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鲁院这个中国最高级别的文学殿堂深造,是我的梦想。可是孩子病了,没人照顾,我该如何尽最大力量同时兼顾二者?那么,就做一只“鲁院候鸟”吧,每周北京上海之间来回飞。
此刻,我在上海的秋雨冷风之中,等出租车。深秋的冷风毫不留情地往我的衣领里灌,我缩着脖子更紧地搂住怀里的小恬宝,她被拥在玫红色的毛毯里,正在熟睡,恬恬长长的睫毛一颤一颤的,睡得恬静而美好。可就在几天前,她还是难受得睡不着,高烧得小脸通红,可恶的急性肺炎折磨着恬宝。
我这只“鲁院候鸟”来去匆匆,一飞就来回了两个多月了。即便如此,两个孩子还是难舍妈妈。
因为要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我接连两周没有回上海。那个周五晚上,当我风尘仆仆地赶回上海家中时,两个孩子都已经睡了。我来到芮宝的床边,亲了亲她的脸蛋儿,芮宝醒了,睁眼一看是妈妈,也不作声,立刻一把搂住我的脖子,眼泪刷地流了出来,哽咽着说:“我想妈妈。”那一刻,无限歉疚涌上心头。另一个周末,是因为鲁院有金秋联欢会,我有节目,脱不开身。等到联欢会结束时,夜已深了。第二天一早,鲁院还在沉睡,我就走出鲁院大门,裹紧身上的大衣,迎着北京深秋清冽的晨风,赶往北京南站搭乘最早一班开往上海的高铁。我知道,千里之外, “巢中”有嗷嗷待哺的两只“雏鸟”,我的行李包里,装满了带给她们的食物。
事实上,除了我这只“鲁院候鸟”不容易,鲁33班里每一位脱产来鲁院深造4个月的同学都不容易。或许达不到排除万难的程度,但克服诸多困难却是真真切切的。50多位同学,来自祖国的东西南北,最远的同学来自万里之外的加拿大温哥华。同学们来自各行各业,是单位里的骨干或中流砥柱,离开的4个月真的会打乱各自的工作节奏。印象很深的是开学伊始,在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听到一位来自广东同学的心声。他是一位地方税务局局长,临来鲁院之前正处于组织考察期,不久就极有升迁的机会,但是因为要脱岗4个月来鲁院深造,这次升迁机会因此失去。这次升迁对于他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人生跨越,可是他却坚定地选择来鲁院深造。如果没有极深的文学情结,断不能做如此抉择。
一位来自新疆的同学,他在接到鲁院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晚上,坐了整整一夜,他觉得无颜把录取通知书拿出来给妻子看,因为妻子生病刚刚出院,病情还不稳定,天天要靠吸氧维持着。儿子正值高三关键时刻,这时候出远门,他觉得自己太自私了。然而若不去,他将亏负了作家协会组织上的推荐情意与厚望、亏负了他心中的文学圣殿、亏负了自我提升的期许,也亏负了对写作朝揣夕摩的万千情意。他揣着这些想法,每日昏蒙着买菜做饭,伺候妻儿,寂静的夜晚,他睡不着,听着妻子使用的制氧机在一出一进一来一回地轰鸣声,他想哭。这样憋了好多天,眼看离鲁院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不说不行了。他小心翼翼地把肚里的想法低声说给了妻子,妻子沉默良久,轻轻地说:“你去吧。”
临出门那天,家里真安静,妻子勾着头,坐在床上吸氧,屋子里只有氧气机的响动。他只能硬着头皮,一眼也不敢看病中的弱妻,轻轻地关门下楼,像个贼一样,坐上了车。到车站,给妻子发了个短信,过了好半天,妻子回了个“好”字。他斜躺在南疆開往乌鲁木齐的夜班车上,望着窗外广大茫茫的戈壁,想着家里病弱的妻子、高三冲刺的儿子以及诸多生活中的扰攘,他感叹,人活在世,咋就有那么多的交缠牵挂。想想自己,一脸的褶子,满心的印子,苦恋文学多年,由一个文学小青年变成了一个文学小老年,也没少点灯熬油,受屈耐苦,咋就没能写出一部得意之作呢?在年近半百之际,丢弃了家庭生计,不顾结发病妻,来到京师,愧吗?愧!是的,他别了南疆戈壁上悲壮的落日,别了晨光中的风车巨人,还有别了那拴在卖豆腐、卖大肉菜刀上哗哗作响的锁链,以及他满腹心事的昨天,向北京进发。他又问自己:“悔吗?”不悔!
是的,为了心里挚爱的文学,我们鲁33所有的同学,不悔!我们都在鲁院留下了自己的文字,我们把纷纷杂杂的意念化作文字的流水,以释心中块垒。文学啊文学,这两个字,让多少人魂梦相牵、辗转流连,同时又让多少人无奈叹息,甚至挥泪如倾。
共和国两任总理朱镕基和温家宝都曾说过,他们年轻时都有一个作家梦。而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熟悉和热爱文学。其实,文学对每一个有理想和梦想的人来说,它都可能是他们年轻时的“恋人”。几年前,我听一位作家说他年轻时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也不曾忘却文学的初心。那时的他,酷夏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干活,隆冬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冰水里干活。有时在农田水利的战场,有时在“双抢”的收割现场,有时在江河滩上的拉纤路上……那种艰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扛得住的。然而就在这种艰苦的生活里,他也千方百计地找书来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书是多么难得,因此他异常珍惜每一次阅读,每一次阅读都要用最廉价的方式和最原始的手段去做到价值最大化。绝大部分书是借来的,对特别好的书,他竟然会在累了一天之后,拖着疲累的身躯在小油灯的微光里把整本书抄下来,然后再依依不舍地把书还给主人。每一次阅读对他来说都像饱餐了一顿山珍海味。若干年后,他成了著名作家,他说年轻时对文学那种刻骨热爱永远铭记在生命中,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而今天的文学忠爱者们是多么幸福啊!书籍的极大丰富,让我们唾手可得珍贵的精神食粮,可是我们也要好好反思,还有多少人躺在书海里却不知何处是文学,不懂得放下躁动的心,静静地读几本好书,写几篇好文。鲁33班的同学是何等幸福啊!在国家提供的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任何借口不去好好读书写作。如此,为了心里的文学梦,就算经受一点旅程辛劳,当一只“鲁院候鸟”,飞翔求索在文学的天空,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编辑/张金余)
此刻,我在上海的秋雨冷风之中,等出租车。深秋的冷风毫不留情地往我的衣领里灌,我缩着脖子更紧地搂住怀里的小恬宝,她被拥在玫红色的毛毯里,正在熟睡,恬恬长长的睫毛一颤一颤的,睡得恬静而美好。可就在几天前,她还是难受得睡不着,高烧得小脸通红,可恶的急性肺炎折磨着恬宝。
我这只“鲁院候鸟”来去匆匆,一飞就来回了两个多月了。即便如此,两个孩子还是难舍妈妈。
因为要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我接连两周没有回上海。那个周五晚上,当我风尘仆仆地赶回上海家中时,两个孩子都已经睡了。我来到芮宝的床边,亲了亲她的脸蛋儿,芮宝醒了,睁眼一看是妈妈,也不作声,立刻一把搂住我的脖子,眼泪刷地流了出来,哽咽着说:“我想妈妈。”那一刻,无限歉疚涌上心头。另一个周末,是因为鲁院有金秋联欢会,我有节目,脱不开身。等到联欢会结束时,夜已深了。第二天一早,鲁院还在沉睡,我就走出鲁院大门,裹紧身上的大衣,迎着北京深秋清冽的晨风,赶往北京南站搭乘最早一班开往上海的高铁。我知道,千里之外, “巢中”有嗷嗷待哺的两只“雏鸟”,我的行李包里,装满了带给她们的食物。
事实上,除了我这只“鲁院候鸟”不容易,鲁33班里每一位脱产来鲁院深造4个月的同学都不容易。或许达不到排除万难的程度,但克服诸多困难却是真真切切的。50多位同学,来自祖国的东西南北,最远的同学来自万里之外的加拿大温哥华。同学们来自各行各业,是单位里的骨干或中流砥柱,离开的4个月真的会打乱各自的工作节奏。印象很深的是开学伊始,在同学们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听到一位来自广东同学的心声。他是一位地方税务局局长,临来鲁院之前正处于组织考察期,不久就极有升迁的机会,但是因为要脱岗4个月来鲁院深造,这次升迁机会因此失去。这次升迁对于他来说是一次很重要的人生跨越,可是他却坚定地选择来鲁院深造。如果没有极深的文学情结,断不能做如此抉择。
一位来自新疆的同学,他在接到鲁院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晚上,坐了整整一夜,他觉得无颜把录取通知书拿出来给妻子看,因为妻子生病刚刚出院,病情还不稳定,天天要靠吸氧维持着。儿子正值高三关键时刻,这时候出远门,他觉得自己太自私了。然而若不去,他将亏负了作家协会组织上的推荐情意与厚望、亏负了他心中的文学圣殿、亏负了自我提升的期许,也亏负了对写作朝揣夕摩的万千情意。他揣着这些想法,每日昏蒙着买菜做饭,伺候妻儿,寂静的夜晚,他睡不着,听着妻子使用的制氧机在一出一进一来一回地轰鸣声,他想哭。这样憋了好多天,眼看离鲁院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不说不行了。他小心翼翼地把肚里的想法低声说给了妻子,妻子沉默良久,轻轻地说:“你去吧。”
临出门那天,家里真安静,妻子勾着头,坐在床上吸氧,屋子里只有氧气机的响动。他只能硬着头皮,一眼也不敢看病中的弱妻,轻轻地关门下楼,像个贼一样,坐上了车。到车站,给妻子发了个短信,过了好半天,妻子回了个“好”字。他斜躺在南疆開往乌鲁木齐的夜班车上,望着窗外广大茫茫的戈壁,想着家里病弱的妻子、高三冲刺的儿子以及诸多生活中的扰攘,他感叹,人活在世,咋就有那么多的交缠牵挂。想想自己,一脸的褶子,满心的印子,苦恋文学多年,由一个文学小青年变成了一个文学小老年,也没少点灯熬油,受屈耐苦,咋就没能写出一部得意之作呢?在年近半百之际,丢弃了家庭生计,不顾结发病妻,来到京师,愧吗?愧!是的,他别了南疆戈壁上悲壮的落日,别了晨光中的风车巨人,还有别了那拴在卖豆腐、卖大肉菜刀上哗哗作响的锁链,以及他满腹心事的昨天,向北京进发。他又问自己:“悔吗?”不悔!
是的,为了心里挚爱的文学,我们鲁33所有的同学,不悔!我们都在鲁院留下了自己的文字,我们把纷纷杂杂的意念化作文字的流水,以释心中块垒。文学啊文学,这两个字,让多少人魂梦相牵、辗转流连,同时又让多少人无奈叹息,甚至挥泪如倾。
共和国两任总理朱镕基和温家宝都曾说过,他们年轻时都有一个作家梦。而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熟悉和热爱文学。其实,文学对每一个有理想和梦想的人来说,它都可能是他们年轻时的“恋人”。几年前,我听一位作家说他年轻时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也不曾忘却文学的初心。那时的他,酷夏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干活,隆冬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冰水里干活。有时在农田水利的战场,有时在“双抢”的收割现场,有时在江河滩上的拉纤路上……那种艰苦,不是一般人所能扛得住的。然而就在这种艰苦的生活里,他也千方百计地找书来看。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书是多么难得,因此他异常珍惜每一次阅读,每一次阅读都要用最廉价的方式和最原始的手段去做到价值最大化。绝大部分书是借来的,对特别好的书,他竟然会在累了一天之后,拖着疲累的身躯在小油灯的微光里把整本书抄下来,然后再依依不舍地把书还给主人。每一次阅读对他来说都像饱餐了一顿山珍海味。若干年后,他成了著名作家,他说年轻时对文学那种刻骨热爱永远铭记在生命中,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而今天的文学忠爱者们是多么幸福啊!书籍的极大丰富,让我们唾手可得珍贵的精神食粮,可是我们也要好好反思,还有多少人躺在书海里却不知何处是文学,不懂得放下躁动的心,静静地读几本好书,写几篇好文。鲁33班的同学是何等幸福啊!在国家提供的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任何借口不去好好读书写作。如此,为了心里的文学梦,就算经受一点旅程辛劳,当一只“鲁院候鸟”,飞翔求索在文学的天空,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