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初探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j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构主义作为新兴国际关系理论学说,一方面它为冷战和平结束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建构主义从本体论出发,运用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进行研究,将角色认知引入国际关系理论中来,推动了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发展,为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框架是国际体系理论、体系转换理论、共同体和平理论,这一理论不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在现实实践中都有重大的价值。
  关键词: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无政府文化;和平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1-047-03
  
  一、建构主义的兴起
  建构主义最早应用于教育和心理学领域,其奠基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建构主义在国际关系学中的应用要归功于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奥努夫(Nicholas Onuf),他出版的《我们缔造的世界》一书中正式使用了“建构主义”一词。
  建构主义在国际关系学中的兴起并非偶然,在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国际政治现实变化的外在要求的推动下,建构主义应运而生。
  其一,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来看,建构主义的兴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在方法论层面上,如果说现实主义主要运用了政治学和历史学方法的研究方法,新自由主义主要用了经济学方法的话,社会建构主义则主要运用的是社会学的方法;在核心概念上,现实主义以权力和利益为核心,新自由主义以制度、交易成本和信息为核心,而社会建构主义则将文化和认同作为其核心概念;国际关系理论论战不断深入,20世纪先后经历了存在于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的认识论、传统主义与科学行为主义之间的方法论,建构主义同新—新主义(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争辩的则主要是本体论问题。
  其二,从国际政治现实变化来看,建构主义的兴起也有一定的时代性。冷战最终和平结束是所有主流国际关系主流理论都没能预测到的。新现实主义的观点将战争看作国际格局转变的唯一因素,而苏联以撤军的方式和平解决了同西方的敌对关系。新自由主义理论认为通过国际制度的制定,国家间的交往即国际格局变革能够在低成本、多信息、相互信赖的有序状态下以和平方式进行。然而苏联的和平外交战略并不是制定国际制度或融入现有的国际制度,而是和平解散了世界上最大的军事性国际组织华约。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都既没能预测到冷战和平结束,也没能有效地解释这一结果。而建构主义理论则在冷战和平结束、国际恐怖主义泛滥、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裂主义兴起等问题上能够给出合理的分析与解释。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全球化进程加快使得国际社会呈现出相互合作、相互依存的新趋势,在这样的大格局中,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将有着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
  二、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基本理论框架
  在众多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学派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温特的建构主义,他主要有三大理论贡献:
  1、国际体系理论
  温特强调建构主义是结构理论,是讨论国际体系结构对体系单位的作用的。
  (1)国际结构主要是文化结构并建构国家行为
  温特的著名论断“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便是基于他的以下观点:国家的实践活动建构了国家的身份和利益,国家的身份和利益进一步建构了无政府状态。这里不否认物质因素对国际结构的作用,但物质事实的意义十分有限,人类的活动是由社会事实决定的,或是由观念决定的。因为国家处于国际体系之中,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论强国还是弱国都是要遵守国际法。但是国家的文化内化程度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与方式就不相同,对其他国家的行为标准也会与该国的行为方式有所出入,最重要的是,行为体对自己和他国的利益标准就各不相同。这种文化能够决定行为体的行为,也能预测行为体行为的后果,建构行为体的利益。即文化结构建构着国家行为体。
  (2)温特归纳的三种国际体系无政府文化
  无政府结构本身是一种文化结构,那么就可能存在不止一种文化。根据“理想模式”,温特提出了三种无政府文化,霍布斯无政府文化、洛克无政府文化、康德无政府文化,在政治生活中,与其相对应的国家的角色身份分别是敌人、对手、朋友。
  霍布斯文化是由敌人身份构建的。在此种文化之下的国际体系呈现出相互敌视、相互残杀的特征。国家为了赢得自身安全不断加强军事力量,而不考虑采取比如自我克制或求助他国的其他方式。国家认为只有通过增加国防使自身强大,才能使对方实力减弱。任何一国不论是出于自卫还是备战而加强国防都会引起敌对国家的高度警惕,认为这对其他国家的安全构成威胁,进而使别的国家也开始不断提高军事对抗力量。如此循环便导致了国家间安全困境。国际行为体间永远依靠战争来解决一切争端,从而国际体系内的所有国家被拖入战争,导致弱小国家被侵占,中立国也没有生存的空间,大国则依靠自己的实力生存。在霍布斯文化中,国家把生存放在了第一位,“国家至少在三个方面有着共有的知识:(1)与它们打交道的是像它们一样的国家;(2)这些其他国家是它们的敌人,因此威胁它们的生存和自由;(3)怎样对付敌人——怎样发动战争,怎样传达威胁信号,怎样安排投降,怎样打成均势等等。总之,这时,国家之间共有的观念就是权力政治文化的规范。”①温特认为维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前人类处于霍布斯状态,而之后的拿破仑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人类又暂时退回到霍布斯状态。
  洛克文化是由竞争对手身份建构的。竞争对手表明国家之间相互承认主权,遵循“生存和允许他国生存”的原则。竞争对手的身份使国家的基本利益成为寻求安全而不是寻求权力和征服。国际行为体间发生冲突也会尊重对方的主权,有效地运用军事力量,战争得到一定的控制,而且其目的也不再是征服他国和侵占他国领土。国家间关系的特征是维持现状。在近代、现代、当代,洛克文化是主要的国际体系模式。
  康德文化是由朋友身份构建的。国家之间是一种基于友谊的互助合作关系。在这种国际关系文化之下,“国家将遵守两条最基本的规则:不使用战争和战争威胁方式解决争端(非暴力规则);如果任何一方的安全受到第三方威胁,双方将共同作战(互助规则)。”②国家不但不侵犯他国,还要在他国出现危险时出手相助。康德文化中的国家利益是共同安全,随着这种文化的内化,利他也成为国家利益的一部分。这样的方式与卡尔•多伊奇的“多元安全共同体”是类似的,“多元安全共同体”并不要求国家放弃主权,国家仍然保有自己的主权,而且互相尊重主权,不需要建立共同的政府。“多元安全共同体”就是要解决不存在共同政府的情况下,国家之间能够和平相处、互相帮助。康德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还未得到大面积的普及。
  2、体系转换理论
  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的体系转换时通过角色转变来实现的。国际体系成员通过语言、文化、制度等方式可以在“敌人”、“对手”、“朋友”三者之间进行转换,形成这一转换的主要因素包括相互依存、共同命运、同质性和自我约束,在此过程中成员不断减弱利己身份,创建集体身份,加大了解与沟通,尝试重新定位自己新的社会角色,寻找新的利益,同时构成了新的社会结构。
  3、共同体和平理论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这方面也作出了理论贡献,它提出了共同体和平理论,并指明了如何形成安全共同体。
  (1)关于和平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所提出的“共同体和平理论”是研究行为体重新界定自我和他者的界限、建构集体身份最终形成集体认同整个过程对国际和平的促进作用的。所谓集体认同就是体系内各国成为朋友,不以武力作为解决彼此间国际争端的手段,这种集体认同的体制形式就是共同体。同此前的和平理论不同,建构主义认为牢固永久的和平必须建立在国家自律、自愿和集体认同的基础上。
  (2)安全共同体的形成因素。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安全共同体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因素:经济、技术合作的需求;利用国家权力、国际制度和社会学习;增强互信与集体认同。
  首先,国家之间形成安全共同体必须相互接触、相互影响。在现行国际社会的交流中,经济和技术交流是最为普遍、最有代表性的。经济作为最基本的合作动因,使国际上国家间的相互依存不断加大,任何国家都无法离开国际社会而独立发展经济。经济将推动行为体最终达成安全共同体。技术上的合作加大了国家间的沟通,为了抵御外在可能出现的威胁,不同的国家间建立了不同的合作,如军事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接触交往的机会,这种互动的实践也增强了彼此间的共同意识。
  其次,权力、制度、社会学习也对共同体的形成有影响。建构主义吸收了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权力的作用。在一个地区内的强国必然对其他相对弱小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引导、模范的作用,其他国家在其威力之下纷纷效仿学习;制度是维护国际安全与稳定的必要手段,它不仅外在地约束成员国,而且促进各国在制度范围内达成各方面的共识,取得积极的预期,同时也使成员国自我约束,按照制度行事;国际间的社会学习同样必不可少,除了官方的交往,民间交流、友好往来和相互学习借鉴也对国家间形成安全共同体有重要意义。
  最后,互信与集体认同则是根本因素。在无政府状态下,体系各成员国担心被利用是很正常的,而洛克文化已经降低了被利用的代价。另外,知道其他国家会实行自我制约是互信与集体认同的关键条件。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认为,解决互信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长期的良性互动,依靠道德自律来形成集体认同。
  三、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意义
  在学术研究方面,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给国际关系研究者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对很多国际领域的概念给出了不同以往的定义、将角色认知引入国际关系理论界中。为国际关系理论进一步向前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1、研究方法更新。建构主义借鉴了多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它将社会学引入国际关系研究之中,冲破了经济学和理性主义长期主导的状态。建构主义试图在方法论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在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走一条中间道路,达到它们之间的综合。在坚持方法论整体主义的基础上,吸收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方法论个体主义,在强调人文主义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同时,适当地汲取实证主义的某些合理之处,试图达到“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哲学综合”。研究方法由单一走向多元,有助于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来解释和理解国际政治,开辟了崭新的理论研究空间。
  2、重新界定基础概念及命题。温特大胆质疑了主流理论的国际体系本体论,即物质主义和个体主义本体论,提出了建构主义的理念主义和整体主义本体论。身份是内生于行动者的互动过程中的。由于身份不同,行为的意义也因此不同了,这正是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所忽视的地方。温特对主流理论的权利、利益等核心概念重新赋予意义,人类不再是社会的傀儡和玩偶,恰恰是人类的行为形成并维持了社会。人们的实践活动可以使世界朝着人类期望的方向去建构。
  3、角色认知的引入。建构主义认为群体是由人组成的,国家是由人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构成了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国际社会。同时也认为人性的内容应该被包含在国际关系的研究议程中去,特别要包含人的社会性。建构主义力图使人性回归国际政治,是人的能动性、社会性和实践性体现出来。在强调角色认知的同时也强调互动的作用,这样一来,就对国际政治的理解不只是对武力或暴力的控制,还应该有伦理和道义的支撑,使国际关系理论多了一份人性的内容。
  此外,探讨研究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我们的现实实践也有着重要价值。
  其一,为国际社会中各种争端提供了和平解决的思维和途径。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强调沟通、互动、共同协作的重要性,认为行为体间可以通过沟通交流来解决争端,通过双方对彼此关系的重新认定来消除敌对状态,从敌人过渡到竞争对手再到朋友,最终达成集体认同和互信的自愿选择。
  其二,促进整合全球资源,实现真正的世界和平。在现阶段,世界各国为争夺资源、发展经济而发生政治甚至是军事冲突屡见不鲜。根据温特的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安全共同体内的一国崛起不再对他国形成威胁,经过重新建构的利益体系伙伴关系使得国家间能够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各自基于自身的资源、技术、资金等优势来实现国际合作。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现阶段国家间关系的调整作出了有益探索。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本文对于这一理论的实践情况未能作进一步探讨,这是我们现阶段应该研究探讨的新问题。
  注释:
  ①②亚历山大•温特.秦亚青译.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0:337;372.
  
  参考文献:
  [1]亚历山大•温特.秦亚青译.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0,12.
  [2]苗笋.温特建构主义思想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08.
  [3]郭树勇.利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成果推动中国国际关系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04):18-20.
  [4]温丽娟.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及其价值意蕴[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3(114):53-56.
  
其他文献
采用莱斯特,草克星,丁草胺,苄嘧黄隆四种化学除草剂在海南进行防除热带稻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这四种除草剂对热带稻田绝大多数草防除效果显著,对牧草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适量;正确
作者简介:刘蓉芳(1989— ),女,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    摘 要:抗日战争结束后的中国瘟疫普遍流行。本文选取瘟疫最严重的湖南为典型个案分析,对政府及社会之反应及其救济特点各方面进行初步探讨。在救济中,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湖南;瘟疫;救济;合作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
摘 要: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灵活多变。本文从相对性的积极意义来阐述庄子对人性的关怀、警示和教育意义。庄子教导人们要灵活的看待人世间的每一个问题,正确面对事物的两面性,不能一面僵死,认知的相对性是庄子观察社会和对待人生、价值、快乐的立场和态度。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悉心体悟庄子的哲学深意,在“樊然淆乱”中把握重心,顺应自然,得心应手,逍遥于心。  关键词:庄子;相对性;价值观;快乐观  文章编号:
环境经历的不同以及佛教思想造诣的不同导致王维和柳宗元的个人品格与诗歌的意境各有特色。通过王维的《终南别业》与柳宗元的《江雪》为例具体比较。全文首先对两首诗作做了
对氨氮测定方法进行分析,总结该种方法在我国水体受含氮化合物污染检测中的必要性。结合当前水体中水质恶化、生态失衡的特点,探究复杂因素所引发的水污染问题,旨在通过这些
摘 要:《论语》一书很多人对其研究,一般都是从文学的角度来探讨,因为在封建社会,《论语》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也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秩序的一项手段,是文化专制的象征。然而,对于《论语》的史料价值却往往被人们忽视,本文从《论语》的史料价值入手,来叙述相关问题。  关键词:《论语》;史料价值;先秦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3-031-01     《论语》的成书年代,一
本文以笔者从事信息系统集成的经验为基础,讨论了信息系统集成的内涵,实施信息系统信成的三种模式及其利弊,适用场合,以及目前信息系统集成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摘 要:明代中后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一系列变化,士人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唐寅是这一时期士人心态变化的典型代表,使唐寅心态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明代中后期士人的社会认同感降低,商品经济发展下社会思想转变,更为关键的是科场案对他的打击。  关键词:唐寅;世俗化;科场案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3-032-02    明代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晚期,此时江南地区出现
'互联网+'安全管理实际内涵就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将安全管理流程标准化、数字化,可以更加快捷地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相对于传统的安全管理,这种管理更加便捷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伟大科学理论成果,是新时期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进程,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党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新的理论成果,指导改革开放新的实践;新形势下党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有重着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