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天文望远镜

来源 :科研成果与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仪的历史
  简仪是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于1276—1279年创制的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它是在中国传统的测天仪器——浑仪基础上简化革新而成的,故称作简仪。它包括相互独立的赤道装置和地平装置,用于测量天体的赤道坐标和地平坐标。
  郭守敬创制的浑仪在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被传教士纪理安当作废铜给熔化了。现存的简仪是明代正统二至七年(公元1437—1422年)间按照原器仿制的。这件复制品也是饱经风霜。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法军把简仪抢去,运进法国大使馆,过了几年才归还。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又把简仪南迁至南京。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本侵略军到了紫金山,又把仪身损坏,龙爪砍断,把许多附属仪表和零件弄得荡然无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积极发展现代科学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保护古代文物,曾于1988年对简仪进行过全面的检修,才使简仪恢复原貌。
  简仪的结构
  简仪由赤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和日晷三大测量装置组成。这些装置各自独立,互不干扰,极大地降低了观测者的操作难度,方便观测与记录。
  赤道经纬仪由北高南低的“A”形架、“X”形架两个支架支撑指向北极方向的极轴。四游环架设在南北极轴之间旋转。四游环安装窥衡用于观测。赤道环套装在百刻环内,在极轴的南端绕南北极轴旋转,且赤道环的环面上刻有二十八宿的度数,在赤道环的中心轴上装有两根可绕中心沿环面转动的“界衡”。其结构与现代望远镜中广泛应用的天图式赤道装置的基本结构相同。
  地平经纬仪由一对互相垂直的圆环组成,一个是“阴纬环”,环面上刻着方位,另一个是垂直立于阴纬环上的“立运双环”代表地平经圈,可以绕其轴转动,且双环之间夹有窥管,窥管可以绕立运环的中心旋转。其结构与近代工程测量、地形测量及实用天文测量所用的地平经纬仪、航空导航用的天文罗盘基本相 似。
  日晷位于赤道经纬仪南面立柱下方,是一种利用日影以定时刻的装置。
  简仪的观测方法
  1.赤道坐标测量
  去极度是通过四游双环和窥衡来测量的。观测时,先将四游双环绕极轴旋转到适当角度,再南北方向转动窥衡,对准星体。窥衡耳中有直径六分的圆孔,孔中央各装一根细线。观测时使两条细线与星重合,此时可依据衡尖在四游双环环面所指读出去极度。
  入宿度是通过赤道环和界衡来测量的。每根界衡的两端都有穿线孔,分别用细铜线和北极轴中心相连接,从而形成两个三角形,观测时,先将赤道环旋转到与各宿距星相当的位置,随即转动界衡,将其中一个三角形平面对转距星,另一个三角形平面对准待测星体,两个界衡尖端所指之间的赤道度数,就是被测星体的入宿度。
  2.地平坐标的测量
  地平坐标的位置是通过立运环、阴纬环和窥衡来测量的。
  观测时,首先东西向转动立运环,再南北向转动窥衡,观测者从窥衡瞄准被测星体后,即可从衡尖所指立运环上的刻度读出该星体的地平高度,立运环下端伸出的一个扁平铜条指向阴纬环上的刻度就是该星体的地平方位,也就是地平经度。
  3.真太阳时的测量
  真太阳时是通过界衡、赤道环和百刻环来测量的。
  观测者移动界衡,使两根线影子重合,即两线与太阳参直,衡端所指就是太阳所在方位。从赤道环得知太阳位置,由百刻环确定时刻。
  简仪的创制,是我国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一大飞跃,它设计精密,观测结果精确,是当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天文仪器,也是近代许多仪器的滥觞。欧洲直到300多年之后的1598年才有丹麥天文学家第谷发明与之类似的装置。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引用根舍(R.T.Gunther)赞叹中国古仪的话说:“欧洲人看作是文艺复兴后天文学主要进步之一的赤道仪,而中国人却在三个世纪以前已经使用了。”
其他文献
肺癌精准医疗目前取得了哪些进展?  在临床应用中,又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和挑战呢?  现代社会许多人“谈癌色变”,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各种癌症相比高居榜首,而且越来越年轻化,成为威胁公民生命健康的“头号公敌”。面对肺癌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除了要做好预防,早筛、早诊、早治、随访的全病程管理,还需要进行更为精准的治疗。  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概念的发展、肿瘤分子诊断水平的提高,以及靶向药物的广泛
期刊
據统计,截至2018年,在全世界91个国家中,癌症在造成70岁以下人口死亡的原因中排名前三[1],成为了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人谈癌色变。由于癌症的发生演变十分复杂,攻克癌症的道路漫长且困难,但经过科学家的不断努力探究,人类对癌症的了解在一步一步加深,相应的技术也应运而生。最近一种名为PanSeer的检测技术被证实,不仅能够精确地检测到已有症状的癌症,而且还能提前1~4年检测出未出现症状的
期刊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这句民间谚语的意思是,在入秋之后,每下一场雨,气温就会降低一些;而当下完十场秋雨后,天气就明显变冷了,人们就要开始穿上棉衣准备过冬了。为什么下了雨就会降温呢?难道秋冬季节的寒冷完全是靠下雨来的吗?  是秋雨造成了降温吗  我们知道过了夏至(每年6月22日前后)以后,太阳直射点就会逐渐从北回归线南移至南回归线。与此同时,北半球逐渐进入冬季,而南半球逐渐进入夏季。这
期刊
水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现代水泵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多以电力、油汽机为动力。开启水泵,水便从管道中喷涌而出,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那么,在没有电力、油汽机的古代,人们是如何提水的呢?一起来看中国古代的几种“水泵”。  杠杆原理的“水泵”——桔槔  桔槔是一种原始的提水工具,应用很广。桔槔的装置很简单,用一根长杆,中间较高的横挂在架上,长杆的一头挂水桶,另一头绑上或悬挂一块重石。汲水时,把挂
期刊
癌症是我们生活中不愿意听到但是常常被提及的疾病,大多数人都谈癌色变。对于女性来说,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每年都在上升,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其病死率在女性恶性肿瘤患者中仅次于肺癌。乳腺癌患者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治疗,其中有一类患者(约占20%)过度表达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HER)-2基因,被
期刊
相传指南车成为战胜蚩尤的法宝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运用聪明智慧,在车辆机械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除了满足乘坐的交通工具外,其中还不乏许多奇妙的车辆。具有辨识和指示方向功能的指南车,就是其中之一。  相传,在距今约4600年前的河北省涿鹿一带,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进行了一场大战。战争旷日持久,持续3年,交锋72次,都没有分出胜负。黄帝和炎帝虽然组成联军,但依然不是蚩尤的对手。  史书记载,黄帝曾“九战九败
期刊
石景山首钢厂区曾是中国最先进和钢铁产量最大的“高炉”,这里有“十里钢城”之称,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奠基之一,也曾是颇有分量的北京经济“名片”。2005年,首钢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把钢铁产能外迁到河北曹妃甸;后来,为推动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项目在此落地,首钢工厂彻底告别高炉,开启国际化转型升级之路。首钢被赋予了更多的希望。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首钢被定位为“
期刊
国宝现世,青铜之冠  1980年12月,秦始皇陵园封土西侧发掘出土两乘大型通体彩绘铜车马,按照出土顺序编号为1号和2号铜车马。铜车马出土时已残破,经过复原,其大小约为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据考证,这两乘铜车马制作最晚应在陵墓兴建时期,即公元前221—前210年。  铜车马主体为青铜所铸,有些饰品部件用金银制作。车辆采用了各个部件分别铸造,组装成为整体。这是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器珍贵实物资
期刊
不同于西方砖石建筑体系,中国古代建筑采用土木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木构架建筑体系。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的修建,先在台基上立柱,在立柱上架横梁,最后在横梁上铺设屋顶。屋顶重量由梁传给柱子,再由柱子传到地面。柱子之间的墙壁,无论是土、石或砖,都不承重。因此地震来袭时,即使墙倒了,只要柔性连接的木构架不发生断裂,整个建筑就不会倒塌,体现出了以柔克刚的文化内涵。“墙倒屋不塌”就是民间对木构架建筑
期刊
说起“WTO”,大家都知道是“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世贸组织”)的英文简称。但是,除了世贸组织,还有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WTO——世界厕所组织(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世界厕所组织于2001年成立于新加坡,致力于传播全球性的厕所文化,倡导厕所的清洁、健康、舒适。  2013年的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上,“世界厕所日”提案由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中国、俄罗斯等近100个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