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命题特点 把握解题思路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论述文阅读的高层次目标。纵观近几年的湖北高考试卷,特别是2012年、2013年,第8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与第6、7题虽然有所交叉,但又是完全不同的。
  下面即以2012年和2013年的湖北省高考语文卷为例。2012年第6题要求学生甄别文本前三段内容表述,2013年则考察学生对“乡土性”这个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应该说这些问题的解答,只需要考生读懂原文的字面意思即可。相对于第6题来说,第7题选项的相关信息在文本中的分布跨度要大一些,解题难度和第6题相比有所增强。而第8题就不同了,譬如2012年,是围绕“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这个话题命题,从根源、特征等角度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观点态度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命题具有相当的深度和探究色彩。又如2013年,所给选项围绕“乡土本色”这个话题展开,从现象、特征、根源等角度考查,命题同样具有深度和探究色彩。
  由此看来,湖北高考语文卷第8题,是非常注重文本观点态度的,题目设置常常围绕这个展开,命题具有深度和探究色彩。这一特点,就要求我们在高考备考中要找到相应的应对策略。应该如何去解答本题呢?“三找”可也。
  既然第8题是考查观点态度的,那么在备考过程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反其道而行之。即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凡是与第8题中的这个观点态度有关的论述,我们都把它找出来,作出特别的标记,从而达到全面把握信息进而准确深入地理解文本观点态度的目的。这就是“三找”中的“找信息”。当然,从有的放矢的角度讲,完成这一步的先决条件是迅速浏览文本后面的第8题题干和选项,找准目标(这个能力得靠我们平时的大量训练。虽然我们不赞成“题海战术”,但适当的做一点训练还是有必要的),这就是“三找”中的“找目标”。
  找准了“目标”,找全了“信息”,接下来就是 “找问题”了,即将题目所给选项与我们在文本中找出的“信息”作比对,弄清选项的问题所在。关于这个内容,时下有很多文章都有涉及,“问题”类型很多,什么“无中生有”啊,“张冠李戴”啊,“混淆概念”啊,“相对与绝对”啊,等等,这里恕不赘述,我们这里只谈“如何找”,还是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如何“找问题”吧。
  以2012年湖北高考卷第8题为例。选项A从“中国艺术这样的理想,也反映在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里”和“中国艺术的理想,不是没有它的哲学背景的”可知正确。选项B从“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可知正确。选项D从“你可以把你从《老子》中发现的思想全部收集起来,写成一部新书。不管写得多么好,它也不过是一部新书。”可知正确。答案显而易见。那么选项C错在哪儿呢?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强调暗示但并不意味着对语言作用的排斥,原文无此表述,当属“无中生有”,而且由后文“它可以与《老子》原书对照着读,也可以对人们理解原书大有帮助,但是它永远不能取代原书”也可推知C项错了。
  再以2013年湖北高考卷第8题为例。选项B说法不正确,从“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中可以看出,乡土社会没有“根本原则”,也不讲究“普遍联系”。而ABC三项均可在原文中找到依据。答案当然是一目了然的。
  正如《只有理解是不够的》(见《高中生学习》2013年第2期)所说的那样,“只有理解终不够,正确作答须动手”。是的,要想真正笑傲高考考场,把握解题技巧非常重要,搞好试题训练当然最好。
  南人与北人
  我国自古以来素称“地大物博”,现在看来,说自己“物博”实属“穷人夸富”,说中国“地大”倒是名副其实。所谓“地大”并不仅仅具有地理学的意义,还隐含着东西南北不同的民俗与民情、不同的心理与性格——如北方人的粗犷,南方人的文雅;北方人的豪爽,南方人的细腻;关东大汉自不同于绍兴师斧,塞北姑娘也有别于江南妹子。文学风格上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中古时期北朝民歌质朴雄豪,南朝民歌轻盈婉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朝民歌哪来如此恢弘大气?“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北朝民歌又何曾有这般温婉清丽?
  那么,在学问上南北有什么区别呢?往大处说,容易流于空泛而不着边际;往小处说,又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准确地说出南北学问的差异还真非易事,要说得形象更是“难于上青天”,要做到既能准确概括又能形象生动,那不是“神仙” 就是“上帝”了。
  东汉以后文人就喜欢神侃南人与北人的异同,就个人狭窄的阅读范围所及,最为正统权威的评论要数《隋书·文学传序》:“彼此好尚,互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最为生动有趣的要数《世说新语·文学》中的这一条:“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支道林闻之曰:‘圣贤固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在后面这则生动有趣的清谈中,褚、孙二人是东晋名士,支道林则属东晋高僧。褚季野深得谢安器重,谢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褚所说的“北人学问,渊综广博”,以四个字高度概括北人学问的特点,其人其言都有“简贵之风”。孙氏随口应答的“南人学问,清通简要”,对南人学问特点的归纳也同样准确凝炼。
  不过,褚、孙二人的评论虽说简练但稍嫌笼统,准确却失之抽象,只有支道林的评论才让人拍案叫绝:“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月。”这位高僧用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把南北学人高深枯燥而又难以捉摸的学问特点,说得一清二楚而又趣味横生。“显处视月”形容北人学问博而不精,其优点是眼界开阔,其不足是所见模糊;“牖中窥日”是指南人学问精而不博,见深识远是其所长,视野太窄是其所短——北人学问广博,南人学问精深。
  难怪人称支道林吐辞“才藻新奇,花烂映发”了,果然名不虚传!把那么复杂的问题讲得那么明白,把那么抽象的问题说得那么有趣,支道林真是“神”了!自看过高僧这寥寥十六字的评论后,我从此就不敢胡诌南人与北人的异同,“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我虽无才,但还识趣。
  (节选自《名作欣赏》2013年第2期)
  1.下列对“南人”和“北人”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性格方面,“北人”显得粗犷、豪爽,“南人”则文雅、细腻。
  B.在创作风格上,“北人”质朴雄豪,“南人”则轻盈婉转。
  C.在做学问上,“北人”“渊综广博”,“南人”则“清通简要”。
  D.支道林认为,“北人”学问眼界开阔,但所见模糊;“南人”则见深识远,但视野太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风格上恢弘大气。
  B.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在风格上温婉清丽。
  C.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表现作者对支道林的钦佩。
  D. 褚季野、孙安国、支道林对南人北人异同的评论都简约清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隋书·文学传序》对南人北人异同的评论最为正统权威。
  B.褚季野、孙安国对南人北人异同的评论稍嫌笼统抽象。
  C.到目前为止,对南北学问的差异的评论,支道林是最准确的。
  D.支道林的评论运用了修辞的技巧,彰显了语言含蓄隽永的魅力。
  1. B 2. D 3. C
其他文献
从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日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文明相互碰撞、交流。本文结合高考考点,以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思想文化的交融为例,探讨比较型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问题,希望能抛砖引玉,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伏尔泰与中国古代文明  例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世纪之前,神权和皇权主宰着欧洲人的生活,人们被告诫:上帝的旨意是真理的唯一源泉。启蒙时代的哲学家试图寻找一个新的以人为
期刊
The love of beauty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all healthy human nature. It is a moral quality. The absence of it is not an assured ground of condemnation, but the presence of it is an invariable sign of
期刊
一个人,不该是一座孤岛;一个群体,也不该走进一座围城。纵然没有坐拥百城、权倾天下,也应知晓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存在。  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中,耸起一座孤零零的岛屿来,是谓孤岛;一派和谐的繁华世界里,建起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来,是谓围城。有些人,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有些人,把自己活进了一座围城。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适时也,秦的兵力、财力、人力无不集天下之大成,本可保万世天下。始皇嬴政
期刊
2013年高考“环境保护”命题热点:  1. 结合重大环境问题,以区域图、统计数据、文字说明等为背景材料,考查某区域环境问题的形成、危害、治理措施等。  2. 结合国际油价、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考查有关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短缺原因、应对措施等。  3. 结合世界及我国环境保护的有关会议、环境保护措施等考查有关生态危机的成因、生态系统的作用、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等。  聚焦点一 环境问题与管理  例1 2
期刊
Happiness is like a pebble dropped into a pool to set in motion an ever-widening circle of ripples. As Stevenson has said, being happy is a duty.  There is no exact definition of the word happiness. H
期刊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必修模块“地理3”的核心内容,与“地理1” “地理2”相比,其最大特点在于“案例”(每章均以一个典型案例为主体)。实践证明,“案例研究法”是突破“区域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手段。本文以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为例,谈谈运用“案例研究法”突破“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关键环节。  一、理清线索,构建体系,形成思维模式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体系构架如下:  二、剖析案例,
期刊
我爸爸在给我上户口那天忽然想到了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就给我取了一个名字,叫“八斗”,取其含义“才高八斗”。我的噩梦就从那天开始了。  高二时我转到Y中,转校第一天的早晨,我来到学校,发现楼道里挤满了人。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谁叫牛八斗啊?”“怎么一个女孩取这么个名字啊?”我提着书包低头走进教室,希望这样可以避开众人的目光。  “快看!新同学!”一个男生叫了一声暴露了我的目标。  “长得还不错,
期刊
丟猫,实在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朝夕相处的伙伴,上一刻还在一起玩,转眼间就不见了,而且很可能是永别,那种滋味,不养宠物的人很难体会到。  民间流传着一种剪刀大法,谁家丢了猫,用一个大碗盛满水,上面平放一把张开的剪刀,冲着猫走失的方向。据说这样能让猫知道家的位置,自己找回来。这种做法很有点巫术的意思,三三和灰灰走失的时候,我试过。也不能说我迷信,那种心情下,什么都得试一试。后来,灰灰回来了,三三一直没
期刊
一、地理坐标定位法  【定位要点】经纬网成为区域地理试题中重要的背景要素,应该在脑中用重要的经纬线编织一个“数字化”的立体地球。如选择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等经纬线,识记这些经纬线穿越的主要大洲、国家、地形区、河流、气候区等,然后进行组合叠加,构建网格状的“心理地图”。同样对于小范围区域,只要有明确经纬度,也可以判断大致位置。  例1
期刊
论述文对“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考查一般有两种形式:表述题和单选题。所谓“文中重要句子”。一般来说,指那些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包括论述中心、观点、主旨的句子,体现论述意图、深层内涵、隐含意义的句子,概括段落或全文的句子。而总领下文、收束上文、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的句子,结构复杂或者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也可以成为“文中重要的句子”。  此考点设题方式一般有两种:①解读文中划线部分句子的含义。②分析XX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