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表达动机,培养学生说话、写作的兴趣,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求真、求异的意识,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的习惯,让学生爱上写作文,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 兴趣 积累 习惯 修改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作文教学可谓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其实,小学作文教学就像链条,环环相扣。从一年级开始说写一句完整的话,到写一段话,再到写一篇完整的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然而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的训练,忽视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观察能力低,语文功底差,没有形成对语言组织和驾驭的能力。再加上农村的信息交流不通畅,学生的见闻受到限制,难以读到课外读物,所以作文时经常是无法下笔或无话可写。那么农村小学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表达动机,培养学生说话、写作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作文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字词句篇,表情达意。这就需要付出一定创造性的劳动。皮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所以,一旦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由“怕”作文转为“爱”作文,并产生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刚入学,刚学到一些字词,他们表现欲望强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因势利导,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熟悉的事物,课堂上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练习说话,尽量运用学过的词语,教师及时进行肯定或鼓励,并把这种练习作为长期训练。当学生有一定能力时,再鼓励学生写下来。这样小学生的兴趣会及时延伸,表达的欲望就会强烈。教师要引导好学生的兴趣过渡,抓住作文的亮点及时给予鼓励。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求真、求异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所以,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说自己之想说,写自己之想写。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生活体验中升华情感。
一次,我在五年级的习作课上写了这样一个题目:《二十年后我们的学校》。一位同学写道:“走进教学楼,干净的瓷砖地面闪闪发光。洁白的墙壁上悬挂着巨幅的名人画像,时刻激励着同学们努力学习,好好做人。教室里传出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我满怀好奇地走进去一看:哇!每个学生的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脑,没有课本,原来同学们学习的内容也在电脑里。我好想坐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啊!”或许,这样的环境,这样的课堂对城市学生来说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对于坐在土坯教室面对一块黑板上课,长这么大还从没去过一次城市的农村孩子来说,这样的想象已经腾飞了,已远远高于自己生活的环境了。我们怎能用我们的眼光否认孩子的这种基于现实生活的想象呢?
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的习惯
小学阅读和作文教学非常重要。这两者只有形的区别而没有质的差异。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检验,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作文的重要性。所以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阅读既可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引发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累和写作。
1、通过阅读来积累。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摘录笔记,不仅要积累课文中学过的好词佳句,背诵一些优美的段落以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而且阅读时也要做好笔记。如果学生能在摘抄积累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会为写作做好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写日记既是练笔的最佳途径,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最好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但一定不要拘泥于形式,放宽内容范围。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感受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四、组织学生自改、互改,在不断修改中提升写作能力
作文修改对于学生写作文来说是一道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序。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修改作文。首先教会学生作文修改方法,包括错别字的标记符号,词语顺序更换符号,多余词语、重复句子的删去、添加精彩语句的着重符号等。其次指导学生自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看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然后组织学生互改。可同桌交换来改,也可选择同学来改。通过互改,一方面借鉴、学习他人的长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作文修改能力和审美素养。最后,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学习优点,总结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文。这样,在自改、互改、总结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和写作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作文教学 兴趣 积累 习惯 修改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作文教学可谓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其实,小学作文教学就像链条,环环相扣。从一年级开始说写一句完整的话,到写一段话,再到写一篇完整的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然而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的训练,忽视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观察能力低,语文功底差,没有形成对语言组织和驾驭的能力。再加上农村的信息交流不通畅,学生的见闻受到限制,难以读到课外读物,所以作文时经常是无法下笔或无话可写。那么农村小学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表达动机,培养学生说话、写作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作文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智力活动,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字词句篇,表情达意。这就需要付出一定创造性的劳动。皮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所以,一旦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由“怕”作文转为“爱”作文,并产生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刚入学,刚学到一些字词,他们表现欲望强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因势利导,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熟悉的事物,课堂上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练习说话,尽量运用学过的词语,教师及时进行肯定或鼓励,并把这种练习作为长期训练。当学生有一定能力时,再鼓励学生写下来。这样小学生的兴趣会及时延伸,表达的欲望就会强烈。教师要引导好学生的兴趣过渡,抓住作文的亮点及时给予鼓励。
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训练学生求真、求异的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所以,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说自己之想说,写自己之想写。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生活体验中升华情感。
一次,我在五年级的习作课上写了这样一个题目:《二十年后我们的学校》。一位同学写道:“走进教学楼,干净的瓷砖地面闪闪发光。洁白的墙壁上悬挂着巨幅的名人画像,时刻激励着同学们努力学习,好好做人。教室里传出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我满怀好奇地走进去一看:哇!每个学生的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脑,没有课本,原来同学们学习的内容也在电脑里。我好想坐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啊!”或许,这样的环境,这样的课堂对城市学生来说不算什么新鲜事,但对于坐在土坯教室面对一块黑板上课,长这么大还从没去过一次城市的农村孩子来说,这样的想象已经腾飞了,已远远高于自己生活的环境了。我们怎能用我们的眼光否认孩子的这种基于现实生活的想象呢?
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积累、写作的习惯
小学阅读和作文教学非常重要。这两者只有形的区别而没有质的差异。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检验,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作文的重要性。所以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阅读既可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引发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累和写作。
1、通过阅读来积累。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摘录笔记,不仅要积累课文中学过的好词佳句,背诵一些优美的段落以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而且阅读时也要做好笔记。如果学生能在摘抄积累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会为写作做好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写日记既是练笔的最佳途径,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最好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但一定不要拘泥于形式,放宽内容范围。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感受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
四、组织学生自改、互改,在不断修改中提升写作能力
作文修改对于学生写作文来说是一道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序。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修改作文。首先教会学生作文修改方法,包括错别字的标记符号,词语顺序更换符号,多余词语、重复句子的删去、添加精彩语句的着重符号等。其次指导学生自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看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然后组织学生互改。可同桌交换来改,也可选择同学来改。通过互改,一方面借鉴、学习他人的长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提高自己的作文修改能力和审美素养。最后,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学习优点,总结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文。这样,在自改、互改、总结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和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