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授课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体验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其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物理新授课中,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的理解往往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之上,机械地照搬“先学后教”的模式,让物理知识、规律在学生预习时先入为主,课堂上再借助实验进行验证的教学方法切不可行。如何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有机地融入于课堂教学是每一个物理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初中物理新授课如何实现课堂的高效?借助“光的直线传播”教学案例,笔者将阐述自己的认知与做法。
  “光的直线传播”这一内容包含光源、光的传播、光速三个知识点。其中,光源、光速的知识浅显易懂,可以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练习检测”的方式达成目标;而光的直线传播是本节课的重点,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本人以学生探究活动、教师演示实验为抓手进行课堂教学,实现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案例如下:
  【片段一】认识光的直线传播
  师:(播放课件:三张日常生活中显示光路的图片)光在空气中如何传播?
  生:沿直线。
  师:这是你的猜想,对吗?
  生:是。
  师:(操作)老师这儿有一支激光笔,它发出的光已经达到墙壁。你看见光沿直线传播了吗?
  生:没有。
  师: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生:(讨论、列举方案)
  师:(回应)老师这儿有个喷雾器,它能模仿大雾的天气。(演示实验1:利用喷雾显示光路)光如何传播?
  生:沿直线。
  师:在我们的桌面上,有激光笔、蚊香、打火机、空矿泉水瓶和一根可以弯折的吸管。请大家选择所需的器材验证这位同学的猜想。
  生:(分组实验、上台展示、得出结论)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师:光在固体、液体中又是如何传播的?请同学们继续动手实验。
  生:(分组实验、得出结论)光在水、洗手液、果冻中沿直线传播。
  【赏析】由三张照片:树荫下的阳光、黑夜里的激光、浓雾中的车灯光,提出问题:“光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学生猜想后,实验方案的设计成了本教学环节中的重点,也是亮点。喷雾器喷出的水雾、蚊香燃烧形成的烟有效地模拟了日常生活中雨雾、烟尘的环境,清晰地显示了光路。可弯折的吸管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学习小组的成功体验及小组代表的精彩展示,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重点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后,“光在液体、固体中的传播”探究活动就势如破竹了。
  【片段二】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师: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吗?
  生:不是。
  师:(操作)老师在激光传播的路径下方点燃三支蜡烛,注意观察墙壁上的光斑。有什么发现?
  生:光斑在晃动。
  师:光还是沿直线传播吗?
  生:不是。
  师:烛焰给部分空气加热,空气变得不再均匀,光不再沿直线传播。
  师:(操作)老师这有一杯蔗糖水,下面的蔗糖还没有完全溶解。激光在蔗糖水中是沿直线传播吗?
  生:不是。
  师:向哪弯折?
  生:向下。
  师:激光为什么会向下弯折?
  生:可能是因为蔗糖水下面浓度更高。
  师:(操作)用玻璃棒将蔗糖水搅拌均匀。现在,光是怎样传播的?
  生:沿直线。
  师:由此,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师: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往往会发生偏折,这是我们今后要学习的内容。所以我们一般说,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赏析】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同种均匀介质”。空气从均匀到不均匀、蔗糖水从不均匀到均匀,两次对比实验让学生形成了清晰的认识:光要在均匀的介质中才能沿直线传播。而“同种介质”的要求涉及光的折射现象,教学时把这个作为今后待解决的问题留在了一边。
  【片段三】建立物理模型“光线”
  师:(指向蔗糖水中的激光束)谁能用最简单的方法画出这束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生:(上台画)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师:(点评)我们把这种带箭头的直线称之为“光线”。光线是构建出来的物理模型,并不真实存在,但光却真实存在。像这样用物理模型“光线”来描述光的本质特征的方法,我们称之为模型法。
  【赏析】物理模型“光线”的建立是初二学生首次接触的研究方法。由于学生已有“直线”“箭头”等数学基础,加上对蔗糖水中的激光束的观察,用最简单的方法画出这束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也就水到渠成了。这看似简单的尝试确是建立物理模型“光线”的过程。老师加以点评,可以让学生轻松、自然地认识“模型法”这一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片段四】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师:同学们能列举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吗?
  生:影子、激光引导挖掘机挖隧道、打靶射击、日食、月食的形成……
  师:(播放课件,介绍日食、月食的形成。)
  生:(一小组同学排队,体育委员检测队伍是否站直。)当我只能看见第一个同学的脸时,队伍就站直了。
  师:后面同学的脸被谁遮挡?
  生:被前面的同学遮挡。
  师:这说明光是怎样传播的?
  生:沿直线传播。
  师:在我们的桌面上有一架照相机,它叫针孔照相机。你能用它给烛焰拍个照吗?请根据导学案探究三动手实验,并完成1、2两部分的内容。
  (展示某一学生导学案,学生自由发言点评。)
  师:由2我们知道,像的大小跟什么有关?
  生:跟小孔到烛焰的距离有关。
  师:像的大小还可能跟什么有关?
  生:跟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师:(演示实验验证猜想)
  师:(播放课件)来自烛焰的光沿直线传播经过小孔到达光屏会聚成像。由于这个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我们称之为实像。
  【赏析】从“认识”过渡到“应用”,寓教于乐的体验活动,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以导学案为抓手,观察“小孔成像”这一现象,通过作图理解其原理,使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了理性认识。从“像的大小可变”这一现象得出结论“像的大小跟小孔到烛焰的距离有关”的同时,引发新的猜想“像的大小还可能跟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并进行实验加以验证。这一过程也让学生体验到一个结论的得出可能是另一个问题的开始,科学探索永无止境。
  通过以上案例不难发现,“光的传播”的教学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的探究过程,而且一个结论的得出又引发了新的问题,围绕问题又展开新的探究活动。教学内容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将教学重点、难点梯度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的特征,能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
  (作者单位:江西省泰和县第三中学 江西省弋阳县邵畈学校 )
  责任编辑 程 璐
  E-mail:2448096342@qq.com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话题,已经提到了应有的高度。  然而现实却往往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尽管我们为此努力了很长时间,但很多学生还是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尽管他们成绩不错,但并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没有养成
期刊
精彩回放:  下面是对第二道助学题的实践和反思。  师:同样是比例尺,比比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1:我们小组对比发现这里的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生2:比例尺都是用来缩小生活当中的物体的。  生3:我想给你补充,比例尺不都是用来缩小的,也有用来放大的,虽然我没找到实例。但是我能举个例子,比如说2:1表示如上距离2厘米,实际距离1厘米。  师:你们有没有找到像这样的放大比例尺?(学生齐答没有)
期刊
编者按:南丰县创立活动教研制度已经13年了。10余年来,活动教研制度在南丰县教研室以及有关领导的主持和推动下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从主题活动到课题活动,从关注教学模式改革到激发教学个性的形成,从实行终结性评价到实施过程性管理,从聚焦课标到聚焦课堂。可以说,活动教研在南丰县已经愈加成熟、愈加坚实了。特别是近年来,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大环境中,活动教研更是如沐春风,它同时也为南丰县的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一条创
期刊
不少专家学者们说:“语文老师教学要有大语文观,大语文教学要有语文意识。”那么什么是语文意识呢?浙江师范大学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文意识是我们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关注。王崧舟老师认为:“语文意识一日不可或缺,它是语文的缰绳;缺少这个意识,语文课就很容易跑野马。按照常理来说,语文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素材遍布,信手拈来。事实上越是熟悉
期刊
精彩回放:  一、 组内交流  师:课前,我们每位同学对小数的性质进行了预习,请大家先在小组里交流预习单的第一个问题,之后我们再进行全班交流。  二、全班交流  1.交流“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说明并验证小数的性质”。  王雅婷展示:  王雅婷:我用的方法是给小数加上一个单位“元”。比如0.79和0.790,在这两个小数后面加一个单位“元”,那么就变成了0.79元和0.790元比较大小,我们可以将0.
期刊
《音乐会》一课,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三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在逐步增强。这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本单元教学设计应紧密围绕设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组织教学,通过情景创设、律动参与和图谱的使用,引导学生看图聆听,感受、表现音乐,
期刊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重新进行了界定:“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全国小语会会长陈先云也提出了语文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观点。小语界对语文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现在形成的基本共识是阅读教学要围绕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选择教学内容,要走出内容分析的逼仄,克服重意轻言轻用的弊习,要从内容分析理解转向着力揣摩表达,学习语言文字运
期刊
2015年上饶市第二届全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小学科学“教学能手”比赛在风光秀丽的三清山脚下的玉山县逸夫小学举行。  “白天与黑夜”是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教师从观察日常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学生模拟昼夜交替游戏,使学生认识到昼夜变化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再通过阅读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道路的艰辛,潜移默化渗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
期刊
乘法分配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认识的运算律,与交换律、结合律相比较,乘法分配律的算理更抽象,形式多样,加之它属于“计算”范畴,内容单调,课堂难以生动有趣。这样使得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成为大家公认的“一杯白开水”。然而,细细琢磨,特级教师张炜执教的“乘法分配律”并非如此。张老师在执教这节课时,着力凸显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在不露痕迹“深度卷入”中敞开思维,产生联想,课堂
期刊
在2015年华东地区优质课汇报展示活动中,来自苏州市立达中学张燕老师的“合理的膳食”一课,其所体现的教学理念策略值得学习推广。  这节课是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内容,张老师从学生的知识体验为出发点,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支架式教学”与“反思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较好地实现了三维目标。  【片段一】导课——矛盾中激发求知欲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  两张色彩鲜明的图片,展示幼儿品种多而量少的午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