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新课改要求,现代教学活动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公共艺术—美术教育作为综合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活动中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如何在中等职业学校有效的开展美术教育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我校作为广州市第一批开设《公共艺术—美术》教育课程的中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上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本文主要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育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育;中职美术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技能型劳动人才的培养任务,他们的能力、品德、素质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09年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对艺术教育在中职学校的开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综合型人才,我校于2014年2月在一年级的新生班级中率先开设了《公共艺术—美术》教育课程。
1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公共艺术—美术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中职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養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教育的目标和方式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现在的素质教育更加的重视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发展。这使得美术教育不能再拘泥于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要注重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艺术作品,陶冶情操。在中职教育中,美术教育课程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美术教师应当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讨总结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美术教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 公共艺术—美术的课程性质及课程设置
2.1 课程性质
公共艺术—美术教育课程(以下简称美术)以认识美和评价美为主要的教育特征,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基本手段。当前,美术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内容,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美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评价,对美术作品人文内涵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2.2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教学的核心。美术作为公共艺术的其中一门课程,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促进中职学生技能的发展,应该在国家的指导要求下,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特点与学生的需求来设置美术课程。
首先,要使课程设置具有普及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特征。美术教育课程作为普及性欣赏课程,应使学生在对美术欣赏的过程中,从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技术、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学等多方面体会生活中的美术,感受美术带来的情感体验,辅助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从美术角度来欣赏中国民族文化和国外多元化文化的不同。以课程为中心,与美术相关的社团活动为补充,普及美术课程教育的同时,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选择相应的社团活动。目前,我校已开设的与美术课程相对应的社团有动漫、美术、丝网花等,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团活动,相互交流切磋,能很好地将社团活动作为开展美术课程教育的发展与补充,满足不同学生对美术的需求与热爱。
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去的教材将美术教育理论化,以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仅与美术教育的目标有所违背,而且挫伤了美术爱好者和学习者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结果是很难达到美术教育的目标的。设置美术教育课程时要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的比重,比如,在中国美术赏析的课程中,理论占30%,实践占70%。在这一章节中,我们挑选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汉代画像砖绘制这两个主题,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制作过程都非常简单易懂,不需要太过专业的手法和技能就能表现出来,对于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掌握其中的技巧,就能较容易地制作出成品,从而体会到中国美术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学期的美术课程教学中,我们尽量做到从实践中渗透理论,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慢慢接受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创造艺术的能力。
再次,要注重专业性与基础性。公共艺术—美术教育课程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进行的是一种基础性普及教育,与专业学习美术教育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专业性美术教学注重美术的技艺的表达、技巧的展示,而基础性美术教学更注重美术的欣赏与感受,是取之于生活又培养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的一种教学方式。比如,在讲到中国传统建筑这一章节时,我们要求同学们拍摄自己身边的古建筑,不一定是有名的古建筑,也可以是普通的、有年代的破旧民居,拍摄工具用手机即可,简单易操作。在课堂上,每位同学要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自己拍摄的照片,即使学生真实地体会了美术的魅力,又煅炼了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3 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3.1 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美术课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只注重美术作品的解析,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欣赏、交流与思考,这样只是在灌输教师对美术作品的看法与认知,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慢慢的,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美术素养得不到提高,参与美术欣赏的热情也会降低,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及综合能力的发展。
所以在教学方式上,首先是要转换教师的角色,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与不足。课堂上,教师应当营造出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在平等、沟通、自由的环境中共同感受美术,畅谈美术。本学期,在我校的美术课堂上,老师们都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比如,在本学期课程的开始,要求大家在书本上找出一幅自己最喜欢或熟悉的美术作品,并用自己的语言对它进行简单的描述。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学生各种意见与观点,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去给予肯定。对于有个性的想法及看法,教师可以参与讨论;对于缺乏自信、害怕说错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慢慢的消除心理影响,增强参与课堂学习与讨论的意愿,这是发展学生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的基本前提。 其次是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强化欣赏效果。美术课不能单纯地只是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应当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来更深一步地挖掘出作品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认知。美术与音乐、历史、网络、文学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课堂上采用美术和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能力。以美术与历史为例,在中国书法这一章节讲到书法家王曦之时,我们的教师播放了一个简短的有关王曦之儿时学书法吃墨的历史典故,使大家在欢乐的气氛中了解并记住了王曦之。再以美术与音乐为例,在西方建筑的章节配以马克西姆的《出埃及记》为背景音乐,气势磅礴,场面恢弘,振奋人心,从而更能充分发挥大家的想象力,让人更深入地去感受其中的意境,体验不同层次的美。
再次是转变美术课欣赏部分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大胆的进行想象与创作,积极投入到美术教育的活动中去。我校教师在课堂上,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对几种教学方式进行简单的总结:
谈话式:学生与教师平等地进行交流,通过教师对问题的提出,与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相互沟通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想、融洽師生之间的情感,建立尊重、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
感受式:教师为学生创造适宜的艺术情景,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当学生与美术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学生便能对美术作品所表达出的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发现式: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就某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积极的意义。
3.2 学习方式
如何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美术教育一直努力探索的道路。传统的学习方式以接受式学习为主,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理解、写作业、书面考试等学习方式来学习,除了认真听讲和单线回答老师的问题之外,很少有平等的、横向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使得学生做被动的接受者,从而限制了他们的个人体验、个人表达和创造方式,失去了美术教育的本质内涵。
自主学习,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杜威的“做中学”现代教育思想,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它包含着一系列的学习理念,宗旨就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良好人际交往和尊重他人习惯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中,学生能够培养合作交往和与其他人的沟通能力,随着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他们的责任心、集体荣誉感、交往合作的能力以及尊重他人的意识都会得到提升。
探究发现式学习,广义上理解,泛指学生研究问题的学习。狭义上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信息的调查搜集与处理、小组成员进行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习惯了传统学习方式,如何让他们接受新的学习方式,从而取得美术教育的效果?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授式学习方式,要使学生摆脱固有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共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我校的美术专业教师们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手段灵活,从多方面努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主要途径总结如下:
3.2.1 从他们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方面入手
目的在于唤起他们的共鸣,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课程开始引入美术课题时,从他们喜欢的动漫入手,让他们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如动漫的分类、表现技法等,选一部自己最喜欢的动漫,结合多媒体的展示,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特点进行总结,评价它们的优劣。这样比直接教授理论要有明显的效果。
3.2.2 给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空间
对于学生的才能,教师要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学生每一次完美或不完美的表现中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主动进行原因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与反思,多肯定学生的创作,激发学生对的热情。比如,在美术的平面表现形式中的摄影环节,教师摆出一组物体,引导学生用手机在不同的光线、不同的角度下进行拍摄,然后请同学们自己将照片进行对比与评价,亲力亲为,每位同学所体会出的摄影的概念都不一样,也更为深刻。
3.2.3 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实施小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学习的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成长。我校的美术课程在安排学生进行木刻版画和丝网印刷的实操体验课程时,便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创作。每个小组完成一幅或几幅作品,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合理安排分配工作任务,共同商讨作品的内容,并对最终完成的作品进行解说与评价。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即体会了美术的表现魅力,又煅炼了自己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3.2.4 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
我校通过本学期的美术教育课程,收集了同学们的优秀创作作品,将在下一个学期开设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活动。活动目的一方面艺术化了校园,另一方面则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创作、表现和参与,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各种创意与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发挥美术创作潜能的机会,同时也赋予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灵感。学校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教育环境,保护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找出创作作品中的闪光点,让学生敢于创作并热爱创作,从而不断提高创作能力。 3.2.5 公共艺术—美术教育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即根据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结果等方面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传统而单一的量化衡量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式是极大的阻碍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学习的效果的。分数作为最后的标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缺乏快乐感。构建一种中职美术教育评价体系,不仅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实现美术教育的效果,还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快乐,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
一方面注重对学生整体发展、个性发展及学习的整个过程的评价。比如在美术与生活环节,主要针对学生积极感受自然和生活、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美术要素,通过美术作品发现生活的情趣,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热爱。美术学习比一般学科的学习更强调个性化发展,它不追求结果的完全实现,而是注重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如何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
另一方面即使评价主体多元化。与其他学科评价方式不同,美术教育扩展了评价主体,使评价主体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学生和家长等都可以共同参与到艺术活动与成果的评价中。学生直接参与到自己以及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评价中,不仅确立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且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自身评价标准,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评价能力,特别是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和反思的能力。学生参与到课程评价的过程中,在积极评价他人作品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反思自己的美术能力,这样才有可能变成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艺术—美术的教育工作,是需要相关领导、美术教师以及学生的辛勤付出才能收到效果的。然而正是在这种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的过程中,在历经创作的苦恼与收获的兴奋中,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感知力,巩固美术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了艺术技能,从而发展和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们的教师也与学生一同进步、一起成长,为成为一个美术教育的改革者,成为一个合格的中职公共艺术—美术教育工作者而不懈地努力着。
参考文献
[1]王雨.浅析美术欣赏的重要性及其主要途径[J].美术大观,2006(12).
[2]李安定.高职美术欣赏课教学法新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7).
[3]颜民民.从情感维度优化美术欣赏课教学[J].浙江工艺美术,2008(02).
[4]刘佳.中职艺术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地位初探[D].佳木斯:佳木斯教育学院,2011(02).
[5]林永忠.在中职美术欣赏课中如何落实审美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04).
[6]孔晨娥.關于中职开设美术欣赏课必要性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1(07).
[7]袁晓春.中职美术欣赏课之我见教育哲思[J].教育艺术,2009(07).
[8]崔秀敏.当前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04).
作者单位
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省广州市 511430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育;中职美术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技能型劳动人才的培养任务,他们的能力、品德、素质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09年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对艺术教育在中职学校的开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综合型人才,我校于2014年2月在一年级的新生班级中率先开设了《公共艺术—美术》教育课程。
1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公共艺术—美术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中职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養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随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教育的目标和方式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现在的素质教育更加的重视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发展。这使得美术教育不能再拘泥于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要注重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艺术作品,陶冶情操。在中职教育中,美术教育课程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美术教师应当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讨总结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美术教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 公共艺术—美术的课程性质及课程设置
2.1 课程性质
公共艺术—美术教育课程(以下简称美术)以认识美和评价美为主要的教育特征,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基本手段。当前,美术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内容,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美术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评价,对美术作品人文内涵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2.2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教学的核心。美术作为公共艺术的其中一门课程,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促进中职学生技能的发展,应该在国家的指导要求下,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特点与学生的需求来设置美术课程。
首先,要使课程设置具有普及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特征。美术教育课程作为普及性欣赏课程,应使学生在对美术欣赏的过程中,从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技术、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学等多方面体会生活中的美术,感受美术带来的情感体验,辅助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从美术角度来欣赏中国民族文化和国外多元化文化的不同。以课程为中心,与美术相关的社团活动为补充,普及美术课程教育的同时,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选择相应的社团活动。目前,我校已开设的与美术课程相对应的社团有动漫、美术、丝网花等,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团活动,相互交流切磋,能很好地将社团活动作为开展美术课程教育的发展与补充,满足不同学生对美术的需求与热爱。
其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去的教材将美术教育理论化,以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不仅与美术教育的目标有所违背,而且挫伤了美术爱好者和学习者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结果是很难达到美术教育的目标的。设置美术教育课程时要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的比重,比如,在中国美术赏析的课程中,理论占30%,实践占70%。在这一章节中,我们挑选了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和汉代画像砖绘制这两个主题,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制作过程都非常简单易懂,不需要太过专业的手法和技能就能表现出来,对于不是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掌握其中的技巧,就能较容易地制作出成品,从而体会到中国美术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学期的美术课程教学中,我们尽量做到从实践中渗透理论,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慢慢接受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创造艺术的能力。
再次,要注重专业性与基础性。公共艺术—美术教育课程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进行的是一种基础性普及教育,与专业学习美术教育的学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专业性美术教学注重美术的技艺的表达、技巧的展示,而基础性美术教学更注重美术的欣赏与感受,是取之于生活又培养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的一种教学方式。比如,在讲到中国传统建筑这一章节时,我们要求同学们拍摄自己身边的古建筑,不一定是有名的古建筑,也可以是普通的、有年代的破旧民居,拍摄工具用手机即可,简单易操作。在课堂上,每位同学要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自己拍摄的照片,即使学生真实地体会了美术的魅力,又煅炼了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3 公共艺术—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3.1 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美术课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只注重美术作品的解析,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欣赏、交流与思考,这样只是在灌输教师对美术作品的看法与认知,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慢慢的,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美术素养得不到提高,参与美术欣赏的热情也会降低,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及综合能力的发展。
所以在教学方式上,首先是要转换教师的角色,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与不足。课堂上,教师应当营造出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在平等、沟通、自由的环境中共同感受美术,畅谈美术。本学期,在我校的美术课堂上,老师们都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比如,在本学期课程的开始,要求大家在书本上找出一幅自己最喜欢或熟悉的美术作品,并用自己的语言对它进行简单的描述。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学生各种意见与观点,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去给予肯定。对于有个性的想法及看法,教师可以参与讨论;对于缺乏自信、害怕说错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慢慢的消除心理影响,增强参与课堂学习与讨论的意愿,这是发展学生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的基本前提。 其次是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强化欣赏效果。美术课不能单纯地只是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应当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来更深一步地挖掘出作品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认知。美术与音乐、历史、网络、文学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课堂上采用美术和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能力。以美术与历史为例,在中国书法这一章节讲到书法家王曦之时,我们的教师播放了一个简短的有关王曦之儿时学书法吃墨的历史典故,使大家在欢乐的气氛中了解并记住了王曦之。再以美术与音乐为例,在西方建筑的章节配以马克西姆的《出埃及记》为背景音乐,气势磅礴,场面恢弘,振奋人心,从而更能充分发挥大家的想象力,让人更深入地去感受其中的意境,体验不同层次的美。
再次是转变美术课欣赏部分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大胆的进行想象与创作,积极投入到美术教育的活动中去。我校教师在课堂上,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下对几种教学方式进行简单的总结:
谈话式:学生与教师平等地进行交流,通过教师对问题的提出,与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认识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相互沟通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想、融洽師生之间的情感,建立尊重、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
感受式:教师为学生创造适宜的艺术情景,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感受美术的魅力,当学生与美术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学生便能对美术作品所表达出的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发现式: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就某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积极的意义。
3.2 学习方式
如何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美术教育一直努力探索的道路。传统的学习方式以接受式学习为主,教师教授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理解、写作业、书面考试等学习方式来学习,除了认真听讲和单线回答老师的问题之外,很少有平等的、横向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使得学生做被动的接受者,从而限制了他们的个人体验、个人表达和创造方式,失去了美术教育的本质内涵。
自主学习,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杜威的“做中学”现代教育思想,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它包含着一系列的学习理念,宗旨就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良好人际交往和尊重他人习惯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中,学生能够培养合作交往和与其他人的沟通能力,随着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他们的责任心、集体荣誉感、交往合作的能力以及尊重他人的意识都会得到提升。
探究发现式学习,广义上理解,泛指学生研究问题的学习。狭义上的理解,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信息的调查搜集与处理、小组成员进行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习惯了传统学习方式,如何让他们接受新的学习方式,从而取得美术教育的效果?这是美术教育工作者一直思考的问题。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授式学习方式,要使学生摆脱固有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共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我校的美术专业教师们思维活跃,课堂教学手段灵活,从多方面努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主要途径总结如下:
3.2.1 从他们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方面入手
目的在于唤起他们的共鸣,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课程开始引入美术课题时,从他们喜欢的动漫入手,让他们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如动漫的分类、表现技法等,选一部自己最喜欢的动漫,结合多媒体的展示,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特点进行总结,评价它们的优劣。这样比直接教授理论要有明显的效果。
3.2.2 给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空间
对于学生的才能,教师要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学生每一次完美或不完美的表现中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主动进行原因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与反思,多肯定学生的创作,激发学生对的热情。比如,在美术的平面表现形式中的摄影环节,教师摆出一组物体,引导学生用手机在不同的光线、不同的角度下进行拍摄,然后请同学们自己将照片进行对比与评价,亲力亲为,每位同学所体会出的摄影的概念都不一样,也更为深刻。
3.2.3 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实施小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学习的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成长。我校的美术课程在安排学生进行木刻版画和丝网印刷的实操体验课程时,便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创作。每个小组完成一幅或几幅作品,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合理安排分配工作任务,共同商讨作品的内容,并对最终完成的作品进行解说与评价。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即体会了美术的表现魅力,又煅炼了自己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3.2.4 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
我校通过本学期的美术教育课程,收集了同学们的优秀创作作品,将在下一个学期开设学生美术作品展览活动。活动目的一方面艺术化了校园,另一方面则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创作、表现和参与,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各种创意与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发挥美术创作潜能的机会,同时也赋予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灵感。学校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教育环境,保护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找出创作作品中的闪光点,让学生敢于创作并热爱创作,从而不断提高创作能力。 3.2.5 公共艺术—美术教育评价方式
课程评价,即根据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结果等方面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传统而单一的量化衡量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式是极大的阻碍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学习的效果的。分数作为最后的标准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缺乏快乐感。构建一种中职美术教育评价体系,不仅推动美术教育的发展,实现美术教育的效果,还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快乐,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
一方面注重对学生整体发展、个性发展及学习的整个过程的评价。比如在美术与生活环节,主要针对学生积极感受自然和生活、发现生活和自然中的美术要素,通过美术作品发现生活的情趣,加深对生活的认识和热爱。美术学习比一般学科的学习更强调个性化发展,它不追求结果的完全实现,而是注重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如何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等。
另一方面即使评价主体多元化。与其他学科评价方式不同,美术教育扩展了评价主体,使评价主体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学生和家长等都可以共同参与到艺术活动与成果的评价中。学生直接参与到自己以及其他同学的美术作品评价中,不仅确立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且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自身评价标准,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评价能力,特别是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和反思的能力。学生参与到课程评价的过程中,在积极评价他人作品的同时,也能很好地反思自己的美术能力,这样才有可能变成一个主动的学习者。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的公共艺术—美术的教育工作,是需要相关领导、美术教师以及学生的辛勤付出才能收到效果的。然而正是在这种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的过程中,在历经创作的苦恼与收获的兴奋中,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感知力,巩固美术知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了艺术技能,从而发展和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们的教师也与学生一同进步、一起成长,为成为一个美术教育的改革者,成为一个合格的中职公共艺术—美术教育工作者而不懈地努力着。
参考文献
[1]王雨.浅析美术欣赏的重要性及其主要途径[J].美术大观,2006(12).
[2]李安定.高职美术欣赏课教学法新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7).
[3]颜民民.从情感维度优化美术欣赏课教学[J].浙江工艺美术,2008(02).
[4]刘佳.中职艺术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地位初探[D].佳木斯:佳木斯教育学院,2011(02).
[5]林永忠.在中职美术欣赏课中如何落实审美素质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04).
[6]孔晨娥.關于中职开设美术欣赏课必要性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1(07).
[7]袁晓春.中职美术欣赏课之我见教育哲思[J].教育艺术,2009(07).
[8]崔秀敏.当前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04).
作者单位
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省广州市 51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