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好的方法,通过参与式、探讨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活跃课堂氛围,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步骤
中图分类号:G623.2,G424.21,TM930.12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077-01
现今学校教育,教师厌教语文的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一是语文知识广袤驳杂,要想教好语文,需要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甚至要翻阅大量的中外书籍,语文教学的备课量太大;二是语文教学的模式没有定准,不像其他学科有明晰的知识线条,每一堂课究竟教些什么,需教师在课前深挖教材再能确定;三是语文教学的收效慢,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成绩的提升不明显。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明白了要当好一名语文老师,首先自己要有丰足的知识,用不可枯竭的知识源泉征得学生的信服;同时,课堂上要少采用独白式、讲解式、陈述式,要多采用参与式、研究式、探讨式,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作用,活跃课堂氛围,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关于教学步骤,笔者从实践中总结了一套基本思路,以供大家参考。
一、导入新课
新的一节课开始,学生可能还沉浸在上一堂课的余味之中,还不大适应新的教学内容,要想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本堂课上来,设计好导语是赢得开门红的关键。怎么设计呢?如讲一个与之有关的故事、朗诵一首好诗、做一个与之有关的游戏等,不一而足。
二、读中领悟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因此多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浮现该种情景或画面,并用心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并模仿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读出人物内心的激越、深沉、哀伤、惶恐等,做到学生与人物合一、与作者合一。当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师在反复实践中教会学生阅读,如采用示范读后学生试读,不够感情的地方再引导和纠正。也可教学生运用生活的感悟去细细品味作者的语言,联系学生与之相近的情感体验去引導学生体味作者和人物的语言情感。
三、字词教学
字词是语文基本功的累积,万不可削弱它的作用。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犹如一座高楼大厦,那字、词就像一砖一石,只有在深入理解字词含义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在讲解字、词含义时既要仔细分析字、词之义,又要扩展到其它词语,达到触类旁通之效。同时,还可以延伸到“因陋就简”“因材施教”,达到语言的消化作用。另外,要教育学生在遇到陌生的词语、优美的词语时,养成立即查阅和摘录的习惯,并在交际、写作时加以运用,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基础。
四、难点质疑
教师在教学时要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不理解的语句或内容上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再通过学生相互探讨进行解答,教师在其中只需要适当引导、点拨和纠正即可。这样,一是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仔细品味的习惯,纠正了学生读书囫囵吞枣的习惯;二是在学生的相互质疑和探讨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三是将课堂主体从教师移交到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四是将教师从繁重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准备中去。当然,笔者也不主张那种放羊式教学,教师也要把课堂的重点和难点设置成问题,来一点“你们问完了,我还有几点问题”,让学生在互动中去获取语文的精髓。
五、整体把握
在理解了文章语句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把一篇长文整理浓缩成一段短小的内容,便于学生对文意的把握,也利于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总结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从关键语句入手寻找文章的主题,并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六、品味文章
一篇美文,不仅对学生的思想是一次洗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如文章结构巧妙,只要学生领悟到巧妙之处,必能在今后同类写作中提供范例。如文章人物形象刻画贴切、细节描摹入神,教学生在课上进行随笔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文章语言优美,可叫学生说出美的地方、美的原因,陶冶学生的语言情操。
七、自我小结
学习结束,老师问:“你从本课中学到了什么?”,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既真实又形成知识的巩固。
八、延伸训练
课堂上学习的东西大多属理性的,要运用于实践才能发挥作用。这时,适时布置一点作业作为延伸训练的内容,如今天学习了如何摹写人物外貌,则叫学生用100字左右描摹一位你熟悉的人的外貌特征;如今天学习了如何分析记叙的六要素,则另选一篇试试手脚等等。
当然,这也是笔者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文有千教,不同内容,附带的东西也不同。总之,有了一个基本模式,具体问题具体处理,视不同内容而或增、或删,灵活处理,是从教者的必备素质。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步骤
中图分类号:G623.2,G424.21,TM930.12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3-0077-01
现今学校教育,教师厌教语文的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一是语文知识广袤驳杂,要想教好语文,需要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甚至要翻阅大量的中外书籍,语文教学的备课量太大;二是语文教学的模式没有定准,不像其他学科有明晰的知识线条,每一堂课究竟教些什么,需教师在课前深挖教材再能确定;三是语文教学的收效慢,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成绩的提升不明显。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明白了要当好一名语文老师,首先自己要有丰足的知识,用不可枯竭的知识源泉征得学生的信服;同时,课堂上要少采用独白式、讲解式、陈述式,要多采用参与式、研究式、探讨式,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作用,活跃课堂氛围,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关于教学步骤,笔者从实践中总结了一套基本思路,以供大家参考。
一、导入新课
新的一节课开始,学生可能还沉浸在上一堂课的余味之中,还不大适应新的教学内容,要想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本堂课上来,设计好导语是赢得开门红的关键。怎么设计呢?如讲一个与之有关的故事、朗诵一首好诗、做一个与之有关的游戏等,不一而足。
二、读中领悟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因此多读、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浮现该种情景或画面,并用心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并模仿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读出人物内心的激越、深沉、哀伤、惶恐等,做到学生与人物合一、与作者合一。当然,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师在反复实践中教会学生阅读,如采用示范读后学生试读,不够感情的地方再引导和纠正。也可教学生运用生活的感悟去细细品味作者的语言,联系学生与之相近的情感体验去引導学生体味作者和人物的语言情感。
三、字词教学
字词是语文基本功的累积,万不可削弱它的作用。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犹如一座高楼大厦,那字、词就像一砖一石,只有在深入理解字词含义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在讲解字、词含义时既要仔细分析字、词之义,又要扩展到其它词语,达到触类旁通之效。同时,还可以延伸到“因陋就简”“因材施教”,达到语言的消化作用。另外,要教育学生在遇到陌生的词语、优美的词语时,养成立即查阅和摘录的习惯,并在交际、写作时加以运用,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基础。
四、难点质疑
教师在教学时要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不理解的语句或内容上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再通过学生相互探讨进行解答,教师在其中只需要适当引导、点拨和纠正即可。这样,一是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仔细品味的习惯,纠正了学生读书囫囵吞枣的习惯;二是在学生的相互质疑和探讨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三是将课堂主体从教师移交到学生,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四是将教师从繁重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准备中去。当然,笔者也不主张那种放羊式教学,教师也要把课堂的重点和难点设置成问题,来一点“你们问完了,我还有几点问题”,让学生在互动中去获取语文的精髓。
五、整体把握
在理解了文章语句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把一篇长文整理浓缩成一段短小的内容,便于学生对文意的把握,也利于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总结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从关键语句入手寻找文章的主题,并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六、品味文章
一篇美文,不仅对学生的思想是一次洗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如文章结构巧妙,只要学生领悟到巧妙之处,必能在今后同类写作中提供范例。如文章人物形象刻画贴切、细节描摹入神,教学生在课上进行随笔练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文章语言优美,可叫学生说出美的地方、美的原因,陶冶学生的语言情操。
七、自我小结
学习结束,老师问:“你从本课中学到了什么?”,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既真实又形成知识的巩固。
八、延伸训练
课堂上学习的东西大多属理性的,要运用于实践才能发挥作用。这时,适时布置一点作业作为延伸训练的内容,如今天学习了如何摹写人物外貌,则叫学生用100字左右描摹一位你熟悉的人的外貌特征;如今天学习了如何分析记叙的六要素,则另选一篇试试手脚等等。
当然,这也是笔者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文有千教,不同内容,附带的东西也不同。总之,有了一个基本模式,具体问题具体处理,视不同内容而或增、或删,灵活处理,是从教者的必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