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洛川北朝佛教石造像

来源 :大众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d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川县位于陕西中部,连接着关中和陕北,因境内洛水而得名。洛川县博物馆藏有一批精美的北朝时期佛教石造像,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洛川土基镇鄜城村清理出土的石造像为主。这些石造像石刻技艺高超,个别造像残留贴金,施彩绘。
  精美的石造像
  石雕观音头像 北魏时期,砂石质,圆雕。头戴花蔓冠,并以两串连珠纹饰环绕,冠正中莲花之上有一座坐佛,结跏趺坐,饰禅定印。头像面相清瘦,弯眉,细目微闭,通梁鼻,唇线清晰,嘴角上翘呈微笑状,双耳下垂贴头侧。
  贴金观音头像 北魏时期,砂石质,圆雕。头着宝冠,冠正中有一坐佛,残佚。宝缯下垂,三层缯摆褶纹外撇。面相方圆丰润,弯细眉长目,双目微闭,高鼻梁,薄唇,唇线清晰,呈现出微笑的神情,下颌方圆,略残。头像面部贴金,如今在其脸部、颈部、耳部仍残留部分贴金。
  彩绘贴金菩萨头像 北魏时期,砂石质,圆雕。宝冠上有两连串珠饰环绕,面相椭圆清瘦,细眉弯长,双目微闭,鼻直且挺,嘴唇较薄,呈微笑状,双耳下垂。头部饰有彩绘、贴金,但剥落严重。
  石菩萨头像 北魏时期,砂石质,圆雕。圆脸,冠上有宝相花,鼻梁高直,弯细眉长目,双目微闭,口唇微起,嘴角上翘,呈微笑状,双耳下垂。
  彩绘菩萨头像 北周时期,砂石质,圆雕。头戴宝冠,冠正中有一方形脸佛。面部高鼻略残,弯眉,闭目,嘴唇微起,呈微笑状。宝缯下垂,摆褶纹外撇。饰有彩绘,剥落严重。


  交腳弥勒造像残碑 北魏时期,砂石质,下半部残失,仅存上半部,碑身四面均有造像。碑阳上部有一龛,呈不规则形,龛内雕一佛二菩萨,龛楣为线刻波浪纹和浅浮雕对称宝相花。主尊为交脚弥勒佛造像,高肉髻,双耳下垂,面带微笑,着交领大衣,衣领外翻呈扇形,两衣襟于腹前打结,双手置于胸前合十,交脚坐于长方形座上。两侧为菩萨,均头戴花冠,着交领长裙,双手抱拳置于脚前合十,像均高14厘米。二菩萨座下有两只相对站立的护法狮,作行走状。狮身后刻一夜叉,狮头两侧各刻一半跪状供养人。其余小龛内刻佛、菩萨,呈坐像,共有造像18尊。碑阴残存小佛造像龛,分4层,每层6龛,龛内部为佛造像,均结跏趺坐,衣摆由腹前穿出,着圆领通肩袈裟。碑左侧残存三龛,圆拱形,内雕单尊佛造像,高肉髻,垂耳,着圆领大衣,结跏趺坐像。碑右侧残存三龛,为上、下两层并列的两个圆拱形龛,龛内均刻单尊佛造像,高肉髻,垂耳,着交领大衣。


  交脚弥勒造像碑 北魏时期,砂石质,碑身四面均有造像。碑阳刻一圆拱形龛,龛内雕一佛二菩萨造像,龛楣为阴线刻桃形火焰纹。主尊为弥勒佛造像,头戴冠,垂耳,着圆领大衣,双手合十,交脚坐于方形座上,像高27厘米。左侧为胁侍菩萨,站立,束髻,着交领袈裟,右手下垂,左手屈肘置于腹前。右侧为胁侍菩萨,站立,束髻,着交领袈裟,右手下垂,左手屈肘置于腹前。碑阴亦刻一方形龛,龛内雕一佛二菩萨造像,龛楣为线刻桃形火焰纹。主尊为佛造像,宽高肉髻,大垂耳,着圆领大衣,施无畏与愿印,坐于方形座上,像高30厘米。左侧为胁侍菩萨造像,站立方座上,头戴花冠及宝缯,着交领袈裟,左手下垂提净瓶,右手屈肘置于腹前,像高26厘米。右侧为胁侍菩萨造像,头戴花冠及宝缯,着交领袈裟站立方座上,左手捧钵置于腹前,右手下垂,像高26厘米。碑左侧为圆拱形龛,龛内刻三座佛,龛上方有阴线刻阁楼图案。三座佛造像,宽高肉髻,大垂耳,着交领袈裟,双手合十,结跏趺坐。碑右侧有圆拱形龛,龛内雕一佛二弟子造像,龛楣为线刻桃形火焰纹,主尊为思维菩萨造像,头戴冠,垂耳,着交领大衣,自由坐姿;左肘倚左膝,左手向上托颊;右手置于左膝脚腕处,头略向左侧,做思维状。左侧为弟子像,头戴风帽,披通肩大衣,双臂隐于衣内,站立于方台座上。右侧为弟子像,大垂耳,着交领袈裟,双手屈肘置于腹前,站立于方台座上。
  年代与特点
  鄜城村在北魏时期为敷城郡所辖,村内残存有城墙、石柱础等北朝遗迹。426年,北魏政权攻占了统万城和长安城,统一了北方。北魏政权大力扶持佛教,先后修建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当时陕北地区开窟造像、刻造石像石碑等活动兴盛。从这批造像出土地点分析,鄜城村当时应有大型寺院,这批造像可能在毁佛灭法时埋入,至于具体的毁佛事件因由,现无法考证。好在这批造像有“神龟元年”“大魏永安三年”“西魏大统十二年”“北周建德三年”等纪年,为石造像整体断代为北魏北周时期提供了证据。


  这批北朝石造像,从形制大小上分为两种,一种与真人头像大小基本相等,另一种是竖碑式造像碑,通高不超过1米。北魏时期石造像佛头较大,且向前微挺。面容清瘦,长脸细颈,高肉髻,神态飘逸,属“瘦骨清像”风格。菩萨头戴形制特殊的多层花瓣冠,装饰富丽多变,刀法流利精细,有北方的浑厚,又有南方的俊丽秀气。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是表情略带微笑,平静中透出慈爱。到北周时期,改变了北魏时期的清秀造型,变为丰额方颐,体态壮硕,浑厚,发髻呈平肉髻,方脸,直通式脖子,长耳,直鼻,口角涡下仍带微笑表情。
  总体说来,这批洛川北朝佛造像在纹饰、风格等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是目前陕北地区少见的北朝石造像。
  (作者杨军为洛川县博物馆馆员;李妮为洛川县博物馆助理馆员)
其他文献
2017年6—11月,在配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准格尔旗福路塔墓地考古发掘工作期间,鄂尔多斯博物馆工作人员利用闲暇时间对位于柳树湾村境内的一处古代召庙进行了初步调查。召庙虽已破败,但其建筑主体尚在,建筑外表有精美的砖雕、木雕及铁艺构件,各殿内保存有多幅较完整壁画。根据召庙殿堂的建筑风格、壁画内容、绘画技艺、人物造型等分析,柳树湾召庙及壁画应为清代晚期的作品。壁画主要为藏传佛教内容,与以往
期刊
2007年宿迁市博物馆在宿迁黄墩镇曹甸村征集到一块清代碑刻,据村民介绍,此碑是20世纪60年代拆除清代利运闸时在运河淤土中发现的。此碑保存完整,青石质,碑体通高159厘米,宽50厘米,厚12厘米。碑首为圆弧形,居中篆刻一“寿”字,两侧刻有对称的花卉纹。碑底有榫头,缺底座。碑文阴刻楷书竖11行,计363字,周边连续“回”形纹,部分字迹漶泐。碑文抄录如下:  骆马湖形势如盘,近堤地高于湖心倍蓰,乃山水
期刊
城坝遗址位于渠县土溪镇城坝村,面积567万平方米。2014—2018年,为进一步探索川东地区的巴文化,了解巴文化融入汉文化过程及秦汉帝国对西南地区的开发与管理情况。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渠县历史博物馆,对城坝遗址进行了连续5年的系统性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城坝遗址因新发现的“津关”、“城址”以及大量的“竹木简牍”,而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2018年度六大考古新发现。  2019
期刊
姚河塬遗址位于彭阳县新集乡姚河村北部,红河北侧支流李儿河、中间支流小河相交汇的三角台地上,东为宁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小河湾遗址,西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海子遗址,北与马鞍桥梁战国墓地隔河相望。遗址面积62万平方米。2017年5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红河流域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在此发现仰韶晚期、齐家文化、西周、战国秦汉及宋元时期遗存,是一处古代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场所。  遗址自2017年5月发现后,随
期刊
“考古”是一项田野性科学事业,当然有一定的艰苦性,然而它更多的却是给考古人带来荣幸与激情。不少考古人会因为某项重要考古发现而一日走红,也会因为某一项重要发现而名留青史,即使没有这样的机遇,他也比一般人拥有机会首先目睹许多往世奇珍在出土时刹那间的“惊鸿一瞥”,体验过千年万年交汇于一握的那种时空穿越感。在平凡的发掘中如果一旦获得重大发现,则会让考古工地很快变得门庭若市,高人名记,往来不息。然而,在这样
期刊
樽,有异于尊、奁、卮,为战国时期出现的日常实用酒器,盛行于汉晋,形制有盆形、筒形及球形三类,胎骨有铜、陶及漆木之分。一般汉樽盖顶衔环,环周饰对称的鸟形或环形钮,器腹饰两对称的铺首衔环耳,底部饰三熊足或三蹄足。  “奁”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竹部》:“奁,镜奁也。从竹,敛声。”奁亦称“检”,是一种竹木的小型容器,主要存放梳妆器物,如镜、梳、篦及面部化妆品,发于战国楚,盛行于汉,其形制较低矮,以圆形为
期刊
2019年9月起,淮安市考古所对金湖县徐梁花园安置房项目附近的徐梁古墓群進行了先期勘探,面积约10500平方米,采取普探与重点勘探相结合的方式,共发现墓葬66座。勘探结束后随即进行发掘,11月中旬结束,发掘墓葬以汉墓为主,以及战国墓葬3座、清墓1座。汉墓形制均为土坑竖穴墓,有一椁一棺、一椁双棺、单棺和双棺等。大部分葬具已腐朽,仅存痕迹。  本次发掘出土各类随葬器物240余件,有陶器、铜器、铁器、琉
期刊
在考古教学与实践中,有些术语和概念需要设身处地去操作才能更深刻理解。为此,考古学有一个分支学科——实验考古,在可控环境下运用实验的方法重建考古发现的相关遗存以获得类比资料,辅助解决考古学中的相关问题,作为田野考古的延续和补充,也益于理解各种抽象的概念。  有鉴于此,笔者设计出实验考古课程——“历代青花画法研究”,其目的是通过系统讲授有关青花画法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具体的实操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利
期刊
河南偃师商城博物馆藏有一方出土于偃师山化镇关窑村北的《宋长安县君李氏墓志铭》(以下简称《李氏墓志》),志主本人是刘绚的母亲,志盖由范祖禹篆,志文由程颢撰写,刻工为张士廉。该墓志可以说是集名人志石、名人篆盖、名人撰文、名工刻石于一体的“四绝墓志”。  志石概况  盖呈方形,青石质,盝顶,四边及四刹素面无纹饰,顶部纵三行篆书“宋长安县君李氏志铭”,无界格。左下方落款一竖行,楷书“秘书省著作郎同编修资治
期刊
上阳城建于虢国东迁之际,毁于假虞灭虢之后,是西周晚期重要畿内封国虢国的都城,也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被发现的西周时期诸侯国都城遗址之一。上阳城遗址自20世纪50年代修建三门峡水库时开始进入考古学家的视野,到2001年5月上阳城宫殿遗址得到确认,经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其间,老一辈考古学家做了大量的文物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初寻  20世纪50年代初,黄河的治理被提上国家议事日程。在周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