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芯克:他们必须被呈现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w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2009年底开始关注拍摄中国高铁建设,至今有9个年头了。拍摄一开始,就思考如何打破以往的拍摄模式,要在主题思想和影像呈现上有所变化,以表达对高铁劳动者的深深敬意。
  摆脱“三部曲”探寻新视点
  无论是摄影还是摄像,画面的取舍都会体现出一种权力和主观性。
  我曾是一名拍摄工业题材的记者,和一线劳动者打过多年交道,曾拍摄过跨海大桥、金温铁路、秦山核电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当年拍摄这些大工程时,遵循的是“三部曲”模式:只拍开工、合龙、竣工。画面中的劳动者,始终在庆典仪式上,新装上阵,喜气洋洋。这样的拍摄在真实性和客观性上有较大缺失。


  想要真实还原劳动者,必须改变以往的切入方式,全身心融入到劳动者之中。在沪杭高铁工地,或是杭甬高铁和杭长高铁建设现场,我前后百余次深入到工地、工棚,全天候、长跨度、零距离地来记录,凭借已知的信息、线索寻找,捕捉更多未知的内容,以此呈现出跟以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让读者更深地了解高铁建设。
  劳动者尊严的维护
  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Sebastiao Salgado)曾说:“人类的尊严总是存在的。”他的作品展现的是后工业时代的劳动者,生成了一种纪念碑式的特殊效果。在中国,很多摄影师阅读过他的《劳动者》后都深受影响。
  然而,摄影作品对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到底能产生多少影响,它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摄影人都在尝试和探究,试图用自己的作品对社会产生影响。但是,如何处理好影响力和劳动者尊严之间的关系,是摄影人应该深入思考和把控的。我们与其关心劳动者表象,还不如深入地了解和关心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这是萨尔加多作品带给我的启迪和思考。
  影像呈现的节奏和构架
  专题只讲故事是不够的,它必须结合社会和时代发展这个大背景,才能迸发出感人能量。在实际拍摄中,一些被摄者或主管部门往往不愿意展示拍摄过程,只想呈现美好的结果。起初,镜头对准劳动者的时候,他们不是把帽子压低,就是躲开。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民工,在画面中会被人取笑。他们在工地干活,不关心外面的世界,不清楚高铁建设在中国铁路运输史上的重大战略意义。他们最大心愿是:干完活,拿到钱,早回家。这种误解和隔阂,在无数次的交往和沟通中得到了理解和支持,他们最终和我成为了好友。


  “他们不能表达自己,他们必须被呈现。”在沪杭高铁开通之际,我以“高铁基石”为封面标题,分“节奏”“力量”“日子”“归途”等5个内容,用8个版的篇幅,在《青年时报》上给高铁劳动者制作了一份特殊礼物—图片特刊。内容上,以劳动者的工作、生活和情绪为焦点。形式上,把劳动者的力量,转化为视觉张力来深化报道主题。把肢体语言,演绎成美的韵动。为高铁劳动者做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亮相”。
  萨尔加多说:“人类的体力劳动生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我们现在所拍摄的体力劳动照片,再过10年到15年就会变成历史的遗迹。”正如他所言,社会在变,高铁建设在变,劳动者也在变。9年前拍摄的高铁建设影像开始渐渐成为历史,但是通过这些影像这些建设者不会被遗忘。






  评委评语:
  为伟大的时代作传,离不开劳动者的篇章。王芯克多年來深入生产建设一线,聚焦普通劳动群体。他的作品将劳动者的力量转化为视觉张力,通过个性化的作品展示、还原生活样貌,挖掘劳动者内在气质,呈现劳动者的尊严。对劳动者无私奉献的热情讴歌,充分体现出摄影的强大记录力量;娴熟摄影技法的把握,赋予了每一个瞬间艺术的表达。
  王芯克
  1961年出生,浙江《青年时报》社副总编,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摄影艺术学会主席。曾荣获中国新闻奖,全国摄影艺术大赛金银铜奖,全国地市报摄影十杰记者。
其他文献
艾达·穆鲁内(Aida Muluneh)1974年出生于埃塞俄比亚,曾在也门、英国、塞浦路斯、加拿大和美国生活。2000年,穆鲁内从华盛顿特区的霍华德大学毕业,获得电影专业学位,此后进入《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任摄影记者。2007年,穆鲁内回到祖国继续自己的创作,同时致力于埃塞俄比亚及东非地区摄影的教育、发展与推广。  穆鲁内以在超现实主义的背景中拍摄非洲人肖像而闻名,对强
期刊
花边似乎总是和浪漫、矜贵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极端女性化的装饰物,有着怎样华丽的历史痕迹?一起来听听经典上海LADY程乃珊女士讲述的花边物语吧。    蕾丝,天生精致    花边,英文lace,译为蕾丝,在女人的服饰中,从来起画龙点睛之作用。  花边可以矜贵如法国修道院的修女们手工编织的呕心之作,如戴安娜皇妃当年的一袭华美婚纱。也可在街头弄口的小铺小摊中买到,那是一种用纯棉纱线织出来的图案各异的上海土
期刊
夢境是现实的后花园,摄影对我来说,就是一个造梦的过程。  这个摄影项目我为其命名为:造梦师。造梦师从不怕把梦做更大,从黑暗童话,到蛮荒秘境,再到世界末日。  在这个项目里,全是通过微缩场景和模型,来完成我的一个个梦境。一开始用的就是单光源,纯剪影。到后期自己设计多种光源、颜色的组合、场景的搭建,以及模型的搭配与组合。在这个过程中,我就是世界的造物主,不断地实验着这种拍摄的可能性。每一个场景经过造梦
期刊
宾得K-1 Mark Ⅱ  宾得K-1 Mark Ⅱ(下文简称“K-1 Ⅱ”)是理光公司最新推出的K系列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旗舰。它采用了全天候设计概念,能够在-10·C的环境里进行工作,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并使用坚固的镁铝合金外壳。  这款相机具有3600万像素,成像效果不错,尤其是在感光度范围的中段,并在整个感光度范围内均略优于上一代旗舰K-1。K-1 Ⅱ的高感性能方面与K-1相比,没有明显的改
期刊
2018年6月25日,南非攝影师大卫·戈德布拉特(David Goldblatt)在约翰内斯堡自己的家中逝世,享年87岁。在南非人眼中,戈德布拉特不只是一位摄影师,一位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位上升到国家“偶像”层面的传奇。1989年,他成为首位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个展的南非人,也是2006年哈苏摄影奖(Hasselblad Award)、2009年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奖(Henri C
期刊
7月25日,2018年上半年度“索尼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最终入选名单揭晓。张玉林(重庆)、刘嵩(重庆)、杨达(武汉)、谢匡时(耒阳)、苏巧将(温州)、车怡岑(茂名)、丁洲(重庆)、彭浩(成都)、张怡俐(上海)、夏鹏程(安庆)共10位青年摄影师凭借出众的作品和富有新意的拍摄计划入选,获得来自索尼(中国)的影像器材和项目资金的支持。  “索尼青年摄影师发展计划”由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摄影》杂
期刊
现年42岁的南非纪实摄影师皮特·雨果(Pieter Hugo)出生于约翰内斯堡,并未接受过科班摄影教育的他当下的事业可谓如日中天。在其作品于世界范围内频繁展出的背景下,他在近些年收获了一部分同行梦寐以求的荣誉: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荷赛”,World Press Photo, 2005)肖像类一等奖、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发现奖(Discovery Award, the Rencontres d’Ar
期刊
今年6月,我有机会与几位朋友驱车到西藏旅行。启程之前的头等大事是备好相机,“全画幅单反+大三元”、“M4/3系统无反+一镜走天涯镜头”、中画幅无反……到底带哪款呢?相机多了,反而很头疼,作为首次去西藏的我,一时之间难以做出决定。  有人劝我,带着“全画幅单反+大三元”去更保险些,这几乎能应对所有拍摄题材;也有人说带着“M4/3系统无反+一镜走天涯镜头”更好,因为首次西藏行还是轻松点好,更重要的是携
期刊
如果天空不死,那爱情也会永远闪光。经历过白衣飘飘的年代,经历过爱情颠覆的痛伤,我们在爱、在恨、在伤痛、在彷徨的内心挣扎之后,终究要回到那个年代的起点,它的源头——一个骊歌荡漾的时代。如果时代会衰老,那爱情让我们青春,如果生活逼迫我们四处奔波,那爱情是月下一湾宁静的港口,我们停泊于其中,去细细品味千千阕歌、阳关故人。二月里,游鸿明、黄品源、王子鸣、施文斌用自己的故事,为我们诠释一个用情歌写下的岁月。
期刊
国庆7天长假临近,正所谓“无摄影不旅行”,想必许多读者计划带上相机出游拍摄美景。然而,挑选合适的镜头并不容易,尤其是单反用户,纠结之处在于画质好的镜头不够轻便,轻便的镜头画质表现可能又不甚理想。是选择“一镜走天涯”的超级变焦镜头,还是选择覆盖广角、长焦的“小三元”或“大三元”专业镜头呢?对此,使用尼康器材20余载的资深驴友宇浩结合自身经历给出了他的建议。  你与摄影是如何结缘的?  作为一名非职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