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诺切特生前死后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y_83090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2月12日中午11点。晴空万里,正是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一年最炎热的时刻,在一座军事学校的小教堂里、在学校周围,成千上万的人都沉默不语,他们在哀悼一位心目中的英雄的悲哀离去。同在圣地亚哥,在市中心的意大利广场,有另外一些人在举着标语、喊着口号,满脸喜悦地庆祝着一个恶魔的离世。这种冰火相对的态度,针对的是同一个人——智利前总统、前陆军总司令、掌握了智利17年命运的一代强人皮诺切特。对于皮诺切特,你可以爱他。因为他的铁腕统治和经济改革使智利成为拉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局最为稳定、经济增长较为稳健的国家之一,这一点甚至连当年与他不共戴天的左派人士都无法否认;你也可以恨他,他手上沾满了智利人民的鲜血,从被他推翻的阿连德总统到现任总统巴切莱特的父亲,很多人至今尸骨难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能忘记他,即使是他1990年下台让权给文人政府之后,他的一举一动,甚至对他的任何评价都会引起智利社会的巨大对立。这就是皮诺切特。谜一样的皮诺切特。
  
  
  英雄还是恶魔
  
  2006年12月3日,风烛残年的皮诺切特再也支撑不住年迈的身躯,因心脏病再次发作住进了圣地亚哥军事医院。记不得这是第几次住进医院了。以前每次生病,坚强的皮诺切特总能以出院来破除朋友和仇人对其生命脆弱的猜疑。但是这一次。91岁的皮诺切特再也无力回天。10日下午14时15分,心脏病引发的肺部水肿最终导致代谢失常,一代强人终于走完其坎坷而又无法盖棺定论的一生。巧合的是,这一天恰好是其妻子露西亚84岁的生日,很多家人本来要参加生日庆祝。没想到最终却为这位老人送行。意義更为深长的是这一天又恰好是国际人权日。如此戏剧性的结果也正好反映了皮诺切特留给世人的形象中充满对立的两面性。
  得知皮诺切特的死讯后,圣地亚哥的大街小巷挤满了人。5000多名反皮诺切特人士上街庆祝。他们挥舞国旗,按响汽车喇叭,“暴君死了”!“独裁者死了”!“我盼望这个时刻已经好多年了”,一位老妇人哭着说,“我的女儿是个共产党人,就死在皮诺切特的监狱里”。另一位60多岁的女人说。“这样的凶手和窃贼就应该下地狱”。
  与此同时,约2000名皮诺切特的支持者在其去世的军方医院外集会。高喊“皮诺切特万岁”,一些人还流下了眼泪。“我太难过了,这样一位伟大的英雄就这样死去了”,一位叫莉丽·戈麦斯的女人痛哭着回忆说,“正是因为将军,我们才活到现在,是他把我们国家从贫穷中解救出来”。15岁的阿雷杭德罗也是哭泣人群中的一位,“我知道我很年轻,没有经过那个时代,但我知道他是一个伟大的人,是他把智利拯救出来”。
  皮诺切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军事独裁者还是改革的设计师
  
  皮诺切特于1915年11月25日出生在智利中部港口城市瓦尔帕莱索。他从小性格倔强,非常自信。中学毕业后三次报考军事学院,才如愿以偿。193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他曾在智利高等军事学院任教并被任命为智利军事学院助理院长。不干预政治是智利军队的传统,最初皮诺切特一直遵循这一传统,很少谈论政治。但后来随着逐渐升迁,他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1966年皮诺切特获上校军衔,1968年成为少将,1971年出任首都军区卫戍司令,不久又被提拔为陆军参谋长,1973年升为上将。1973年8月他又被当时的民选总统阿连德提升为陆军司令。这一年,阿连德的激进社会主义政策导致智利社会矛盾加剧,在美国背后支持下,智利军人发动军事政变。总统阿连德死于非命,智利在血色恐怖中开始了皮诺切特时代。
  皮诺切特统治的头17年是智利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他解散国会实行宵禁,公开镇压左派和爱国人士;军队和警察经常随意入户抓人、绑架、严刑拷打,肆意杀人。其间,在智利有4000多人被杀或失踪,其中有智利人,也有大量旅居智利的西班牙人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公民,前后累计共有十万多人被迫流落他乡。这也为他日后在英国遭西班牙引渡,并被英警方软禁埋下伏笔。
  皮诺切特的镇压和恐怖活动还超越国界。臭名昭著的“神鹰行动”就是他在1974年伙同当时的巴西和阿根廷军政府共同策划、实施的跨国镇压反对派的计划,这一计划主要针对的就是左派革命力量和反独裁的中小资产阶级。1976年智利秘密警察竟暗杀了流亡美国的智利前外交部长莱特列尔和他的美籍女秘书,引起美国强烈不满。
  当然,政治上恐怖独裁并不能抹杀皮诺切特在发展智利国民经济上的贡献。皮诺切特并非搞经济的行家里手,但他知人善任,组建了一个文人经济班子,走专家治国之路。他采纳被称为“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们的意见,首先在智利实行以促进出口和吸引外资为导向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在没有议会、没有工会、没有反对派的情况下,皮诺切特的经济改革一路畅通,国家经济开始复苏。这一系列措施使智利经济在1975~1997年间一直保持5%~7%的增长,成为拉美经济发展最为稳定的国家,被誉为“智利经济奇迹”。不管是在被称为“拉美失去的十年”的80年代(其他拉美国家普遍陷入债务危机),还是步入9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智利经济都保持稳定高速增长。即使是之后的文人政府,执行的经济政策也都是依照皮诺切特制定的发展模式,改动不大。因此智利的“保皮派”在呼吁全国人民支持皮诺切特时总不忘提醒大家:“能有智利的现在,皮诺切特功不可没。”
  
  该抓还是该放
  
  尽管实行独裁统治后皮诺切特地位如日中天,但他面临的国内外压力与日俱增。国内的左派游击队从没有停止过军事反抗,而普通百姓也在每年的9.11政变纪念目前后通过集会、游行等方式表达对军事独裁的抗议。与此同时,皮诺切特在国际上也面临着空前的孤立。多数拉美国家以及苏联、东欧国家纷纷同智利断交。美国卡特政府也因为“莱特列尔”一案开始与其保持距离,并逐渐施压促其还政于民。1980年皮诺切特受邀出访菲律宾,当皮诺切特的专机到达马尼拉上空时,马科斯政府因国内外强大压力被迫决定以其不在首都为由不许专机降落。这对心高气傲的皮诺切特是个沉重的打击,此后他在任职期间再也没有出国访问。
  皮诺切特很早就着手安排退路。1980年,皮诺切特主持制定宪法,允许其继续担任总统九年。由于1988年10月在全国公民投票失败,皮诺切特1990年被迫向民选总统艾尔文交权。但根据1980年宪法依然继续担任陆军总司令,直至1998年3月10日,82岁的皮诺切特才把掌握了25年的军权交给继任者。结束了65年戎马生涯,转任终身参议员,并享受刑事豁免权。   皮诺切特认为一切已安排妥当,可以放心地出国访问。第一站就是英国。如此安排,一方面是因为那里有很多“政治朋友”,在1982年英一阿马岛战争时,他曾为英国提供大量帮助;另一方面伦敦有一家著名的私人诊所可以进行疝气手术以治疗困扰其多年的背部疼痛。1998年9月22日,他在私人医生、家人、保镖的陪同下来到伦敦。果然,他受到贵宾般的礼遇。手术之前还应邀与撒切尔夫人品尝午茶。但10月16日夜,正在病床安睡的皮诺切特被惊醒,英国警察向其出示了拘捕令,宣布根据西班牙的引渡申请,将其拘捕。
  得知皮诺切特在英国被捕的消息后,智利引起巨大反响。皮诺切特的反对者和支持者连续几天各自举行庆祝或抗议活动,保皮派冲击了西班牙和英国大使馆,反皮派则搞庆祝大游行。而智利政府左右为难。一方面,智利政府强烈反对英国的拘捕行动,认为这是侵犯智利司法主权,强调智利人犯罪应当在国内由智利的法院审判。并先后委派副外长和外长前往英国、美国和欧盟其他国家进行斡旋或求助;但另一方面,智利很多当政的政治家,尤其是执政联盟的政治家们其实都特别痛恨皮诺切特,因为他们都是独裁统治的受害者。世界各国的反应也各不相同。英国工党的一些左翼议员对此表示欢迎,而与皮诺切特的军政府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的保守党则对皮诺切特被拘捕一事表示担忧,“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公开为皮诺切特求情。急于摆脱这个烫手山芋的布莱尔政府表现耐人寻味,就在警方认为皮诺切特英国之行纯属私人活动因而不具有“外交豁免权”之后,英国国防部很快就对皮诺切特发出正式的邀请函,使其名正言顺地享有“外交豁免权”。此外,英国政府还允许智利军用飞机停落在伦敦郊外的军用机场,以便皮诺切特被宣布开释时能很快离开。经过近一年的折腾,英国内政大臣以皮诺奇特健康堪忧为由将其放回国。
  
  后事难平息
  
  本以为回到智利就可以高枕无忧的皮诺切特,发现此时的智利已不是他17个月前离开时的智利。随着皮诺切特在英国拘捕案的深入,以及他17年黑暗统治被逐渐曝光,智利国内要求对其进行公正审判的呼声已越来越高。而智利特别法官胡安·古斯曼已经有59项刑事指控等待着他的归来。2000年3月7日,即皮诺切特回国的第四天,智利政府决定开始清算皮诺切特的“历史旧账”。3月27日智利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所有智利前总统的终身参议员资格,这被认为是“扼向皮诺切特脖子的第一根绳子”。5月24日,智利圣地亚哥上诉法院以12:10票通过决议,取消皮诺切特的司法豁免权。11月10日,智利最高法院禁止皮诺切特离境,同时正式对皮诺切特实行软禁。此时针对皮诺切特的刑事指控已经达到217件。85岁的昔日枭雄充分意识他所面临的处境,疲倦地表示“对手们不将我打倒是不会罢手的……”无奈,惟一能阻止这一进程的就只剩下“健康武器”了,在此后的数年里,对皮诺切特的起诉不断因其健康原因而拖延。
  也许是知道自己来日无多,2006年11月25日,在91岁生日时,皮诺切特通过妻子宣读一份声明,表示愿意承担在执政17年中所发生事件的政治责任。但是为时晚矣!恐怕皮诺切特在九泉之下也难得安息了。
  
  政府卸包袱
  
  皮诺切特的去世,对巴切莱特现政府来说应当是一大好消息。长期以来,皮诺切特一直是国内政治斗争的“永久性”话题,在历次大选、重要历史纪念日中,这一话题都无法回避,民众矛盾不时激化。严重影响社会稳定。2006年9月皮诺切特军事政变33周年纪念活动中就出现严重骚乱,造成多人死伤,200多人被捕。皮诺切特去世后又有25个城市先后发生骚乱,50多名军警受伤,145名游行示威者被捕。此外在国际上智利政府面对多个国家要求引渡皮诺切特的压力,甚至曾导致智利与西班牙和阿根廷的关系紧张。此次皮诺切特去世,从长远看有利于智利国内和解和缓解国外压力。
  
  目前来看,巴切莱特政府应能牢固控制政权,社会的短暂动荡不至于影响政局。首先,智利政府对此已有所准备,在皮诺切特住院期间,巴切莱特就与陆军司令秘密商讨皮诺切特死后安排,并达成一致。智利政府在坚持不举行国葬的原则下,做出让步,同意皮诺切特以军队前总司令身份享受军方最高礼遇。基本满足社会各阶层的要求。其次,目前的军方和武装警察高层均系现中左政府任命,双方关系较为融洽。葬礼中皮诺切特的孙子小皮诺切特因公开抨击现政府和司法机构,且为祖父的军事政变辩护,遭军队开除,说明政府对军队仍具控制力和影响力。而且智利民主体制经过16年多的运转较为稳固,拉美军人干政时代已经过去。第三、周边国家均支持巴切莱特的稳妥政策,巴西总统公开支持智利政府,稱皮诺切特“代表南美那段黑暗的历史”。曾在军事政变中起决定作用的美国也未替皮诺切特军事独裁“辩解”,只表示“皮诺切特对智利的独裁统治是智利历史上最困难的一段时期”。
  事实上,如何评价皮诺切特的是非功过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尝试。从国家发展角度,其有功于社稷,但从人性的角度,其有罪于人民。也许只有时间才能真正评述这位一代强人的历史。
其他文献
中日保持高层密切沟通,有助于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也让人们看到两国领导人为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而忙碌、实干的身影。我们有诸多理由为中日关系未来的发展感到比较乐观,但也不能不注意到各种负面因素依然存在,而如十克服这些负面因素将成为两国共同努力的课题。  2009年4月29日至30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麻生在访华前夕曾说:“自去年胡主席访日后的一年里,日中包括政治、经
尽管已然处在“地球村”的同一个屋檐下,但当世仅存的超级大国美国与余下的世界二者之间却似乎并未因物理距离的相对缩短而自然迎来心理距离的愈加接近。实际上,美国与世界之间的关系纠葛,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极为复杂的问题,引发了世界各国政府与学界的重视与反思。曾连任两届新加坡驻联合国大使、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的纪梭·马布巴尼所著的《走出纯真年代:重建美国与世界的信任》一书,即是作者关注
66岁的雅各布·祖马,南非最受欢迎的政治家,也是南非最有争议的政治人物。就是这样一位有争议的政坛人物,在去年年底举行的非国大(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主席选举中。战胜现任总统姆贝基,当选为非国大新领袖。鉴于非国大执政地位稳固和祖马的超高人气,舆论认为祖马2009年成为总统的可能性极大。    党主席将是总统继承人?    按照南非宪法,总统任期五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这样,从1999年起担任总统并已经
东欧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关于东欧国家变革的时间,有观察家形象地说:波兰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个星期,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只用了10个小时。  波兰的社会剧变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70年代末期,波兰经济状况迅速恶化,民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这些大大降低了执政党——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威望。1980年初,执政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变相涨价的办法,提高
在许多人眼中,非政府组织(NGO)或许没有官方机构那么强大和富有,然而,有时候这些“非官方”的社会组织却比官方机构更能有效地推动社会政治变革。在这次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社会剧变中,我们便不难看到西方非政府组织的重重魅影。  就在今年年初,埃及检方突击搜查了17家埃及境内的非政府组织办公室,宣布起诉43名涉案人员,其中包括19名美国人,其余来自埃及、德国、挪威、塞尔维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约旦。遭到
沉寂多年的青年人的身影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俄罗斯政治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2003年至2005年,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相继发生“颜色革命”。2004年11月,在乌克兰发生的“橙色革命”中,受西方思想影响较深且受美国支持的激进青年运动团体“该行动了”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系列“颜色革命”相继发生在俄罗斯周边国家,俄政府开始深刻认识到,青年问题,尤其是青年的
8月11日上午9时许,米特·罗姆尼阵营在弗吉尼亚州军工重镇诺福克举行造势集会,正式宣布威斯康星州现任国会众议员保罗·戴维斯·瑞安为其竞选搭档。事实上在数个小时前,该决定就已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最先爆料出来。根据报道,先前被认为是稳妥而安全选择的明尼苏达州前州长蒂姆·帕兰迪和俄亥俄州现任国会参议员罗伯·波特曼早已先后接到了罗姆尼的致谢电话,告知他们出局。而11日上午集会选择在诺福克的威斯康星号战列舰博
那种屈从感、那种追求平等、独立的渴望,是一个千年积成的心结,斯洛伐克人想解一时也解不开,但回归欧洲的现实又要求必须丢弃这个心结。    原东欧地区有两个联邦制国家,一个是南斯拉夫,另一个是捷克斯洛伐克。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之后,南联邦逐渐分裂为六个国家。当然,这没有算上尚未得到普遍承认的科索沃。南斯拉夫的分裂似乎不难理解,因为这个地区受不同文明及大国影响,民族、宗教都比较复杂,一些民族间的历
2009年的三、四月份,对朝鲜半岛来说是极不平常的月份。7万多名美、韩联军在军事分界线南侧举行了代号为“关键决心”的富于挑衅性的军演。朝鲜使用“银河2号”运载火箭发射了试验通信卫星“光明星2号”。至此,朝鲜与美韩之间围绕着“试验”与“拦截”展开的博弈尘埃落地。  笔者认为,朝鲜拥有和平发展太空计划的权利。2009年2月24日,朝鲜宣称:根据国家宇宙开发前景计划,近几年将发射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通信、资
詹小洪:  中韩两国确实有误读,官方层面的两国关系是比较紧密的,民间相对来说摩擦较多。由于双方媒体的体制不同,因此中国媒体发表的言论就被韩国人误读为政府的意图。我认为双方的专家学者可以扮演比较好的角色,即帮助双方国民消除误会,建立一个第三管道,这也符合政府讲的在处理一些敏感问题时将政治和学术分开、历史和现实分开的原则。对国内的网络愤青也应该有一个好的引导。      朴光海:  中国在管理互联网上