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中秋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etimes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風推开浮云的遮掩,月光洒向壮美的河山。那一轮明月,经朝历代,圆了又缺,缺了又圆。青山万里,是游子追寻的脚步;长河百代,是慈母织补的衣衫。流淌的月华,泼洒着浅淡的水墨,展开一轴无边的温婉画卷。人间万户,在桂花香影的轩窗外,共此一天皓月星光。
  又逢中秋,又是圆月高挂的良夜佳辰。那些沉积在远古的传统文化,开始被清秋的蛩声唤醒。中秋,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而中秋节,起先制定于唐朝,又盛行在宋代。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这种拜月祭天、祈求团圆的习俗,从风云的唐宋至烟雨的明清,一直流转到繁华的今日。
  一轮清清朗朗的明月,让多少久别重逢的喜悦挂上桂影婆娑的枝头,又让多少合家团圆的亲人在月光下偎依取暖。它淌过千年的时光,见证了无数离合悲欢的故事,依然以纯粹清绝的风姿遥挂在深邃的苍穹,接受着世人千古不变的虔诚膜拜,将明净无尘的灵韵付与人间大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依稀记得乡间村落,家家户户围坐在庭院里,焚香拜月,对着篱畔的菊花,吃上团团圆圆的月饼。到如今的城市人家,亲友良朋相聚在楼台窗下,饮酒望月,细数着宁静温馨的流年。丝丝缕缕的记忆,如同菊花的幽香,在月光下轻浅地浮动。
  苍莽的群山一次又一次涌动着萧萧秋意,那来自高古的天空将目光与灵魂漂洗得莹洁透亮。今夜,谁停下幽雅的琴弦,在花间月下,独酌一壶佳酿,相期在缥缈的云汉。谁在风清露白的中宵,空闻凄清的雁声,遥忆故乡的明月。谁在那玉宇琼楼,乘风而舞,唱一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词章。那海上升起的明月,照见如梦的佳期。那无声栖落的秋思,又悄入谁人的家中。
  月光下晶莹的霜露,打湿了远方匆匆的步履。那涉水而来的是仗剑江湖的李白吗?他飘逸浪漫的诗心在长风万里的云海遨游。那飘蓬辗转的是寄身他乡的杜甫吗?他忧国忧民的情愫在天地之间纵横驰骋。那乘风而去的可是把酒问青天的苏轼?他轻盈灵动的思绪在天上宫阙恣意挥洒。还有吟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还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他们带着天南地北的风物人情,用浓淡各异的水墨将月亮点染得千姿百态,留给后人旷达温婉的诗篇。
  一曲《彩云追月》从迢递的古道飘然而来,弦声撩拨起一池的秋水,余音袅袅的意蕴在极远极近处隽永起伏。夜已经很深了,那轮月亮在很深的夜里更加的圆润亮丽、剔透晶莹。她轻盈地流泻在瓦屋、窗台、回廊和石径上,弥漫着历史的深邃无垠,也携带着大自然的慈爱与平和。她沉落在澄净的秋水中,就是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是这样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秋风打湿了悠远的时空,那轮被水墨浸染的圆月,沉淀着的千秋不改的如画江山,朝代更迭的煌煌政史,还有万古长存的天地人和。
  一只青鸟,打远处的南山飞过,穿过秋天的帘幕,落在故园的楼头。青砖黛瓦的院墙衍生了斑驳的苔藓,带着时光的痕迹,带着岁月的性灵。那株古拙的桂花,像一位安宁的老者,深情地守望着一段又一段悠远的历史。摇曳的灯光下,慈母那双渐渐苍老的手,颤抖着思念的抚摸,将远方的游子呼唤。还有饮露的寒蝉,唱彻了夜晚的梧桐,将经秋的心事风干。
  秋水般明净的风,自悠长的小巷吹来,轻轻拂过沿街高挂的红灯笼,像一片片流动的红云。清凉的院落围坐着欢聚的家人,洁净的桌几上摆放着新鲜的水果与精致的月饼。他们品茶赏月,感受着团圆的幸福,一种简单平实的幸福。轻盈的桂花飘落在石阶上,弥漫着幽淡的芬芳。不知是谁,临着高楼,唱起了满月的歌,一轮清澈,一轮明朗,徐徐地向幽蓝的天幕舒展。
  那一轮明净如水的白月光,从远古到今朝,从乡村到城市。它沐浴过古人,又照耀着来者;它守候清风,又静待白云。它流淌过江南的水乡,跋涉过塞北的烟尘,抵达了清秋的人间,将祥和与宁静、团圆与温馨留给天涯的旅人,留给纷纭的众生。
  [怦然心动]
  那一轮经朝历代、圆了又缺缺了又圆的明月,千百年来总是惹动人们的情怀,尤其是在中秋之夜。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抒怀中秋之月“淌过千年的时光,见证了无数离合悲欢的故事”——从儿时乡间的中秋月的温馨写起,跨越时空,遥忆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里月光下的苏轼,追寻着那个在花间月下、独酌一壶佳酿的李白,重温着月夜忆舍弟、感慨“月是故乡明”的杜甫,咏叹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张九龄的情怀……
  那些不朽的诗篇为中秋之月增添了无限情怀,而皎洁的月光似乎又带着时光的痕迹,带着岁月的性灵守护着人间的祥和与宁静,愿中秋之夜,人间万户,共此一天皓月星光!
  【文题延伸】月下怀想;月是故乡明;永远的月亮……(平子)
其他文献
门前的那株银杏,已经二十多岁了。它静静地守在老屋门前,成了父亲年轻时的回忆。树,是父亲年少时种下的。“它当时才到我这儿,”父亲比划着这棵树幼苗时的样子,定了定神,长叹了一口气,“一晃这么多年,它都长这么高了。”  如今,这棵银杏高出父亲许多。过去,父亲俯着身子为它浇水、松土;现在,它给予他一片乘凉的绿荫,而他只能抬起头,仰视着这棵曾经伴他成长的树。父亲说,这棵树是他的起源,他从这里出发,兜兜转转,
我的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虽然是乡下,很多人会觉得那里很土,很落后,但在一派繁华的车水马龙和幢幢楼房中生活久了,真正去到那儿,体会到的是朴实,是自然。  当第一棵枣树晃入我的视线,第一条羊肠小道出现在不远处,第一个包头巾的老人缓缓走来……我知道,那是我的老家。当第一颗冬枣被摘下,第一个枣摊已摆好,第一缕枣的清香钻进我鼻息……我知道,那是我的故乡——沾化。  我喜欢老家的春天,它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
脚上穿着那双布鞋,我昂首挺胸地站在人生新一轮的起跑线上。  我是一个从单亲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拉扯大,她常用别人不穿的旧衣裳给我改成了一件件短衣,穿在身上既合身又舒适。我在喜悦的同时,一直为母亲那灵巧的双手深深自豪。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开始不再为母亲的巧手而自豪。母亲改制的衣服和鞋子都还是一样的舒适,我却觉得自己很寒碜。在学校我总是不敢和同学高声谈话,慢慢地,我习惯了弯着身子缩着
《語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因此,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书法类试题的设置也逐步常态化。  中考书法类试题以选择题为主,兼有填空题和简述题,多以“综合性学习”形式出现,分值在2~15分之间。考查内容涉及书法字体、名家、名帖等,考查能力上既包括书法知识的识记积累,也涵盖书法作品的辨识赏析。  【真题解析
小院的杏花开了。在微醺薄醉的日子里,小院的杏树带一点骄傲地站在院中央,身上缀着酝酿后结出的少女般娇羞的小花。  杏花开得并不纯粹,大部分是月白,偶尔有几抹粉色的黄晕,但整个儿看上去,却又粉得真切明丽,带着淡淡的温暖,就像那时太姥姥的笑。  太姥姥笑的时候,眉眼微微扬起来,嘴并不张开,轻轻抿成一条缝。表情很淡,但很舒心,有一种暖人的魔力。  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太姥姥就得了很严重的哮喘病,总是卧在一
那一天,我发觉了你的存在,你也闯入了我的生活。  我常常是安静的。我安静地抚着衣角的兰草,沉默地听着你的碎念。可这一听,便是好多年,像你掌中的纹,尽握在掌中。  你站在窗前,像是画中人。你欢欣的眉眼连同身后清浅的天色都映入我的眼帘,这一切被收纳进那一刻的时光里,凝成了五色琥珀,被深沉的大海封存。  你还记否?你伸出左手右手,给了我第一次选择的机会。我却摇头不语,将其推与你。此后,在漫长时光里,你常
前不久,在书上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讲的是一个热爱咖啡的少年追梦的故事,在十六岁的盛夏,他不顾父母劝阻毅然背上旅行包,前往他梦想中的咖啡王国。他就像一匹野马,在梦想的原野上自由驰骋。  看完文章后,我托着下巴,感慨道:“羡慕啊!”眼神里带着轻愁与向往。  不知从何时起,我忽然间觉得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自己,是被束缚的,被禁锢的,外界的种种如同一条锁链,环环相扣,缠绕着手脚,把我限定在一方天地。于是,我
★袁瑞莹自述  我是一个单纯又热情的女孩。我爱山间清爽的风,爱古城斑驳的墙,爱绿草间洁白的羊羔,爱哈萨克孩子纯净的眼神。我喜欢小动物,喜欢听歌,喜欢旅行,更喜欢写作。从我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我对写作浓浓的热爱。我希望自己能像每一本好书的作者一样,用心看,用心听,用心想,用心感受,用心生活,用心去爱。  门前的老榆树下,站着一个同样老的老人。扭曲的树枝张牙舞爪地伸向灰暗的天空,像老人握着扫帚的手,粗糙
铺陈记忆的篇章,一笔一划镌刻似水流年。所有点滴都不曾忘记,深藏于心底,汇聚成说。  过程中的快乐更重要  微风拂过每一寸土地,吹开每一朵鲜花,早春的温暖在三月里尽情舒展,心里却像是千万只蚂蚁爬过,急切又无可奈何。我等待着朗诵比赛的结果,紧紧地咬住嘴唇,指尖嵌入掌心,手心一片殷红,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随着最后一个名字报完,心中希望的火苗彻底熄灭,耳边听不见别人的声音,抽泣声掩盖了所有。这和煦微暖的
【话题分析】  “自然类”题目,指文题直接或间接指向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的命题。如2017年北京中考作文题目:  假设你走进一个神秘莫测的森林王国。你能听懂那里花草树木的語言、飞鸟鱼虫的交谈、泉水山石的对话,并且还能和它们一起交流、生活……在那里,你们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这是一篇直接切入自然景物的中考作文试题。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