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7-150-01
十年前,我就在一次高考复习研讨会上阐述了我对语文备考的观点:备考从平时的一节课开始。不问平时课上得怎么样,而在高考临近再大谈备考无异于临渴掘井。时至今日,高考备考仍然年年研讨,年年怀抱一二本资料,要么无休止作练习,要么在构建庞大的语文知识体系上下功夫。前者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后者是“草色遥看近却无”。那么有人会说,把二者结合起来不就成了。我这里要说的正是如何使二者结合起来的问题。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一种认识:高考备考,关键是处理好五种关系。
一、复习内容与复习目标的关系
备考的目标一是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达到课程标准。二是学生在高考大战中考出满意的成绩。对学生来说后一目标是实实在在的切身利益所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得在确定复习内容上下一番功夫。因为内容是实现目标的凭借和途径。目标具体反映在试题上,落实在考卷上。为此,我们就要确定好实现这一目标的复习内容。首先是解析品味语言的能力,即咬文爵字的能力。它包括词义理解,词义辨析,词语搭配,句子结构分析,句意理解等。其中不可忽视的是简单的词构知识和句子构造知识,它们是形成这种能力的支撑和依托。其次是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成语上连文言,下接现代汉语,音韵和谐,概括力强,易记易懂。多积累一些成语并掌握其意义和用法,对学习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十分有利,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是古文鉴赏和现代文阅读,在读字上下功夫。现今的学生有个通病,急于求成,借口学习任务重,不喜欢读,做阅读题总想走捷径,如何让他们喜欢上阅读,倒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最后是落实写作,写作比拼的是学养才气,这与阅读、观察、思想、表达都有直接关系。语汇知识,成语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这四个方面内容要花大力气重点突破,其它考试内容作适度的练习指导即可,面面俱到实在不如抓住关键效果明显,如果我们确定的复习内容过分求全,则会漫天撒网,徒耗力气,或蜻蜓点水,收效甚微。
二、量与质的关系
如今大部分考生陷在题海里不能自拔,有些学校也十分看重练习量,因为量是显性的东西,可看见可触摸,量大是认真扎实的表现。其实这用来搪塞教育主管部门是可以的,对广大考生来说是极不负责任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求适量,重质量,重过程,轻结果。课本复习要注意类文中选代表,文言文中求精短,温故知新而已,不可恋战。一要求普遍认识,二要求新颖见解,作为阅读的示范样板。在练习量上力求实现复习目标即可,不可贪多,重复过多容易使人厌倦,厌倦就会无所用心,就会事与愿违,因此练习量的适度很重要。
三、点与面的关系
很多老师在复习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干脆利落,不枝不蔓,这似乎值得称道,其实效果不佳。你得让学生知
道,该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位置及关系,学好这个知识点能起到什么作用,如辨析近义词,是为了正确用词,语言的准确就是只能用一个词,其他词替换不得,它不是无聊的文字游戏,也不是用来刁难考生的人为障碍,它是语言运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阅读与练习的关系
没有理论指导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这句话对那些整天埋头做练习的学生和“练”字当头的老师都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做练习必须以已有知识储备为依托,在试做之后,发现知识储备不足,就不要硬作,否则就是赌博了。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阅读相关的知识材料,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切入点,以形成实实在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各种练习的时候,注意阅读和练习并重,并紧密结合,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同样在写作训练中,读写结合读写并重,前期训练,可重点突出读,我们的学生社会阅历太浅,见闻不广,写作主要依赖二手材料,不读些美文、范文,简直不知话从何说起。阅读有两个明显作用:一积累写作材料,二借鉴写作方法。后者是一个泛概念,要在长期的写作教学中逐步解决。长期负积累,临时抱佛脚,想一蹴而就,很不现实。接下来我们谈谈阅读训练的问题,我们的学生,特别是理科学生,对读文本重视很不够,草草读一遍,甚至不读就动手处理练习题,急于求成,结果欲速则不达。众所周知,阅读训练基于读,读了思考了,理解了,才能回答文后问题,文后问题实质是对阅读结果的检测,你不读就回答人家提出的问题,不答非所问才怪呢。阅读训练阶段戒浮躁是很重要的。
五、查漏补缺与拓展延伸的关系
复习起温故知新的作用,这“故”中难免有遗忘和过去教学中留下的死角,复习就是要巩固所学和弥补缺漏的知识,使知识转化成能力,并使技能转化为技巧,达到这个目的,备考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长知、生智、明理、悟道。它的前提是必要的知识储备,有了这个,再加以积极的正确的引导,学生就能触类旁通,在没有夯实基础之前就急于生成什么能力,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空谈,古人早就告诉我们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只有而且只有在查漏补缺工作做扎实之后,我们再谈拓展延伸的问题。拓展延伸是有梯度的,第一级是举一反三,第二级触类旁通,第三级创造,第四级创新,其实第一级在查漏补缺过程中就可完成。其它拓展任务需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联系、多动脑,是要假以时日的。
处理好上述五种关系可以减轻师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但不可把取得高分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这上面,要使学生适应各种题型的考试,还得靠平时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开展好了,学生底子厚了,学力强了,复习只起系统化,规律化,操作具体化的作用。所以教者虽然手头有资料,但这种关系意识必须渗透进去,使资料为我们的学情服务,使复习真正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十年前,我就在一次高考复习研讨会上阐述了我对语文备考的观点:备考从平时的一节课开始。不问平时课上得怎么样,而在高考临近再大谈备考无异于临渴掘井。时至今日,高考备考仍然年年研讨,年年怀抱一二本资料,要么无休止作练习,要么在构建庞大的语文知识体系上下功夫。前者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后者是“草色遥看近却无”。那么有人会说,把二者结合起来不就成了。我这里要说的正是如何使二者结合起来的问题。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一种认识:高考备考,关键是处理好五种关系。
一、复习内容与复习目标的关系
备考的目标一是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达到课程标准。二是学生在高考大战中考出满意的成绩。对学生来说后一目标是实实在在的切身利益所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得在确定复习内容上下一番功夫。因为内容是实现目标的凭借和途径。目标具体反映在试题上,落实在考卷上。为此,我们就要确定好实现这一目标的复习内容。首先是解析品味语言的能力,即咬文爵字的能力。它包括词义理解,词义辨析,词语搭配,句子结构分析,句意理解等。其中不可忽视的是简单的词构知识和句子构造知识,它们是形成这种能力的支撑和依托。其次是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成语上连文言,下接现代汉语,音韵和谐,概括力强,易记易懂。多积累一些成语并掌握其意义和用法,对学习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十分有利,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是古文鉴赏和现代文阅读,在读字上下功夫。现今的学生有个通病,急于求成,借口学习任务重,不喜欢读,做阅读题总想走捷径,如何让他们喜欢上阅读,倒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最后是落实写作,写作比拼的是学养才气,这与阅读、观察、思想、表达都有直接关系。语汇知识,成语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这四个方面内容要花大力气重点突破,其它考试内容作适度的练习指导即可,面面俱到实在不如抓住关键效果明显,如果我们确定的复习内容过分求全,则会漫天撒网,徒耗力气,或蜻蜓点水,收效甚微。
二、量与质的关系
如今大部分考生陷在题海里不能自拔,有些学校也十分看重练习量,因为量是显性的东西,可看见可触摸,量大是认真扎实的表现。其实这用来搪塞教育主管部门是可以的,对广大考生来说是极不负责任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求适量,重质量,重过程,轻结果。课本复习要注意类文中选代表,文言文中求精短,温故知新而已,不可恋战。一要求普遍认识,二要求新颖见解,作为阅读的示范样板。在练习量上力求实现复习目标即可,不可贪多,重复过多容易使人厌倦,厌倦就会无所用心,就会事与愿违,因此练习量的适度很重要。
三、点与面的关系
很多老师在复习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干脆利落,不枝不蔓,这似乎值得称道,其实效果不佳。你得让学生知
道,该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位置及关系,学好这个知识点能起到什么作用,如辨析近义词,是为了正确用词,语言的准确就是只能用一个词,其他词替换不得,它不是无聊的文字游戏,也不是用来刁难考生的人为障碍,它是语言运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阅读与练习的关系
没有理论指导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这句话对那些整天埋头做练习的学生和“练”字当头的老师都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做练习必须以已有知识储备为依托,在试做之后,发现知识储备不足,就不要硬作,否则就是赌博了。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阅读相关的知识材料,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切入点,以形成实实在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各种练习的时候,注意阅读和练习并重,并紧密结合,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同样在写作训练中,读写结合读写并重,前期训练,可重点突出读,我们的学生社会阅历太浅,见闻不广,写作主要依赖二手材料,不读些美文、范文,简直不知话从何说起。阅读有两个明显作用:一积累写作材料,二借鉴写作方法。后者是一个泛概念,要在长期的写作教学中逐步解决。长期负积累,临时抱佛脚,想一蹴而就,很不现实。接下来我们谈谈阅读训练的问题,我们的学生,特别是理科学生,对读文本重视很不够,草草读一遍,甚至不读就动手处理练习题,急于求成,结果欲速则不达。众所周知,阅读训练基于读,读了思考了,理解了,才能回答文后问题,文后问题实质是对阅读结果的检测,你不读就回答人家提出的问题,不答非所问才怪呢。阅读训练阶段戒浮躁是很重要的。
五、查漏补缺与拓展延伸的关系
复习起温故知新的作用,这“故”中难免有遗忘和过去教学中留下的死角,复习就是要巩固所学和弥补缺漏的知识,使知识转化成能力,并使技能转化为技巧,达到这个目的,备考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长知、生智、明理、悟道。它的前提是必要的知识储备,有了这个,再加以积极的正确的引导,学生就能触类旁通,在没有夯实基础之前就急于生成什么能力,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空谈,古人早就告诉我们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只有而且只有在查漏补缺工作做扎实之后,我们再谈拓展延伸的问题。拓展延伸是有梯度的,第一级是举一反三,第二级触类旁通,第三级创造,第四级创新,其实第一级在查漏补缺过程中就可完成。其它拓展任务需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联系、多动脑,是要假以时日的。
处理好上述五种关系可以减轻师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但不可把取得高分的希望完全寄托在这上面,要使学生适应各种题型的考试,还得靠平时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开展好了,学生底子厚了,学力强了,复习只起系统化,规律化,操作具体化的作用。所以教者虽然手头有资料,但这种关系意识必须渗透进去,使资料为我们的学情服务,使复习真正起到它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