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作文结尾的三种方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者如果能把文章的结尾写传神了,文章就会增添神韵,变得有灵气。要写出一个摄读者之魂魄、让读者流连的结尾,作者就要从善用修辞,形象抒情;首尾呼应,以物传情;话语为尾,回味无限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作文结尾;修辞;首尾呼应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3-0011-02
  画龙点睛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正因画师张僧繇最后点睛的一笔,龙就腾飞而起,留下佳话。其实,写作亦是如此,作者把最后的结尾写传神了,文章就会增添神韵,变得有灵气。在写作时要如何才能写出画龙点睛似的结尾呢?先听听名家的说法。叶圣陶说过:“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要文章字虽完了,意义还没有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香,那才是好的结尾。若是找不到适当的结尾而勉强作结,就像行路的人歇脚在日晒风吹的路旁,总觉得不是个妥当的办法。”好的结尾需要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它要让人愿意品味、回味。下面,我就从探究名家作品出发,来找找他们写作的奥秘,看看他们是如何写出一个摄读者之魂魄,让读者流连的结尾的,给对写作有畏惧之感的学生有所借鉴。
  一、善用修辞,形象抒情
  文章的结尾往往可以点明中心,深化主旨,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愿望。如何使这些最后的内容打动人心呢?读了一些名家作品后,我发现用形象而富有抒情性的文字作结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在《春》的末尾这样写道“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他连用三个比喻构成排比讴歌春天,把春天比作新生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姑娘、健壮的青年。突出春天的“新”“美”“力”,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进程,赞美了春天无法遏制的生命力,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朱自清给了人们一个形象化,富有抒情味的结尾,使春天的意象变得更为完整、美丽,春天注入朱自清的整个身心,朱自清也融入整个春天,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向前。而作家罗兰《秋颂》的结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它饱经了春的蓬勃与夏之繁盛,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它把一切赞美与宠爱都隔离在澹澹的秋光之外,而只愿做一个闲闲的、远远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秋。”作者运用一组排比,先用“却也是”一转,然后扣住“淡泊”这个核心词语,以“不再以受赞美、被宠爱为荣”点出秋天高尚的品质。最后又采用拟人的修辞,歌颂秋淡泊高洁,具有自由独立人格的品质。由此,文中“秋的美”和“人的美”就融为一个整体,“秋的颂歌”就变成“人的颂歌”,变成对高尚人格的歌颂。卒章显志,文章的主旨就凸现出来了。
  名家的作品告诉我们,结尾要收到好的效果,其中有一种方法就是要善用修辞,使文章的主旨表现得更形象,更富有抒情意味。就像清代李渔所言:“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苦难遽别。”在学习了这种方法后,一名学生也写下这样的文字作为《铭记那份美好》的结尾:“只因我的眼中有雕花的乌木、顺流而下的船影;只因我的身旁萦绕着动人的歌谣、音韵悠长的昆曲;只因我心中始终铭记着江南,铭记着那份美好!”小作者抓住江南特有的几种事物,以排比的形式、充满抒情意味的文字,形象地抒发了对苏州的热爱和赞美,情真意切!
  二、首尾呼应,以物传情
  中国人一向崇尚圆满,喜欢善始善终。一个好的结尾就能给文章画上圆满的句号。先来看看宗璞《紫藤萝瀑布》的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个结尾首先和开头“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相呼应,使文章一脉贯穿,结构严谨。作者将“不由得停住”改为“不觉加快”,这样,就增添了文章的意味,深深表达了在紫藤花瀑精神的感召下,作者有了生的喜悦,有了决心去创造美好生活的强烈意愿,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给人以无穷的信心、勇气和力量。以这种方式结尾,既能呼应文章开头,使结构更完整,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又能唤起读者心中的美感,使读者驻足流连。
  再看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也是如此。结尾“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采用首尾呼应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再别”的感情色彩,又回到了开头的告别。与第一节相比,把“轻轻”换成了“悄悄”,并且最后一句也变成“不带走一片云彩”,全诗结构变化不大,但这种反复传达出更深的情感意义。“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漫溯康河后产生的灵性,使其对康桥的挚爱和眷恋幻化成一个洒脱的意象,富有动态感,给全诗增添了几分诗意,增强了诗歌的飘逸感与潇洒感,并在出人意料的奇妙想像中,显现出诗人独特的个性美,全诗也因此画出了一个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
  两位作者的作品告诉我们,写作要学会画“圆”,从哪里起笔,就在哪里落筆。如果从一棵树写起,最后就以这棵树收尾;如果从一片云写起,最后的文字就回到一片云上。这就是借助某些事物来传情达意,并且前后呼应,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抒发作者的情感。这里的“物”应该是广义的“物”,可以是具体可观的,如一片落叶、一张纸条、一碗面条等等,也可以是不可触摸的“物”,如眼神、微笑、声音等等。就以“门”为“物”在他的习作《门其实开着》中写下了这样的结尾:笃笃笃,敲门声又一次响起,我和老师相视而笑,一起说道:“门其实开着”。本文以门作结,首先呼应了该文开头的“快敲呀,老班,同学们躲在墙后面,压低着嗓子,焦急地催促。”使文章结构完整,又巧妙地渲染了师生情感。通过一扇门,记述了学生想找教师谈话,却又不敢推门进去的矛盾心情。师生间表面上有一扇门隔着,其实是心门阻止了交流。最后“门其实开着”告诉我们,只要真诚、无畏,心门是可以打开的。门开了,矛盾解决了;门开了,读者的心也为之轻松;门开了,文章也就圆满了。
  三、话语为尾,回味无限
  托尔斯泰说:“好的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他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读一遍。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张爱玲《爱》的结尾就有这种妙处。“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文章以男主人公轻轻的一句问话作结,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这句问话表露的是男子或羞涩,或激动,还是爱恋的情感?简单的一个问句定格了瞬间,瞬间的美好变成永恒的画面,给读者留下如诗的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学生作文的文体主要是记叙文,记叙文就是写人记事,表现情感。学生生活比较简单,他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亲情和友情。而要使自己的作文富有情感,打动阅卷教师,结尾留白式的抒情必不可少。要达到这种效果,运用人物的语言作结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有一名学生在她的习作《在乎》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春风儒雅地走,漫步踱过桃林,桃花漫漫,花瓣铺就的河堤轻扬起亮烁的粉尘。河岸彼端是你,风捎去我的声音“喂,你知道吗,我在乎你!”一句“我在乎你”,是人物深情地呼唤,表现了“我”对离别的朋友强烈的思念和喜爱之情。让读者看到一个少女正在此岸向彼岸的朋友示好,感受到了纯洁友情的珍贵。这样一个画面可能让读者也想起自己曾经年少的时光,沉浸在丰富的想象中,回味无穷,这篇作文自然也得到了高分。
  总之,好的结尾,就如同给穿戴整齐的新娘最后点上的朱唇,会给文章增色,使之绽放异彩。当然,名家写作的方法还有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先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去学习写作,给自己的作文划上一个最圆的句号吧!
  (特约编辑 诺 依)
其他文献
在我国当前金融分业经营体制下,国有商业银行改组成适宜多元化经营的组织形式-银行控股公司,已是必然选择.银行控股公司具有其它银行形式所不具有的优势,它是我国银行组织制
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状态转变为富有强烈参与意识的主动灵活的接受、获取状态,要用教材和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把启发思维作为教学重点目标,
本文概述了企业经营状况指标设计的一般原则及主要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要]为了使生命教育更好地渗透于高中英语教学,教师应挖掘文本中的生命教育素材,并在课外拓展生命教育,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能够感知生命丰富的内涵与价值,逐步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中英语;生命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3302  近年关于青少年自残、杀人与自杀的报道层出不穷,这些悲剧的出现都
高职教育在我国迅速发展,招生数、学校数、毕业生数都与普通高校相近.本文对高职教育的定位提出几点看法,以期引起关注,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摘 要]小组合作学练在普通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的应用,与素质教育的观念吻合,是“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的体现,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评价与向导功能,从而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能力。主要从普通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小组合作学练的重要性出发,研究小组合作学练在普通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的运用,希望能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练;普通高中;篮球模块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情境或再现情境,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是实现我国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是衡量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具体体现.文章指出政府的制度创新以
传统的市场营销理理论以供给方主权为基础,而不是真集中于消费者的需求。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发展,消费者逐渐获得主权,传统理论已无法解释一些新的经济现象,进入网络经济,必须重建
土地制度创新是推进干旱河谷生态治理的必然途径,通过集体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创新,可较好的解决当前干旱河谷生态治理中存在的个人利益受损以及缺乏多元化投资主体与治理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