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昆石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txu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昆山以地名命名的艺术品有两个,一个是昆曲,一个是昆石。而且昆石先于昆曲扬名,这个命名的出典说来话长。
  昆山的命名灵感来自于城内马鞍山白石的发现。当时,只看到马鞍山“百里平畴,一峰独秀”的美丽,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色称奇。直到南朝时,山前的一位僧侣偶然发现峰内蕴藏着晶莹剔透的白石,并且经过去沙、浸泡后,巧夺天工地表现出“皱瘦漏透”的精致,即被爱称为玲珑石。正在这时,民间盛传《千字文》,其中“玉出昆岗”的名言吸引着文人的眼球。句意虽指昆仑产玉,但是玲珑石洁白似玉毫不逊色,可以和昆仑玉石相媲美。于是,有识之士就有了“借光”名山,和昆仑“攀亲”的念头,遂将“娄邑”的地名改成了“昆山”。这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命名——虽然只是地处江南一隅的水乡,却从此有了顶天立地的形象,一直吸引着昆山人去攀高登峰。地名改成了昆山山中的“玉石”也就顺理顺章地称为“昆石”。
  昆石叫得响亮,也为昆山增光添彩。后来,昆山诞生了流丽悠远的腔调,也追随昆石的命名方法,与地名直接挂钩,便称为昆山腔,后来演变成昆曲、昆剧。所以说,昆曲的命名与昆石的命名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自古以来,奇石繁多,琳琅满目,但昆石竟能脱颖而出,与灵璧石、太湖石、英石并列称为“中国四大名石”,还与太湖石、雨花石并列为“江苏三大名石”,这个荣誉的取得谈何容易。论昆石的历史不算最长、论昆石的资源不算最多,论昆石的形态不算最绝,却能跻身名石行列,这是历代文人雅士费尽心机、历代石迷石友呕心沥血的结果。
  “沙里淘金”
  “沙里淘金“这句成语说明金子来之不易,昆石也是深藏不露,需要石人去撩开其神秘的面纱,才能露出金子般的美容。
  昆山所在环境得天独厚,在城里拥有盆景式的小山。千百年来,只是高高大大、青青翠翠,看上去平淡无奇。后来,有人发现了山石中蕴藏着石英矿晶,经去伪存真的加工后,竟是一块块巧夺天工的秀石,玉峰山因此身价百倍,吸引眼球。
  别的秀石都是凸显在山面,裸露在崖壁,只要浏览寻觅,就能随手得之。而昆石却是深藏在岩洞中,隐蔽在沙泥里,就等慧眼识宝,巧手加工。
  玉峰山虽然层峦叠嶂、巨石嶙峋,漫山遍野都是昆石,但要获得晶莹剔透的昆石却不是轻而易得之事。
  好昆石集中在玉峰山有限的几个山洞中,历史上曾经开山修路、挖洞备战,留下了许多貌不惊人的石坯。当时生活拮据,哪有闲兴玩石,有的将石坯作为造房子的地基,有的干脆丢弃在河道边。待等日子好过,雅兴涌起,就想到这些可以“变废为宝”的石坯,经过加工后,竟然是一块块价值不菲的秀石。
  过去有“机灵”的玩石者,深入洞穴,挖取石坯;现代有“活络”的玩石者,接近民工,收购在玉峰山边施工中得来的石坯。不管老石坯,还是新石坯,离真正的昆石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有时“石不可貌相”,有时“绣花枕头一包草”,全凭玩石者的经验去获取一块“外丑内秀”的石坯。有经验的人,总要先掂掂石坯的分量,轻则内空,可能是块玲珑石;重则内实,可能是个“石鼓墩”。也有人先用刀子去试探虚实,如果露出白峰,就有获得宝贝的可能性。
  从石坯到石品,要经过数月、数道的加工工艺,应该引以为戒的是只能晾晒、浸润、去泥的粗加工,而切忌钻挖、锯琢、敲打的精加工,充分追求昆石的自然美是玩石人必须遵循的古训,所以,昆石加工工艺被列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在昆石的生成过程中,泥浆、沙渣灌满了石中空洞,加工昆石的原则是在不伤害石质的前提下,剥去石坯的“外衣”,露出洁白如玉的真容。工序复杂,时间漫长。过程必须循序前进,美感才能逐步产生,所以说玩石可以修身养心,陶冶情操。如果心急意烦,会把一块好石挖断或敲碎,将全功尽弃,抱怨终生。
  对于昆石加工的提法还有争议,有人认为昆石必须以自然为本,不是能工巧匠的对象。但不加工却不像昆石,必须“动手术”,这就需要掌握恰到好处的“度”。如用竹签去轻挖黑子,有时就不必去追求纯白的完美,留一点瑕疵,也有别具风味的审美价值。
  加工昆石就好像把一只丑小鸭孕育成一只白天鹅,几率很小,难度很大,犹如沙里淘金那样艰难,所以,昆石“物稀为贵”,成为珍贵赏品。
  赏中识石
  当撩开裹在石坯上的神秘面纱后,一块块灵动的昆石就展现在眼前,好像拉开了大幕,昆石经精彩亮相,显示出美不胜收的娇容,引来一片喝彩。
  昆石与众不同,不是千石一面,而是各领风骚,就是常说的“同山不同石”。昆石虽然都出自小小的玉峰山,由于出处不同,而使石品迥然不同。浅山的拙朴、深山的含蓄;东山的晶莹、西山的通透。而且形质千姿百态,如雪花峰、鸡骨峰、海蜇峰、胡桃峰、杨梅峰、鸟屎峰……很明显,都是按昆石的形态特征来命名的,只听昆石类别,就能依托所指物象,感知出昆石的形象,如白如雪花,薄如鸡骨。但是想不通文人为何叫出个不雅的“鸟屎峰”?难道想不出一个更优雅的命名,大概是为了追求通俗易懂的原因吧!
  昆石的审美特征,古来就有“皱、瘦、漏、透”的总结,确实在昆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石人对昆石的特征似乎总结得太一般、太雷同,因为听太湖石、灵璧石的审美特征也是“皱、瘦、漏、透”四个字,而把昆石中独具风采的“小巧、洁白、晶莹、空灵”的品性给淹没了。所以,石界还需继续总结出具有独特品性的昆石特征。
  昆石大多是高不过二三十厘米的石品,甚至有更“袖珍式”的小品,基本都是安置在厅堂或书房作供欣赏用途。由于昆石洁白,容易受到污染,所以,难得看到裸露在野外。只见过亭林园昆石馆内的“春云出岫”和“秋水横波”两块高二米重数吨的古昆石,形态生动,色泽沧桑,从明代传至今日,成为大型昆石中的稀世珍品。
  “色、纹、形、质、神”是判别昆石品级的具体内容。一般认为,昆石温润如玉,洁白如雪为上品;纹理细腻,石肤光泽为上品;形态逼真、质地晶莹、意象丰富为上品。大石不一定是好石,可能看上去呆板乏味;小石不一定是块差石,可能看上去气象万千。只要浏览在历届全国藏石比赛中的获奖作品,就能领略出上品昆石的绰约风采。   赏石就是审美,审美就要识石。懂昆石的人就要左看右看,前看后看,确定独特的视角,看出独特的亮点,一块看似平常的昆石,却能被石家挖掘出令人振奋的审美信息,而成为石中精品。所以,在玩石的过程中,还需提高石友的审美技巧。
  孔子说过“仁者乐山”的名言,说明了只有心怀爱心的人才能对自然天成的奇石发生兴趣。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留下“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的诗句,说明了赏石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光添彩。宋代书画家米芾对奇石情有独钟,曾留下了“拜石”美谈,因为迷恋奇石,才虔诚叩拜。
  在长期的赏石历史中,不断发现石中奇品,为昆石的声誉积累财富。还有许多大诗人对昆石情有独钟,面对琳珑剔透的昆石就诗兴大发。南宋诗人陆游曾留下“一拳突兀千金直”的诗句。
  昆石灵秀、典雅,拥有一块得意昆石是石界梦寐以求的美事。一般先是爱石、赏石,逐渐走上藏石的道路。
  锦上添花
  昆石大多洁白,少有色彩对比,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昆石大多凹凸不平,难以稳定,不易摆放。聪明的石家,就在这些方面给予弥补,为昆石锦上添花。
  一般小昆石常做成盆景,根据昆石的大小、形状,植在花盆的泥土草地中,旁有树木花卉陪衬,更显昆石活力。如果花盆的造形、色彩与昆石交相辉映,那么小昆石也能产生出大亮点。
  大多昆石需要与“门当户对”的基座相匹配,才能充分地展现出昆石的美感。配基座不能随心所欲地“乱点鸳鸯谱”,而需要严丝密缝地恰到好处。必须掌握的原则为昆石是主导地位,基座是从属地位。首先要确定昆石的摆放位置,比较正放、背放、横放、竖放、侧放中的最佳意境,然后对形配座。如果放错位置,就会削弱昆石的表现力。
  确立了昆石的摆位后,就可配基座。可以量身定做,也可以选用合适。基座大多由红木、榆木、紫檀木等硬质木料制成,一般雕刻成空灵、缠绕、曲折、写意的木架,造型古朴而美观,重心稳定而坚实,大小适中,高低协调,特别要给力于昆石的几个支撑点,就能“稳如泰山”地不动不摇。如果基座将就,可能会造成昆石倾翻、颠覆的后果,就会酿成大祸,后悔莫及。
  为了诱发引人入胜的审美情趣,石家又在命名上别出心裁——形态上点明鬼斧神工的造型,如《猴子捞月》《东方醒狮》《武功绝拳》等;形质上表明栩栩如生的写真,如鸡骨峰、海蜇峰、胡桃峰、雪花峰、鸟屎峰等。应该说,这是昆山人的创新智慧使命名妙笔生花。让每块昆石都有诗情画意的名字,生发出美感,引发出爱恋,令人痴迷,令人神往。曾有一块“《初生牛犊》(鸡骨峰)”的昆石,虽然还没见过,也能望文生义,想得出是“形似牛,质如骨”的佳品,由于命名营造出浮想联翩的空间,使本来名不见经传的昆石产生了独特的魅力。
  但也常见一些昆石由于胡乱命名而削弱了昆石的变现力。如随便取了一个成语,但无论如何看不出命名和昆石具有内在关系。也见数峰并名,无所适从,如胡桃鸡骨雪花峰,可能昆石中确有多种石质,但让人欣赏时似雾里看花。所以,还应郑重定名,否则,容易将欣赏引入歧途。
  为了保护昆石洁白无瑕的纯净,防止无孔不入的灰尘污染到昆石的空洞中去,现代人想出了加盖玻璃罩的办法。不过,也要注意款式美观,尺寸协调,不影响昆石欣赏效果为前提。
  物稀为贵
  昆山已经有一批卓有坚韧的昆石藏家,不但自己收集石坯,而且还亲自动手加工石坯,当石坯“崭露头角”后日积月累的把玩后就变成了昆石藏家。也有用重金去购买珍品,从而丰富昆山的昆石宝库。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提高昆石的知名度,藏家门经常携带昆石精品,去参加全国各地的赏石比赛。昆石果然不负众望,以其造型生动、质地晶莹而屡屡摘金夺银,为昆石奠定了名列前茅的地位。
  昆石属于“石中之秀”,成为亭林公园“昆石、琼花、并蒂莲”三宝中的一宝,所以,昆山率先在亭林园中建立了“昆石展览馆”,展品都是历届园领导长期收集的成果,也有昆山藏家的无偿提供展出。每当游人进馆欣赏,都会被玲珑剔透的昆石所陶醉,然后感叹这座高不过数丈的玉峰山,原来山中还蕴藏着这样惹人喜爱的宝石呢!
  昆石加工不可能轰轰烈烈地开展,也不可能成为一个产业,因为昆石的资源实在太稀少了。昆石当然成为“物稀为贵”的赏品,简直稀罕得一石难求。这么一个小山,无论如何也经不起持续不断地开采,所以宋代以来,官方就发布禁令,不准挖山。但是有一些痴迷者,有令不禁,偷挖盗采,将有些山洞搞得千疮百孔,甚至潜伏着坍洞压山的危险。所以,当今已经封洞,实践着“爱石更爱山”的历史使命。
  留在藏家手头的昆石,已是昆山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应该备加呵护。由于昆石已身价百倍,动辄数千、甚至数万,一些藏家为了经济利益,不惜将精品出售,如果不加节制,昆石外流,若干年后,昆石只听其大名,难见其美容,岂不让昆山人尴尬、难堪。明智的办法是藏家应该树立起爱昆石、爱家乡的观念,精品永远长留身边,作为亮丽昆山的璀璨宝物。如果一定要变卖,建议政府把一些精品收购下来,让昆石和昆山同在,成为魅力昆山的一个亮点。
  另一方面,昆石界还应该让“物稀为贵”的昆石走出昆山,经常创造条件参加全国级,甚至国际级的赏石活动,让国人和世人都迷恋昆石,能从另一角度提高昆山的声誉。还应多写写赞美昆石的文章,从而扩大昆石的知名度。
  昆石界还应重视理论研究,允许观点存异,在争鸣中逐步达成共识,然后为昆石的天久地长而研究出对策,才是昆石界共同的责任。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昆石越来越受到普通百姓的青睐。但是,保护不可再生的昆石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所以,要制定保护对策,既能满足群众的广泛需求,又能保护岌岌可危的昆石资源。
其他文献
湖边金黄色的胡杨倒映水中,把水也染成金黄一片,古树、碧水、蓝天,犹如一幅浓重的水墨画。不到轮台,不知胡杨之美,不见胡杨,不知生命之悲壮。大漠落日,晚霞一抹,千万年的沧桑静美萦绕于胸口,让你无处躲藏,只有屏住呼吸,静静地聆听。  轮台胡杨林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南沙漠公路70公里处,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密、存活最好的“第三纪活化石”——4
期刊
吉建芳简介  吉建芳,中国文化传媒网陕西频道“书画人生”艺术总监,“喜剧365”漫画频道主编,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等网站的签约漫画师,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委员,陕西省漫画研究会副会长,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女漫画家中十分活跃的一位。她的漫画作品涉及新闻漫画、报刊和书籍插画、儿童漫画、绘本、人物漫像和风情漫画等领域,从社会热点到工业题材,从单幅到多格,题材宽泛,形式多样,风
期刊
柳州,一座具有百年历史和四十四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和工业重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保护辖内的﹃非遗﹄资源。从风雨桥到百家宴,从侗族大歌到侗戏,从侗族刺绣到侗族农民画,人们小心翼翼地掸去这些历史遗产上的灰尘,让昔日灿烂的文化资源在今日重焕光彩。  特色“非遗”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被誉为“民族记忆的背影”。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于柳州市,至今仍保存着独具特色的侗族文化记忆。  
期刊
界首古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域北部,松阴溪东北岸,紧扼松古平原入口处,东南距县城西屏二十公里,西北与遂昌县交界,是遂昌入松阳境内的头一个村,故名界首。该村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景色诱人。  界首村历史上是松阳出境的古驿道,水陆交通方便。19世纪30年代公路未通之前,温州货经瓯江、松阴溪运到此地,再由陆路古道运至遂昌、龙游、衢州等地,故明、清时期,该村集贸繁荣,客商云集,为货物集散中转站。  界首
期刊
黎族是海南岛的世居民族。千百年来,黎族妇女用睿智和汗水培育出了艳丽的黎锦之花,它是中华纺织园内一朵魅力永驻的奇葩。  黎锦历史悠久,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至今已逾3000年,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古称“吉贝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黎锦便享有盛名。《尚书·禹贡》记载:“岛夷卉服,厥篚织贝。”说明那时黎族先民便能织出绚丽多彩的布了。从西汉开始,黎锦就已成为海南地方向皇帝朝贡的贡品。至宋代,黎锦
期刊
她,拥有北方山水的雄壮巍峨,也拥有南方水乡的温婉秀丽;她,拥有雄伟壮丽的高山,也拥有碧波荡漾的绿水;她,拥有春天的桃花粉,夏天的翡翠绿,秋天枫叶红,冬天的漫山雪白。她不张扬,不炫耀,静静的碧水绕着青山,巍巍的青山映着夕阳,暖暖的夕阳照着碧水,今生有缘遇见,青天河,中原土地上一颗温润璀璨的绿珠,北方山水间一块独一无二的碧玉。  遇见青天河以前,我曾认为,中原的山水,大多过于强悍,如泰山巍峨雄壮,雄于
期刊
4月8日至11日,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联合斯洛伐克大使馆举办了一场为期4天、主题为“斯洛伐克的味道”的文化交流活动,这也是酒店首次举办此类主题活动。适逢中斯建交65周年,但活动的个中缘由显然不止于此。  “为什么这次活动的主角是处于欧洲中部这么小的一个国家?首先出于个人情结,因为我就是土生土长的斯洛伐克人!”由这样一句充满感性的回答开始,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总经理闫维克先生为《文化月刊》的读者们娓
期刊
城堡之国:时代与历史交汇的错觉  都说感受欧洲的古老文化要到斯洛伐克,而“城堡之国”是斯洛伐克给大多数游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原来,斯洛伐克为世界上城堡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汽车行驶在公路上,游人会时不时地看到远处山头古堡的踪影,从300座城堡和原木搭建的教堂中窥探几百年前人们的生活方式。据说,当地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们参观城堡,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历史也许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城堡是中世纪的
期刊
“看见的,看不见了。夏风轻轻吹过,在瞬间消失无踪。记住的,遗忘了。只留下一地微微晃动的迷离树影……”  初看这本书的时候,对它一点了解也没有,完全是冲着名字和作者去的。《月亮忘记了》,从唇齿间慢慢踱出来的音符,有一种柔软的、娇憨的、温暖而又淡淡伤感的感觉,只一瞬间,就记住了这个名字。  作者几米,1958年11月15日生于台湾宜兰,本名廖福彬,台湾著名绘本画家,其笔名来自其英文名Jimmy。台湾文
期刊
今年是中国与斯洛伐克共和国建交六十五周年。斯洛伐克,一个位于多瑙河畔的中等发达国家1918年10月28日,在奥匈帝国的废墟上,斯洛伐克同捷克携手建立了共同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直至1992年12月31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和平解体。  位于中欧内陆的斯洛伐克,西北临捷克,北临波兰,东临乌克兰,南临匈牙利。自1993年1月1日起,斯洛伐克正式成为独立主权国家。中国即予以承认并与之建立大使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