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客》怎么挑图片?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pe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片不是文字的附属品
  为偶像人物拍照和拍一张偶像级别的照片是两回事。偶像经常被人拍,所以挑战在于拍出一张既能抓准拍摄对象性格特征,同时又能给人惊喜的照片。可可·香奈儿是个不好惹的坏脾气,而亚历山大·利伯曼这位传奇的创意总监、摄影师、雕塑家在1951年为她拍摄这张正面照时对此心知肚明。
  可可·香奈儿在利伯曼的镜头下显示出其发自天性的傲慢。她的头部微微上扬,嘴角弯曲的弧度略显刻薄,左手挎包,右胳膊向内弯曲,那种高傲与无礼,以及对任何人物的满不在乎会使所有人内心惶惑却又情不自禁赋予盛赞。从图片中看来,她的血统似乎生来比大多数人更为高贵。
  该照片诞生时,距《纽约客》改版刚满三年。《纽约客》新总编蒂娜·布朗于1992年大胆将杂志从黑白改为彩色,同时使用大量摄影作品。这些激进的改革措施使原本日趋低迷的发行量再次突破每周一百万,读者群也有所扩张。利伯曼拍摄的可可·香奈儿被刊登在1995年11月20日的《纽约客》杂志上,此时摄影已然显示出其在杂志中的重要地位与巨大魅力。
  在这幅堪称偶像级别的作品《可可·香奈儿》问世17年后,它终于随着其他上百张来自《纽约客》的摄影作品一道,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摄影爱好者的面前。一场《纽约客》摄影展正在北京UCCA举办,作为展品之一,它被挑中了。
  此次展出的图片由联合策展人凯·索菲·罗比诺薇兹和伊丽莎白·比昂迪共同挑选。伊丽莎白现任《纽约客》视觉编辑,而凯·索菲则是《Fantom摄影季刊》的主编。为策划展览,她们翻阅了20年来出版的所有《纽约客》杂志。这些作品来源广泛,包括电影工作室、艺术机构、档案室和私人收藏,创作年代横跨1890年至2010年。她们将展览命名为“无以言表”。
  “我们把图片看作独立的信息,而不去想它与文章之间的关系,否则图片的原始意义就消失了。”两位策展人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希望它们能作为艺术作品独立存在,它们不仅是文字的附属产品。这也是为何要为展览起名为‘无以言表’的原因。”
  《纽约客》首次刊登的照片是理查德·艾夫登创作的《马尔科姆·X》肖像,它标志着摄影作品开始在此杂志中树立起大胆、独立和发人深省的形象。当人们一走进展厅,安静地平躺在玻璃保护罩中,刊登有这幅作品的《纽约客》便映入眼帘。照片里的马尔科姆·X挑衅地看着镜头,失焦的画面带来一种不安与焦虑的情绪。
  艾夫登的拍摄对象基本上都是事先摆布的,常常被置于画面的最前方。并且,他从来不掩饰人物的生理缺陷,皱纹、眼袋、疤痕在画面上很显眼。但真实面貌显然更能引起观者的兴趣。许多年后,摄影已成为该杂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艾夫登的作品仍然影响深远。
  欧文·佩恩在拍摄时便采用了与艾夫登相似的手法。为了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模特身上,很少添加背景元素。他的工作室几乎是空的,场景设置只有灰墙和灰地板。他依照直觉工作,且尽量不使用道具以突出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通过将希区柯克的整体形象缩减为他独特的体形,创造了一张淋漓尽致的肖像。画面中,希区柯克看起来就像要从西装里炸开来,另一方面,却又荒谬得高雅精致。佩恩的工作方式很有禅意,摄影棚总是保持绝对安静,助手交流使用手语,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快门开启声不断地打破这种近乎神圣的寂静。
  
  摄影师的新角色
  《纽约客》大部分照片都是配合某个人物的专题文章或记录某次事件而搜集、拍摄的。但除了分析文章、文化评论和深度报道以外,每期杂志还会刊登一篇小说。在这部分里,图像和文字结合起来以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捕捉小说中出现的情绪、时间或地点。
  《迷航员》是乔纳森·勒瑟姆创作的短篇小说,讲述了几名宇航员迷失在某个仿佛来自未来的生物圈的故事。在当代艺术家卡恩和塞莱斯尼克为此拍摄的照片里,宇航员孤独地飘浮在一片漆黑的宇宙之中。这张照片完美体现了《纽约客》小说单元配图是如何奇妙地围绕故事文字展开。看着这幅画面,观者似乎也随之进入到了与同伴失散的宇航员的想象世界中。
  而翁奋的摄影作品《凝望海面6号》同样令人困惑又充满联想:远方的碧蓝大海上,究竟埋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吸引着这些中国少女极目远眺?画面洋溢着浓厚唯美的中国色彩气息,年轻女孩眺望的背影充满对生活的希望和茫然。在脱离文字后,它们依旧展示着其固有的力量。这正阐释了策展人凯·索菲的本意:摄影这一载体是跨越语言的,无须翻译。无论人们来自何方,通过一张照片就可以沟通。
  曾任美联社记者的著名摄影家刘香成坦言,他第一次看到在《纽约客》上出现的摄影作品时就被深深触动了感官。“在编辑部中加入摄影师,这个变化非常棒。我对摄影师的新角色感到很乐观。”
  90年代初,刘香成从莫斯科回到中国。开始与时尚杂志接触的同时,他还在香港办了专门负责东亚地区的国外摄影中介代理机构。谈到图片在杂志发展历程中起到助推作用的那段黄金时期,他回忆:“当港媒慷慨砸金花1500美元购买组图时,国内媒体的摄影收费标准还在15-30元人民币的水平。”
  “美国大部分杂志都对摄影师比较重视,会让他们参与杂志风格的基调设计。中国目前杂志业发展正处于黄金阶段,但摄影师还没有机会在杂志的整体感觉上做出贡献。”刘香成说。
  被称为“杂志狂人”的《生活》创意总监令狐磊曾表示,《纽约客》中图片的呈现非常匠心独运,并且与其世界级杂志的实力相呼应。或许,摄影师在杂志中扮演的角色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说明。
  针对令无数摄影爱好者、杂志迷都感到好奇的问题:一本像《纽约客》这样的杂志到底是如何挑选图片的?令狐磊举了个最近的例子加以阐述。
  “我们可以用他们报道韩寒时使用的图片,这个发生在中国的故事作案例来看看。他们邀请了一位上海的外国摄影师拍摄一组韩寒的照片,针对其身份,拍摄场景选择在上海的外滩、弄堂以及赛车场等地,最终杂志只用了一张:网吧。”
  面对挑选标准问题,伊丽莎白则选择精确简练地概括自己的态度:“我们以独立看待艺术作品的态度来欣赏每件摄影作品。”在她眼里,高质量图片的标准是:即使它们没有与杂志上动人的文字直接发生关联,也是“一图抵万言”的,是带着经过“极度简约”的严格挑选标准得到的结果—图片既是文字的注脚,更是思想的出口。
  《纽约客》上发表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摄影作品不仅提高了阅读质量,其本身还为读者提供了灵感和信息的来源。它们随着来源和题材越发丰富,摄影视野的逐步拓宽,已逐渐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艺术媒介,且从未如此平缓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在展览中,它们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超越了文字的表达。这些精美的摄影图片脱离了编辑性的使命之后,展示出了一种形式和固有的力量—无以言表。
  
  《市场小贩,比例比诺,俄罗斯》,西蒙·罗伯特摄,2009年8月3日出版
  
  《微笑的艾德》,于尔根·泰勒摄,2006年5月15日出版
  
  《迷航员》,卡恩和塞莱斯尼克摄,2008年11月17日出版
  
  《科雷塔·斯科特·金,乔治亚州亚特兰大》,玛丽·埃伦·马克摄,1996年4月29日出版
  
  以上均为资料图片,由“无以言表:《纽约客》摄影展”主办方授权使用。
  
  通往民主之路:
  民主转型的政治经济学
  作者:[美]詹姆斯·霍利菲尔德、加尔文·吉尔森
  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3月
  定价:59.00元
  
  20世纪70年代以来,拉美、亚洲、苏联和东欧、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走上民主之路,史称第三波民主化浪潮。本书由多位政治学者合力撰写,考察了这些转型案例的不同路径(统治集团的分歧如何推动民主转型,统治集团外的群体和利益集团如何发出挑战),以及稳定新的民主体制所需要的政治和经济方案。谈到亚洲的民主转型问题时,作者表示,亚洲可能缺乏一些构成公民社会的基本前提条件,比如言论和集会结社自由等,但儒家文化强调家庭和群体的关系也可以创造出一个国家控制的大共同体之外的独立的社会氛围或公民社会。不过,由于本书最早出版于2000年,有些论述需要重新书写,如印度尼西亚的民主转型。
  总体上来说,本书并不空谈高深的理论,也不妄自认为通往民主只有一条路可走。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本书的个别词句翻译不准确,比如将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翻译成了《纽约时代周刊》。(徐图之)
  
  上升的一切必将汇合
  作者:[美]弗兰纳里·奥康纳
  译者:仲召明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3月
  定价:36.00元
  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杰出代表作家,奥康纳的每部作品都十分出色。中国著名作家马原曾对她做过非常精彩的解读,他说“奥康纳的小说有一股邪气”,也因此她被冠以“邪恶”的头衔。她不但继承了福克纳的哥特风,在描写人性阴暗面时更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力度。在冷静的叙述背后,往往藏匿不为人知的黑暗元素,这一特色几乎成为奥康纳的标签。如果不是因患红斑狼疮英年早逝,她取得的成就肯定要比现在更伟大。(老马迷途)
  
  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上下两册)
  作者:左凤荣、沈志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月
  定价:69.00元
  本书由苏俄研究专家左凤荣、沈志华共同讨论,左凤荣执笔,探讨了从18世纪彼得大帝到当前梅普共治的现代化之路,不过主体仍是列宁斯大林体制下的苏联时期。本书第二部分则由7位专家学者集中探讨了苏联解体的原因。沈志华提到,根据他看到的档案材料,二战结束后,美苏在划分势力范围,前提是各国不能搞一党制,斯大林要求各国共产党首领向西方民主国家靠拢搞议会选举、组织多党联合政府,因此,当时欧洲实力最强、拥有几十万军队的法国、意大利和希腊的共产党纷纷交枪进入政府。不过,后来的东欧各国以及中国,最终还是走向了共产党的无产阶级专政。(徐图之)
  
  戒石铭与皮场庙:
  中国古典名著的法眼解读
  作者:郭建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月
  定价:26.00元
  作者通过《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三部小说,结合法律史文献,分别观察了中国古代下层、中层和上层社会的司法状况。小说固然是出于虚构,却能反映创作者所处时代的一些真实内容。如小说中不少梁山好汉的脸颊上都因“刺配”而被刻上“金印”,郭建即由此引申出宋、元、明三代所谓“五刑”的量刑概况,乃至“脊杖”的规格与沿革、“刺配”与“充军”的异同。全书在以小说情节为例证的同时,也纠正了小说创作者法律知识上的讹误。(杨津涛)
  
  
  满是镜子的房间:
  吉米·亨德里克斯传
  作者:查尔斯·R·克罗斯
  译者:董楠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2月
  定价:32.00元
  以往的阅读经验会告诉你,不是每一个伟大人物的传记都是可读的。一来作品伟大不意味着生平有趣,二来传记作者也是关键。《满是镜子的房间》靠谱之处在于它是作家查尔斯·克罗斯四年中对亨德里克斯的家人朋友等与他关系密切的人,进行了数百次的采访得来的,还有,亨德里克斯本身的人生故事丰满,纵然生命只有27年,但荣耀无数,加上绯闻八卦传奇神话谜团等等,本传记值得精彩二字。重要的是,精彩不是源于猎奇,而是精准的采访,细节来源于当事人的讲述,这一点可以从本书后面所附每个章节的采访对象看出来。(朱白)
其他文献
古人比谁身上有钱,把钱袋子拿出来掂掂即可。现在一个人的钱包很鼓,说不定只是塞了一大堆草纸。就像我,钱包鼓鼓囊囊的,其实里面现金通常很少,大部分是多年积累下来的各种VISA和MASTERCARD信用卡、航空公司会员卡、购物卡和折扣券等等。  钱包里的内容,代表了不同的消费方式。随着我们的消费行为越来越被数字化,钱包本身也在蜕变。从现金到信用卡,至少还保留了实体的触摸。移动支付方式的出现,让这种触摸都
山西交城县卦山,正在大兴土木的庞大工程已接近竣工。4个多月后,这里将迎来一位前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骨灰。它的出现与偶然曝光,曾在网络上下掀起轩然大波。在官方的正式文件里,这里叫做“华老骨灰安放工程”,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程;在通俗的说法里,这里又被习惯叫做“华陵”,使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在当地人眼里,他们更希望“华陵”能迅速带来城建与旅游生态的改观。    阳春三月,干旱多风的山西省交城县整天灰
2011年3月13日中午,送走了最后的板房居民—65岁的何学亮夫妇,板房区管委会副主任曾岷锁上了办公室的门,离开了全面拆除中的“幸福家园”。  临别前,他说,“走了,不来了。”  这一天,标志着2585间,庇护了6701人,存在了1034天的“幸福家园”,彻底谢幕。3月30日,“幸福家园”板房区管委会和居委会完成善后工作后,和都江堰所有的安置点管理办公室一样,从都江堰市的行政体系里彻底消失。  在
每逢年底,各级政府的“突击花钱”总会成为媒体焦点。虽然老调重弹多年,却没任何改观。反倒是,因财政资金大幅超收,“年底突击花钱”近年来呈愈演愈烈之势。据报道,年末一个月,2008年各级政府花掉了1.5万亿元,2009年花掉2万亿元,而今年,政府部门在余下的一个多月里,将花掉超过3.5万亿的财政资金。虽说有关部门年年对此都明令禁止,但因无任何监督和处罚措施,不仅丝毫遏制不了“突击花钱”势头,反而显示出
前几天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丈夫在房事后与妻子探讨起为什么女性相比于男性,更倾向于忠于同一个性伴侣。丈夫从生理机能上来分析,认为这是一种非常符合经济学原理的性别趋势。  因为在房事中,一般男性相对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劳动以及生命消耗,每一次的这些成本是保持不变的。所以在长久的性关系维护中,男性本身的价值比较稳定。而女性最大的价值在于其首次裸露的“知识产权”,而后其角色本身相对来说成为一个配合者,劳动成本很
易中天出生在湖南长沙,但他自幼生长和学习在武汉。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1965年毕业于重点中学华师一附中,如果参加高考,他百分之百能够考上我国的重点大学。但他放弃了,抱着“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的乌托邦理想,自愿到新疆军垦农场当军垦战士。10年后,他发现自己都解放不了,何以能解放全人类?于是,他被抽调到乌鲁木齐钢铁公司子弟学校教书,其间边学习,边教书。随着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后,1978年又首次
女友发来私信告知今晚在后海某涮肉店举行安慰Z失恋的饭局,盛情邀请参加。这个名目好生有趣,而长得像卡通人物的Z更是传奇。三张多的“大男孩”,我们围绕他举行过N次相亲饭局,去年好不容易听说他恋爱了,饭局消停了一阵,如今他又重新当上主角。一直听说他是处男,也不知换了身份没有,因为终究没举行过“成年礼”庆祝。  再说到我和Z的关系,是纯洁的男女关系。曾经抱着解救目的,深夜里找了个去他家看动画片的借口,登门
成名之前,陈坤一直被深刻的自卑感折磨,而成名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也毫不否认自己的迷失,以及“功成名就”这件事给他带来的巨大的不快乐。    成名  明星陈坤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公益活动中。他参加了王克勤发起的“大爱清尘”项目,为中国的尘肺病人募集资金;他和他的工作室去年做了一个心灵建设项目名叫“行走的力量”,有1万多个大学生报名参加,最终他们挑选出10个,这10个年轻人和他一起徒步走了一趟
其实应该先说吴英。是的,消息终于来了,吴英暂时不会被杀掉,所有为她担忧,为中国金融垄断秩序愤怒的人们,暂时松了一口气。道理是如此的简单,如果中国市场经济中金融的秩序,是多样性的、开放的、竞争的,那么吴英的所作所为就没有土壤。制度性的陷阱在这里,市场要展开,企业要生存,没有吴英,肯定有李英,一开始就不是吴英错了。  该说的大道理,其实都已经说完了。感谢最高法院刀下留人,说明有人开始意识到,错误的不仅
中国福建桥上小学  2008年,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晓东接手了一个公益项目:选择一个衰败的社区,用一些小建筑来重新激发它的活力。  “我立刻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和那些风雨中摇曳的土楼。”来自福建省平和县的学生陈建生将李晓东带到了下石村。“我从小在土楼里长大,但是读高中那年,从小陪伴我长大的土楼却倒塌了,这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陈建生说。当看到遥相对应的土楼,以及那条小溪时,李晓东突然有了灵感:“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