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高职特色大学精神的培育

来源 :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goalu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在具备共性层面大学精神的一般特征外,还拥有自身的特色。这种特色既与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高职文化一脉相承,也表现在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层次上的职业精神、高职所处地域层次上的区域精神,以及学校在自身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气质等等方面。为培育高职特色大学精神,需要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来找准自身大学精神的定位,通过大力宣传来使大学精神得到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努力寻找、充分发掘有利于大学精神培育的资源和载体,通过制度建设来提升和改善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夯实大学精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精神 高职院校 高职文化 特色 培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0-001-03
  一、大学精神研究现状回顾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精气神,是经过一定的历史积淀,对历史传统、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等精神文化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整合。自从大学出现以来,关于“大学精神”的追问和省思就从未停歇过。近年来,“大学精神”更是成为学界研究和报刊传媒上的热门词汇,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人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精神问题加以解读,试图构建一个较为明晰的“大学精神”理论系统。纵观近年国内学界对于大学精神的研究,可以初步梳理出如下一些线索。
  首先,从研究文献的数量特征上看,近年国内公开发表的直接以“大学精神”问题作为研究主旨的学术论文(包括期刊论文及学位论文)业已超过900篇;学术论著(包括专著、编著及论文集)也多有问世,其数量超过40部。其中,以《保守与开放之间的大学精神》(刘铁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与省思》(储朝晖: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大学精神探论》(刘亚敏: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大学有精神》(陈平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建设》(张跃进: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等几部论著较具代表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研究文献的数量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以CNIK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检索情况来看,以“大学精神”作为正题名的研究文献数量从2000年的5篇逐渐增加到2008年的126篇,2009、2010年的文献数量也都保持在120篇以上,2011年稍有回落,但也仍有103篇之多。
  其次,从研究的主要内容上看,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大学精神的研究在其内涵和外延两个向度上展开着,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内容不断丰富。从其内涵方面来看,主要围绕“大学精神是什么”而展开,对其定义、特征、功能、本质、基本内容、历史演进、发展阶段等等问题展开探讨,其代表作包括“浅谈大学精神的演变与重构”(宋文生,2011)、“大学精神探微——兼谈苏州大学精神”(高祖林,2012)、“现代大学精神的批判与重建——为刘亚敏《大学精神探论》而作”(张应强,2006)、“大学精神研究的论域初探”(储朝晖,2012)、“论大学精神”(袁祖望,2006),等等;从其外延方面来看,有学者从比较的视角、从个案分析的角度对大学精神进行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探索。其中,以“地方院校大学精神的培育”(杨科正,2006)、“关于大学精神与校园价值观”(王永友、郭宏伟,2003)、“培育南开特色的大学精神”(薛进文,2012)、“美国现代大学精神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常艳芳、王可刚,2006)等几篇论文较具代表性。此外,有学者就近年来我国大学精神的缺席与异化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进而提出了重建或重构大学精神的任务。这方面的代表作包括“大学精神的缺失与重建”(李有亮,2009)、“论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异化与重构”(李海玉,2012),等等。
  最后,从研究方法的选取上看,更多研究文献采用了文献分析、规范分析和个案分析三种方法,而对于比较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田野调查法的运用则较为罕见。
  可以认为,近年来,国内学界有关大学精神的研究成果蔚为壮观,充分彰显了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研究的兴趣与热情,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可贵的思想来源与学理借鉴。然而,通过文献的研读不难看出其中的问题。比如,对于“大学精神究竟是什么”这一本体论问题并未达成共识性的主张;研究成果多是孤立的、封闭的和零散的,往往自说自话,尚未形成合力,缺乏研究的系统性、开放性和整体性;研究方法也较为单一和固化,不利于整体研究价值的提升。而且,目前学界基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大学精神问题研究还非常罕见,这种局面与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是不相适宜的。本文试图在对我国高职院校特色大学精神的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一般性地讨论高职院校特色大学精神的培育问题,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充实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大学精神问题研究。
  二、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特色
  高职院校是大学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其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立于一般高等教育的高职文化。鉴于此,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特色,可以在高职文化中加以寻求和提炼;同时,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在具备共性层面大学精神的一般特征之外,还拥有自身的个性,诸如表现在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层次上的职业精神、高职所处地域层次上的区域精神、以及学校在自身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精神气质。我们认为,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特色。
  (一)蕴含在高职文化中的高职特色大学精神
  所谓高职文化,是“高职院校在其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并被全体成员所普遍认同、内化、奉行的精神要义及其通过制度架构在主体人和其它实体物上的人文化的成果体现”[1],“是表现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层构上的大学文化,具有与学术教育类大学文化相区别的个性鲜明的文化特质”[2]。我们认为,高职文化的内核,这种能够被高职院校广大师生所“普遍认同、内化、奉行的精神要义”就是高职特色的大学精神。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高职文化必须首先体现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同时奉行高职特色的精神要义”[3]。高职特色的大学精神既具有其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大学”的大学精神的共性特征,也拥有其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这一高等教育特殊类型的个性内容。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具有其作为大学精神的共性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包括自由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独立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几个紧密相关的方面。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特殊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功能定位、科学研究方向、技术文化体系类型和社会服务理念的要求,高职院校在长期实践积淀的基础上,基于高职文化而形成了独具个性的高职精神。这种高职精神可以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即以“职业情操、服务为本、经世致用、重技崇学、能力本位、创新创业”等为核心价值的高职精神文化;以“刚性标准、弹性要求、外圆内方、柔性管理”等为基本架构的高职制度文化;以“技高为师、德高为范、知行合一、分工合作、遵章守纪、爱岗敬业”等为重要特征的高职行为文化;以互补型“双师”教学团队、和谐型校园基础环境、共建型综合实习实训基地、公共型社会综合服务平台、共享型一体多元教学资源”等为主要载体的高职物质文化;等等。
  (二)彰显于不同层次上的高职特色大学精神
  首先,是基于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层次上的职业精神。如前所述,高职院校是现代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既然是一种特殊的类型,就有其自身类型的特征。高职院校尽管对于传统意义里的大学有许多方面的借鉴,但在办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承担育人使命等等方面,同传统意义里的大学存在较大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导致高职教育在对大学精神的汲取和传承方面出现很多新问题,需要不同的高职院校在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加以寻求、培育乃至重建。我们认为,基于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层次上的大学精神主要体现为一种职业精神,其内涵包括经世致用精神、创业精神、技术精神等等,具体到不同的高职院校,其职业精神的侧重点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其次,是基于高职所处地域层次上的区域精神。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在其形成过程之中,难以避免要受到学校所处地理环境、地区特色文化传统、历史积淀、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为学校打上区域精神的烙印。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在这一背景之下,“高职院校是本区域传统精神与现代文明积淀、传承、发展创新的基地,应当提炼出富有特色的区域精神,使之成为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4]。由此,基于高职院校所处地域层次上的区域精神而形成的大学精神,就构成高职院校特色大学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
  第三,是基于学校自身发展历程层次上的精神气质。每所高职院校在其创建、发展、探索、转型的历史进程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在这一意义上说,每所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也是对于学校自身发展问题不断加以克服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之中,总会或多或少地形成每所高职院校独特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构成了高职院校特色大学精神的又一重要组成方面。对于每一所具体的高职院校而言,它所经历的自身发展历程是惟一的、不可复制的。正是这种惟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构成了高职院校特色大学精神最为重要的元素。忽略了这一点,就难以提炼出具有鲜明本校特色的大学精神。
  还需说明的是,上述这三个层面的高职特色大学精神,是由一般到特殊、由共性到个性步步展开、层层递进的。基于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层次上的职业精神是高职院校一般意义上的大学精神,而具体到每一所高职院校,其人才培养定位还是存在差异的,这种差异就是其特殊性;而基于高职所处地域层次上的区域精神与具体每一所高职院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气质,则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三、高职院校特色大学精神的培育
  高职院校特色大学精神不会自发形成,需要高职人的自觉实践。为了培育这种大学精神,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首先,准确定位,打造符合自身办学实际的大学精神。准确定位是高职院校凸显特色大学精神的前提,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如果定位过高,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质量无法达到期望的标准,势必会影响学校的声誉,进而影响到学校的未来发展;反之,如果定位过低,培养出的学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势必影响学校的就业率,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由此,“高职院校在培育大学精神的过程中必须与自身定位相结合,使大学精神既能体现出应有的普适性价值,又凸显出高职自身的特色”[5]。具体来讲,应从这样三个方面加以探索。其一,从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现实情况来看,由于目前我国各类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演进而来,办学时间不长,在教学质量和管理方式上与它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应然水平之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其特色大学精神的培育必须体现出对自身的超越性;其二,从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来看,必须把目光锁定在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差异性上,这种差异性可以表现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等等不同方面,这些差异性正是高职院校特色大学精神培育的契机和出发点;其三,从高职院校的自身发展来看,高职院校应使特色大学精神体现出自身的优势,为自身发展过程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提供借鉴,从而使得这种大学精神在实践中体现出其先进理念所应具有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其次,加强宣传,促使大学精神得到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种精神理念,其特色大学精神的培育有赖于高职人的理解、接受和认同。一种理论只有被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变成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离开了高职人的理解、接受和认同,其特色大学精神不可能成为凝聚人心、汇聚智慧的力量之源。由此,高职院校在培育特色大学精神的进程中,一定要加强宣传,努力将这种大学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切实转化成为广大师生员工的情感、意志和信念,成为广大师生员工思想和行动的向导。在实际操作层面,针对本校的教师、行政及教辅人员,可以通过组织学习讨论、发放宣传资料、邀请杰出校友来校进行讲座交流等形式来进行特色大学精神的培育,也可将践行特色大学精神的实效纳入个人年终考核之中,作为衡量其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针对在校就读的广大学生,可以将特色大学精神的教育潜移默化的贯穿于各门课程教育教学实践的全程之中,这既可以让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本校实际,也能确保特色大学精神在学生接受课堂教育的全程得以实施影响和一以贯之。此外,制作和展映以学校艰苦创业、成功转型为内容的记录影片,加深广大师生员工对于学校建校以来发展历程的了解和认同,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式。   第三,努力寻找、充分发掘有利于大学精神培育的资源和载体。大学精神体现在高职院校办学的方方面面,要使特色大学精神在本校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就必须努力寻找、充分发掘各种有效的资源和载体来为之服务。比如,建立校史陈列馆,利用这一载体对广大师生员工进行本校大学精神理念的宣传和教育,可以把参观校史陈列馆、撰写心得体会作为学校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建设学校网站,有目的、有计划的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动态信息发布的同时,进行本校大学精神的宣传与推广,让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及时了解学校发展动向,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在广大师生员工之中开展征集校徽、校歌、校旗等活动,促发他们理解、领会、感悟本校大学精神,增强他们对于学校的热爱,激发他们对于学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还可以通过邀请各种媒体宣传报道学校发展重大事项,采访学校负责人、杰出教师和先进人物,聘请杰出校友作为学校大学精神宣讲员、整理汇编学校发展校志等方式,多渠道、多手段的提升学校大学精神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最后,通过制度建设来提升和改善高职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夯实大学精神的基础。要想培育高职院校的特色大学精神,建章立制的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制度的重要作用,邓小平曾经卓有见地的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6]由此可以认为,没有完善的制度,就培育不出高品质的大学精神。高职院校必须因势利导、因时而动,通过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各方面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稳步推进。一方面,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民主管理体制,确保学校教师在学校重大事务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确保他们在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专业发展、利益分配等等方面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为学校的发展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还要妥善处理教学与行政、教学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体制,使它们能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此外,在制度实施过程中,还要加强检查与监督,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依法治校、按章办事,用完备的制度和高水平的管理,为高职院校特色大学精神的培育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云涛.高职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精神重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9(7).
  [2]石芬芳,胡类明.基于高等教育层类视角的高职文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7).
  [3]胡象斌,石芬芳.大学精神视阈下的高职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0(24).
  [4]侯长林,周鸿.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9(9).
  [5]胡洪彬.高职院校应注重大学精神的培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正】 “刘祥祖”,“刘祥祖”,……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城区小学选举全国优秀教师,唱票员不断念着这个名字。黑板上,刘祥祖的名字后面写了一长串“正”字。刘祥祖是甘孜乡城
目的对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至2019年收治的不稳定型盆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
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该院神经外科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共收治患者100例,根据护理管理管理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与细节管
目的观察沈氏"三步六法十八方"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沈氏"三步六法十八方"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30例,同时设口服克罗米芬加内服中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永磁电机具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功率因数等优点,正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创新的焦点。研究永磁电机通过定子铁心与机壳之间的过盈配合来实现电机定子的制作。由于在
<正>随着儿童图书市场的日渐繁荣,绘本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儿童的重要读物。将英语绘本引入小学英语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
以1-(4-异丙基)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PMP)为衍生化试剂在氨水介质中对壳寡糖链进行衍生化,衍生化产物用RP-HPLC分离和ESI-MS分析。结果表明在确定的衍生化条件下,PPMP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房地产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劳动保障局、建设局:根据原人事部、原建设部《关于印发〈物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