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外翻微创手术技术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骨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ul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代外翻微创技术应用于轻、中度外翻治疗已基本成为共识.一些学者认为重度外翻的手术治疗也可应用该技术,但难度更大,学习曲线更长.该技术通常经皮作第一跖骨远端截骨,借助空心钉作为内固定,可达到传统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其常见并发症包括术后关节僵硬、趾短缩、神经损伤等.该技术对术者要求较高,必须经过专业训练,且在熟练掌握开放手术技术基础上才可独立操作.该文对第三代外翻微创技术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分析腺病毒(ADV)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为早期准确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西安市儿童医院确诊的32例ADV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征分为轻症组(n=11)与重症组(n=21),对两组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32例患儿中,平均年龄为(3.84±2.36)岁;病程中均有发热,平均体温峰值为(39.95±0.76)℃,热程多在1~2周;除伴有咳嗽、气喘等症状外,重症组还出现胸腔积液、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多种危重并发症.与轻症组相比,重症组胸部
儿童因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等因素,面临着更为严重的感染风险,因此确定感染类型,快速明确病原微生物,早期精准诊治尤为重要.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直接对样本中的DNA或RNA进行高通量测序,能够快速、客观的一次性检测出样本中的多种病原微生物,为急危重症和疑难感染性疾病提供了诊断依据.该文对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病原体检测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 探讨无创胚胎染色体筛查技术(NICS)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检测胚胎染色体罗氏易位结果的一致性,为临床产前筛查提供理论借鉴.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在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不孕妇女的临床资料84例进行研究,其配偶生殖功能正常,从胚胎营养液中提取样本分别行NICS、PGD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染色体异常主要集中在8、16、22号染色体上.NICS、PGD在检测染色体结构异常和染色体数量异常方面的阴性率与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5.168、3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以疼痛和不孕为常见临床表现,其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给女性生活带来巨大痛苦,且发病率逐渐上升,因此,对其及时准确地诊断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该文对超声检查在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目的 探讨STXBP1基因相关癫痫患儿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 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西安市儿童医院确诊的STXBP1基因相关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突变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在4例STXBP1基因相关癫痫患儿中,新发突变3例:错义突变、拷贝数变异及剪切位点突变各1例;家系遗传1例,为错义突变.男女比例为3:1,起病年龄为15天至2岁3个月(平均为5.1个月).2例为非综合征性癫痫,2例为癫痫性脑病:Lennox-Gastaut综合征1例、未归类的早发性癫痫性脑病1例.2例婴儿期
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相对罕见,对于它的定义,学术界虽有争论但已趋于一致,这使其诊断和治疗的讨论有了共同基础.股骨颈基底的特殊解剖部位决定了其独特的生物力学特点,该部位骨折具有股骨颈骨折的旋转不稳定与转子间骨折的内翻不稳定双重特点,因而治疗困难.虽然有学者质疑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颈基底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因而推崇采用髓外固定,但不少学者对此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技术.目前关于股骨颈基底部骨折内固定的选择依然未达统一,但多数学者认为多枚空心螺钉的固定效果欠佳.该文对近年股骨颈基底部骨折诊治的研究进展
切开复位张力带内固定是经典治疗髌骨骨折方法,但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学者们通过基于CT图像重建骨折地图技术揭示髌骨主要骨折线和粉碎区域分布特征,制作不同类型的钢板用于临床治疗髌骨骨折.研究显示,钢板固定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强度显著优于或至少与张力带固定相当,能减少对膝前软组织激惹,经钢板实施多平面交错固定还能提高对粉碎性骨折的固定强度,有效治疗包括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和骨不连等复杂髌骨骨折,优势明显.该文就髌骨骨折钢板内固定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桡骨远端骨折的骨折线累及桡骨远端“分水岭”远侧时就演变为桡骨极远端骨折,传统的低切迹桡骨钢板往往不能有效固定其边缘骨折块,导致骨折移位甚至腕关节掌侧半脱位.桡骨极远端骨折的解剖学基础是桡骨月骨窝凸起,骨折后形成三角形骨块.在此类骨折患者中,可用于固定的月骨窝骨片长度不足15 mm或月骨最初下沉超过5 mm均是骨折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桡骨极远端骨折治疗的核心是使用特异性钢板为极远端骨折块提供有效可靠的固定,以便患者术后能早期活动而不用担心固定丢失、骨折移位或腕关节半脱位.近年来新型设计内植物的临床应用效果已
临床上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常伴随胫骨平台其他部位的骨折,而其孤立发生的病例并不多见.由于解剖部位特殊,同时受腓骨头、外侧副韧带等毗邻结构遮挡,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显露和固定均较为困难.为增加显露范围,便于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各种手术入路应运而生,其选择视骨折形态和选用的内植物类型而定.该文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下胫腓联合是由胫腓骨远端4条韧带组成的复合体,既维持着胫腓骨远端的稳定性,又使踝关节保持一定的微动特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常伴发于踝关节骨折,治疗不当可能影响踝关节功能,出现踝关节不稳定、关节炎及慢性疼痛等并发症.目前下胫腓联合损伤确诊需通过临床体检、影像学检查,甚至关节镜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治疗上,下胫腓联合损伤后关节不稳定者需进行手术固定,目前金属螺钉仍是固定下胫腓的主流内植物,术中需警惕下胫腓关节复位不良.下胫腓弹性固定在临床上逐步被应用于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其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但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