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赫哲族萨满舞动作的象征性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shuclov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赫哲族崇尚万物有灵,信奉萨满教。萨满舞蹈是萨满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仪式中的萨满舞具有象征的意义,与之作为符号时相比,特殊场域下的的萨满舞蹈起到一种再表达的功能,从而萨满舞情境的转换会带来不同意义的阐释。本文将赫哲族的萨满舞从仪式到展演,置于不同的场域下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舞蹈动作的象征性转变。
  【关键词】:赫哲族;萨满舞;动作的象征性
  一、萨满仪式中的舞蹈
  在萨满仪式中有这样一段场景:萨满的大神和二神两个人搭档对着所祭祀的图腾或者神偶供食和诵唱,并且还不停的疯狂跳舞打鼓。这是萨满正在与神灵进行着沟通交流,这些神灵存在于超自然界并隐藏出人类的感官认知中,而仪式中的神偶等等那些物体成为了神灵能够被人类所感知的载体,即象征物。萨满仪式的举行意在实现三界三存在的交流,仪式中具有诸多类似的象征物,比如树木、动物等,本文中所提及的象征物及其象征性指的是萨满舞蹈在完整的萨满仪式这个场域当中的象征,并且在象征性的基础上探讨赫哲族人的宇宙观。
  肢体语言是舞蹈的表现手段,动作在萨满仪式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性。以赫哲族最主要的春祭仪式“跳鹿神”为例,对仪式中的萨满舞蹈做简单的分析。“跳鹿神”是赫哲人祭神驱鬼的仪式,也是进行祈禳和还愿的仪式,每年三月三和九月九举行,几乎全屯人都会参加最为隆重。其时凡是通过跳神治病而得痊愈的人家和求到子嗣的人家必须在此时来还愿,萨满趁这个时机为自己的家人以及整个村屯的人消灾祈福。在跳神时萨满手持神鼓身着神衣,头戴神帽、面具、胸护铜镜,腰系铁铃带领大家一起挨家挨户击鼓跳神。仪式中萨满祷告完毕后,有若干人击鼓摆铃助兴着每人走三圈。萨满开始自右向左转三圈跳神,然后所有参与者会组成若干个神队,萨满带领七八个人为先导,其他群众在后尾随。队列第一人在前领路执鸠神杆,第二个人手提一串“爱米”,第三人手托神鹰,第四个人手执神刀,后面跟随的若干人击鼓,萨满就在这之后。全村屯的人都随着队伍一边唱着神歌一边跳跃着前行,从萨满家为起始点第一个跳,接下来由西向东进入每家每户逐一跳神。回来时唱归来神歌,且行且唱,同样是萨满带领众人附和,最后返回至萨满家。
  在整个“跳鹿神”仪式中,萨满的舞蹈顺序方位、动作的起伏高低、道具的应用以及跳神队伍行进的方向,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另有其深层的象征意义。
  二、赫哲族萨满舞动作的象征性
  (一)“跳柳条”动作的象征
  “跳鹿神”仪式中一个重要的目的是求子和还愿,赫哲族女子年过二十七、八岁以上无子者即认为没有第三灵魂,就要在“跳鹿神”時找魂求子,之前通过萨满治病而痊愈者和求子得子者都要在此刻来还愿。赫哲族的萨满教认为人有三个灵魂,第一个是生命的灵魂,叫“奥任”,时创造生命的神所赋予的,人与动物皆有;第二个灵魂是“哈尼”,是能离开肉体到很远地方去的思想灵魂;第三个灵魂叫“法扬库”,又叫转生的灵魂,在人死之后立即离开人的肉体,生命的灵魂永远消失只有思想的灵魂不灭。为了找回第三个灵魂祈求生育,神队在跳鹿神的归途中,求子者要躲在萨满的背后将其神帽或是神裙上的飘带系上一个结,并且当时不能够被萨满发现,直到萨满回到家中的神杆前,询问是何人而为并且将酒洒在神杆上让求子者跪拜祈愿,萨满击鼓向神祷告。然后萨满会用长的柳树条弯成一个半圆圈,动作似跳绳一样跳三下,随后在场之人都随着各跳三下,并唱“鸠神歌”,仪式中的这一个环节具有着生殖巫术的意味。柳树易于栽种生命顽强,是生命力旺盛的代表。萨满通过跳柳条圈成的圈,将柳树中旺盛的生命力传播到人身上,祈祷人口繁盛。
  (二)“抖动”动作的象征
  从仪式的程序来说,“跳鹿神”经历了萨满迎神、请神、变神、跳神、送神、酬神的六个过程,迎神时的拜祭行为是在为人与神的沟通奠定基础;请神中人与神的沟交流为仪式提供了语境,其中击鼓则是人神沟通的符号;变神的程序是用超常性的肢体动作标志着人向神的转换,通常表现为身体的抖动,为下面进行仪式中的人代神立言立行奠定基础;跳神时萨满时而模仿神的神态或是模仿神的行为;送神是由神变回人的过程;酬神则是表达人与神之间的交际关系。变神的这个程序在仪式中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变神依托身体的“抖动”完成,在萨满做完祷告等仪式的前期铺垫工作之后,大神会进入一种忘我的精神状态,接着身体出现“抖动”之后行为会产生判若两人的变化。一个“抖动”的动作就代表着大神已变为头脑昏迷,但行为却更癫狂,出现蹦跳、狂奔等动作,此时需要二神来辅助大神完成仪式。另外大神身体的每一次抖动都代表着神灵所传递出的不同信息,这些信息则由二神来解答。萨满在“抖动”后发生的种种变化,状态从清醒到恍惚入迷,动作的平稳到疯狂,这种行为的表现说明萨满的身份在抖动的过程中发生了转换,由人变为神,即“抖动”象征着神灵附体。
  三、从仪式到展演萨满舞蹈动作象征性的消解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赫哲族的萨满舞蹈进入到了旅游区展演,走上舞台为展示赫哲族特色而演,形成舞台化、产业化的新特点,从而引起了仪式到展演的场域变化。萨满仪式具有能呈现赫哲族精神信仰,表达萨满教宇宙观和人文观的语境,而萨满舞蹈一旦离开了“仪式”这个场域转而到其他情境下,成为纯粹的表演形式,就失去了原初的宗教意义,作为展演的萨满舞就被赋予了其他的价值意义。
  首先,在萨满舞蹈由仪式进入到展演,情境发生变化带来价值系统的改变,同时萨满舞的所有参与者与观赏者的身份也都产生了变化。作为萨满的大神或是二神,从巫师祭司变为舞蹈表演者。萨满原是宗教文化的继承者和保护者,是专门进行宗教活动的巫师,作为人与神之间的“使者”,在人们心中具有崇高的威望,而当身份转换成舞蹈表演者时就失去了其身上所固有的神性。其次,萨满仪式中的舞蹈能够呈现出高度的神圣性与秩序性,这是展演中的萨满舞不具备的。萨满仪式中的舞蹈在一年一度的祭祀、节日相关,具有强烈的神圣感。而在旅游景区内观众可以随时欣赏观看到舞蹈演员的萨满舞表演,这时萨满舞蹈因为场域的变化,由宗教性转向了世俗性。最后,仪式中的萨满舞是超自然的信仰行为,可以帮助赫哲人缓解生活中的苦难焦虑,同时在心理上增强对自然的控制力。当赫哲族人在生活中面对不确定的情况下需要萨满舞作为媒介,通过仪式打开与神鬼沟通的大门,得到超自然的力量,从而缓解自身生活的紧张感。但展演中的萨满舞更加强调表演性与观赏性,给观众从视觉到心理都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前者是通过萨满舞蹈的自身力量达到对现实生活的掌握,以此消除顾虑获得轻松,后者则是通过对视觉的冲击使观赏者达到心理的满足愉悦之感。
  如若把仪式中的萨满舞拿到旅游区的舞台上,仪式中的象征性就被削弱,其本质的宗教意义被展演的情境所消解。萨满仪式中的舞蹈象征着赫哲人的宇宙观、神灵观、鬼魂观,其舞蹈的表现需按照既定的秩序及相应的目的在仪式上严格舞动。反之存在于旅游区展演中的萨满舞与仪式中的萨满舞相比较,缺失了仪式的意义,只为取悦观众的表演,相似的舞蹈因场域的不同、表达的目的不同所以舞蹈的象征意义也不同
  结语:在萨满仪式中的舞蹈象征了赫哲人的宇宙观、神灵观和鬼魂观,与展演中的萨满舞截然不同。仪式中萨满舞具有严格的教义、舞仪的规定,承载着赫哲人的精神信仰,凝结了赫哲族社会的思想和道德,共同体现在萨满舞的象征体系当中。然而,从仪式到展演,象征性的消解使萨满舞失去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形成流于舞蹈姿势表面的表演形式,成为驱壳。
  参考文献:
  【1】王宏刚,荆文礼,于国华:《萨满教舞蹈及其象征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
  【2】凌纯生:《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
  【3】郭淑云:《萨满舞蹈的特征与功能》,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6).
  【4】《赫哲族社会历史调查,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5】迈克尔·赫茨菲尔德:《人类学:文化和社会领域中的理论实践》,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6】科塔克:《文化人类学欣赏文化差异》,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要】:农村广场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传播着健康文明的思想内容,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审美趣味的熏陶,既培植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也展示了本地特有的文化现象。它对承传传统文化,发展繁荣乡土文化、民俗文化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场文化的发展,对城乡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发挥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作用。因此广场文化活动将会在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
期刊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检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示了检察机关多年来对党忠诚、牢记使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所取得的成就。在新时代背景下,基层检察机关在文化建设上要坚定政治方向,提高认识,找准站位,解决好检察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推动基层检察机关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基层检察机关;检察文化建设;导向  加强基层检察机关文化建设,是新时
期刊
【摘要】:爱马仕丝巾以文化创意、精湛工艺技术、精品意识等闻名世界,其色彩的运用及形象色的开发是奢侈品品牌发展的典范。本文从色彩的三属性色相、纯度和明度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爱马仕丝巾的用色技巧,总结爱马仕用色规律。  【关键词】:爱马仕丝巾;色彩三属性;应用技巧  有科学实验表明当人们在观察设计作品时最初的20秒色彩占80%,造型占20%。经过短短2分钟后:色彩占60%,造型占40%。而5分钟后色彩
期刊
【摘要】:《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语言准确、精练、简明、清新、生动、朴素, 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诗经》的语言有如下这些特点:一、叠音词的大量使用;二、重章迭句复沓的章法;三、双声叠韵词的大量运用;四、四言体为主的句式。  【关键词】:叠音词;重章;双声叠韵;四言体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
期刊
【摘要】:八十年代,法国哲学家吉拉斯·德勒兹写了两本关于电影的书,《电影一:动作影像》和《电影二:时间影像》。经常有人指责,他那些稍显晦涩的文本难以洞察,太過于集中在作者电影,而且只对欧洲艺术电影适用。作为对照,本文将展开德勒兹的电影哲学,以典型的好莱坞浪漫轻喜剧《初恋五十次》为例,说明它能够用于分析现代美国电影,而且是好莱坞的主流商业影片。  【关键词】:时间影像;动作影像;好莱坞;浪漫喜剧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族文化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民族地区的文化多样性研究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研究课题,在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的课后阅读情况会呈现出较以前不同的阅读倾向,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记录法对壮族地区中学生的课后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他们的课后阅读倾向性,来探讨民族地区在中学生的课后阅读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做哪些改进,以此来更好的促进民
期刊
【Abstract】:Reading is a significant part of mastering a languag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i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and illustrates the three reasons of this statement.  
期刊
A shot in Black Narcissus (1947) reflects an interesting aspect of colors on a white nun. In a medium close-up shot, Sister Ruth is framed in the center beside a column on the right. The camera is in
期刊
【摘要】:中国古代绢帛画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一直以来,学界对绢帛画研究颇为关注。中国古代绢帛画以工笔画为主,工笔画在唐代已经盛行起来。绘画技法日臻成熟,绘画的材料也有很大改进。据米芾《画史》所载:“古画至唐初皆生绢,至吴生、周、韩斡,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捶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  中国的绢帛工笔人物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笔人物画使用
期刊
【摘要】:现代汉语中四字词数量庞大,在这些四字词中,存在许多词义相近的词,为了更准确的使用这些词语,我们需要清晰的理解他们的差别。一些理性意义基本相同的四字词在实际使用中也表现出一些差别,本文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三方面对近义四字词色彩义的辨析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近义四字词;色彩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  《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014)中收录了17000余条现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