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教,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津梁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74042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教”是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课程特征、教材价值、教情学情等为基础,践行适切方法的课堂教学。它是“真学”的前提,是孩子生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能架起阅读与写作的津梁。
  课例呈现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通过课前调研,我们发现,一堂课让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人”。基于此,本堂课目标设定如下:1.通过语段的涵泳,把握人物的个性;2.引导学生抓住富有个性化的特征、细节、语言来写活一个人。
  师:你们觉得作者起初对老师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生:凶!
  ……
  师:徐老师什么正当权益受到侵犯了?能不能概括一下当时的情形?
  生:三个方面。“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体现学生欺骗老师……
  师:一直以来都这样吗?
  生:不是,这是学校制度使然。
  师:(资料链接:梁实秋《清华八年》片段)从这个片段,我们能更具体地看到当时糟糕的情形。
  ……
  师:请这一组的王诗萌同学说说看。王诗萌,看着我的眼睛,“我一眼把你望到底”什么感觉?
  生:感觉你的眼神很犀利。
  师:“望到底”,给你什么感觉?
  生:心里很虚,自己很浅薄。
  师:说得很好。这句话徐老师告诉梁实秋:我很了解你,你还浅薄,要懂得谦虚。同学们嘲笑梁实秋时为什么将“把你”调在前面先说?
  ……
  师:你觉得徐老师是个什么样的老师?
  生:徐老师虽然非常凶,但是他认真负责……
  师:这些分析使得我们走近了徐老师。走近一个人,才能把人写活。想不想试试写活一个人?
  生:(齐声)想。
  师:那在动笔写之前,我们先玩一个小游戏……
  师:写活一个人,首先要抓住这个人物的典型外貌特征、典型动作或典型个性来写。下面大家结合梁实秋先生另外两个写人的片段,用两三句话写活一个人。
  生:讲到激动之处,便是陡然拔高嗓门,两眼瞪圆,如平地一声惊雷,炸响在连空气都弥漫着睡意的教室里……
  师:这一节课我们走近了梁实秋笔下的徐老师,同时真切感受到了梁实秋先生幽默风趣的写作风格。
  (执教: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刘丹,内容有删减)
  点评赏析
  “真教”是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课程特征、教材价值、教情学情等为基础,践行适切方法的课堂教学。毫无疑问,这堂课,老师是“真教”。
  教师的教是基于学情的教。这班学生高一已学过这篇文章。为找到精准的切入口,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老师在课前做了个调查,发现学生的关注点在“人”。于是,老师顺势而为,明确了本堂课教与学的目标。目标或问题都来自学生,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其展开,这样的教学就是“真教”。
  教师的教是基于文本价值的教。《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是梁实秋散文中写人的名篇,作者用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貌丑性凶却敬业爱生的老师形象。文中值得挖掘的美点很多,为老师基于文本价值的教学提供了诸多选择。老师最终选择的是摹写,即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模仿课文将人物写活。
  教师的教是基于语文学科的教。基于语文学科的教,就是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如品味徐锦澄老师骂人句“我一眼把你望到底”的言外之意时,老师就用了三种语文的方法。一是诵读求义。古人曾言:“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老师先后请两位同学读,然后请他们讲讲徐锦澄老师这句话的含义。两位同学都觉得徐老师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学生不尊重老师。为了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处去,老师用了第二种方法:涵泳体悟。具体表现在老师和王诗萌同学的对话。当学生发现徐老师所骂之句与同学嘲笑之句不一样时,老师又运用了第三种方法:比较参读。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同学们嘲笑梁实秋时,之所以将“把你”调到前面先说,是因为同学并不是真骂梁实秋,而是借徐老师的话笑话作者,为了突出嘲笑的对象,将“把你”放在前面以示强调。
  教师的教是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教。语文课堂上背景资料的呈现,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堂课就做得很好。如老师问,当时课堂是怎样糟糕的情形时,学生引用课文里的话,分析了三方面的情形。就课文提供的信息,学生的分析已很到位。但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彼时彼景,老师链接了梁实秋《清华八年》片段。
  诊断提升
  如果从阅读与写作的迁移点、教学重心的聚焦、教学环节的设置等几方面加以审视,这堂课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阅读到写作的支点寻觅,尚需进一步精准化。让我们回顾这样一段实录——
  师:这些分析使得我们走近了徐老师。走近一个人,才能把人写活。想不想试试写活一个人?
  生:(齐声)想。
  师:那在动笔寫之前,我们先玩一个小游戏……
  师:写活一个人,首先要抓住这个人物的典型外貌特征、典型动作或典型个性来写。下面大家结合梁实秋先生另外两个写人的片段(PPT投影),用两三句话写活一个人。
  这段师生对话,就是老师引导学生由阅读走向写作的过程。虽然是微写作,但这样的迁移,还是显得粗疏了些。其一,老师所提到的典型外貌特征、典型动作或典型个性,三者从内涵上讲并不在同一层面,不宜将之并列。其二,除了这三方面,语言、神态要不要写?为什么不将它们列入?其三,老师所说的三者仅仅是写作内容或角度,对于写作方法,老师并没有明言。总而言之,这样的迁移,缺少指导性,而且老师的说法与她展示的第二个教学目标不一致,更没有对链接的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导致部分学生对接下来的任务并不是很明白。其实,向梁实秋学写作,更多的是学写作方法,这才是以阅读促写作的迁移点。
  教学重心的把握,尚需进一步明晰化。课堂伊始,老师即明示本节课的两个目标。两个目标哪个是重心?第二个目标应该是重心。阅读是手段,写作是目的。而课堂上给第二个目标留出的时间尚不足整堂课的三分之一。学生思考写作的时间较少,作品展示的也少,且只有老师评点,缺少生生互动。
  教学环节的设置,尚需进一步简约化。上课如同写作,没有价值的环节一概不要。何谓有价值?指向教学目标、指向学生素养生成的就有价值。如此看来,这堂课有些环节要删掉。如在学生动笔写作之前,学生玩游戏的环节大可不要。
  综上所述,这堂课的教学流程,其实可以分三个板块:徐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写他的?我们能否模仿梁实秋写一个活生生的人?第一板块时间少点,重点放在二、三板块。这样,课堂更显紧凑,又不失精致。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语文课堂真境的内涵与生成策略研究”(课题立项编号GH201815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东方中学)
  责任编辑:刘洁
其他文献
“研修恰是一段旅程,会遇见美好的人和事,珍惜每一次相遇,珍惜每一次碰撞,珍惜每一次反思。”无论国培计划、送教援培还是委托培训,北京教育学院高级研修中心主任陈丽把每一次带队研修都视作一次“美好的遇见”,她也由此成为创建美好的“教育使者”。作为理论导师,她始终以“顶天立地”的精神,将理论与实践接轨,为广大教育者的专业成长铺路架桥,用心、用情、用力推动我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用情送教,用心培训  记者
期刊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湖北省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江林分校校长,笔者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人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抓住了人的发展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根本和关键。而发现教师,正是学校全体领导的共识。  相信教师,每一位教师都是优秀的  优秀不是与他人比较,而是与自己比较。学校在教师管理中顺性而为,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唤醒、激发教师的内在力量,让每一位教师都走
期刊
守望,是一种理解;守望,也是一种行动;守望,更是一种信念。教育就是用心感知、用心践行、用心守望。当守望成为一种选择和习惯,教育就成了一种无声、无言的力量,滋养孩子心灵,助力孩子成长。  全国模范教师、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赵金花,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就怀揣梦想迈入了校园,在从事教育工作的三十多个年头里,站在讲台上就是她最开心的时刻。她始终相信,教育的风景在课堂,孩子的成长在课堂,教师的使命
期刊
當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方兴未艾,我们迎来了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教育梦想的绝佳机遇,同样也面临着如何将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进行融合的巨大挑战。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亟待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教育内涵发展赋能。  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进入全新的2.0时代。为推进教育信息化2.0的发展,培育教育创新驱
期刊
在北京市基础教育圈,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二附中”)是个赫赫有名的存在。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二附中人锐意进取,连续多年创造“低进高出”的喜人成绩,每年30%的学生能够升入国内顶尖大学,70%的学生能够升入国内一流名校。在高质量的教学之外,学校大胆探索革新,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不少可供借鉴的经验,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名校之“名”何以成就?刚刚退休的二附中校长曹保义将
期刊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在戴荣33年的教育生涯里,他一直笃信这句话,并持续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究竟如何才能融入学生的生命?  来到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泰州二中”)任校长后,他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带领学生从课堂出发,走入田间地头,寻获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答案。  种下一棵树的喜悦  “毕业后,书本上的知识学生会慢慢淡忘,但他会记得在学校种的那一棵树。”
期刊
此前,一则“校服收费2300元”的新闻将南昌豫章师院附属学校推上了风口浪尖。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家校合作的一个显著问题——家委会沦为学校的“工具”。涉事学校家委会成员宣称,“校服的样式和面料是学校决定的,家委会无法干涉”。  而实际上,早在2015年,由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就明确指出:“学校应在深入论证和与家长委员会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确定是否选用校服。
期刊
“教”在学校,“育”在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家校合作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有效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家校合作在我国教育领域广泛落地,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家校合作的意义何在?家校合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哪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如何真正实现同频共振?基于这些问题,我们邀请一线教师、校长和相关教育专家进行讨论。  家庭和学校如同孩子成长的双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期刊
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改进学校党组织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的根本保证。学校党组织担负着把党关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责任。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行知学校党总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
期刊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信地面对人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知到不一样的人文关怀,并在这种关怀中体验到生命的成长,这是山东省潍坊行知学校带给学生不一样的生命体验。“致良知,敦善行,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创造适合学生潜能发挥的教育”的办学目标,具有“爱满天下”教育情怀的优质名师,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丰富的课外活动资源,优秀的家长学校,每一个特色都为潍坊行知学校的学生们增添一份自豪感。  是什么成就了今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