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高校基金来说,其管理运营暴露出很多问题,直接降低了公众对高校基金的信任度。信任危机的直接结果就是募捐困难。挽回信誉、赢得更多尊重和支持,是高校基金当下重要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进行有效监管是必须的。
难以被校友认同
2012年11月,东北林业大学爱心基金成立。为筹集资金,该校党委号召教工为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一对一”助学主题募捐活动,募捐对象为教职工中的党员职工,募捐项目有“捐出一天工资”“捐出一天课时费”。副校长李顺龙等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捐款,在他们的影响下,有69名党员教职工慷慨解囊,献出他们对本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基金首批捐款1.59万元。
李顺龙表示,尽管学院设立了爱心基金,但是募捐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少有来自往届校友的捐款。林业部门本身自成系统,毕业生很多都在系统内工作,联系校友并不困难,但是基金难以被校友认同,捐款自然很少。无奈之下只能从本校教职工入手募捐。
高校基金募捐困难是普遍现象。除了个别民办大学之外,多数大学的基金都存在募捐困难。位于湖南长沙的南华大学在2011年8月被媒体曝光强制要求每位专升本学生“自愿”向校基金会捐款0.8万元至1万元,否则不予发放录取通知书。仅此一项,南华大学当年专升本学生捐款即达300多万元,而校方称捐款是学生自愿行为,但当地政府部门称此行为是变相募捐的违规行为,予以立案调查。
南华大学基金向在校生强捐,已经完全违背了高校基金设立的宗旨,即捐资助学:学生本身是基金予以资助的对象,却被基金视为募捐目标。如果不是学生向当地媒体爆料,这种行为还将继续下去。南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向专升本学生收取的所有捐款,在捐赠协议及收据上,捐赠者一栏填写的都是学生家庭所在地某县村委会或者学生父母的工作单位。到2011年,南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运作了6年,一直将录取专升本学生的录取通知书与捐款挂钩,如果不交捐款,就不发录取通知书。
做假账带来负面影响
南华大学向喜爱度学生募捐,违反了非公募基金的管理规定。湖南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刘素荣处长表示,南华大学基金会属于非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是不能在社会上公开募集资金,南华大学基金会强迫专升本的学生交0.8万元到1万元钱是一种违规行为。非公募基金会募捐是一种变相募捐。
按照现行的管理规定,大学基金基本上都属于非公募基金。但是发起人捐资后却用基金名义作假账,曾被称为金额最大的高校就业基金项目的“蓝天工程”在高调出场数年后无疾而终,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2012年5月,“中国最大民间基金会”的福建新华都慈善基金会网站突然改版,且未说明改版原因。其2011年之前运作的项目介绍和一直挂在首页的“陈发树先生将其个人持有的市值83亿人民币的资产捐赠给福建新华都慈善基金会”也随之消失。该基金会在2010年开始运作的以大学生就业培训为内容的“蓝天工程”项目,涉及的多家高校称从未听说过该项目,声称投入的近245万元善款亦去向成疑。同时,其合作伙伴上海志优公司连注册地址都不存在,工商资料显示其亦无培训资质。这个合作伙伴公司的负责人就是新华都前CEO、新华都基金会的副理事长唐骏。查账结果显示,整个项目运行期间并未就大学生就业有过任何直接指出,但是唐骏等人的差旅费倒是报销了几百万元。
“蓝天工程”制定了资助高校学子就业的“菁英计划”。截至2010年末,“蓝天工程”声称已经培训了18315人,但仅公示了7名接受培训者的姓名。在“蓝天工程”项目列表里,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都是新华都慈善基金会开展大学生就业培训的学校。但这3所高校的就业服务培训中心或团委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均表示,从未听说过这项号称要帮助大学生就业培训的“蓝天工程”。
这个案例表明,以高校助学为名成立基金,利用基金作假账已经成为负面影响根源之一。
高校基金谁来管
高校基金隶属于各个大学,在管理上缺乏监督。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保庆说,从2008年开始,每年中央财政安排一笔资金对高校基金的捐款进行配比,即对高校募捐到的数额按照比例再进行奖励,2011年配比资金达到20亿元。资金的配比主要在部属高校进行,在地方高校尚在准备阶段,主要是为了给教育募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鼓励社会更愿意为高校捐款。
张保庆指出,高校教育基金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健全机制,完善监管。现在的情况是,校友捐了款,政府也配比拨了款,但是都不参与管理,这是不妥的。
以安徽大学教育基金会为例,其成立3年多,募集捐款近亿元,实现到账资金7000万元,资助奖励了2134名学生,支持资助了10余项科研教学实践项目,为学校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这些工作是在一定程度的监管下完成的。安徽大学教育基金会驻会高级顾问吴昌期表示:“一是要按照捐赠方的意愿和国家规定的比率用好善款;二是要实现基金的保值和增值,使基金能够持续发展。”
“一定要把基金会当成事业来做,要兢兢业业。”张保庆说,“一定要规范、透明进行操作,容不得一点违规行为,特别是教育基金会。如果出了问题就会对教育事业影响很大。”张保庆认为,高校基金首先是要做到依法信息公开,然后就是建立多方监管机制。校友会是高校基金的重要捐赠主体,应该对基金的运行负起监管责任。所有重要的出资人都应该有权视察、抽查基金的运营情况。目前国家给高校基金配比拨款,是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建议下做出的决策,国家或者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也应该参与监管高校基金的运营。学生作为重要的受助群体,也应该参与到监管中来。
据哥伦比亚大学发展与校友联络办公室发展部高级执行主任罗斯介绍,该校校友会不仅是捐赠来源的主体,也是基金会运作监管的主体,有时甚至直接是基金运作的主要执行者。如在奖学金发放过程中,面试考官大都是校友。哥伦比亚大学发展与校友联络办公室活动项目部执行主任哈克表示,学校基金会的运作和监管设计其治理结构、资金筹集、基金管理运作模式、捐赠人的关系维护、捐赠奖励政策等情况,不是基金会内部几个人全权决定,而应该包括校友、学生会等各方参与。这些情况已经引起了中央财经大学等中国高校的注意,并在参考美国高校经验的基础上着手制定高校基金的运作和监管体系。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勇表示,大家清楚地意识到,让校友会参与更多基金监管工作,可以促进校友会与学校基金的联系,对募捐有很大帮助,对高校基金的高效、廉洁运作,也是关键一环。 募捐靠校友
很多人心目中,中国接受校友捐款最多的大学应该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但实际上都不是。中国接受校友捐款最多的大学是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接受的捐助中最大的部分来自李嘉诚、郭台铭等非校友,而厦门大学的大笔捐赠主要来自本校校友。
2013年度福布斯慈善榜上,福建企业家捐款数额居各省慈善捐款之首,厦门企业家又居福建之首。为母校厦门大学捐款,是厦门企业家上榜福布斯的主要原因。2012年,厦门首善校友黄朝阳为厦门大学捐款达2000万元;恒兴集团的柯希平为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1000万元。2012年的福布斯慈善榜单显示,柯希平和黄朝阳在2011年时也各向厦门大学捐款2000万元。此外,厦大校友中,福建正祥集团的吴富立是对厦门大学最为慷慨的一位。2011年,他就为厦大捐款1亿元,而在2012年又为厦大捐款1000万元。
单从福布斯慈善榜单看,厦门校友富豪给厦大捐款无论从人数、额度,都大大超过了清华、北大。榜单显示,国内富豪榜上无人在2012年为清华大学捐款,而为北京大学捐款的有两人,分别是新奥集团的王玉锁夫妇,为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款200万元;三一集团的梁稳根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款825万元。
2012年5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向校友张思民颁发了教育发展基金会纪念奖牌。在母校迎来90华诞之际,张思民向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捐款1000万元,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和生日祝福。200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校友爱心助学金”,用来资助校内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弟学妹有难,学长责无旁贷!”身为深圳校友会会长的张思民当即带头捐款2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深圳的校友们纷纷慷慨解囊。
十几年来,张思民为他的母校捐献的各种财物已达到1000多万元。哈尔滨工业大学每年都会把学校基金会的资金发放情况向张思民等主要捐助人报告,这是向张思民十几年来坚持捐款的重要原因。
2012年10月底,华南理工大学校友莫道明夫妇向学校基金会捐赠人民币6500万元。不到半个月,该校校友蔡建中又捐赠港币2000万元之后。不到一周,该校又收到来自广州云峰企业集团总裁黄维崧的2000万元捐赠。20天内华南理工大学累计接受捐赠超过1亿元人民币,位列2012年广东高校之首。黄维崧捐赠的款项将主要用于华工北校区北区教学大楼的建设。而此前香港校友蔡建中和罗爱梅伉俪捐赠的2000万元港币,其中1700万元将作为校园基本建设基金,主要用于建设学校建筑学专业和制图教学楼;其余200万元作为建筑学院发展基金,100万元捐赠给冯秉铨教育基金。
华工党委书记王迎军表示,校友慷慨解囊得益于华工长期以来对校友关系良好的维系。华工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陈艳表示,请校友参与监管,就能得到校友的信任。每逢重大节日或学校举办重大活动,华工都会以短信的方式通知校友。华工接受的捐赠将统一由华工教育发展基金会管理,该基金会自2007年11月成立,已共筹得捐赠近2.5亿元人民币,大部分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学校科研。
难以被校友认同
2012年11月,东北林业大学爱心基金成立。为筹集资金,该校党委号召教工为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一对一”助学主题募捐活动,募捐对象为教职工中的党员职工,募捐项目有“捐出一天工资”“捐出一天课时费”。副校长李顺龙等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捐款,在他们的影响下,有69名党员教职工慷慨解囊,献出他们对本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基金首批捐款1.59万元。
李顺龙表示,尽管学院设立了爱心基金,但是募捐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少有来自往届校友的捐款。林业部门本身自成系统,毕业生很多都在系统内工作,联系校友并不困难,但是基金难以被校友认同,捐款自然很少。无奈之下只能从本校教职工入手募捐。
高校基金募捐困难是普遍现象。除了个别民办大学之外,多数大学的基金都存在募捐困难。位于湖南长沙的南华大学在2011年8月被媒体曝光强制要求每位专升本学生“自愿”向校基金会捐款0.8万元至1万元,否则不予发放录取通知书。仅此一项,南华大学当年专升本学生捐款即达300多万元,而校方称捐款是学生自愿行为,但当地政府部门称此行为是变相募捐的违规行为,予以立案调查。
南华大学基金向在校生强捐,已经完全违背了高校基金设立的宗旨,即捐资助学:学生本身是基金予以资助的对象,却被基金视为募捐目标。如果不是学生向当地媒体爆料,这种行为还将继续下去。南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向专升本学生收取的所有捐款,在捐赠协议及收据上,捐赠者一栏填写的都是学生家庭所在地某县村委会或者学生父母的工作单位。到2011年,南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运作了6年,一直将录取专升本学生的录取通知书与捐款挂钩,如果不交捐款,就不发录取通知书。
做假账带来负面影响
南华大学向喜爱度学生募捐,违反了非公募基金的管理规定。湖南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刘素荣处长表示,南华大学基金会属于非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是不能在社会上公开募集资金,南华大学基金会强迫专升本的学生交0.8万元到1万元钱是一种违规行为。非公募基金会募捐是一种变相募捐。
按照现行的管理规定,大学基金基本上都属于非公募基金。但是发起人捐资后却用基金名义作假账,曾被称为金额最大的高校就业基金项目的“蓝天工程”在高调出场数年后无疾而终,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2012年5月,“中国最大民间基金会”的福建新华都慈善基金会网站突然改版,且未说明改版原因。其2011年之前运作的项目介绍和一直挂在首页的“陈发树先生将其个人持有的市值83亿人民币的资产捐赠给福建新华都慈善基金会”也随之消失。该基金会在2010年开始运作的以大学生就业培训为内容的“蓝天工程”项目,涉及的多家高校称从未听说过该项目,声称投入的近245万元善款亦去向成疑。同时,其合作伙伴上海志优公司连注册地址都不存在,工商资料显示其亦无培训资质。这个合作伙伴公司的负责人就是新华都前CEO、新华都基金会的副理事长唐骏。查账结果显示,整个项目运行期间并未就大学生就业有过任何直接指出,但是唐骏等人的差旅费倒是报销了几百万元。
“蓝天工程”制定了资助高校学子就业的“菁英计划”。截至2010年末,“蓝天工程”声称已经培训了18315人,但仅公示了7名接受培训者的姓名。在“蓝天工程”项目列表里,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都是新华都慈善基金会开展大学生就业培训的学校。但这3所高校的就业服务培训中心或团委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均表示,从未听说过这项号称要帮助大学生就业培训的“蓝天工程”。
这个案例表明,以高校助学为名成立基金,利用基金作假账已经成为负面影响根源之一。
高校基金谁来管
高校基金隶属于各个大学,在管理上缺乏监督。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保庆说,从2008年开始,每年中央财政安排一笔资金对高校基金的捐款进行配比,即对高校募捐到的数额按照比例再进行奖励,2011年配比资金达到20亿元。资金的配比主要在部属高校进行,在地方高校尚在准备阶段,主要是为了给教育募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鼓励社会更愿意为高校捐款。
张保庆指出,高校教育基金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健全机制,完善监管。现在的情况是,校友捐了款,政府也配比拨了款,但是都不参与管理,这是不妥的。
以安徽大学教育基金会为例,其成立3年多,募集捐款近亿元,实现到账资金7000万元,资助奖励了2134名学生,支持资助了10余项科研教学实践项目,为学校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这些工作是在一定程度的监管下完成的。安徽大学教育基金会驻会高级顾问吴昌期表示:“一是要按照捐赠方的意愿和国家规定的比率用好善款;二是要实现基金的保值和增值,使基金能够持续发展。”
“一定要把基金会当成事业来做,要兢兢业业。”张保庆说,“一定要规范、透明进行操作,容不得一点违规行为,特别是教育基金会。如果出了问题就会对教育事业影响很大。”张保庆认为,高校基金首先是要做到依法信息公开,然后就是建立多方监管机制。校友会是高校基金的重要捐赠主体,应该对基金的运行负起监管责任。所有重要的出资人都应该有权视察、抽查基金的运营情况。目前国家给高校基金配比拨款,是在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建议下做出的决策,国家或者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也应该参与监管高校基金的运营。学生作为重要的受助群体,也应该参与到监管中来。
据哥伦比亚大学发展与校友联络办公室发展部高级执行主任罗斯介绍,该校校友会不仅是捐赠来源的主体,也是基金会运作监管的主体,有时甚至直接是基金运作的主要执行者。如在奖学金发放过程中,面试考官大都是校友。哥伦比亚大学发展与校友联络办公室活动项目部执行主任哈克表示,学校基金会的运作和监管设计其治理结构、资金筹集、基金管理运作模式、捐赠人的关系维护、捐赠奖励政策等情况,不是基金会内部几个人全权决定,而应该包括校友、学生会等各方参与。这些情况已经引起了中央财经大学等中国高校的注意,并在参考美国高校经验的基础上着手制定高校基金的运作和监管体系。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梁勇表示,大家清楚地意识到,让校友会参与更多基金监管工作,可以促进校友会与学校基金的联系,对募捐有很大帮助,对高校基金的高效、廉洁运作,也是关键一环。 募捐靠校友
很多人心目中,中国接受校友捐款最多的大学应该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但实际上都不是。中国接受校友捐款最多的大学是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接受的捐助中最大的部分来自李嘉诚、郭台铭等非校友,而厦门大学的大笔捐赠主要来自本校校友。
2013年度福布斯慈善榜上,福建企业家捐款数额居各省慈善捐款之首,厦门企业家又居福建之首。为母校厦门大学捐款,是厦门企业家上榜福布斯的主要原因。2012年,厦门首善校友黄朝阳为厦门大学捐款达2000万元;恒兴集团的柯希平为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1000万元。2012年的福布斯慈善榜单显示,柯希平和黄朝阳在2011年时也各向厦门大学捐款2000万元。此外,厦大校友中,福建正祥集团的吴富立是对厦门大学最为慷慨的一位。2011年,他就为厦大捐款1亿元,而在2012年又为厦大捐款1000万元。
单从福布斯慈善榜单看,厦门校友富豪给厦大捐款无论从人数、额度,都大大超过了清华、北大。榜单显示,国内富豪榜上无人在2012年为清华大学捐款,而为北京大学捐款的有两人,分别是新奥集团的王玉锁夫妇,为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款200万元;三一集团的梁稳根向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捐款825万元。
2012年5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向校友张思民颁发了教育发展基金会纪念奖牌。在母校迎来90华诞之际,张思民向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捐款1000万元,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之情和生日祝福。200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校友爱心助学金”,用来资助校内家庭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弟学妹有难,学长责无旁贷!”身为深圳校友会会长的张思民当即带头捐款2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深圳的校友们纷纷慷慨解囊。
十几年来,张思民为他的母校捐献的各种财物已达到1000多万元。哈尔滨工业大学每年都会把学校基金会的资金发放情况向张思民等主要捐助人报告,这是向张思民十几年来坚持捐款的重要原因。
2012年10月底,华南理工大学校友莫道明夫妇向学校基金会捐赠人民币6500万元。不到半个月,该校校友蔡建中又捐赠港币2000万元之后。不到一周,该校又收到来自广州云峰企业集团总裁黄维崧的2000万元捐赠。20天内华南理工大学累计接受捐赠超过1亿元人民币,位列2012年广东高校之首。黄维崧捐赠的款项将主要用于华工北校区北区教学大楼的建设。而此前香港校友蔡建中和罗爱梅伉俪捐赠的2000万元港币,其中1700万元将作为校园基本建设基金,主要用于建设学校建筑学专业和制图教学楼;其余200万元作为建筑学院发展基金,100万元捐赠给冯秉铨教育基金。
华工党委书记王迎军表示,校友慷慨解囊得益于华工长期以来对校友关系良好的维系。华工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陈艳表示,请校友参与监管,就能得到校友的信任。每逢重大节日或学校举办重大活动,华工都会以短信的方式通知校友。华工接受的捐赠将统一由华工教育发展基金会管理,该基金会自2007年11月成立,已共筹得捐赠近2.5亿元人民币,大部分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学校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