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反思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身处教育前沿的一线教师最清楚“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与问题;下课结束,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的疏漏之处不找自现。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疵。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少点遗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出结论: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及时、持久并且深刻地进行自我反思。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寻根究底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教学反思?我们为什么需要进行教学反思?应当怎样进行反思?笔者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如下的思考与探索。
  有专家这样界定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可见,好的教学反思不仅被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助推器。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大多优秀的教师总是在实践、反思、总结这条途径中成长起来的。正如蝴蝶总是经过艰难而痛苦的破茧才能成就其美丽而自由的飞翔。全国特级教师袁容也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 反思。通过反思成长起来的教师能更好地将专家的理论和自身的实践联系起来,从而提高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实现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经验的融合,实现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
  笔者认为,教师的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一个研究型教师能够在反思中不断提高对教育规律的内化,能够在反思中获得深刻见解和教学机智,能够在反思中形成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深厚的史学素养,能够在反思中生成创造性驾驭能力和敏锐性反应能力。这种种能力恰是有效课堂所必需的。笔者教学生涯中的一个实例很好地说明了反思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积极作用。最近笔者接到市教研员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上一堂有效教学的示范课,课题为必修一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笔者认真作了准备,并事先在自己班级里试上了一节课。课上完后,别说被笔者请过去听课的教师了,就连笔者自己也觉得整堂课平淡无奇:既无思想的深邃,也未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教学机智及水平。学生的反应亦平平,有的甚至觉得枯燥到想睡觉。笔者经过与同组教师的共同讨论、反思,最终定下了这样一个思路:把这节课放在整个必修一政治史的大前提下考虑,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可以说是人们追求政治民主化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为此,笔者把这节课内容设计为以下三部分:一、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反思——条件;二、新型民主政治的提出——思想诞生;三、新型民主政治的实践——巴黎公社。笔者按照这个思路把课上完后,受到了市教研员及全体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既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知识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提升了本课内容的思想深度,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表现出教师深厚的专业素养。
  既然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那么反思什么就成了我们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反思成功之笔
  任何一堂课都有其精彩之处,或是课堂上引导巧妙、应变灵活,或是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或是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等。凡是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做法,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供以后的教学参考和使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如在讲解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人文主义时,笔者在这学期的课堂上尝试着先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特点,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这些作品的特点中归纳出人文主义的内涵。结果效果出奇的好,学生普遍认为这样的方式更有利于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内涵的理解与把握。笔者把这个作为课后的教学反思记录下来,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
  二、牢记失败之笔
  不管一堂课有多么地成功,也难免有其疏漏、失误之处,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没有足够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等等。为此,教师应冷静思考,对之进行回顾、梳理,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写出改进的策略和“再度设计”的新方案。如笔者在讲解完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后,作了如下的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思想内涵相对比较深。因此,讲解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感觉比较枯燥,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课堂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迫切需要改进。经过仔细思考,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可提前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其知识面。多介绍些相关的时代背景,不一定放在课堂上讲,可以把这些背景知识放到学案上,以加深学生对各个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理解。而在实际讲解中可穿插一些相关的小故事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有利于进行情感教育。设置相应的思考题或探究题放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寻找问题的答案,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将这些失败之笔作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笔为下次的成功之笔。
  三、重视学生的见解
  课堂教学既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不断进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总有一些独特的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如课堂上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独特理解,以及学生的精彩回答、创新思维等。这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独特理解,对社会生活的独特体会,也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这种见解,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赞赏和激励,可以启发更多的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促进教师自身教研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如笔者在开展《日本明治维新》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正组织学生讨论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时,有位学生突然发问:“同一时代的中国,同一性质的改革,为什么中国失败了而日本成功了?”还有一位学生问道:“深受西方列强侵略的日本,为什么刚刚废除不平等条约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这些问题并不是笔者的教学设计中所预设的,但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深层次的理解,笔者立即组织学生对此进行讨论,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日本明治维新的理解。课后,笔者把这个作为课后反思记录下来,并对这节课进行了再设计,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设计在内,很好地提升了本课的教学效率和思想深度。
  总之,写课后教学反思已经成为我们一线教师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方式。只要我们及时、持久地进行教学反思,必能以写促思,以思促教,获得“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文章针对当前民营企业普遍寿命不长的现象,分析并指出了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十大痼疾.
英国近期正式批准依维莫司(Afinitor everolimus)用于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治疗无效的晚期肾癌患者。该药的这一适应证在今年8月获得欧盟批准,主要针对癌细胞的mTOR。mTOR是
书面表达在中考试题中占15分,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考查,但很多考生得分不高,主要问题是:单词拼写错误多,汉语式英语,语法错误,文章表达不连贯、缺乏逻辑等。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为英语写作铺好路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书面表达属于输出环节,而只有加大输入和存储,才有可能轻松输出。  1.打好词汇基础  词汇是组
一、农村金融应积极参与企业改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企业改制目的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目前不少企业经济效益较差,除了企业机制原因外,很大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课程的实施,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更取决于课程资源开发和运用水平。在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教师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参与者。教师具备积累、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发展,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  下面我们以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4章第3节“大气压强”),来体会物理
在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改革中,要求学生具有美术作品鉴赏的能力,而美术作品的鉴赏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有情感的投入。“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体验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理解、联想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必然带来相邻民族之间在文化交流中审美的互相渗透。作为外显的民族文化,民族服饰虽然承袭了传统特点,但不可避免地在互渗的过程中受到影响,从而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