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趣事四则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aob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UFO金属光芒之谜
  ● 陈跃
  UFO的出现常常会伴随着强烈的光芒。在远处的高空它们以亮点、亮条、亮盘的形状来展现自己的身姿,许多目击者看到这些发光的物体,就会联想到是“外星人”,是他们驾驶着UFO访问地球,而这些飞行物往往会发出金属般的光芒。
  让我们试想一下,只通过目击者的视觉就能判断飞行器的材料特征吗?不错,在我们地球上,一般的飞行器都是用金属材料制作的。这里让我们再假设一下:假定外星人是存在的,难道他们和我们地球人一样,也只知道用金属材料制作飞行器的外壳吗?比金属材料更轻、更强、燃点更高、密度更高的材料他们也还没有发现吗?因此,我们不能单凭亮光来认定,发着金属光的物体就一定是金属材料制作的。
  那么金属亮光又是怎么回事呢?
  金属亮光一般有两大类:一类是波长在5893埃的黄光(接近钠灯光谱线);另一类是银白色的。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找一块黄色的珠光有机玻璃(大一点的灯箱片也可以),圆面积在1平方米左右,在珠光有机玻璃背后用单色光照射(最好用钠光灯做光源),观测者站在较远的地方,看到的就像一块金黄色的金属板。如果在夜晚有条件的话,放在黑暗的天幕下,金属亮光的效果就会更明显。然而这只是一块塑料板。通过这个实验使我们知道:视觉欺骗了我们。
  
  嗅觉的奥秘
  
  ● 郭振海
  诗人王冕在咏梅的佳作中曾写道:“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在此,我们不是要研究此诗写得如何高超绝妙,而是要探索人是怎样闻到梅花散发出的诱人的清香的。
  我们知道,人人都长有一个鼻子。它不仅用于呼吸,还能辨别出各种气体:不论是扑鼻的梅花清香,还是臭不可闻的硫化氢,鼻子都能灵敏地感觉出来。
  谈到嗅觉,虽然我们能够辨别香、臭、甜、酸、苦、辣等各种气味,但在动物界,人类的嗅觉并不算太高明。苍蝇与狗的嗅觉都相当灵敏,要比人强许多倍:苍蝇能在几千米外嗅到极为微弱的气味,有灵敏嗅觉的警犬可以在公安、军事、救护等方面充当“侦察兵”。
  那么,人和动物为什么能闻到各种气味?气味与化学有什么关系?苍蝇和狗的鼻子为什么比人的鼻子还灵?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使人类感到迷惑不解。虽然有许多人对此进行过研究,也提出过许多学说来解释,但至今仍是谜底深深。
  从前,聪慧的古希腊哲人们曾对嗅觉做过解释,认为鼻子里存在有网眼的黏膜,气体分子只要能钻进去,人就可以感到气味。显然,这只是一种主观想象,在现代人看来如同儿戏。
  不过,上述假想似乎在人们研究苍蝇的嗅觉时得到了些证明。科学家在解剖苍蝇的嗅觉器官时,发现其嗅觉细胞的细胞膜有着渗透离子的功能。当此膜受到外界气味的刺激时,膜就会自动破裂,并产生微弱的电流信号,使苍蝇能立即嗅到气味。然而,对于哪些物质能引起电流信号,又是怎样引起电流信号的则不清楚。
  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发现,对物质的气味辨别,不仅与嗅觉器官有关,也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溶解状况、分子量的大小等有关。例如,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酸,分子中一般都含有叫做“羧基”的基团,所以一般有酸味,如醋酸、柠檬酸等;酯类物质一般都具有浓郁的香味,如乙酸异戊酯有香蕉味,异戊酸异戊酯有苹果香味……也就是说,气味是由化学物质微粒决定的,它能在空气中散发飘逸。
  进入20世纪后,苏格兰的科学家蒙克里夫于1949年提出了一种气体立体化学理论,认为气体分子的形状如同我们常见的物体那样,多种多样,千姿百态,有球形、船形、椅形等。
  气体立体化学理论认为,在人和动物的鼻子中有感觉灵敏的鼻窦,在鼻窦的细胞中有专门接受外界气体分子的受体,它也是一种分子。当外界气体分子和鼻窦受体分子像模具和模型一样相互吻合并发生生理反应时,产生的信号便刺激大脑,就可以使人闻到气味。如果外界气味分子和鼻窦受体分子不吻合、不反应,人就闻不到气味。例如,樟脑分子是球形,而鼻子中受体分子是碗形,两者吻合,所以人才能闻到樟脑味。后来,美国的阿尔莫对此理论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嗅觉化学机制,但两者大同小异,观点基本相同。
  不过,这种理论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例如,有的物质化学结构虽不同,却有相同气味;有的物质结构非常相似,却具有不同的气味;也有一种物质同时具有两种气味……这些问题用上述理论都难以解释。
  现在,人类对嗅觉的认识还在步步深入,在步步逼近真理,但还有许多问题至今仍不清楚。
  有位化学家说得好:“气味是精神的调节剂,香味是瓶装的心理学。”一门新科学——香味学,正在悄然兴起。但愿“香味学”能像王冕诗中描写的那样,早日“散作乾坤万里春”。
  
  宇宙诞生以来的最大爆炸
  
  ○ 诺拉
  在2001年5月的《自然》杂志上,NASA的天文学家宣布,在1997年12月14日,通过意大利—荷兰的“百普SAX”卫星和NASA的“甘顿伽马射线”观察卫星,侦察到自宇宙诞生以来最大的伽马射线爆发。其爆发出来的能量,比以往的推论要高出100倍以上,也比“超级新星”爆发产生的能量高出几百倍。虽然爆炸只历时一两秒,但它发出的光,是整个宇宙星体发出光的总和。爆炸的源头来自一个名为“GRB971214”的星系,距离地球约120亿光年。
  伽马射线爆发是宇宙中一种散乱的高能量辐射现象,通常只维持数秒,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空军“威拿”卫星首先发现。爆炸的真正原因至今仍然是个谜,由于它的爆发只是一瞬间,所以也很难观察。现在,天文学家是通过观察伽马射线爆发后留下的“余光”,包括X光、可见光、红外线和无线电波,来做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的。
  
  太空竞争激烈:印度积极推进军事航天计划
  
  ○ 刘彦骅
  据外电报道,印度退役空军上校、印度动力有限公司主席戈帕拉斯瓦米2002年春在参加美国盐湖城“全球动力推进技术大会”时,公布了印度航天飞机的模型图片。据他介绍,这种名为“艾瓦塔”的航天飞机,是由印度国防发展研究组织资助的一个小组设计的。“艾瓦塔”可以往返飞行100次,其发射费用只是宇宙飞船的1/2,自带燃料推进,具有可观的经济性及实用性,目前已获印度国家专利。这种航天飞机既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发射卫星,也可搭载游客进行太空飞行。戈帕拉斯瓦米是流体力学专家,该计划小组的人员包括来自印度国防部研究发展组织(该机构负责研制印度的“烈火”和“大地”等导弹)和一个总部设在海德拉巴的CIM科技公司的许多位科学家。
  据悉,目前研究出的航天飞机模型只是第一步。由于受到中国频繁发射“神舟”飞船的激励,印度决定加快航天军事计划,预计将在2004年完成这一航天飞机的整体设计,2005年交政府有关部门审核,进行修改定案后,付诸实施。为完成此项计划,印度政府决定特殊拨款10亿美元,最迟将在2009年(完成各种试验和建造航天飞机约需5年时间)进行首次试飞。如果一切顺利,届时印度将是继美、俄、中国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大国。“艾瓦塔”计划已引起各有关国家的极大关注。
其他文献
太平洋时间2002年10月21日早晨7时30分,美国国家不明飞行物报告中心(以下简称NUFORC)接到了一位在福克斯23新闻频道工作的记者——丹·巴扎尔打来的电话。他向NUFORC报告,该电视台的一名摄影师10月20日下午在机场附近拍摄到了一组不明飞行物的镜头。此物体当时正穿过纽约州阿尔巴尼市近郊的天空。  在这次电话交谈中,NUFORC并没有很清楚地了解这个物体与它出现时的情景,但随后巴扎尔向N
期刊
网友热谈    主持人的话:2005年9月7日黄昏,我刚刚抵达大连,就接到了一个杂志社的两位编辑朋友共进晚餐的盛情相邀。饭后,在朋友的陪同下漫步星海广场。忽然,我看见广场西侧的天空中,出现了一个UFO。它时而上升、时而下坠;急速飞行,又突然停止;闪着多色光点,在夜幕下散发出一种神秘诱人的魅力。  看我驻步观察,朋友忍不住笑了出来:“不会这么巧吧?你到大连开会,UFO就‘跟’来了!”慢慢走近了点,我
期刊
那是2005年9月8日,我和老伴、儿女一家六口在新疆喀纳斯湖附近旅游,该地名叫霍木乡白哈巴村,是一个土瓦族村庄。当晚21时11分左右(当地比北京日落时间要晚2小时,因此天还不太黑),我正带着三角架,准备拍摄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突然听儿子喊叫:“爸,您看,那是什么?”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我看到天空中有一个奇异的发光物,头部呈长条;吠,向下喷射出五道光束。我赶忙调整好我的尼康D70数码相机,对准天空中
期刊
司马南先生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证明UFO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发生在湖南境内的三起群体目击UFO事件,目击者的证言都是经得起检测和审查的,是绝对过硬的,确有其事的。一句话:这三个UFO事件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夜航来客    1975年5月4日晚上,湖南大托铺机场数百名空军官兵目击到一位“不速之客”。  大托铺机场的跑道呈南北走向,跑道的西侧紧靠着京广铁路,而铁路西侧便是湘江。机场跑道北面是有名
期刊
西方的科学在自然界探索方面极其成功,揭示了许多自然奥秘,并运用这些知识为人类服务。我们克服了冬季的严寒,医学的进步减轻了我们的痛苦,我们还学会了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远方的亲戚、朋友和同事进行交流。但与此同时,我们运用这些知识制造的毁灭性武器也轻而易举地破坏着生命。我们利用现代科技掠夺地球资源,把生物圈拖到了崩溃的边缘。我们这个种族已经失去了与自然的和谐,沉湎于自己的私欲,不惜牺牲其他生命以及赋予我
期刊
中国篇    1980年6月,广东UFO研究会成立。  1982年6月18日夜,中国北方地区出现不明发光现象,直至影响空军飞行计划。  1988年6月30日,由中国UFO研究会等联合举办的《飞碟在中国——国际UFO年十周年纪念展》在广州开幕。  1990年6月10日,中国UFO研究会网络中心成立。  1990年6月10日,台南县长李雅樵的儿子李立宇在台南县白河子镇关于岭大仙寺用随身携带的V8摄像机
期刊
比莱威尔兰得事件更为壮观的事件发生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沙洛奇空军基地附近,时间是1976年9月19日清晨。这次事件有很多地面见证人,既有伊朗居民也有高级军事人员。此外,还有几名飞行员和两架F-4鬼怪式喷气战斗机的机组人员亲身经历了这次事件,雷达也追踪到不明飞行物,同时伴随明显的电磁效应。  当地时间午夜刚过,航空基地收到德黑兰的舍米兰区居民打来的电话,声称他们看到夜空中有一种不同寻常的亮光,看不清形
期刊
(一)    有人喜欢将科幻电影分成“硬”和“软”两类。那种有较多科学技术细节、有较多当下科学技术知识作为依据的作品,被称为“硬科幻”。比如《超时空接触》(Contact,1997)中,有使用射电望远镜进行“SETI计划”、按照外星人提供的技术方案制造时空飞行器等细节,就可以算是比较“硬”的;又如《2001太空奥德赛》(2001:ASpaceOdyssey,1968),因剧中那台电脑“霍尔9000
期刊
相比而言,1991年,比利时国防部公布了比利时两支F-16S空军部队争相追踪UFO的雷达录音。这一场面由四家地面雷达站扫描,也有很多市民和警察看到。这卷录音带给人印象深刻,它记录了UFO惊人的高度以及速度的变化。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政策下,很难想象这样的事会发生在美国。或许,当今世界“最民主”的国家能从它的北约同盟国中学习一些自由开放的精神?  曾经,美国政策真的有改变的希望,那是在1976年吉米·卡
期刊
不明飞行物和地外入侵者的传闻引起人们长期沸沸扬扬的争论,一些书,包括一些畅销书坚持说,UFO一直在与人类密切接触;怀疑论者们却说,这些书不过是老货新包装。  在《共享》一书中,作者惠特利·斯特里帕讲述了他受到地外生物访问的经历。他们迅速而神秘地带走了他,在他的右耳后插入一根小针。他经历的某些片断被地外入侵者“屏蔽掉了”,事后只有借助催眠才能回忆得更完整一些。  另一本书,巴德·霍普金斯写的《入侵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