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胡杨那片美丽森林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o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边金黄色的胡杨倒映水中,把水也染成金黄一片,古树、碧水、蓝天,犹如一幅浓重的水墨画。不到轮台,不知胡杨之美,不见胡杨,不知生命之悲壮。大漠落日,晚霞一抹,千万年的沧桑静美萦绕于胸口,让你无处躲藏,只有屏住呼吸,静静地聆听。
  轮台胡杨林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南沙漠公路70公里处,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密、存活最好的“第三纪活化石”——40余万亩的天然胡杨林。这里是观赏胡杨林最佳之地,也是世界上1200个森林公园中唯一的沙漠胡杨林公园。
  轮台胡杨林是塔里木河流域典型的荒漠森林草甸植被类型,从上游河谷到下游河床均有分布。据统计,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塔里木胡杨林风景区集塔河自然景观、胡杨景观、沙漠景观为一体,是世界上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杨林保护区。虽然胡杨林结构相对简单,但具有很强的地带性生态烙印。无论是朝霞映染,还是身披夕阳,它在给人以神秘感的同时,也让人解读到生机与希望。
  胡杨是第三纪残余的古老的树种。它生长漫长,是一种因沙化后而转化的植物,其珍贵的程度与银杏齐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有活化石之称。胡杨,维吾尔语叫“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是新疆最古老的珍奇树种之一。胡杨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地区,新疆库车千佛洞、甘肃敦煌铁匠沟、山西平隆等地,都曾发现胡杨化石,证明它是第三纪残遗植物,距今已有6500万年以上的历史。受风沙干旱的影响,胡杨大多造型独特,被人们誉为“沙漠英雄树”,有“活三千年不死,死三千年不倒,倒三千年不朽”的说法。由于它顽强的生命力,人们又叫它“沙漠英雄树”。
  胡杨是落叶中型天然乔木,直径可达1.5米,木质纤细柔软,树叶阔大清杳。胡杨高可达30米,胸径可达2米,树冠面积达200平方米,稀灌木状。树叶奇特,因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为适应干旱环境,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
  胡杨叶形多变化,卵圆形、卵圆状披针形、三角伏卵圆形或肾形,长25厘米,宽3厘米,先端有2—4对粗齿牙,基部楔形、阔楔形、圆形或截形;稀近心形或宽楔形;叶柄长1—3厘米光滑,微扁,约与叶片等长,萌枝叶柄极短,长仅1厘米,有短绒毛或光滑。叶子边缘还有很多缺口,又有点像枫叶,叶革质化、枝上长毛,甚至幼树叶如柳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故它又有“变叶杨”、“异叶杨”之称。
  胡杨林森林公园位于塔里木胡杨保护区的核心部位,观光区域面积达17公里,设有126处古老胡杨林道,供游客观赏不同形态的胡杨风采。千万年来,胡杨用伟岸的身躯阻挡着沙漠对绿洲的侵袭,不论是活着还是死去从未离开,保护着茫茫大漠仅有的一点绿色,胡杨林构筑成的绿色走廊,承载着中国通往西亚、北非、南亚“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古代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往的中转地和交融地。时光荏苒,滚滚黄沙依旧没有放下它肆虐的步伐,胡杨林也随着沙漠的推移而流动,有的被埋葬,有的被迫迁徙。轮台胡杨林就是那批没被风沙带走的老者,它们的根早已深深扎在了这片黄沙中。留守下来的胡杨,它们就像赶场的老牧民,无怨无悔地守护着他深爱的土地。
  人们一直称胡杨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树。就是因为有美誉称胡杨“活着三千年不死,死后三千年不倒,倒后三千年不朽”。胡杨,生长在茫茫大漠之中,挺拔、伟岸、坚韧、刚毅。胡杨矗立在繁茂全凭天上雪、传承却靠月边风的朔风之中,向人们昭示其品格。说胡杨不屈不挠,是因为胡杨在沙漠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中挺胸抬头、傲然生长。说胡杨无怨无悔,是因为胡杨在寂寞的大漠孤独守护,三千年而不悔。说胡杨以德报怨,是因为自然给予胡杨的是凭雪靠风,而非倍加呵护。而胡杨回应给人类的是浓荫茂林、防沙固土、更是神话仙境。如此的铮铮铁骨、如此的傲岸胸襟着实值得赞扬,着实值得称道。
  世界上任何一种植物的生长都是需要水分、温度、土壤等环境的。然而自然给胡杨的生存环境是最苛刻的,是最残酷的,也是最无情的。在这片胡杨林中就有一棵3200年的胡杨王,枝干粗壮,它枝繁叶茂,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这是胡杨树顽强生命力最好的活证。它就像是一位钢铁巨人,头顶着蓝天,脚踩黄沙,端庄而沉稳地矗立在广袤的沙漠中静静思索着。他就像一位披着银发的老寿星,千百年来安祥地守护着家园,坚守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胡杨,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当中还是屹然矗立在广袤的沙漠之中向人们昭示着生活的美好、昭示着生命的可贵、昭示着生命的美丽在于自我的创造。就是这种生命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值得我们深思,值得我们用一生来思考。走在胡杨林中,就如同进入了神话的王国、人间的仙境。胡杨会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向你问好。
  走在胡杨林中你会看到一株株古老的怪杨或站或躺,或蹲或卧展现出千万种生存的姿态。一株株怪树或苍老,或年轻或嫩绿表达着时光的层次,历史的变迁。如果您来这里是旅行看胡杨林公园的讲解员会为您讲述这段传奇色彩的故事,“这里怪异的树木有的像在风刀削剑的搏斗中,有的像在发出金刚怒目式的呐喊,有的像被斩断了头,撕裂了皮却依然奋起复仇的断肢残臂,它死后,千年不倒!尖锐的沙暴,钢锉一般刮磨着它的身躯;油盆似的大日头,当顶一股烈炎浇下来;西伯利亚的寒流,狼牙虎爪一般又咬又撕,它的皮被一块一块揭掉,它的枝被一节一节折断,它的根被一条一条抽出,它赖以挺立的沙原,被一层一层掘走……终于,一个巨大的力量撞向地球,它倒了,击起的沙尘如原子爆炸,沉重的声响震动了雪山。一条铁汉子倒下了,一群铁汉子倒下了,不屈的枝杈怒指高空,翘起的主根如烈士僵硬的腿骨!这棵胡杨见证了罗布泊千年的沧海桑田,虽然枝条朽了,树皮没了,身躯被晒裂了,它依然不向命运屈服。”我被这生动具象的描述弄醉了,好半晌才清醒过来,这不就是《侏罗纪公园》里的镜头场景嘛。
  胡杨有的如钟楼、有的似佛塔、有的像仙子。如钟楼般粗壮傲岸、似佛塔般高大挺拔、像仙子般婀娜动人。
  胡杨,他在向世人宣示着威武、刚强的同时,它也告诉人们,要藐视懦弱、藐视犹豫、藐视彷徨。胡杨活着的一千年在向人们诉说这故事,虽然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任风云如何变换,但有一颗坚定的心未曾改变,那就是抵御朔风,傲岸雄伟。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已经深深镌刻进了胡杨的骨髓之中,所以胡杨在强大的朔风面前,在恶劣的沙质环境中坚持了三千年,即便是死后,还要用这身躯再挺立三千年,即便是倒下了,那股傲然坚定的精神还在心中三千年不朽。这便是胡杨的精神!他是春夏大漠里那一摸动人的翠绿,他是深秋大漠里那璀璨的金黄,他是抵挡朔风的悍将,他是沙漠里的飞将军,他是守护大漠的英雄!
  胡杨树的美,不在于他是珍贵的植物:胡杨树的美,不在于他是古老的树种,胡杨树的美,就在于他表现出的一种精神。胡杨树生活在戈壁大漠,那里植被稀少,那里没有水源,那里生命望而却步。可是就是在那里,胡杨缔造着自己的美丽,缔造着自己绚丽的人生和璀璨的传说。戈壁没有水源,我依然可以粗壮而高大;大漠生命悉数可见,我依然可以傲岸而挺拔;大漠没有绿洲,那么有胡杨的地方就是绿洲。
  胡杨用实践告诉我们,生命虽然没有给予我美丽。但是我们可以突破生命给予的界限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丽。那样的美丽是可贵的。
  胡杨树的精神,让人感悟人生的意义。沙漠可以荒凉,然而,人生怎么会荒凉呢。胡杨树在荒凉的沙漠中可以创造出那么绚丽多彩的神话,更何况人呢。
其他文献
我生长在齐齐哈尔周边的一个村子里,这里留下了我关于新年的全部记忆。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一提到腊八节,我就会想到从儿时起就熟记于心的一句民谣:“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于是,我们便习惯用大黄米作原料,熬成腊八粥,黏住人们的下巴,以免被冻掉,那时我们一帮孩子可是真信这个。  过了腊八是“小年”,东北人习惯读为“小年儿”,听着亲切。这一天,是人们祭灶神的日子,东北人俗称“祭灶王爷”。今
期刊
我的家乡河南省滑县在豫北平原上,毗邻浚县。这里,没有大山大川,也无大江大河,小时候我常常望着庄稼地发呆,心中暗想——什么时候我可以到大山、草原、沙漠还有海洋去看一看?长大后,我到了很多“远方”,却越发留恋家乡的一草一木和一事一物。记忆中常常闪回般重现的就是家乡过年。  记忆中的过年连着几个节——腊八、祭灶、除夕和元宵,节节有味、秩序井然。印象中,一场大雪常常预示着一个普天同庆,福乐无边的日子就要到
期刊
腊月二十三晚上,父母摆好供桌,焚起佛香,点燃已经打上纸钱印记的火纸,开始过“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忙着祭拜灶王爷。灶王爷地位不高,但却是最接“地气”的神灵。老辈相传,这天是灶王爷去天庭叙职的日子,会把这一年的福祸都上报给玉皇大帝,所以民间有俗语说:“腊月二十三,灶君老爷升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小年”是山东莱芜春节的开篇,也是一个美妙的伏笔。莱芜是鲁中地区一个宁静安逸的小城,依山傍水
期刊
“一把勺、一块肥肉、一碗蛋浆和肉糜,围着炉边做蛋饺……”,好多年轻人怕是闻所未闻的儿歌,唤起了许多老上海人对过年的记忆。客堂间(沪语指客厅)里大扫除、灶披间(厨房)里做蛋饺、跑到楼下放爆竹、打开家门迎财神、吃年夜饭讨红包、拦个差头(出租车)作人客,这些不仅是对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顽强坚守,更承载着上海市民对于过年的记忆。  相比大部分地区古老的传统,上海人过年似乎没有固定的套路,除了小年夜、大年夜
期刊
“以前啊,吕蒙正很穷很穷,穷到在腊月二十四拜新面公(即灶神,潮汕人称灶王爷,司命宫或者新面公)的时候,连块猪肉都没有,只能拿夫人刘月娥的金钗跟屠夫换一块猪肉。谁知道,屠夫怀疑金钗是假的,追到吕蒙正的家中,取回已经下锅的猪肉,只剩下一碗猪肉水,吕蒙正只能以这碗猪肉水拜新面公。于是,灶王爷知道了吕蒙正穷到连块猪肉都没有,禀奏玉帝,说一定要让吕蒙正中今科状元……”随着母亲年年说着这位“吕蒙正”的陈年往事
期刊
襄阳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在此影响下的襄阳文化便具有明显的交融性、兼容性特征,有史志记载,湖北各地“俗尚杂而多端”,襄阳所在的鄂西北地区便“民兼秦晋之俗”,“有西北之风”。这种多元杂糅的文化特征,在当地节日习俗中体现地尤为明显。襄阳素有“四大节”之说,以春节为首(其三为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襄阳的“过大年”是从腊八节开始的。“吃罢腊八饭,便把年货办。”这是流传于襄阳的一句俗语。腊八
期刊
年三十晚上,时针指向12点。火锅的香味还未散去,窗外的鞭炮声起此彼伏,节日的喜庆萦绕在屋里每个角落。厨房里的一盏添油灯还亮着,这是“守岁烛”,孟浩然有诗云:“续明催岁烛,守岁接长筵”,说的就是守岁烛。母亲对我说,这盏灯要点到年后。  这里是汕头,今年是马年春节,从北方回来,更觉家的可爱。  汕头,是一个在北回归线上的城市。它位于广东省东部,是粤东的政治文化中心。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之一,汕头
期刊
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赶集的好日子,更是一年的年头。赶集置办的年货中,青菜、海带、年肉、春联与鞭炮是必不可少的五大样,“提溜”(当地方言,提着的意思)不多不少的年货踏上回家的山道,年就这么过开了。  小年后,腊月二十四是扫尘日。扫尘不仅要打扫环境卫生,还要搞好个人卫生。当地讲究,过年不能“陈头”,否则会穷舅舅,这是祖宗流传下来的老话儿,人们会在除夕前剪头发、洗澡,让自己精精神神、干干净净
期刊
临近年末,各种盘点甚嚣尘上,电影圈也不例外,2013年12月初,明星片酬问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新闻直播间》栏目,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又被拿来“嚼冷饭”,无非是一线影视红星的高片酬给制片方带来了压力,导致影片投资成本水涨船高,无论业内业外都虎视眈眈的拿明星片酬开刀,制作方吐苦水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一个“钱”字,即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果花费高昂的价钱请到的明星不能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那这笔高投
期刊
“鼓王”的铜鼓收藏馆  他是县政协主席,为什么要四十年如一日地收藏铜鼓?又缘何走上了一条举巨债建民间铜鼓收藏馆的艰辛路?为此,笔者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民间铜鼓收藏馆,采访人称“鼓王”的壮族收藏家陈耀灵。  走入铜鼓收藏馆,东汉以来多的百余面形态各异的铜鼓跃入眼中。收藏馆按铜鼓的历史、性质、用途等分为鼓王厅、鼓源厅、鼓庆厅、鼓威厅、鼓神厅展示,有铜铸大力士双手擎铜鼓像,有铜铸罗汉肩挑铜鼓像……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