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零碳城市建设路径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jlzp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雄安新区2050年建成绿色低碳之城,意味着2050年雄安新区要建成零碳城市.探索雄安新区零碳城市建设路径对中国城市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有示范意义.作者基于自主开发的雄安新区低排放分析模型(LEAP?Xiongan),构建25种情景对雄安新区的零碳城市建设路径进行情景分析和展望.研究结果表明:①雄安新区的开发建设必然带来能源消费总量的大幅增加,然而合理的政策组合依然可以确保雄安新区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②不同的能源强度政策和能源结构转型政策对零碳城市的路径有显著影响.其中,能源强度政策和能源结构转型政策力度越大,碳排放达峰时间越早,峰值目标越低.③能源强度政策和能源结构转型政策混合实施时,对零碳城市的路径有协同作用.要确保2050年雄安新区基本建成时,实现绿色低碳之城的建设目标,雄安新区单位GDP能源强度、单位能耗CO2排放强度年下降率均保持不低于3.5%的水平.④有多种政策组合情景可以使雄安新区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能源强度政策和能源结构调整政策的力度增大,碳中和出现的时间提前.⑤最优情景下,雄安新区各部门的碳排放达峰时间并不一致.工业部门2028年达峰,峰值为62.07万t;其他服务业部门在2044年达峰,峰值为44.02万t.⑥碳汇政策会与能源强度政策和能源结构转型政策深度耦合,对零碳城市路径影响显著.千年秀林和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政策对雄安新区2050年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因此,在未来建设中,应该尽快出台雄安新区零碳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强化重点部门零碳技术的引进与投资,开展零碳工业试点,完善生态修复相关政策体系.
其他文献
可持续发展,在西方国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后的环境保护运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有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历次联合国大会上的智慧和贡献.可持续发展,由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等三大系统所构成;首先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避免发展夭折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发展成果的积累,难以实现我国的现代化;但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不能竭泽而渔;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发展;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来满足当代人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既是过程,也是目标;永续发展已被确定为我国生态文明建
在中国碳排放配额总量既定的前提下,科学分配产能过剩行业在省域间的碳排放配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提高碳排放配额的利用效率,倒逼产能过剩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该研究构建了适用于产能过剩行业的异质性非参数前沿模型(TH?ZSG?DEA).使用产能过剩代表性行业水泥行业的数据,将该模型应用于2025年和2030年中国31个省份水泥行业的碳排放配额分配,并进一步推导出地方CO2减排系数,结果表明:①各省水泥行业的技术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进行配额分配时需要考虑技术异质性因素;②系统效率的提升主要是由管理效率较低的省
采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00—2019年中国流域生态补偿研究的相关数据,综合文献计量分析与文献综述方法,梳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科研成果,介绍中国流域生态补偿研究发展变化,探讨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研究方向.结果表明:流域生态补偿相关研究的发文数量经历了初步探索、快速上升、平稳发展3个阶段;流域生态补偿相关研究作者较集中;当前研究热点话题为河长制、横向生态补偿、长江经济带和水污染防治等;理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流域生态补偿理论基础、流域生态补偿途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流域生态补偿原则及流域生
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和能源消费大国,实现碳中和既是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推动,尤其是碳中和愿景下,关键矿产资源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碳中和与关键矿产之间的纽带联动性将不断提升.碳中和作为新时代全球范围内一次新的能源革命,对关键矿产资源的需求剧增,维护关键矿产资源供给的安全稳定成为影响世界各国未来能源资源发展战略转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但由于关键矿产具有品位偏低、矿石类型复杂、经常性共
基于文献计量法和知识图谱分析,文章对1991—2021年《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30年间以“自然资源”为主题发表的2563篇论文进行了梳理与解析.研究发现,其间发文量先后经历了3个起伏上升期和1个下降期,研究热度呈上升趋势,发文占比趋于稳定.纵向看,曾经出现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资源诅咒”、资源型城市、能源资源与碳排放等研究热点.当前的研究热点主要分布于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与碳排放等主题层面.前期偏向于宏观、定性和规范分析,主要研究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资源政策和战略,随着研究的逐
人类发展评估是公共部门和学术界的关注热点.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把人类发展评估研究识别为三个阶段,指出需要在第三阶段背景下开展深化研究.第一阶段对GDP用作人类发展衡量指标的合理性提出质疑,提出用人类发展指数(HDI)进行替代.第二阶段以“弱可持续”为依据,假设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可以互相替代,将生态环境影响的“绝对值”融入人类发展评估.第三阶段以“强可持续”和“地球边界”为依据,强调自然资本的绝对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将生态环境影响越过生态承载能力和“地球边界”的“相对值”融入人类发展评估.在以上分析的基
《分拆规定》的正式出台,使分拆上市可供选择的路径增多,公众对分拆上市的关注度也迅速提升.辽宁成大曾多次尝试将成大生物分拆上市,以前均未在场内市场成功,此次新政策实施后积极参与并取得一定进展.基于动态视角,对案例公司辽宁成大分拆历程进行剖析,分析其选择分拆上市的动因,梳理可能的上市路径,以此为筹划分拆上市的公司提供经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上市的路径受相关政策影响巨大,行业竞争是分拆上市的催化剂,持续良好的经营业绩是分拆上市的主要保障;不同的分拆路径各有适合的公司类型,分拆上市路径的选择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三十年间,中国作为国际气候治理中的关键行为体,在气候治理进程中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审慎的参与者到积极贡献者和引领者,其理念、行动和角色的变迁深刻影响了国际气候治理格局.第一,理念与原则上,在坚持“共区”原则下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二元划分的基础上,推动国际气候治理的公正转型;第二,意愿与行动上,中国不断加强对国际气候谈判、公约履行、治理方案提供等内容的参与,采取有力度的气候行动;第三,立场与角色上,从被动谨慎到开放积极,再到引领和贡献.究其根本原因,是整体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地位和国家
碳达峰、碳中和即“双碳”目标是中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城市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居于先导地位,低碳城市试点已积累了十余年的工作经验,对于新形势下城市引领机制的理论基础、政策环境变化及优化方案进行系统性思考很有必要.根据协同论观点,低碳城市建设尚处于依靠外部规制运转的他组织阶段,需要向内部有序运转的自组织转变,其主要推动力包括优化快变量的作用机制,培育适合慢变量发展的政策环境,发挥慢变量的决定性作用;发挥竞争—合作机制的推动作用,鼓励良性竞争,加强城市间合作
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依托科技创新.按照“问题点到、路径明确、重在对策”的研究思路,采用问卷调查和逻辑推理的方法,从4个方面系统研究了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一是认为应以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8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引,明确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近期目标,构建一个高质量、高效率和高稳定性的供给体系;二是分析了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三是认为应以“质量、效率、动力”发展三要素的变革作为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四是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