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建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而要对外部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教学场景 建构方式
  语文教学是一种思维和审美相结合的活动,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不可能是静止、僵死的灌输和接受,而是动态的、积极的建构过程。语文课堂就是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场所。
  一、问题展现
  教学场景:《少年闰土》(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片段。
  教师:在闰土为“我”讲的四件事中,你们最想和闰土一起干什么呢?为什么?
  学生:我想去体验一下看瓜刺猹的感觉,我想去看看猹这种小动物到底有多么的伶俐。
  教师:还有谁想去看瓜刺猹?请举手。
  教师:这么多的同学想体验看瓜刺猹,现在请你们再来读“我”与闰土关于看瓜刺猹的对话,看一看你们知道怎样判断猹来了吗?
  学生:当你听到西瓜地里有啦啦地响声了,就可以判断猹在咬瓜了。
  教师: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该怎么做?
  学生:我觉得应该捏了胡叉轻轻地走过去。
  教师:为什么要轻轻地走过去?
  学生:因为猹是种很伶俐的小动物,不轻点,它就跑了。
  教师:你觉得呢?
  学生:我觉得应该轻轻地走过去后,特别在看到猹时,要非常快地刺,不然它也跑了。
  教师:大家谈得非常好,你们能够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句话吗?注意既不要惊动了猹,还不能让猹跑了。
  (学生读并在读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教师:看来大家都了解了看瓜刺猹是怎样一回事。在作者无数次的想象中,闰土月夜看瓜刺猹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注意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教师:说说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看到在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下面有许多的西瓜。
  教师:你看到了美丽的月色,其他同学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看到在西瓜地里有一个少年正在刺猹。
  教师:谁看到更清楚?谁看到这少年在怎样地刺猹。
  学生:我看到一个少年正拿着胡叉用力地刺猹。
  ……
  二、问题解析
  在“教学场景”中,教师先用情景呈现问题:你们最想和闰土一起干什么?让学生体验刺猹、捕鸟等的奇妙、惊险。与此同时,创造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选择四件事中最喜欢的一件,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受到感情的熏陶,在平等对话中建构、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三、对策探究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依靠教师的灌输是行不通的。教师的分析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1.整合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传统教学目标的设计折射出的教学理念是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意,重智能变化轻心理变化,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只知记忆不知思考、只知接受不知创新,活脱脱一个个盛装知识的容器。再加上教学过程中忽视情感因素的诱发,更使学习变得索然无味,这与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语文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目标应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2.开放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凡是学生能做的,老师绝不代劳。以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原有认知结构为出发点,以语文课文为信息源,纵横延伸,立体展开,引进与课文相关联的信息,为课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训练、情感的体验架设桥梁,构建认知框架,最后达到同化课文、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目的。
  3.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首席”作用,让学习评价多元化。这里的“首席”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学生在文本的认知、对话和想象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理解是多元的,教师只有在对教材多元理解和有效调控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提升情感和人生境界、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语文思想性和人文性的关系、语言和内容的关系、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只有发挥这样的“首席”作用,才不至于扼杀学生思想的纯真,给孩子的发展自由的空间。
  4.变“单向传输”为“平等对话”,让课堂教学互动起来。生成性的语文课堂不能仅停留在思辨层面,而要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而言,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是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直线传输的一种突破。直面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极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展开一种积极有效的“对话”,即教师尊重学生的多维理解,进行双向对话,师生之间达成较深层次的理解。
  四、实施小策略
  建构的语文课堂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让小马自己过河”——自我计划、自我发现、自我感悟、自主建构、自主结论,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者,回归阅读的本位。
  2.差异性原则。这是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学生对阅读对象的接受程度及新知识的建构质量,由自身的文化积淀和经验决定。学生是以他自己的经验、态度、情感和意志带入阅读对象进而建构意义的,因此阅读的过程及结果应该体现读者的主观性和个性化。
  3.开放性原则。表现为课堂内容的开放和学生思维的解放,重视学习过程的丰富性和教学细节的灵活性。教学内容上提倡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养成多角度研究问题的习惯,鼓励求疑、创新,允许学生对课文有不同的看法,“提倡尊重心灵舒展、精神个性”。
  4.联系性原则。这是指在阅读中让学生联系自身的阅读背景、经验和知识储备进行新知识的建构和对文本意义的创造。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目标的缺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落实情感目标要以生为本,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的情感特点;要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情感因素;要追求实效,情感目
苏轼、苏辙之间亲密的兄弟关系,是苏轼文学创作的重要题材。这一主题的文学创作,大量涌现于苏轼的诗文之中,词的创作亦有所涉及。本文结合相关史料梳理苏轼兄弟的交流互动关系,并
鲁迅先生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由此可以看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课内阅读更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明确
期刊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小学数学教学要以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参与。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提出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参与;解决数学问题,强化学生参与。 The problem is the
自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急速扩张,高等教育资源日益紧张,民办教育在此环境下实现了快速发展,在数量增加的基础上规模也日益扩大。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诸多
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在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中别有特色,其中科幻三部曲可以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其科幻小说的艺术特色,不仅大量描写当时科技,还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主要对新的《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当中的普通混凝土路面结构的荷载应力的计算理论和方法车辆荷载和结构边界条件的处理、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回归和理论的修正,以及综
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是对幼儿教师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是针对每个系不同的专业方向,对于英语学习的要求又存在差异。本文就是在
现代数学教学应当更加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也获得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体验。 Modern mathematics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