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体育旅游专业就业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m87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跟踪,统计和访谈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户外运动与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和毕业生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分析学生自身、企业的需求和用人机制,学校的培养等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对学生在校学习和就业的影响,为高职院校的休闲旅游专业、旅游(体育方向)和体育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满足学生和企业需求并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旅游人才 培养 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9.035
  On Vocational College Sports Tourism Professional Employment
  ——Take Guangxi College of Spo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LEI Jun
  (Guangxi College of Spo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n, Nanning, Guangxi 530012)
  Abstract By tracking, statistics and interviews in Guangxi Sports College sports and leisure services and management (outdoor sports and tourism) Professional students and graduates in recent years, employment situation, analyze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employment mechanism, school training and other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influence students in school and employment on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creational tourism, tourism (sports direction) and sports tourism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business and adapt to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vide a reference.
  Key words tourism talents; training; employment
  1目前我区旅游人才培养的现状
  我区共有本科高校28所,高职高专41所。在本科层次,形成了广西民族大学培养东盟小语种旅游人才,广西大学培养旅游英语方向人才,广西师范学院培养旅游地理、旅游策划方向的人才,广西师范大学培养旅游历史方向的人才等旅游人才培养定位明显区别的高校布局。现高职高专层面共有21所院校开设了旅游类的相关专业,形成了以培养导游、酒店技能型旅游人才的广西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旅游职业院校龙头,培养农业旅游人才的广西生态工程学院,培养酒店、东盟旅游人才的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东盟旅游人才的广西外国语学院,培养茶艺及休闲娱乐活动人才的广西演艺职业技术学院及培养体育旅游人才的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等多行业学校多点开花培养旅游细分市场需求人才的局面。
  通过研读文献资料和访谈部分用人单位发现,本科院校培养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实操能力较高职差,常以未来管理者自居的现象,虽然高校的培养有一定的侧重点,但是学生毕业后具备的知识技能区分不明显,选择就业大多重叠在旅行社、酒店和景区领域的办公室人员,造成旅游人才就业竞争加剧。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专项技能较好,但综合素质较弱。毕业生原先對旅游服务行业的认识不够,不能长久从事旅游技能服务行业,加上旅游企业缺乏人才培养渠道,晋升空间少,最终大量的人员会离开旅游行业。
  2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户外运动与旅游)近三年的就业情况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的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户外运动与旅游)是定位培养旅游细分市场所需人才的新开专业,该专业2010年开始招生,招生人数较少,2013年有了第一届毕业生,2013-2015年的就业情况如表1。
  从收集的资料来看学生的初次就业率高达百分之95以上,说明该专业学生没有太多的好高骛远,对于就业有着比较现实的理性认知,毕业后都会先选择就业。从就业的信息来看大部分就业单位性质为规模较小的私企,学生的岗位工作内容的对技术要求一般,进入门槛较低,就业质量不高。对口就业单位多为实习所在单位,相对集中,毕业生在第一年内更换工作单位比例高。而那些毕业后没有从事与旅游相关工作的人员,多为在校不喜欢专业学习,专业素质技能及个人能力较差的群体。
  通过访谈发现学生在经历大半年的实习后,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觉得把自己放到社会行业中,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竞争力较差很难找到更好的岗位,即使不太满意实习单位的薪酬、工作环境和其他机制,也下不定决心重新找工作岗位。在毕业初期承受来自学校、家庭和找工作的压力下,一般会选择先在顶岗实习单位工作就业。所以就业对口的学生的就业单位基本为学校安排推荐的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实习单位,学生扎堆就业顶岗实习单位后,人员饱和的顶岗实习单位将不能再接收我校实习,而学校将不得不开拓新的顶岗实习合作单位,对专业办学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从后续的就业跟踪发现学生迫于自身知识技能有限,社会关系少、刚出学校承受压力等原因选择临时“安置”性的就业,往往半年后就会有60%的人员换工作岗位或转行,就业稳定性较差。以2015年毕业的学生为例,对口就业的12人仅分布在两个实习单位,近一半的人打算先做半年后,再考虑其他事宜,或是待别的条件成熟后另做打算。参照2009年麦可思的调查:高校专业对口率最高的两个本科专业大类为医学(88%)和工学(73%),专业对口率最低的两个本科专业大类为哲学(41%)和法学(47%),四成以上高职高专毕业生从事与专业不对口。参照这一结果,半年后的我校学生二次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   3 影响体育类旅游学生就业的因素
  3.1 学生的专业认知对就业的影响
  很多就读旅游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专业和大学的学习没有太多认识,仅仅凭借觉得现在旅游市场红火,旅游是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学这个专业应该不错就填报旅游专业。忽视从事的是旅游职业而非旅游本身,没有虑及自身特长优势、专业对性别和某些特质的要求等因素。
  高职旅游相关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定位为具有行业技能的服务型人员。服务SERVICE这个英文单词,内涵要求上我们可以理解为S-smile微笑、E-effort努力、R-rapid快速、V-various多样、I-intelligence聪明能干、C-convenient方便快捷 E-expect期待和E-eye用眼看等单词内容的组合。即一个优秀的服务人员应该具有较好的精神面貌和笑容,多样灵活的服务技巧,好的服务意识,能识别并快速满足顾客的需求等特质,而我校大多学生对服务没有这样的认识,这些特质是很多学习体育旅游专业学生弱势所在。
  作者接触的体育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动力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就业定位。对专业的大部分科目,特别是涉及到理论的科目没有求知的欲望敷衍了事。不能很好地将现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跟今后的就业联系起来,意识不到专业技能优劣在今后找工作中的重要性,对以后的工作和工作岗位没有认识和想法,不能很好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这些不足认知一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的,二是跟学校的培养不到位有关。
  3.2 高校课程教学环节中对就业选择影响的主要因素
  体育旅游专业教材编写滞后,无法反映行业的最新工作内容和标准,现有实践类教材未能将体育与旅游深度结合。高校教师缺少行业实践,教师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书本层面上,授课效果难免显得单调和苍白无力。旅游类课程的实践,往往只是简单出游1~2次,就用完实践教学的课时,教学效果不明显。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毕业生的素质与就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
  现今广西的大部分高校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或是就业指导课程。有的学校作为必修课开设,有课学校作为选修课开设。有的学校从低年级开设,有的学校从高年级开设。无论是哪种开设形式,由于师资和课程内容等因素原因,大部分学校采取的是大班上课、跨专业上课,以讲授、讲座的形式来开展,任课教师主要为系部辅导员、就业指导师和外请专家担任。教学方式还停留在老师讲授,学生听课,注重理论灌输,缺乏实践教学和课堂互动等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任课教师和教研室,对课程的教学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专业的认知度不高,对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喜欢并能从事的工作认知不清,对职业生涯规划强烈渴望,与此同时对它又不知所措,说明我们的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未能达到帮助学生形成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预期目标。
  3.3 行业、企业特点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许多用人单位倾向招收招来即用员工。应届毕业生理论与实践与实际工作缺乏紧密的联系,一般不在这些单位优先考虑使用范围内。单位招收新人一般也是从学生的实习期开始,这也导致了学生如果在顶岗实习期间不能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毕业后基本很难进入旅游业的门槛。
  旅游企业、户外俱乐部、攀岩馆、拓展公司等用人单位规模较小,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对新来员工认为最好是“要用就招、招来即用、用了再说、走了再招”,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企业只想要一个价格相对廉价的技能人才,忽视人才人力资源成长的需求,这样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下,旅游从业人员难免不出现异心而离职甚至转行。
  旅游企业、户外俱乐部很多都是私人外包部门,导游、户外领队工特点为周末节假日忙碌,工作季节性明显,工作压力大,工作没有底薪,收入不稳定。酒店、景区等服务性岗位的薪酬普遍就低。现在中国的旅行社处于规模散、小,竞争能力较差,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区内的户外俱乐部基本上是几个人的小公司;酒店业务涉及的部门多,员工需要有过硬的服务技能,在基层服务几年才能走向管理层。这些岗位工作具有季节性、薪酬普遍低,基层员工发展机会少,晋升空间通道狭窄导致了行业员工的高流失率。
  4 结论和建议
  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来进行专业教育,激励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岗位兴趣。如开学初期做好专业的介绍,邀请毕业的师兄师姐回校谈学习、谈专业、谈学校生活和工作感想,让学生对在校学习的专业有更全面的了解。在系部文化建设中营造职业的工作氛围和行业的精神气质。聘请行业人士来进行专业教育,开展相关的行业讲座,把对专业的了解从学校学习延伸到社会的行业工作,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转变。学习中期通过实习基地参观、就业单位来校挑意向实习生的方式,使学生了解用人单位需求,通过淘汰的方式促发学生的就业压力感,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能力。针对专业加强学生职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引导。
  高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需持严谨态度进行市场、行业相关信息的调查、研究、论证,召集企业人才、学校任课教师和外校专家围绕市场需求、专业面对的岗位工作群内容来制定培养方案、可衡量和评估的实施标准。针对我校专业,可把专业课程体系分成几大部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体育类学科课程、旅游类学科课程、服务管理类学科课程)、专业核心课(体育类特色课程、旅游类管理课程)、专业选修课(体育拓展模块、旅游拓展模块及服务拓展模块)和基于兴趣爱好的通识课。
  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选合适教材、授课方式和实训方式。如旅游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旅游课程的实践环节设计成与学生学习方向贴近的项目和方案。每门课程应建立教学团队,校內教师担任课程的负责人,每位成员担任这门课程的一部分内容讲授,校内教师和行业老师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也能接触到有关这门课更多知识,思想。对于旅游类课程的实践,外出实践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实践后做好总结工作。教师事先需实地踩点、设计好考察路线,户外活动方案,对突发事件准备预案等。重视野外考察活动的“学习”效果,而淡化“旅游”效果。加大学校实践基地的建设。
  目前相关企业能够提供给的岗位主要为基层的服务岗位,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服务技能和素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某些行业、岗位存在某些不利与从业者的现象,学生能正确地认知、了解行业的工作特点,认清自我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作出有利于个人发展的职业选择和规划。
  参考文献
  [1] 陆学杰.体育专科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中山大学,2009.
  [2] 蔡小红.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本科生“低进入率和高流失率”现象透析[D].硕士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9.
  [3] 蒋丽君.高职旅游院校学生专业态度与学习动力水平的相关调查分析[J].职业与教育,2014(12).
  [4] 雷君.基于岗位需求的体育类旅游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J].大学教育,2014(8).
  [5] 刘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J].青春岁月,2012(4).
其他文献
摘 要 体系繁杂、系统庞大、任务艰巨的高校学生工作,在新形势的要求下显得愈加重要,高校学生工作内容体系实践路径的探索刻不容缓。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工作系统在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中,围绕着大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主题,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线,探索出一条以“德育为先,促能为本,文化为魂,安稳为基”为工作总要求的学生工作内容体系,充分体现了学生工作的功能和价值。  关键词 学生工作 内容体系 路径实践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很多大学生在考研与就业之间面临抉择,本案例中一名大三学生前来寻求帮助,咨询师利用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方法帮助他从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四个维度探索自己,教会他探索职业世界的方法,协助他做职业决策,经历五次咨询,来访者思路逐渐清晰,并形成有效的行动方案,咨询效果良好。  关键词 职业生涯规划 案例分析 咨询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的具体化,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质疑精神,促进因材施教。为保障自主学习的顺利实施,高校应建立“三位一体”的目标规划指导机制、多层次的知识选择指导机制、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高效的信息支持平台和激励相容的教师工作动力机制。  关键词 创新教育 自主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 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十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伊犁师范学院有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他们的汉语掌握程度不同,中学数学的基础差异很大。将微课程引入学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可以根据层次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高等数学教学 预科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期刊
摘 要 文章全面介绍了武汉科技大学国际学院与新加坡合作办学开设的物流管理(国际)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为视角,对课程培养目标、业务培养基本要求、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与相应能力等各方面作了相应评析,探讨全面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全球视野、通晓国际惯例、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国际通用型人才的中外合作教学的可借鉴模式。  关键词 物流专业 课程设置 中新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 要 根据不同专业对数学的不同需求,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学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当前数学教学现状和学生学情,结合专业需求对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使数学真正成为强化专业的工具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 高等数学 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数学建模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
期刊
摘 要 道德叙事是中西方历史上都存在过的优秀德育模式,它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受众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价值传递。道德叙事在高校道德教育中的应用是由德育课程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客观要求。具体来说,将道德叙事运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教师要在叙事素材、叙事方式、叙事主体、叙事语言、叙事氛围、互动讨论等方面掌握一些应用策略。  关键词 道德叙事 高校 道德教育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 我国高校毕业生进入自主择业的时代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但由于外部环境和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以及培养模式停滞不前,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尴尬困境。一方面企业需要实践能力强且有经验的毕业生,另一方面国家和学校又缺乏好的政策支持学生的实习实训。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的高校实习实训模式,分别从企业和学生的角度提出了破除该困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毕业生 自主择业 实习实训 就业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 本文分别从专业定位、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三个方面,简单分析了重庆交通大学材料物理专业建设的改革思路。实践证明,这些改革对提高专业教学和科研实力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材料物理 专业建设 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9.016  Reform and Innova
期刊
摘 要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是现今社会急需的一类人才。本文以吉首大学为例,根据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现有基础,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创新”的原则在课程体系方面实施了教学改革,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