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面临的危害因素及防范措施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shuh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急诊科处于抢救生命的第一线,接诊患者多,病情复杂多变,由于工作性质及环境因素,急诊科护士面临众多职业危害因素, 常见的职业危害有感染疾病、化学损伤、精神损害、物理损害等危险因素。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健全防护制度,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增强健康防护意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充分的休息及适当的心理调整防范措施,减少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危害,才能有效预防职业危害。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833-02
  急诊科急救护理人员的生活紧张、无规律,长期暴露于多种危险因素之下。以往,医院重视的多是怎样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服务,忽视了职工的职业安全[1]。现在研究证明若不注意个人防护或防护不当,则会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损害,医护的自身安全将直接关系到院前工作的质量[2]。现将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分析总结如下。
  1 职业危险因素
  1.1感染疾病的危险因素
  急诊科护士经常面对各种开放性损伤的患者,绝大多数是尚未完全确诊或处于某些传染性疾病潜伏期,且许多处置与抢救是在患者尚未明确诊断前进行的。为患者治疗或抢救时,难免会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多种微生物,无疑将会增加感染传染性疾病的机会。同时还有潜在针刺伤的危险,每0.004mL带有HBV病毒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若被HIV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则有0.3%感染的危险,针刺伤可以传播20余种血源性传染病。多种呼吸道疾病患者所呼出的空气会污染诊室的环境与空气,具有极强传染性。因此,急诊科护士容易受到某些细菌与病毒的侵犯,容易感染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多种疾病。
  1.2化学损伤的危险因素
  急诊科护士是抢救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有时为争取抢救时间,来不及进行自我防护就直接接触患者。急诊科护士经常接诊农药中毒患者,反复为患者催吐、洗胃、擦浴等,挥发性农药可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等吸收,引起中毒,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及心慌等多种不适。处理强酸、强碱类药物中毒时常不慎被残留药物灼伤。对病区内使用的仪器设备的消毒、灭菌等用到的双氧水含氯制剂、戊二醛、福尔马林等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呼吸道、眼睛、皮肤黏膜、神经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腐蚀作用,易引起皮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长期吸收可导致中毒。
  1.3精神损害的危险因素
  急诊科护士每天面对的是病情急且精神高度紧张的患者。患者及家属表现急躁焦虑,对护理程序易产生认知偏差,希望医护人员先为其诊治,稍有怠慢便怨言重重,遇不冷静者谩骂甚至动手殴打护士。长期处在思想高度集中、劳动强度较大、精神过度紧张的恶劣的工作环境中,极易患上偏头疼、神经衰弱、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等身心疾病。急诊科护士经常面临突发事件的发生,常常面对生命的殒落、青壮年的离世、家破人亡的悲剧,在精神上会产生很大的刺激,这些忧伤情绪会影响护士的精神状态及生活态度,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使疲惫感明显增加,出现身体及精神上的种种不适。
  1.4 物理性因素
  1.4.1 锐器伤 急诊科护士在抢救病人时为了争取最有利的抢救时机,往往来不及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便直接接触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会接触到多种锐器,如各种注射针头、针剂安瓿及手术刀片等,稍疏于自我防护,即使皮肤黏膜受到不同程度的锐器伤害,甚至导致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1.4.2 电离辐射 急诊护士经常护送急重病人做CT、X线摄片等检查,许多急诊病人烦躁或意识不清,送检护士需床旁监护病情,不可避免地会受到X线等辐射。
  1.5 化学因素 病区环境的消毒、抢救仪器的保养、清洗、医疗垃圾的灭菌、处理等需用各种化学消毒剂,其中大部分消毒剂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护士经常使用消毒剂,皮肤黏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2 防护措施
  2.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保护意识
  对急诊科护士普及职业安全教育,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可举办多种职业安全学习班,结合事例进行教育,增加风险与自我保护的意识,认识到风险存在的客观性,提高警惕,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同时医院应制定相应的防护制度、监督报告等,并通过行政手段保证措施的实施[3]。
  2.2 急诊科护士应了解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对已确诊的传染性病人应有明显的隔离标志,接触其血液、体液时应戴必要的防护装置。对初诊或未确诊的病人也应提高警惕,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均按阳性对待。
  2.2.1洗手。医护人员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地与污染物品或病人接触,极易引起感染和交叉感染,而洗手是防止感染传播最简单、有效的措施之一。急诊护士护理每一位病人前后、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取用无菌物品前后及接触污染物品后均应严格六步洗手法洗手。
  2.2.2 锐器伤的防范.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急诊科护士对各种锐器损伤的防护意识。对各种锐器应加强管理,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从而有效的预防锐器伤。若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根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进行相关的处理。伤口紧急处理后,再根据感染情况及伤者自身机体免疫状况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治療,给予随访和咨询,做好跟踪监测工作。
  2.3 护士应灵活应对各种人际关系 学会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让他们充分了解病情,尤其对情绪激动的家属注意沟通技巧,尽量避免激化矛盾,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此外,医院要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急诊室应有保卫人员值班,以防暴力事件的发生。创造良好的行医与就医环境。
  2.4 医院应根据工作压力、工作风险等因素合理调整工作流程,实行弹性排班,组织各种文娱活动,有效地减轻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急诊科护士应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调适心情,高效地投入到每一天的急诊抢救护理工作中。
  2.5 建立职工档案,定期健康体检,预防接种。保障医务人员健康从业。
  3小结
  护理管理者应建立健全防护制度,不断完善与改进防护措施,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而护士自身则需扎实的理论实践基础,积极的心态以及良好的职业习惯有效预防职业危害,以更好的适应急诊护理人员这一特殊角色。
  参考文献:
  [1] 夏连芳.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07,36(10):955-956
  [2] 曹艾斓,王志稳.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9):1624-1626
  [3] 杨琴.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0,36(2):287-290
其他文献
患儿男,9个月,主因间断发热15天,呼吸困难2天于1998年11月27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5天开始发热、稀便,惊厥发作1次,无咳喘、呕吐,在外院经抗感染、抗惊厥治疗一度好转。其后病情反
期刊
近年来我国脑瘫患儿主要采取医疗康复和引导式教育,但这一形式只限于部分经济条件好,康复资源充足的大中城市,如何将这种康复形式推广到农村非常必要.从去年开始我们采用医院
【摘 要】目的:了解钦州市售婴幼儿食品阪崎肠杆菌的污染状况,为食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钦州市内销售的广西区内外生产的婴幼儿食品进行定期随机采购,应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阪崎肠杆菌检验(GB4789.40 -2010)计数法进行检验。结果:96件样品中共检出13株阪崎肠杆菌,检出率为(13.54%)。其中24件适合6月龄以下段婴幼儿配方奶粉阪崎肠杆菌的检出率8.33%(2/24
期刊
期刊
1 病历摘要rn患儿男,1岁。因不规则发热20天伴黑便2天于1999年9月13日入四川省人民医院。入院前20天无明显诱因开始发热,体温38~39℃,无流涕、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先后用中
腰腿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病,轻者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重者造成患者精神痛苦和加重经济负担.本文以近2年在我科就诊的中老年患者为对象,就腰腿痛的患病情况作了初步分析,目的
背景:流体切应力是调控内皮祖细胞的重要非药理学手段,但目前其对内皮祖细胞抗氧化功能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不同切应力对内皮祖细胞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uperoxi
期刊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在我国发病率高.患者常出现头晕、恶心、颈肩臂牵涉性疼痛及手指麻木等症状,我们采用综合康复治疗颈椎病93例取得了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