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背景下《药物化学》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来源 :广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tgb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化学是药学、药物制剂和制药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身内容繁多,覆盖面广,而且各种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体内代谢和构效关系等内容比较抽象,难学难记,不易掌握.本文探讨在教改背景下,当人才培养计划中药物化学提前一年开课时,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改革措施,稀释理论性,降低课程难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力求找到一种适合大二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而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仪器分析是药学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为了培养药学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课程考核模式也在进行改革和探索.本文基于“教考分离”这一创新型考核模式,以题库制为主要形式,初步探讨药学专业《仪器分析》课程实施教考分离的必要性及优点,提出题库建设具体设计方案,开发针对药学专业的题库及考核标准,构筑完备的考核体系.
制药综合技术实验为涵盖药物化学、中药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的综合设计型实验课程,本课程基于工程认证理念,围绕产出目标建立课程体系、实践机会和评估方式,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探索“一贯式”虚实融合的药学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通过集药材有效部位的提取与分离、制剂、质量评价、药效学验证为一体的综合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推动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积极作用.
基于《水环境监测技术》课程特点,本文中初步探索探讨了专业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保障措施与具体实施途径。在《水环境监测技术》教学中,应结合知识点讲解和实训技能锻炼,将环保概念、生态建设理念、实验安全意识以及严谨、诚信的工作素养等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教学过程。本研究也将为同类型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
为落实“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强化科研育人功能”的教改理念,本次教学改革尝试将我校自动化系教师科研项目中的常见问题下沉到以化工特色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毕业班本科生的专业课教学中.为推动该学生群体早进课题、早进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尤其是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基于CDIO理念本文探讨了北京化工大学自动化系开设的《自动化创新实践》和《工业实用技术》两门创新课程的总体思路,实施过程和改革效果.
工业药剂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创新能为,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对工业药剂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分别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及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
论文提出文献查阅与总结和制定设计性实验实施方案是实施有机化学设计性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节.设计性实验的开设质量主要与能否严格把握设计性实验实施过程中这两个关键环节有关.此外,通过考察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的全过程,还能获得学生在基本实验素质方面不足的信息,便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提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油气集输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以校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油气储运工程人才为目标,根据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色,本文针对校区油气集输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总结,借助区位资源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水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在水体污染和受污染水样的“思政式”引导下,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污染状况,进而引发学习兴趣及讨论.将学生分为不同的项目监测小组,通过小组讨论与集体学习,进行水质监测分析所需预备知识的获得及分析测试的实验前准备.各小组自行取得感兴趣的水样,而后结合水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和课内实验,依据综合性、探究性、实用性等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大纲、制定实验步骤,并按照水质分析和评价的一般程序组织实验过程,最后完成水质评价报告.通过模拟水质监测工程项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也实现了水分析化
本文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基本内容,并将其应用于《中药化学》课程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分析思维导图对课堂互动、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课堂满意度的影响,该方法有助于中药专业学生对中药化学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和整理,将知识点构建成框架并应用于实例.以生物碱章节为例,介绍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以及思维导图对个性化思维和发散性创新思维形成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该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对今后的课程提供可行的学习工具.
传热学课程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本文以水在水杯中的自然对流为例,通过COMSOL软件模拟水杯中流体温度的分布规律,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转变成生动的画面,加深学生对传热学课程中自然对流的理解和认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相应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