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徽因在民国后期是女神,她的父亲林长民在民国前期则是有文化又有地位的男神。给有政治地位的人送礼相对容易,给有文化的人送礼最艰难,因为别人捉摸不透他们矫情的心思:重了不是,轻了不是,太物质显得庸俗,太脱俗又不知是不是对方的菜……到底送文化人什么样的礼物才显得体面过人、又不被拒于千里之外呢?这真是个世界难题。但送礼达人袁世凯就送了林长民一份根本无法拒绝的礼物。
民国初年,在众议院任秘书长的林长民因为父亲病危,去总统府向袁世凯请假,要回沪侍奉老父。袁世凯不但准假,还送了他人参、鹿茸等贵重药材,约合300两白银。这礼物又得体又合时宜,让高洁的人也无法拒绝。
等林长民的父亲病逝后,袁世凯包了5000银圆的份子钱。这还不止,大总统的热情如滔滔江水,待林长民返京后去新华宫销假时,袁世凯又百般慰藉,并当场背诵了林长民撰写的哀启(旧时死者亲属叙述死者生平及临终情况的文章)——真难为了这个没文化的人……从头到尾,袁世凯声情并茂,一字不遗,背得泪流满面,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仙逝的是大总统的爹呢。林长民当场就Hold不住了,跪地而拜。
给下属送份礼,袁世凯都能这么走心,把现场直接变成韩剧,可见他的送礼功力。其实,送礼是袁世凯的一门神功,如果没有这个神功,他是绝不可能飞黄腾达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文化呀……
袁世凯天生就不是块读书的料。尽管出生在大户人家,还很有狗屎运地打小就受到各种名师辅导,但他就是读不进书。他的一个堂叔受过二品顶戴赏赐,也是晚清的一个牛人,堂叔很早就表示这个侄子不是块读书的料,说袁世凯“资(智)分(商)不高而浮动非常”。
袁世凯的脑子笨到什么程度?1876年,17岁,落榜;1879年,20岁,第二次乡试,又名落孙山。他真是个学渣。
但一般八股文写不好的人,脑筋用在别处却相当可以。袁世凯的自我认识非常到位,他早就知道自己做不了考试型选手,所以他很小就到社会上混。从七岁开始,他从河南到了济南,再到扬州、南京,他什么世面没见过?习武、喝酒、赌博、逛窑子、混江湖,他门门拿手。因为出道早、有钱、城里人会玩,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个社会型人才。
而当他结束了12年在朝鲜战场上的历练回到清朝以后,这个特别能控制住自己情绪的人才更是将他察言观色、笼络人心的社会本领发挥到了极致——集这两项本领精华的神功就是送礼,但凡他出手,基本都能戳中收礼者的心尖,战无不胜。
在他送礼的名单上,他最花心思的大概就是这个女人:慈禧老佛爷。
尽管袁世凯年纪轻轻就在朝鲜显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回到清朝后,这个不懂外语的土包子更是神奇地拥有了一种国际思维——把洋人的先进制度拿来借鉴、学习,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意识超前得很。但老佛爷的态度还是很“呵呵”,对袁世凯的评价是“有术无学”,一眼就看穿他没文化。然而袁世凯偏偏就靠送礼神功让老佛爷对自己满意得不得了,直接做了他的靠山。 老佛爷不仅见多识广,还绝顶聪明。那么袁世凯都送过慈禧什么宝贝,让慈禧对他另眼相看呢?
中国的第一辆大奔这类礼物都是他后来送的,其实袁世凯给慈禧的送礼之路要追溯到1900年。
当时,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乔装成农村老太婆,和打扮成难民的光绪一路逃到太原歇脚。这一路上,慈禧都没吃上像样的东西,都是李莲英拿着碎银子到处去换口粮,生的、熟的有什么就吃,极其悲催。身为山东巡抚的袁世凯瞅准时机,从济南筹集了30万两白银、绸缎200匹和龙须面、水果等,快狠准地送到太原。想必当时在慈禧的眼里,袁世凯的形象完全化身成了圣诞老人。对于这事,一位随行的军机大臣说:“各省的饷银都没到,山东首先送过来,两宫大为嘉许。”从此慈禧心里就有了袁世凯。
而一年后两宫回銮,袁世凯的礼物就准备得更精彩了。
1901年12月,两宫回銮。流亡了一年多的慈禧到达直隶境内,第一天是在顺德府(今河北邢台)下榻。“圣诞老人”直接给老佛爷送来了一对漂亮的鹦鹉。两只鸟一只会说“老佛爷吉祥”,一只会说“老佛爷平安”。这事儿就有意思了:鹦鹉本身不值几个钱,但要学会妥妥地说这两句马屁话,怎么也得小半年时间啊。可见袁世凯早在半年前就开始筹划这次送礼事宜了,真是心机深似海啊。
到了1902年1月,慈禧乘坐袁世凯专门为她定做的有三十多节的列车从保定回北京。保定站台彩旗飘扬,军乐队奏起了《马赛曲》——有术无学的袁世凯根本不知道这曲子是法国国歌,只觉得听了很打鸡血,真是醉了。好在老佛爷也听不懂这是什么曲子,开开心心地就回北京去了。
袁世凯能摆这种乌龙也不奇怪。这个土包子虽然不懂外语,除了朝鲜也没出过什么国门(严格说来朝鲜那时候还不算什么“国外”),但大约有一种“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想法,他对西方国家先进的文化和各种管理制度都特别感兴趣,喜欢拿来使用。他更是明白和洋人交朋友的政治好处,所以还学着慈禧太后,在宫外也宴请洋人吃西餐。
而他请客的餐厅就是后来出售张爱玲最爱的德国面包的餐厅,也是少帅张学良爱吃洋菜的地方,起士林餐厅。
原来,德皇威廉二世有个御用厨师叫阿爾伯特·起士林,参军跟随部队来到中国。当时的袁世凯为了与各国驻津外交官搞好关系,经常在天津请洋人吃西餐,有一回就把起士林请来烹饪。吃完后,袁世凯一高兴就送了份大礼给起士林——100两银子!有了这100两银子,才有了后来的起士林餐厅,然后才有了德国面包,再后来才被张爱玲吃到并写进书里,才有了著名的《谈吃与画饼充饥》。
所以,如果没有送礼达人袁世凯,张爱玲和张学良也就没那么好的口福了呢。
(摘自《百家讲坛》)
民国初年,在众议院任秘书长的林长民因为父亲病危,去总统府向袁世凯请假,要回沪侍奉老父。袁世凯不但准假,还送了他人参、鹿茸等贵重药材,约合300两白银。这礼物又得体又合时宜,让高洁的人也无法拒绝。
等林长民的父亲病逝后,袁世凯包了5000银圆的份子钱。这还不止,大总统的热情如滔滔江水,待林长民返京后去新华宫销假时,袁世凯又百般慰藉,并当场背诵了林长民撰写的哀启(旧时死者亲属叙述死者生平及临终情况的文章)——真难为了这个没文化的人……从头到尾,袁世凯声情并茂,一字不遗,背得泪流满面,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仙逝的是大总统的爹呢。林长民当场就Hold不住了,跪地而拜。
给下属送份礼,袁世凯都能这么走心,把现场直接变成韩剧,可见他的送礼功力。其实,送礼是袁世凯的一门神功,如果没有这个神功,他是绝不可能飞黄腾达的。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文化呀……
袁世凯天生就不是块读书的料。尽管出生在大户人家,还很有狗屎运地打小就受到各种名师辅导,但他就是读不进书。他的一个堂叔受过二品顶戴赏赐,也是晚清的一个牛人,堂叔很早就表示这个侄子不是块读书的料,说袁世凯“资(智)分(商)不高而浮动非常”。
袁世凯的脑子笨到什么程度?1876年,17岁,落榜;1879年,20岁,第二次乡试,又名落孙山。他真是个学渣。
但一般八股文写不好的人,脑筋用在别处却相当可以。袁世凯的自我认识非常到位,他早就知道自己做不了考试型选手,所以他很小就到社会上混。从七岁开始,他从河南到了济南,再到扬州、南京,他什么世面没见过?习武、喝酒、赌博、逛窑子、混江湖,他门门拿手。因为出道早、有钱、城里人会玩,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个社会型人才。
而当他结束了12年在朝鲜战场上的历练回到清朝以后,这个特别能控制住自己情绪的人才更是将他察言观色、笼络人心的社会本领发挥到了极致——集这两项本领精华的神功就是送礼,但凡他出手,基本都能戳中收礼者的心尖,战无不胜。
在他送礼的名单上,他最花心思的大概就是这个女人:慈禧老佛爷。
尽管袁世凯年纪轻轻就在朝鲜显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回到清朝后,这个不懂外语的土包子更是神奇地拥有了一种国际思维——把洋人的先进制度拿来借鉴、学习,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意识超前得很。但老佛爷的态度还是很“呵呵”,对袁世凯的评价是“有术无学”,一眼就看穿他没文化。然而袁世凯偏偏就靠送礼神功让老佛爷对自己满意得不得了,直接做了他的靠山。 老佛爷不仅见多识广,还绝顶聪明。那么袁世凯都送过慈禧什么宝贝,让慈禧对他另眼相看呢?
中国的第一辆大奔这类礼物都是他后来送的,其实袁世凯给慈禧的送礼之路要追溯到1900年。
当时,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乔装成农村老太婆,和打扮成难民的光绪一路逃到太原歇脚。这一路上,慈禧都没吃上像样的东西,都是李莲英拿着碎银子到处去换口粮,生的、熟的有什么就吃,极其悲催。身为山东巡抚的袁世凯瞅准时机,从济南筹集了30万两白银、绸缎200匹和龙须面、水果等,快狠准地送到太原。想必当时在慈禧的眼里,袁世凯的形象完全化身成了圣诞老人。对于这事,一位随行的军机大臣说:“各省的饷银都没到,山东首先送过来,两宫大为嘉许。”从此慈禧心里就有了袁世凯。
而一年后两宫回銮,袁世凯的礼物就准备得更精彩了。
1901年12月,两宫回銮。流亡了一年多的慈禧到达直隶境内,第一天是在顺德府(今河北邢台)下榻。“圣诞老人”直接给老佛爷送来了一对漂亮的鹦鹉。两只鸟一只会说“老佛爷吉祥”,一只会说“老佛爷平安”。这事儿就有意思了:鹦鹉本身不值几个钱,但要学会妥妥地说这两句马屁话,怎么也得小半年时间啊。可见袁世凯早在半年前就开始筹划这次送礼事宜了,真是心机深似海啊。
到了1902年1月,慈禧乘坐袁世凯专门为她定做的有三十多节的列车从保定回北京。保定站台彩旗飘扬,军乐队奏起了《马赛曲》——有术无学的袁世凯根本不知道这曲子是法国国歌,只觉得听了很打鸡血,真是醉了。好在老佛爷也听不懂这是什么曲子,开开心心地就回北京去了。
袁世凯能摆这种乌龙也不奇怪。这个土包子虽然不懂外语,除了朝鲜也没出过什么国门(严格说来朝鲜那时候还不算什么“国外”),但大约有一种“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想法,他对西方国家先进的文化和各种管理制度都特别感兴趣,喜欢拿来使用。他更是明白和洋人交朋友的政治好处,所以还学着慈禧太后,在宫外也宴请洋人吃西餐。
而他请客的餐厅就是后来出售张爱玲最爱的德国面包的餐厅,也是少帅张学良爱吃洋菜的地方,起士林餐厅。
原来,德皇威廉二世有个御用厨师叫阿爾伯特·起士林,参军跟随部队来到中国。当时的袁世凯为了与各国驻津外交官搞好关系,经常在天津请洋人吃西餐,有一回就把起士林请来烹饪。吃完后,袁世凯一高兴就送了份大礼给起士林——100两银子!有了这100两银子,才有了后来的起士林餐厅,然后才有了德国面包,再后来才被张爱玲吃到并写进书里,才有了著名的《谈吃与画饼充饥》。
所以,如果没有送礼达人袁世凯,张爱玲和张学良也就没那么好的口福了呢。
(摘自《百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