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培育”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bin0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办学层次。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一直以来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欠缺,截至2016年,学校教师队伍梯队断层,骨干教师所占比例偏少。为了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针对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学校立足校情,推出“引·培·育”工程,激活了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新动能,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引·培·育”工程的教师专业发展新定位、新要求


  “引·培·育”工程由学校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联合策划实施,旨在通过专家磨课教研、听课教研及评课议课的方式,将教师教育中先进的理念、方法与策略融入基础教育教学,引导教师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在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增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营造全校集体教研和教师个性化发展的实践氛围,助力学校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及学风的发展,促使学校发展办学水平与层次得以提升。
  2017年12月至2018年7月进行的第一期“引·培·育”工程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中开展;2018年9月始至2019年1月进行的第二期“引·培·育”工程在英语、物理和政治三个学科中开展;第三期分别在历史、化学、生物、地理四个学科中开展。
  1. 针对性
  为了使“引·培·育”工程具有针对性,更切合学校学科发展的客观实际,项目组进行了基线调研,专门就本校相关学科进行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项目组团队先后分别与6个学科18位教师进行了座谈,了解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教研备课等方面的情况。项目组还制作了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及学习动机方面的优势和特征,便于学科指导专家在把握本校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定制“个性化”和“持续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方案。团队在每次专家备课和评课后就相关过程与受培养教师、学科专家及科组教师进行交谈,评估实施效果,以做出设计和指导上的改进。为此,项目组重启了“专家进课堂”团队,进行全程跟踪,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具体模式实践如下图所示。
  2. 持续性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对教师的要求应逐步提高。例如,第二期“引·培·育”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承接上一期,对其中的英语学科做了持续性的“引·培·育”设计,将上期项目的后测问卷调查情况作为本期英语“引·培·育”的教师教学能力基础。
  3. 实践性
  “引·培·育”工程面向课堂,采取磨课、观课、评课等实践形式,通过课堂观察,加强专业反思,发展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随着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认知水平和运作能力将得到逐步提升。
  4. 智慧性
  2017年12月,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成为广州市白云区第一批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学校逐步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成2间智能录播室、7间智慧教室,拥有12个智慧纳米黑板教学平台和一个校本网络资源库平台,信息化学科覆盖率达100%。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这是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的必然要求。在“引·培·育”工程的推进过程中,学校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學实践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融合,学校构建了3 1智慧课堂教学(希沃助手、希沃白板、希沃传屏3个授课工具及测评云即时反馈系统)满足各学科开展智慧课堂的需求。其中测评云即时反馈系统能够自动收集错题,形成学生个人电子错题本;智能分析系统可以诊断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便于学生和教师制订复习计划。

二、“引·培·育”工程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新策略


  1. 建立并完善“引·培·育”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机制
  依托有着长期教师教育研究经验和“专家进课堂”项目创新实践的华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认知与教学团队,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确立了基于本校实情开展专家指导下的面对面教研与辅导成长规划。尝试“一备课,两评课”,将理论专家(学科教学法教授)与实践专家(学科教研员)引进来,立足课堂教学,探索适合具体学科的教师持续性专业发展模式。
  2. 专家指导下的集体备课模式(磨课)
  专家指导下的集体备课模式(磨课),其大致过程是专家指导集体备课,并在一周内即安排教师进行改进后授课及引领课堂活动设计。团队在这一过程中既关注教师的教与学改进(与备课时段相比),又关注教师从备课到授课时发生的设计活动和教学评价的变化,并观察和分析这种改进的持续性和优势所在。具体来看,每期“引·培·育”工程中每个学科共有9次专家进校指导,包括3次磨课、3次评课,每一次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指导,研究团队都会全程跟踪、观察,收集相关音视频和文本资料,在后续分析中详细展示。

  3. 形成教师专业成长新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必须从实际校情出发。我校教师梯队断层,骨干教师比例偏少,针对这种状况,学校研究决定分层切入,积极引导。“引·培·育”工程瞄准教师队伍各学科中间层次力量,以中间层次水平的教师促整个科组发展,鼓励和帮助教师实现自身专业的不断成长。“引·培·育”工程形成了教师专业成长新途径:磨课→上课→集体评课→实践反思→知识积累与创新→专业成长。在理论与实践专家引领磨课后,教师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着眼于新课程新高考,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教学目标。专家进课堂观课后,与同科组教师进行评议,研究团队利用问卷调查项目实施效果,并要求每位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实践证明,“引·培·育”工程对教师教学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的发展及教学态度与理念的转变均有显著影响。例如,政治科组马老师受专家指导后开展的“政治情境式复习课”非常精彩,很好地践行了“情境”“建构”“体验”式课堂教学新理念,课堂教学自然饱满、有趣。此外,多名教师在自身专业领域取得新成绩。例如语文科组王老师在首届“全国中小学教师读写大赛”中获得广东赛区一等奖,初老师获得2018年白云区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引·培·育”工程实施两年多来,共有近30位教师成功申报市、区骨干教师,现在学校有省、市、区名教师、骨干教师52人,占比近40%。学校还成立了一个广州市名校长工作室和两个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发挥教师专业发展辐射、示范作用。
  4. 助力学科发展与转变,推进学科建设
  “引·培·育”工程立足学科建设,重点研究最适合本学科特点、以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为本的课堂教学。
  例如英语学科,研究团队追踪和访谈了专家和受培养教师,确定了四个课型的教学,即:读写结合的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阅读教学。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几个基本课型进行探讨,有利于科组教学系统建设。
  再如物理学科,针对备课和教学设计、实践以及科组未来的教研发展、教师成长,研究者和专家都认为,高一、高二年级关注的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教学小问题或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以完成任务的形式来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引·培·育”教师专业发展既关注教师的教也关注学生的学,从“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寻求最实在的教师专业成长效果,即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体现了科组建设的实效性。而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证实了这一点, 2019年白云区高三调研考试本校统考的情况,较上一年有很大进步,语文、政治等多个学科平均分在区内提升两至三个名次,连政治单科最高分也在本校。有专家指出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经验值得推广,这是一个明显的变化和提升。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学校开展“引·培·育”活动以来一直强调的教师几大方面能力的培养,即教学设计规范与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教学评价能力。
  经过“引·培·育”工程两年多的实践,广州市第七十一中学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学校已经实现了从一个底子薄、基础弱、起点低的农村学校到规模大、质量高、声誉好的现代化广州市示范性高中的华丽转身,为乡村教育振兴提供了学校发展示范样本。
其他文献
作业既是检测评价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情感体验的一种基本途径,更是洞察教师教学理念更新的窗口。在教育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师把作业的创新设计纳入研究课题,并且在作业设计中融入核心素养内容,为作业的创新设计注入源源活力。  如何开展作业设计,既减负又提质,这是摆在基层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四年级语文组教师在本年级开展了“语文微作业创新设计”的课题研究,希望以此破解作业布置难的瓶颈,解决学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培养目标。  在信息时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更加明显,对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也比以往更加迫切,桂江小学作为佛山市南海区首批“电子书包”(智能课堂)实验学校,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探索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指向个性化发展的小学数学“互联网 教学范式”。一、小学数学“互联网 教学范式”的内涵 
期刊
1品种来源豫豆24号是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从轮回选择育种第3次互交的后代材料中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含6个杂交亲本,亲本合为:[(豫豆15号×豫豆10号)F1×(泗号11×周8460-1-13)F1]F1x[(泗号11×周8460-1-13)F1×(周850 A variety of s
又到一年一度报刊征订时。报刊作为政策向导、市场指南、商战工具、致富参谋,人们应该对“她”情有独钟,积极订报、读报和用报。但是,事与愿违。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每人每
民族乐器是民族音乐的载体, 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促进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必不可少的一环,更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rn一、 民族乐器音乐教
期刊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报业要发展,必然要面临着结构调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中国未来五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线便是结构调整。报业也不例外。那么,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
思维导图由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发明创造,又名心智图,能够把思维形象化,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也是思维整合和筛选的工具。在小学英语写话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训练学生的写前构思(pre-writing),进行学法指导,优化教学效果。然而,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其局限性也不断显现。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 束缚
期刊
“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为充实教学活动,保障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同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广东版2011课标版三年级起点《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4 “Free Time”的复习课为例,利用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断提升小学英语课堂中核心素养的渗透力。一、借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场景,提升语言能力  1. 引入场景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見》强调,要“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在这方面,学科整合或许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江华小学在2017年9月至今开展探究性融合课程,通过课堂知识的生长性,给学生的成长以启蒙、滋养和力量。两年以来,探究性融合课程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此不揣浅陋,提出一些思考,求教于大方之家。一、 根据校情,确立“融课程”目标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深刻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为此,学校必须将育德与育智、育心有机结合起来,创新育人路径,提高德育实效。一、课程育人  课程始终是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近年来,珠海市第二中学创新课程管理制度、提升课程服务水平,着力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质量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