造企业和供货商之间是一种协作关系,而不是零和博弈。    1999年,美国的前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姑且称之为ABC汽车公司)决定使其供货商关系转变为汽车业界的标杆,因为ABC汽车公司已经厌烦再听到丰田和本田多么好、多么热心的教导及协助它们的供货商变成精益制造者。多年来,ABC汽车公司致力于改善它和供货商之间的关系,但是,当供货商被问到哪一家汽车公司最能帮助供货商的发展时,它
期刊
抓住质量管理这个中心环节,即可带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链条。    杰克·韦尔奇曾说:质量是GE维护顾客忠诚的最佳保证,是对付国外竞争的最好武器和保持增长和盈利的惟一途径。有知情者言,韦尔奇的感悟来源于对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思考。的确,对日本企业而言,质量是一种最佳的生存方式。  日本企业界认为,抓住质量管理这个中心环节,即可带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链条。的确,日本企业的经营模式是以质量管理为根基的,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